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是大事,陈朝老脸色微变,莫非文维申等人谋害周铨事泄之后,这位尹焞老大人要“前赴后续”?
带着各种猜想,他随之来到了尹府。
尹焞第一时间见他,陪伴在侧的,唯有幼子尹均。
“济王欲定国是,布告天下,令天下学者齐聚应天府之事,此为陈公为天下读书人立一功也!”尹焞一开口,就让陈朝老惊呆了。
好一会儿,陈朝老才道:“他竟然真同意了?”
尹焞点了点头:“数十家报纸昨日同时发文,天下震动……陈公有心了。”
陈朝老大喜过望:“既是如此,那么我等道德文章之士,还有机会!比刀剑枪炮,我们不如他,但比起文章言辞,他不如我们!”
尹焞却半点不见乐观之色,而是神情凝重:“陈公,你高兴得太早了。”
“啊?”
“陈公可曾习过济王的‘实学’?”
听得这样问,陈朝老面色微微一僵:“略有涉猎,不过是些外道之说,用以攻玉可,却不足为万世之法。”
“陈公所言差矣,‘实学’包容万象,颇有独到之处,这几年我都在苦思其学,深以为济王一句,尽得‘实学’之妙。算学乃实学之母,道学乃实学之父!”
周铨的原话是“数学乃实学之母,哲学乃实学之父”,尹焞将数学换为算学,将哲学换为道学,自有其含义,只不过陈朝老的学问有限,听不出这其中的微妙来。
陈朝老只是被尹焞的态度所惊住:“莫非……和靖先生以为我们会输?”
尹焞沉重地点了点头:“至少不会胜得如陈公想象的那么轻松!”
陈朝老大惊失色,他拼着可能丢掉性命,向周铨争取到这次论战的机会,原本是以为必胜,可若真输了,那他就不是天下读书人的功臣,而是祸首!
对于极看重声名的他来说,这是比死还难受的事情。
“还请和靖先生出山,给我名教一条出路!”陈朝老道。
尹焞叹了口气:“我原本只想着安度残年,但因此事,不得不出来……但我参悟‘实学’有些时日了,越发觉得其中奥妙,变化无穷,且又贴近百姓生计,比起我名教说理,实在更得百姓欢喜。学得道德文章,若不能做官,连生计都没有,哪里比得上学好实学,还能得一门手艺?”
他年纪有些大,因此便唠叨了点,说到这,才收回话题:“仅我一人,不足与实学抗衡,还需广邀名家……我薄有资产,陈公,你须得奔走天下,在最短时间内,说动那些隐世不出的大儒,让他们一起,我愿资之以盘缠,等来年初春,共聚于应天,以商国是!”
尹焞说他涉猎实学,倒不是自吹之语,在不出仕的这些年中,他颇赚了不少钱,靠的就是实学。
他这一开口,陈朝老精神一振:“当如是,当如是,我亦愿破家弃财以为此事!”
“既是如此,前陈公先入蜀,在涪陵往寻谯公。”尹焞道。
陈朝老一愣:“涪陵……哪位谯公?”
“还有哪位,自然就是焦夫子了。”尹焞道。
“他……他还在世?”陈朝老大吃一惊,几乎要站起来。
“前番兵乱身亡乃是误传,他如今隐于涪陵。”尹焞颇为羡慕地说道。
这位焦夫子,乃是谯定,是程颐的门人,亦是此时的学问大家。陈朝老站起身:“事不宜迟,蜀道艰难,我今日就动身,还请尹公为我备下盘缠!”
尹焞笑道:“何必如此之急,先请回家安顿妻小?”
“不可不急!”陈朝老大笑:“此等盛会,我已经急不可耐,如何能等得!”
