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要向弟弟报丧,父亲及一家上下八十六口尽数被曹操诛杀。他好不容易逃离曹操的地盘,忍着心中的悲痛就是为了完成父亲所托。也可以说是遗愿。他必须完成,也要把心中的痛与恨告诉这个同胞兄弟。弟弟出息了,总有一天会随刘琦与曹操正面为敌。就算不能手刃仇敌,能够有弟弟的一份力而致曹操败亡,也算是换了一个方式为家人报仇了。
所以,他得先找到王安。
可王安在哪儿他却不知道。
王安从成亲时回家探亲后已经很久没与家人见过面了。最后一次消息还是王安被任命为凉州刺史时,刘琦上表的奏章中提到的。
可是他现在在哪儿呢?
不会还在西凉吧?
南阳到凉州可远了去了,加上刘琦的地盘内的城门关隘可是检查的非常严格的。没有通关文书,他真的怀疑自己能不能走到凉州去。
他是一个成熟的人,他不会冒然地去打听人家高管的事情的。一个不小心被当奸细抓起来就麻烦了。
不能从官家入手,就只能去茶楼酒店听人家茶余饭后的流言了。
所幸的是,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打听查证,他还是知道了王安现在在江夏做太守。
别看从南阳到江夏很近,可没有刘琦治下出具的身份证明和通关文谍,他要想混到江夏还真是不容易。
因为这一带是两路诸侯交界的地方,谁会不防着对方细作渗透呢?
王昌花了许多工夫,也想了很多办法,吃了许多苦才混到江夏。
可万万没想到的事,跑了两三个月没出什么事。结果到江夏郡治西陵的城门口被人给抓住了!
skbshge
第288章 兄弟团聚()
王昌被抓,也证明了王安的用心。江夏可不只是两路诸侯的交界处,由于刘备对江东的侵略,现在成了四路诸侯的交界处。不用心不行啊,谁知道哪一方就会派出细作混了进来。
“军爷,军爷!我真的是你们王太守的兄长,我就是来探亲的。”王昌很无奈,都走到城门了,总不能真让他们当着奸细给抓起来吧。隐瞒了一路的身份是时候公开了。
“你何证据证明你是太守的兄长?你一无身份证明,二无通关文谍,叫我如何信你?”城门口执勤的小将一丝不苟。
“你把太守叫过来看一下便知道我是不是了呀!”王昌道。
“太守政务繁忙,岂会为你一人而四处奔走。”小将坚守职责。
“那麻烦将军代为通禀一声可好?我真是你们太守的兄长。这点小心意将军请收下卖一些酒水。”王昌没想到会有这么麻烦,拿出些金锭想要贿赂守将。
小将接过金锭,在手上掂了掂道:“来人!将此人拿下,严加审问。”
王昌心中无比凌乱:“军爷,小人何罪?”
小将冷冷一笑:“哼哼,你没罪?只是有些可疑。”
王昌有种百口莫辩的感觉:“将军,小人冤枉啊!小人真的是王太守门亲兄……”
“哼哼,你若真的没问题,何需向我行贿?待我等盘问清楚,自会向太守禀明!你如此心计,分明是想混进城去。你快如实招来,你是哪一方派来的细作,免得受皮肉之苦!”小将完全不通情理,却又严守职责。
“你……冤枉好人!”王昌突然觉得很憋屈,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他突然把心一横,在城门口就坐在了地上,对着城内大声叫道:“王安……仲静……小安啦……哥想见你一面怎么就这么难啊?呜呜……”
他不怕被抓,他也不怕被审问,可是他怕身上的诏书被搜出来,吃了这么多苦就白吃了。一想到这一路的苦,又想到一家人的惨死,那可恨的司马懿连他六岁的儿子都没放过。想到此,突然心如刀绞,这一路一直有一个寻找弟弟的信念支撑着。这会儿都到眼前了,却被一个门将给拦住了。一声“小安”勾出了多少心酸……
“何人在此哭闹?成何体统!今日何人守门?”一阵洪亮的声音从城门口围观的人群后面传来。
如此有威严的声音,在整个西陵城,也只有老将军黄忠了。
小将快步跑到黄忠马前:“回将军话,属下今日值守北门!”
黄忠:“哦?子山?你怎么在这里?不是说让你在营中统算钱粮之事吗?你怎么会跑来看守城门了?”
子山?何人?步骘也!
