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命运,就在十步之内!(。)
五三九、两院三台十二部()
♂
济州岛五国城,并没有因为这场持续一年、卷入了东北亚诸国的大战而衰败,相反,战争带来了繁荣。
十年来积累下来的多余产能,在这场大战中尽情释放,然后变成了如今的繁华。不过,东海商会真正管事的高层都知道,这恐怕是济州岛最好的时间了,随着周铨控制四行省,发展的重心肯定要向陆上倾斜,那个时候,济州岛就会回到过去,只作为一个枢纽港口存在。
因为正值三月,济州岛一年一度的春季学典进行,所以到处都听得到少年们的笑声与欢叫声。
学典会持续五日时间,这五天里,少年们可以尽情展示自己才华,正如春花之灿烂。也有人向周铨进言,说这样放纵,有失商会花大力气扶植办学之本意,周铨却以四个字反驳回去:张驰有道。
所以,王楷到达五国城时,看到的就是这些少年们。
王楷今年才十五岁,与这些少年们年纪相当,虽然是一国之君,可少年天性,也免不了向那边张望。只不过他张望了几眼,视线就被一个人挡住,看到此人,他的面色顿时阴郁起来。
“真的非要这样么?”他轻声问道。
“君上何出此言,来此学习,正是君上本意。”那名挡住他视线的侍卫道。
王楷默然无语,知道是他谨慎,哪怕周围并没有一个闲杂人等,也不肯与他讨论此行的真正目的。
刺周!
终究是少年心性,容易受人蛊惑,所以王楷此行的最大目的,与权臣李资谦等希望他做的背道而驰。李资谦等送他来,其实是让他当人质,高丽国内的事情,由大臣议政而决,就象是如今大宋一样。可是王楷却被别人说动,决意要刺杀周铨。
当然,刺杀者不会是他,而是这个护卫。
只不过到时他真能凭借口舌,将刺杀之罪从自己身上洗掉吗?
换了个年纪稍大的,肯定不会如此幼稚,可是王楷毕竟年少,好怒,易冲动。
“君上,来迎接的人到了。”
正当他还要继续看时,却听得那护卫开口,他怔了一下,然后看到迎面有一人走了过来。
一看到此人,王楷眼前亮了:“孙总督!”
来人正是孙诚,当初周铨的左膀右臂,曾经在高丽当过一段时间的租界总督,后来被周铨调至流求,任流求总督。
在高丽租界总督任上,孙诚没少与王俣、王楷父子打交道,那时王楷还小,孙诚挺喜欢他的,送过他不少好礼物。
此时他奉命来迎接王楷,想来他的流求总督之职将要去掉,会换一个新的职务了。
“许久不见,大王长高了不少啊。”孙诚目光在王楷面上停了一下,打完招呼之后,又看了看王楷周围。
随王楷来的有十余名护卫,都相当年轻,看上去甚是精悍。孙诚心中有数,此时王楷来向他行礼,他顺手将之扶起:“不必多礼了,我与你父相交多年,自然要来迎接。”
这是以长辈自居,王楷身边的护卫有面露怒色者,王楷自己倒不觉得什么。
论年纪,孙诚比王楷要大十余岁,也可以称得上长辈;论权势,孙诚在高丽当总督时,几乎是高丽的太上皇,其国内政外交,都可以过问;论身份,孙诚此前是流求总督,据闻很有可能在新朝任宰相,身份更是非凡。
“我几时可以见到济王殿下,多年不见,我很想念他老人家,迫不及待要得到他老人家的教诲!”王楷装出雀跃的神情道。
周铨当初在江华岛与王俣相见时,王楷也跟在身边,故有此语。孙诚呵呵笑了两声:“今日便可以见到,正好,你在这儿还可以见到两位你父亲生前想见的人。”
“何人?”王楷好奇地问。
“见到就知了。”孙诚卖了个关子,引着王楷登上一辆马车。
水泥路上马车行驶得非常平稳,王楷略有些好奇地东张西望,道路两边的树木开着鲜花,路上的行人见到这辆车子,有不少脱帽鞠躬或者抱拳行礼的。这些人当中,除了与王楷一样的黄种人,还有大胡子的白种人、浑身黝黑的黑种人。
他们的服饰也各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在看到这辆马车时笑容特别亲切谦卑。
“这辆车是华夏内阁座车,车用黑牌,牌号是甲零零零五,故此他们都如此谦恭。”孙诚解释道。
王楷昂起头,心里暗道,终有一日,我也要让高丽的车也令四夷宾服、远人来投。
不过很快他意识到一个问题:“华夏内阁?”
