此句话,帛书本为“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通行本为“功成遂事,而百姓皆谓我自然”。 帛书本第一句中的“成功”,通行本为“功成”,以前者为宜。帛书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少“皆”字,以无为是。
(十八)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
智慧出,案有大伪。
六亲不和,案有孝慈。
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勘校】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
这句,帛书本为“故大道废,案有仁义。”通行本为“大道废,有仁义。”帛书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多“故”字,以有为宜。帛书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案”字,以有为准。
智慧出,案有大伪。
这一句,帛书本为“智慧出,案有大伪。”通行本为“智慧出,有大伪。”帛书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案”字,以有为是。
六亲不和,案有孝慈。
这句话,帛书本为“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通行本为“六亲不和,有孝慈。”帛书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案”字,以有为宜。
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此句,帛书本为“邦家昏乱,案有贞臣。”通行本为“国家昏乱,有贞臣。”帛书本第一句中的“邦”字,通行本为“国”字,以前者为宜。帛书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案”字,以有为是。
(十九)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
绝学无忧。
【勘校】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
这句,帛书本为“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通行本为“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帛书本第一句中的“言也”,通行本为“者”,以前者为宜。帛书本第三句比通行本多“之”字,以有为是。
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
这句话,帛书本为“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通行本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帛书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而”字,以有为准。
(二十)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
善与恶,其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望呵,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若飨于大牢,而春登台。
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
累呵,如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我独遗。
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
鬻人昭昭,我独若昏呵。
鬻人察察,我独闷闷呵。
忽呵,其若海。
望呵,其若无所止。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
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勘校】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
这句,帛书本为“唯与诃,其相去几何?”通行本为“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帛书本第一句为“唯与诃”,通行本为“唯之与阿”,以前者为宜。帛书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其”字,以有为是。
善与恶,其相去何若?
这一句,帛书本为“美与恶,其相去何若?”通行本为“善之与恶,相去若何?”帛书本第一句为“美与恶”,通行本为“善之与恶”,“美”系“善”抄写之误,应为“善与恶”。帛书本第二句为“其相去何若”,通行本为“相去若何”,以前者为准。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这句话,帛书本为“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通行本为“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帛书本第二句为“亦不可以不畏人”,通行本为“不可不畏”,以前者为宜。
望呵,其未央哉!
此句,帛书本为“望呵,其未央哉!”通行本为“荒兮,其未央哉!”帛书本第一句为“望呵”,通行本为“荒兮”,以前者为准。
众人熙熙,若飨于大牢,而春登台。
此一句,帛书本为“众人熙熙,若飨于大牢,而春登台。”通行本为“众人熙熙,如享大牢,如春登台。”帛书本第二句中的“若飨于”,通行本为“如享”,以前者为准。帛书本第三句中的“而”字,通行本为“如”字,以前者为是。
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
此句话,帛书本为“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通行本为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帛书本第一句为“我泊焉未兆”,通行本对应的为“我独泊兮,其未兆”,以前者为准。帛书本第二句为“若婴儿未咳”,通行本为“如婴儿之未孩”,以前者为宜。
累呵,如无所归。
这句,帛书本为“累呵,如无所归。”通行本为“儽儽兮,若无所归。”帛书本第一句为“累呵”,通行本为“儽儽兮”,以前者为宜。帛书本第二句中的“如”字,通行本为“若”字,以前者为是。
众人皆有余,我独遗。
这一句,帛书本为“众人皆有余,我独遗。”通行本为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帛书本第二句为“我独遗”,通行本为“而我独若遗”,以前者为准。
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
这句话,帛书本为“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通行本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帛书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少“哉”字,以无为是。帛书本第二句为“惷惷呵”,通行本为“沌沌兮”,以前者为宜。
鬻人昭昭,我独若昏呵。
此句,帛书本为“鬻人昭昭,我独若昏呵。”通行本为“俗人昭昭,我独昏昏。”帛书本第一句中的“鬻”字,通行本为“俗”字,以前者为宜。帛书本第二句中的“若昏呵”,通行本为“昏昏”,以前者为是。
鬻人察察,我独闷闷呵。
此一句,帛书本为“鬻人察察,我独闷闷呵。”通行本为“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帛书本第一句中的“鬻”字,通行本为“俗”字,以前者为是。帛书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多“呵”字,以有为准。
忽呵,其若海。
此句话,帛书本为“忽呵,其若海。”通行本为“澹兮,其若海。”帛书本第一句为“忽呵”,通行本为“澹兮”,以前者为是。
望呵,其若无所止。
这句,帛书本为“望呵,其若无所止。”通行本为“飂兮,若无止。”帛书本第一句为“望呵”,通行本为“飂兮”,以前者为是。帛书本第二句为“其若无所止”,通行本为“若无止”,以前者为宜。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
这一句,帛书本为“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通行本为“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帛书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少“而”,以无为准。
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句话,帛书本为“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通行本为“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帛书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多“欲”字,以有为是。
(二十一)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道之物,唯望唯忽。
忽呵望呵,中有象呵。
望呵忽呵,中有物呵。
幽呵冥呵,中有情呵。
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顺众父。
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勘校】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这句,帛书本为“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通行本为“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帛书本第二句中的“唯”字,通行本为“惟”字,以前者为宜。