他这边入蜀,在湖北荆门,一半百老者则来到了座渡口,他回首望了望,看到送他来的亲友眼巴巴看着他,笑着摆手道:“何必如此,诸位请回吧。”
“朱公,你既辞官不作,又何必去淌这个浑水,非要恶了济王殿下?”一人叹气劝道:“你要知道,济王登基已成定局,这天下都是人家的,何必管他用何种学术治天下?”
“天下是他的,世道却不是他的,既读春秋,岂可不正心诚意?”这位朱公慨然道:“我朱震受学于二程,不能以刀枪杀贼,却可以凭着胸中《春秋》与《易》,为师门争此道统!”
送他来的人大多都是泪眼朦胧,仿佛他这一去就要死了。他自己也是慷慨激昂,怀着必死之心离开,就在他们依依话别之时,突然一声长笛响起,然后一艘巨大的木船开始靠岸。
“船来了,你们都回去吧!”朱震收拾起情怀,向着码头行去。
这木船虽然是木制,却用了蒸汽轮桨,因此无论逆流顺流,皆可以长江之中自如航行。自从平定方腊之乱后,周铨在长江上成立了“轮船招商局”,先后投入了十二艘蒸汽船,既充当客船,也运送货物,使得长江之上的商旅往来更为便利。
朱震上船之后,心里也隐约有些不自在,他要去做的,是与实学论战,可他所乘的交通工具,却是实学的产物。
“君子不器,便是乘此船,亦无不可。我须得早些到应天,到那里再揣摩实学之短,窥机攻之!”他心中自勉道。
这轮船顺流而下,不过两日功夫,便到了金陵,朱震在船上呆久了,乘其靠岸之时,上岸溜达了几步,却见着一熟人,他神色一正,上前见礼道:“不意在此得见陆公!”
那人怀中抱着一幼儿,幼儿才三四岁的模样,乌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望着他,也不怕生。他见到朱震也是一愣,放下幼儿,然后笑道:“朱公必是去应天的吧?”
“陆公明鉴,莫非陆公也是去参与国是论战?”朱震讶然问道。
“我陆宰才疏学浅,只是去看热闹,看一看是否有值得收藏的藏书。”那陆公忙摆手。
“这孩童天资聪慧,望之不凡,莫非是陆公子嗣?”朱震见那幼儿模样甚是可爱,又问了一句。
“小儿陆游,带他去见见世面。”陆宰微笑道:“这毕竟是千载难逢的事情!”
五七七、大日耀天()
♂
陆宰虽然口中说自己才疏学浅,但是朱震却不敢如此视他。
原因有两个,一个陆宰之父陆佃,乃是王安石门下得意传人,尽得王荆公之经义;其二则是陆宰家中藏书丰富,不敢说甲于天下,也是天下少有。
朱震很清楚,他是作为程颐门下来参与这次国是论战,那么陆宰家学渊源,只怕也会代表王安石的新学来争取地位。毕竟王安石的新学长期以来都是“官学”,科举考试考的内容,主要就是对新学的掌握。可是到如今,王门凋零,大多数儒生只是将其新学当成科举的敲门砖,真正承其衣钵者却极少,甚至连蔡京这样的新党巨宿,门生子嗣中都没有几个真正传承了新学学术的。
陆宰之父陆佃,恐怕是唯一个得了王安石学术衣钵却又在政治上和他相异的人,故此也名列元佑党人之中。但是,当此风云际会之时,陆宰只怕也有意为父亲所尊崇的学术争一条出路。
但是还带着小孩儿……
朱震面上对陆宰客气,可由于双方学术立场不同,心中其实是有些不屑的。他眼睛瞄了一下陆游,全然不理解,为何陆宰要将这么点儿大的小孩子也带在身边。
陆游则躲在父亲腿后,好奇地看着这个老头儿。
他是真的来见识世界的,陆宰甚是宠爱这个儿子,而且受实学影响,陆宰也倾向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观点,再加上这次国是论战,乃是千年未有之大事,他当然要将儿子带来,好受一受熏陶。
陆宰与朱震同船,此前相识,少不得一路辩难。等船到了扬州,原本还相互客气的俩人直接就互不理睬起来——原因无它,程门弟子对上荆公新学,没有把对方脑子打出来,就已经是双方修养好了。
在扬州,二人转乘列车,若不是在一些过河渡口处要停留,他们甚至可以直接乘车抵达应天!