“正是,济王以为,如今天下,无论是宋、辽旧土,还是流求、济州新地,皆属华夏,故此在宋、辽之上,乃华夏大国,故置华夏书省,管理诸邦事宜。书省之首为内阁总理诸事官,以华盖殿大学士充任,亦称为总理……”
周铨这次回济州,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改组原来的东海商会,将之转成一个政府。
孙诚解说的,就是周铨这个政府机构设置。
中央设书、中书、门下三省,其中书省总领国家军政庶务,中书省负责立法议政,门下省负责监察司法。这样一来,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相对分开,互不统属,既避免了权臣权力过大,又能够明确权力分工。
书省下设有十二部,分掌工业、农业、教育、卫生、科技、财籍、交通、水利、铁路、军务、文娱、外务,这十二部首领可称书。中书省设中书院、枢密院两院,每院人员若干,一应法律条令,须得经此两院决议之后才可制定生效。门下省又设三台,分别是御史台、谏议台、三法台,谏议台监督官员职司,三法台掌管司法,御史台复核三法台的案件处理。
王楷听得头昏脑涨,忍不住说道:“周公既是建制,为何不用原先的三省六部之制,而是要弄这个两院三台十二部制?”
他随口说出的两院三台十二部制,后来倒成了这种制度的正式名称,哪怕此后十二部数量有增有减,最多时多达二十七部,但两院三台十二部制的名字却是传了下来。
“时代不一样了,老东西若不改改,就无法适应新的时代,周公说了,莫看现在这两院三台十二部可用,若干年之后,恐怕也需要改才行。决定改与不改的,不是上位者的好恶,而应该是国家的生产能力!”
“国家的生产能力?”王楷有些不解。
孙诚不打算给他讲得那么详细,虽然孙诚本人对这个王楷还是挺喜欢的,可是这些有关制度设置的东西,却仍然不方便透露。
周铨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观点的支持者,他给孙诚等人同样也灌输了这个观点,他特别拿铁路为例,既然如今生产能力已经到了出现铁路火车的地步,那么就要根据铁路火车的影响力,设立管理其运行发展的衙署。因为铁路今后将大行于世,前景极为广阔,故此单独设立铁路部,可等有朝一日,铁路的重要性不那么重要了,那么就可以将之并入交通部中去。
没有得到孙诚的详细解释,王楷没有问,但在他身傍侍立的护卫却忍不住了。
“周……周公所创立的,不是万世一体的制度?”
侍卫问话,虽然有些失礼,却让孙诚笑了起来:“不,不,周公对我们这些亲近之人说过,从来没有万世不变的制度,夏行夏礼,商行商礼,周行周礼,各不相同。如今乃大兴之世,万业繁盛,十步之内芳草迭出,故此,他设中书院,以百姓中德行智者为中书院院士,又设枢密院,以各行各业中出类拔萃者为枢密院院士。这还只是第一步,若干年后,民智已开,这些院士将不由他挑选,而由百姓公推选举,甚至连他所制定之策略,也须由此两院审议批准方可实行……”
“这怎么可能!”
“是啊,这怎么可能?”
那护卫与王楷都叫出声来,他们两瞪圆眼睛,从来只听说过要权揽权的,没有听说过把自己的权力交给别人的!
“你们看眼前,护了十年前,你们觉得眼前这一切可能么?”孙诚指了指面前的城市问道。
两人默不作声,不等他们回答,孙诚便又自己说道:“周公带着我们,一切皆有可能!”
王楷歪着头,看了一眼那个护卫,那护卫则是紧紧皱着眉头,仍然不相信孙诚所说的话。
只不过他的目光有些闪烁。
就在这时,马车停了下来,他们二人向外望去,原来在他们思忖之时,马车已经到了五国城的一隅,这是一座稍有些偏僻的院子,看上去甚是安静。
“下车吧,行李可以搬进去,以后你们就住在这儿了。”孙诚吩咐道。
自有人上前来引他们搬运行李,王楷则跟随孙诚,步行走过一条石子路,来到了一座小楼前。
小楼前的院子里,阳光灿烂,和煦的春风拂面,几个人正坐在那儿,在他们的对面,则是周铨。
王楷的心怦怦跳了起来,他没有想到,才到济州,就遇到了周铨,而且,周铨离他那么近!
他又看了自己的护卫一眼,护卫的神情倒还镇定,可是眼中闪动着的光芒,却让他显得有些激动。
现在就动手么?(。)
五四零、地图开疆()
♂
安重焕没有急着动手。
他是地地道道的高丽人,不过,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复仇。
方腊的供词中有一点没有糊弄周铨,无面也好,复仇也好,都不是一个人,而是由许多人组成的。这些人除了有宋人,还有辽人、高丽人!
安重焕就是复仇成员之一。
周铨难以刺杀,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故此在布置刺客上,无面、复仇组织多方准备,包括选择高丽人充当刺客。但是高丽人想要接触到周铨很困难,于是他们辗转搭上了王楷这条线。
这位少年国君还不象他的父亲那样暮气沉沉,希望能够振作自己的国家,于是答应配合。
安重焕加入的原因,与东海商会对高丽的经济入侵有关,不久安重焕的父亲阵亡于当初的济州之战,他的母家与家族,也因为东海商会的经济入侵而灭绝,全家上下,就只剩余他一人。
故此,他对东海商会是极恨的,对东海商会的缔造者周铨更是恨之入骨。
此时他距离周铨还有二十余步,长期的训练,让他能够不露声色,跟着王楷缓缓接近。
可当他接近到十八步时,被人拦住了。
拦住他们的,正是李宝。
就是引路而来的孙诚,也被李宝拦住,两人低声谈了两句,孙诚回过头,笑着道:“大王,你过来吧。”
虽然口中呼王楷大王,神情却说不上尊重,更象是长辈对晚辈。王楷向前过去,安重焕也要前进,却被李宝拿眼一瞪:“闲杂人等,原地勿地,否则杀之不赦!”