道之物,唯望唯忽。
这一句,帛书本为“道之物,唯望唯忽。”通行本为“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帛书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少“为”字,以无为准。帛书本第二句为“唯望唯忽”,通行本为“惟恍惟惚”,以前者为是。
忽呵望呵,中有象呵。
这句话,帛书本为“忽呵望呵,中有象呵。”通行本为“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以帛书本为宜。
望呵忽呵,中有物呵。
此句,帛书本为“望呵忽呵,中有物呵。”通行本为“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以帛书本为准。
幽呵冥呵,中有情呵。
此一句,帛书本为“幽呵冥呵,中有情呵。”通行本为“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以帛书本为是。
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此句话,帛书本为“其情甚真,其中有信。”通行本为“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帛书本第一句中的“情”字,通行本为“精”字,以前者为准。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顺众父。
这句,帛书本为“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顺众父。”通行本为“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帛书本第三句为“以顺众父”,通行本为“以阅众甫”,以前者为宜。
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这一句,帛书本为“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通行本为“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帛书本第一句中的“父之然”,通行本为“甫之状哉”,以前者为是。
(二十二)
炊者不立,自是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勘校】
炊者不立,自是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这句,帛书本为“炊者不立,自是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通行本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帛书本为五句,通行本为六句,后者多出“跨者不行”,以前者为宜。帛书本第一句中的“炊”字,通行本为“企”字,以前者为是。帛书本二、三句为“自是不章,自见者不明”,通行本对应的为“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帛书本第二句“自是不章”系误抄所致,应为“自是者不章,自见者不明”。
其在道,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这一句,帛书本为“其在道,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通行本为“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帛书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少“也”,以无为是。帛书本第四句中的“欲者弗居”,通行本为“道者不处”,以前者为宜。
(二十三)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不自是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才!诚全归之。
【勘校】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这句,帛书本为“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通行本为“曲则全,枉则直,漥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帛书本第二句中的“正”字,通行本为“直”字,以前者为宜。帛书本第三句中的“洼”字,通行本为“漥”字,以前者为是。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这一句,帛书本为“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通行本为“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帛书本第一句中的“执”字,通行本为“抱”字,以前者为宜。帛书本第二句为“以为天下牧”,通行本为“为天下式”,以前者为准。
不自是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
这句话,帛书本为“不自是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通行本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帛书本前两句与通行本顺序相反,以前者为准。帛书本第四句中的“弗矜故能长”,通行本为“不自矜故长”,帛书本的“弗”系抄写之误,应为“不自矜故能长”。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此句,帛书本为“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通行本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帛书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少“天下”二字,以无为宜。
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才!诚全归之。
此一句,帛书本为“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才,诚全归之。”通行本为“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帛书本第一句比通行本少“则“字,以无为是。帛书本第二句为“几语才”,通行本为“岂虚言哉”,以前者为准。帛书本第三句比通行本少“而”字,以无为准。
(二十四)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
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勘校】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
这句,帛书本为“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通行本为“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帛书本第二句比通行本少“故”字,以无为宜。帛书本第三句中的“暴”字,通行本为“骤”字,以前者为准。
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
这一句,帛书本为“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通行本为“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帛书本第一句为“孰为此?”通行本对应的为“孰为此者?天地”,以前者为是。帛书本第二句中的“而弗”,通行本对应的为“尚不”,以前者为准。帛书本第三句中的“又”字,通行本为“而”字,以前者为宜。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这句话,帛书本为“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通行本为“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帛书本第一句为“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通行本对应的为“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帛书本的“而”字是抄写之误,应为“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此句话,帛书本为“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通行本为“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德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帛书本一、二句为“同于德者,道亦德之”,通行本对应的为“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德之”,以前者为是。帛书本的“同于失者,道亦失之”,通行本对应的为“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以前者为准。
(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勘校】
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
这句,帛书本为“寂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