没错,就是他,历史上最高做到东吴丞相的步骘步子山。
不用奇怪,本来这个时候应该是孙权要征召他为主记的时候了。可是谁知道刘备打来了!本就是随着家族躲避战乱而迁往江东的,这下战祸追着他们跑,那就只好继续迁移了。因为整个家族最后决定迁入刘琦治下的江夏,他也就只好跟着来了。
在江东的日子虽然困苦,却因为孙策早已把战火压向西面而相对稳定。步骘这几年非常用功,白天劳作,晚间努力研习各种学问和技艺,各种书籍无不通读博览。由于他性格宽雅深沉,待人宽厚仁得,虽然客居他乡,却也有些许名气。
本来孙权刚刚执掌江东,就在大量地从民间挖掘人才以搭建自己的核心班底。可惜他还没等到孙权的召唤,刘备就打过江来了。刚刚平稳的日子又变成了颠沛流离……
还好,江夏太守王安收留了他们这个落魄的家族。登记造册后,他们不但得到了相应的补助,还从郡府租种了田地,步骘的叔父还从郡府开设的钱庄借贷出了大量的资金做起了祖传手工艺买卖。
步家的生活算是真正地稳定下来了。
步家上下更是对王安,对刘琦的新政感恩不已。
此时的步骘已经成年,他不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方式去报答王安,报答刘琦,他只想凭一生所学能够尽可能地为刘琦的事业做出一些贡献。
可对于初来乍道的他,没有人举荐,是很难进入到公务员的行列中去的。
最后实在想不到办法,就去报名参了军。
黄忠不是一个重武轻文的人,在新兵训练时发现了步骘文化水平颇高,还能团结凝聚身边的人。便破例把他收到身边做了从事,专门帮他统计钱粮军械之类的杂事。
些许琐事让武人来办可能要许久,但对于步骘这么大一才子来说,不过是分分钟的事罢了。步骘不是那种做完自己的事就一边闲着偷懒的人,他抱着报恩的心态而来,做完自己的事还经常参加训练,也时常帮助身边的同僚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就象今天,本应该来守城门的偏将因为家中有事,步骘便代他来守北门了。
这王昌也是来得不巧,刚好碰到了这么一个认真的人。
“回将军,偏将胡同老母生病,本欲请假。骘今日的事务已完成,便代他来值守北门了!”
黄忠:“是这样啊?那边是何人?为何在此哭闹?”
步骘将手中的金锭递给黄忠:“此人欲进城,说是太守兄长,可他无身份证明,又无通关文谍。属下多问了他两句,他便用此物贿赂属下。属下觉得此人可疑,本想抓他盘问。他便坐在地上哭闹起来!”
黄忠是王安的岳父,当然知道王家的人员情况的。王安确实有一个哥哥,但是他们一家应该在许都啊。就算他们要来看王安,根据刘琦与曹操目前的情况,他是可以开据通关文谍的呀!
但是,看此人哭得如此伤心,似乎又不象是在做戏。
事出反常必有妖!
“前面带路,让我去看看!”
“喏!”
黄忠下马走到王昌面前,仔细看了看正在伤心的王昌。
你还别说,这人跟王安长得还真像。
虽然黄忠没有见过王昌,但他天天看到自己的女婿呀。
“抬起头来,告诉我你是何人,来此作甚?”
黄忠威仪的身形和深厚的声音打断了王昌的悲伤。
“将军,我真的是王安太守的兄长,我叫王昌。我可以不进城,只求将军为我通禀一声,让王太守出城见我一面好吗?求求你了!我真的有要事要见他一面!”
黄忠:“你是王昌?”
王昌:“正是!”
黄忠:“汝父何人?”
王昌:“家父越骑校尉王服!”
黄忠:“你为何在此?你的通关文谍呢?”
王昌:“家遭重变,家父蒙难,我只身出逃,并无通关文谍。”
……
黄忠:“起来吧,我带你去见王太守。”
步骘:“将军……”
黄忠:“无妨,且让太守一认便知真假!”
步骘:“喏!”
太守府衙,王安专心地处理着政务。
衙役禀报黄忠带人来找他时,他连忙收拾好东西赶往议事厅。
军政分家的,黄忠平时是不会来府衙的。何况因为舞蝶也在江夏,黄忠本就跟他们住在一起的。一般的事他们平时在家就说了,除非有什么重要的事,不然黄忠不会来府衙的。
当王安来到议事厅的时候,他的目光却被一个熟悉而风尘仆仆的身影吸引了。
兄弟二人四目相对,百感交激。
“大兄……”
“小安……”
skbshge
第289章 密诏()
不用解释了!
那就是王安的兄长!
没有问题,黄忠是老人精,当然知道这时候应该留给兄弟二人,便带着步骘离开了。
激动!
伤悲!
悲痛!
气愤!
仇恨!
……
短暂的交谈,融合了兄弟二人太多的情感。
王安非常难过,心中暗暗发誓有朝一日刘琦击败曹操,他一定会亲手杀死带人抄没王家的司马懿以及他的全家。
但是他看到了王昌带来的密诏。虽然他心底不是很尊重那个所谓的天子,但是天子的诏书是给刘琦的,那问题就严重了。这是大事!
但是,刘骑现在正在西川征讨刘璋呢,总不能让他哥再长途跋涉去往益州吧?