安重焕眼中光芒闪了闪,然后垂下头,不敢有什么动作。
王楷有些紧张,脸上露出惊慌之色,但看在别人眼中,只是他见到周铨后的惶恐。
然后他被孙诚引到了众人身后。
他再仔细看坐在此地的那三个人,这三位都是四五十岁的年纪,有一个在这样的春天里,仍然穿着皮裘,看上去身体不是很好。
“那面白长须的,乃大宋上皇,带毡帽的是大辽国君,穿皮裘的乃是金国国主,你的位置在这儿。”
孙诚低声说着,指了指这三位后边的位置。
王楷心里登的一跳,这三位随便哪一位,都不是他能够比拟的,大宋是天朝上国,辽国长时间是高丽的宗主国,就是金都将高丽打得喘不过气来。
孙诚的话声也惊动了这三位,他们回过头来望了王楷一眼,表情各异。
赵佶是一脸疑惑,耶律延禧是满面鄙夷,而阿骨打则是冷漠无情。
“此何人也?”赵佶问道。
他们三个早就相互熟悉了,赵佶来到五国城也有好几个月时间,早就从最初的不适,到现在的安逸,在周铨面前,他也没有想象中的愤怒,因此还有闲心相问。
“这是高丽国主王楷,原本是要请他父亲来的,惜哉其寿不永,去年仙去,由他即位。”孙诚答道。
赵佶又望着孙诚,然后再向周铨道:“此又何人也?”
孙诚长得不错,而且久居上位,颇具大臣仪范,所以赵佶很是好奇,不知道周铨身边怎么出现了这样的人物。
在他看来,就是自己喜欢的李邦彦、王黼等人的形象,也比孙诚差上一截。
“这位姓孙,名诚,字明实,乃是我之臂膀,拟以华盖殿大学士之衔任内阁总理,兼任外务书。”周铨笑着道。
孙诚拱手为礼,赵佶听得周铨的介绍,面露惊讶之色,然后起身还礼,耶律延禧早就认识孙诚,只是点了点头,至于阿骨打,好吧,这位女真野蛮人,谁都没指望他会回礼。
“朕听你说过两院三台十二部制,这位孙先生就是你的宰相吧?”赵佶问道。
他声音里终究是有些异样的,毕竟面对的可是周铨,要篡夺他们赵家江山的人物。
“放在旧时,就是宰相。”周铨并不否认。
赵佶上下又看了孙诚两眼,过了会儿道:“年轻,太年轻。”
确实年轻,孙诚的年纪,也就比周铨大上一岁罢了,这么年轻的大国宰相,在大宋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在整个华夏历史中,都是极少的。
周铨道:“就是我方才说的,非常之时,非常之政,如今还只是筹备之中的华夏帝国,到真正建立制度之后,肯定要有所规定,比如说,内阁总理,必须年纪在四十以上者方可任之,四十而不惑,行事就会比年轻人更为稳重。此时正值锐意进取之际,我们需要年轻人的冲劲!”
赵佶没有再说话,只是露出一副“你高兴就好”的神情。
倒是耶律延禧一拍巴掌:“依我说了,你就该将宋国给灭了,反正辽土是我送你的嫁妆,你这华夏帝国建成,我不当辽国皇帝,给你当个国丈,只要你以余里衍为皇后,天下辽人,自然会听你的!谁若是不服气,我们契丹勇士为你扫平!”
旁边的阿骨打原本不准备说话的,此时幽幽地添了句:“被我打得落花流水的契丹勇士?”
耶律延禧顿时大怒:“那你不是被我女婿打得落花流水,连自己都当了俘虏?我打仗不如你,但我挑女婿的水平……我不是说你一个,在座的几位,全都是垃圾,根本没法和我比!”
阿骨打不得不承认,比不要脸和耍无赖,他同样也比不过耶律延禧。
还是周铨摆手道:“既名华夏,终须收复华夏故土之后,才可称名正言顺。”
“那你心目中华夏故土,包括哪些地方?”赵佶略一犹豫问道。
“北至北海……”周铨说道,一边说,还一边在摆在众人面前的地图上一指。
安重焕望了一眼,这指的地方非常靠上,他看不太懂这地图,不知道这究竟是哪儿。
但阿骨打却知道,他研究这地图已经有段时间了:“此地何曾入过汉家管辖,如何就是你华夏故土了?”
周铨一笑:“苏武牧羊之所,匈奴驰马之地。匈奴人既被汉家驱走,其中一部并入汉人,这块地方,自然我华夏有份!”
阿骨打虽然不喜欢周铨,却颇为礼敬汉人学者,倒是知道这个典故。而且旁边的耶律延禧又阴阳怪气地说了一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