饶是如此,原本需要花费数日乃至十日的行程,仅仅是两天多的功夫,便结束了。
才到应天府,陆宰与朱震就不约而同惊呼了一声。
“人这么多?”
陆游抬着头,看了看四周,幼小的心里,更是难以掩饰的惊奇。
好大的地方,好多的人!
车站门前广场有的是揽客的车子,一个力夫听得他们惊呼,笑着道:“二位先生不知道么,咱们应天,可将是新朝都城,首善之地,当然人多!”
“还有,如今不是要定国是么,这几天赶来的人越发多了,而且都和二位先生一般,全是饱学之士!”另一个力夫也上前道。
“对对,饱学之士,二位定然能在这次科考上金榜题名,名动天下!”先前的那位力夫道:“不瞒二位,我今日来做生意时,有位老道人说,今日文曲星要乘我的车,想来就应在二位身上了……”
“我还梦见我载了位相公呢!”那另一个力夫哼了一声道。
他二人变着样子说好话,为的就是揽客,陆宰与朱震听得有趣,知道这市井之人,对这次论战一知半解,将之当成了新朝的第一次科举。不过他们都来自外地,自然也需要这熟悉本地情形的人带路。因此,陆宰一笑道:“我们俩不是一路的,正好一边一个,你们也不要争了!”
他一边说一边牵着陆游向第一个力夫那过去,他心中却在暗想,自己这一世便是如此了,若这力夫所说真的,相命的先生真说他能拉一位文曲星君,希望能应在自己儿子陆游身上。
他们当先走,朱震自然就乘了第二个力夫的车子。
还没等朱震开口,那力夫就拖着他小跑起来,朱震有些惊讶:“你知道我要去哪?”
“先生们自然是要去先生们聚集的地方,啧啧,这几日怕不有几百先生都到了,放心,我送了好几位去,不会有错,应天书院对不对!”
正是应天书院。
朱震与陆宰都是一样的想法,周铨宣布的论战,要从明年三月开始,此时还有大半年的时间,他们提前来,为的是在此做充足的准备,同时交结同道,砥砺学问,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好准备。
而应天府中,应天书院的学生最多。
他二人都是来过应天书院的,但是如今应天府变化极大,他们有些弄不清楚道路,所以直到人力车出了城门,他们才讶然道:“书院不是在城中么,你怎么往城外跑?”
“先生有所不知,城内的是老书院,如今已经被改为博物馆了,专门收容金石碑文书画之类,真正的书院,已经迁到城外。”力夫笑道:“不迁也不行,老书院才能容多少人,如今城外的新书院,啧啧,简直和一个县城一般大!”
“这又是济王的新玩意儿?”朱震有些不屑地道。
而陆宰却对老应天学院改成的博物馆甚感兴趣,待得知那同时还是一座大图书馆,而且对全体百姓开放——只要能识字者,便可以免费在其中借阅,陆宰更是赞不绝口。
他自己是个大藏书家,自然知道藏书、借书的辛苦。在他看来,周铨仅做此一件事情,就已经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了。
“爹爹,不是说济王不喜欢古书么,他为何还要收藏古书?”陆游扬头问道。
这个问题,让陆宰也呆住了。
自古当政者,凡不喜一人,恨不得毁掉此人存在的任何痕迹,无论是文字还是碑石,能灭者尽灭。可是周铨,分明在倡导实学,不喜欢此前儒家各派的学说,可为何还要建个大图书馆,收藏众多儒生的文字?
要知道其中只怕有不少都与他的新学相冲突相矛盾!