王安只好安排王昌留在了西陵,静候刘琦的消息。
这一等就差不多三个月。
这不刚刚听说郭嘉、甘宁大军返回长沙,王安估摸着这场战争差不多该结束了。于是便找来身边的影卫,让影卫安排人手护送王昌北上长安。
天子下的密诏,可不敢大意。
其实王昌在刘琦回长安的前十天就到了。虽然王安告诉他可以先去找荀彧,但他的执着让他一直住在客栈里等待刘琦班师。
他坚守着父亲的一定要将密诏亲手交给刘琦的嘱托。
刘琦接到密旨,打开一看,有些诧异刘协会这样写:
朕的一生,是悲哀的一生。
自先帝驾崩起,朕便生活在胆战心惊之中。
前有母后心机,若非皇祖母相护,恐早已成皇兄登基的垫脚石尔。
后有董卓欺凌,视朕如无物,霍乱我大汉基业。朕无能,难以力抗。
幸王司徒忠心为国,合吕奉先之力,剪除董贼。
然,朕还未能一展重振朝纲之抱负,便又遭李郭之祸。
堂堂天子,竟过得不如一个流民。
权力,与活着相比似乎并没那么重要。
可,朕即为天子,当行天子的事,振汉室之纲,平天下之乱。
费尽心机才得脱逃李郭之魔爪。
岂知才出虎口,又入狼嘴。
曹操面如忠臣,实为奸相!朕是过得比之前好,却没有一丝自由,更不说独理朝政。
朕犹如一只被关在皇宫这个笼子里的囚鸟,朕所知天下事,皆为曹贼挑选过后之奏。
悔不当初与兄北上。
兄与我本同祖,乃我皇室宗亲之翘楚。
现在想来,不论董贼,李郭二贼,亦或是如今之曹贼,无不视兄为大患,而虑之。
兄之所为,实乃朕之所想。
如今看来,卿才是中兴汉室之人也。
朕悔当日洛阳之顾忌。
就算卿取我代之又如何?
大汉依然可以中兴,朝纲依然可得重振。
若兄执掌天下,朕愿为一小吏。
哪怕是为一富家翁,也强过如今之囚鸟般的生活。
想朕身边所谓的老臣忠臣,业已渐渐与朕离心。庸臣误国啊!
朕已下诏召董国舅联络天下义士共讨曹贼。
还望兄能恕朕当日之误,能助天下义士除贼。
事若能成,朕愿禅位与兄!
还望兄以我汉室大业为重。
朕亦忧此诏不能如期达于卿手,若国舅事败,朕恐更无自由。
如此生活,朕宁愿追随先帝而去。
重振大汉天下之重任便交托于兄矣!
兄可自立为王,率神威之师讨灭曹贼。
只乞兄能代朕延续汉家基业!
朕不愿为亡朝之君!
弟刘协泣书。
我去,这么长的诏书王服是怎么带出宫的?
这刘协也是一个矛盾体,前面还指着刘琦能带兵攻打曹操救他呢,后面反而写的象是遗书。
刘琦把诏书当着王昌的面交给了荀彧,自己陷入了沉思。
诏书的真假就先不去管了,既然王家父子冒着生命危险把它送出来,自少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没有加盖玉玺,只有刘协的私印,拿出去也当不得真。
但是字里行间的意思确实应该是刘协现在的心境。
如果在衣带诏失败后刘协有勇气自杀,或许刘琦不需要他这份诏书也可以光明正大地攻伐曹操。但是刘协仍然活着,他没有诏书中写的那个勇气。
那么刘琦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下是不能去攻伐曹操的。
因为天子在他那儿,那曹操的势力便被认为是天子的势力。打曹操便是与天子为敌!
虽然这时候的刘备、孙权不一定会对刘琦怎么样。但也一定不会坐视不理的,因为刘琦实在太强大了。他们任何一方也不敢继续坐看刘琦继续强大!如果刘琦打败曹操而得天子,那么他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白费心机。
所以,贾诩和李儒是对的。
从王昌带来的消息来看,衣带诏的事还是按照历史的轨迹发生了。而且一样的惨烈。
那刘琦的亲征益州而避让应该是最正确的决定。
而且他相信刘备肯定是收到了董承等人的邀请的。那群腐儒还不会张狂到仅凭他们十几号人,几千人马就敢造反的。他们没有主动联络刘琦,但一定会找外援的。可曹操周边除了刘琦,也只有刘备有那个资格和能力成为他们的外援了。
可惜的是刘备没有出兵。
没有那个“降汉不降曹”的固执的关羽,又多了那么多谋士,刘备的野心早早地露了出来。
荀彧看完摇了摇头,与刘琦对视了一眼,又看了一眼王昌。
刘琦明白他的意思,当着外人的面,有话也不能说啊!
虽然那是王安的兄长,但毕竟不是自己人。
而且不管这封诏书的真假,它所包含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
“延继,带王先生去安顿,好生款待,先生可是有大功之人!”刘琦对跟随自己的公孙续道。
现在公孙续和典韦轮流贴身跟随刘琦,以保证刘琦的安全。典韦再猛,那也是个人,是人就需要休息。
“喏!”公孙续领命,又对王昌道:“先生请!”
王昌是个懂事的人,看到刘琦把诏书交给了荀彧就知道他们有要事要商议了,此时确实不是他一个外人应该在的时候。东西交亲手交到刘琦手中,也可以长舒一口气了,父亲的嘱托,沉重的使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