“这个问题,小人我倒可以为公子解惑。”那拉车的听得哈哈一笑道。
“哦,还请指教。”陆宰道。
“大日耀天,岂惧地上的影子。”那力夫道。
此语让陆宰心中一动,越是细思,越觉其中有道理,但这样富有道理的话,岂是一力夫能说出来的!
太阳照耀天空,怎么会害怕地面上些许阴影?
“不意阁下竟然是一贤者隐士,能为此言!”陆宰说道。
那力夫却是大笑:“此非我所言,这一句话,便悬在大图书馆门前石碑之上,乃济王殿下之语!”
闻得此言,陆宰默默无语,在他们身后,另一辆车上,朱震同样听得此语,却是哼了一声:“好大的口气,自比于大日,当真是……”
“听客官的口气,似乎觉得济王殿下比不得大日?”他话还没有说完,车却停了下来,那力夫回过头去,瞪圆了眼睛看着朱震。
朱震知道这里是周铨的地盘,但依他所想,周铨再泽被众人,也不可能恩及这拉车的力夫。因此他不以为意:“他何德何能,敢比大日?”
“如何比不得,天下仰赖殿下才有生计的百姓何只千万!便是你们这些措大书生,若非有殿下,早就到异族人面前摇尾乞怜去了——行了,你老先生给俺下来吧,俺不拉你了!”
那力夫直接将朱震赶下车,朱震随身还带着行囊,也被扔了下来,然后力夫指着他道:“俺也不收你钱,只是好叫你知晓些事理!”
说完之后,力夫怕耽搁自己赚钱,赶紧又走了。朱震留在原地,莫名其妙,好一会儿,才喃喃骂了一声:“贩夫走卒之辈,不可理喻!”
他骂得心里稍舒畅了些,再看前面陆宰的车子,早就跑得远了,他就是想落下颜面搭个便也不成。他一肚子气,便在路旁等着,恰好又有一个力夫踩着车子过来,他招手唤停,那力夫笑嘻嘻地停下道:“客人这是去哪儿?”
听得他去应天书院,力夫爽快地招呼了他一声,极是热情。朱震憋着气,与力夫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将自己方才的遭遇说了出来,哪知道一听到这事,那力夫又停了下来:“咦,原来是俺瞎了眼,拉得一个不知好歹的书蛀虫,晦气晦气,还不快给我滚下去,莫要在这里浪费俺的时间!”
于是朱震被第二个力夫赶下了车。
这一次朱震算是明白过来了,原来这应天府中,连路边蹬车为生的力夫,都觉得周铨是好的。
朱震黯然神伤,可是心中却更发了狠,一定要在此次论战中为自己所学扬名。他也不再想着搭车,自己背着行李,沿路问询,足足走了三个小时,只走得脚都发肿,终于来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新建的应天书院规模果然大,虽然有围墙,可是各个方向都开有门。朱震到得门房处一问,得知他是来参与论战的学者,倒是专门有人招呼:“先生请去那边,那边的学生宿舍区,专门辟了两幢楼,供来的学者暂宿,借宿费用极低!”
朱震依着指点前去,正与陆宰相遇。陆宰牵着陆游准备乘天色明出去转转,见他来了惊道:“朱兄为何迟也?”
朱震忍不住又牢骚了一顿,陆宰听完哈哈一笑:“这可就是朱兄你的不是了,我问过那些力夫,他们大多都是金人南侵时失去家园的百姓,流离失守,靠着济王支持,这才有份生计,你当面小视他们的恩人,只是将你扔在路边,已经算是客气了!”
陆宰父亲陆佃所属的新学,与朱震所属的洛学,原本就是不对劲,路上俩人辩难又争过几回,因此陆宰也就没有给朱震留颜面。朱震听得他的话,默然无语。
五七八、大学之城()
♂
周铨挺喜欢回应天的。
这是他自己选定的都城,虽然他知道,应天受环境限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