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风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风华-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仿佛他的到来,也在意料之中。

    “谁是周铨,我可没有看到谁身高二丈啊……”

    “蠢,哪有人身高二丈的,你瞧,船头那位青衫的小郎君,那就是周铨了!”

    “啧啧,当真俊俏……咱们江南风流男儿,都比不上这小郎君,他竟然就是周铨?”

    “瞧不出,瞧不出,这模样,哪里象是能在战场上提刀杀个七进七出的……不过辽国想将公主送与他和亲之事,我倒是信了,若我是辽国公主,见得他了,也是恨不得将他搂住和着口水吞下!”

    看到周铨模样,苏州百姓们纷纷议论。虽然周铨并不是他们想象中那种力可举鼎的雄壮大汉,但那模样儿,反而更对了苏州这江南灵秀地人的欣赏眼光。

    特别是和獐头鼠目的朱勔一对比,那就更是明显。

    “这二位可都是权势通天的人物,不过一看到他们,我就知道谁有理谁无理了。”

    “哦,此话怎讲?”

    “自然是周郎君有理,你没见两人模样吗,谁颜容好谁就有道理,那句话怎么说的……颜……颜……让我想想,对了颜值就是正义!”

    这些话随风传入朱勔耳中,让朱勔心里更是气愤。

    深深吸了口气,朱勔改变主意,决定不再多说,直接动手。因此他厉声道:“还等什么,给我打,打死了算我的!”

    朱勔的手下顿时猖狂起来,向着码头冲去,手中刀枪棍棒齐举。

    旁边惊叫连连,那些来看热闹的苏州百姓,有人惊恐地闭上眼睛。

    长得极为俊俏的周铨,手下不过数十人罢了,能挡得住二十倍于自己的敌人么?

    运河的水面,弥漫着一股不祥的腥味,河风让周铨的衣裳飘飘荡荡,在朱勔下令的同时,周铨的嘴角微微下弯。

    “这位周郎君竟然丝毫不畏?”

    “他……是在做什么?”

    原本以为周铨会露出惊慌之色,但众人却看到周铨微微一摆手。

    随着他这一摆手,在他身边,一个身影猛然跳上码头。

    这身影高大雄壮,看上去象个巨人一般,最让人惊恐的是,他身上竟然套着一身明晃晃的铠甲!

    这可不是普通的破甲,而是一身完整的重装步人甲!

    这一套甲足足有五十斤重,可那巨人穿着却活动自如,迎着朱勔的手下冲去,轰的一声,仿佛是马车撞在了城墙之上一般,朱勔跑得最快的手下整个人都散了!

    此人正是武阳!

    他从船上换了一身步人甲,这种由一千八百二十五枚甲叶组成的重甲,乃是大宋最精壮的军士才能穿得动的重铠,等闲刀剑,根本无法伤着浑身着甲的壮士,而这些壮士则用大斧、大刀为武器,他们的对手,是敌方同样身着重甲的勇士,甚至有可能是敌人的重装骑兵!

    哪怕只有武阳一个,也足以让朱勔的手下气焰大挫!

    朱勔手下看上去也是精壮,可不过是江南脂粉之地里的样子货,就是斗几个毛贼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打打顺风仗可以,真遇上狠人,却只有败退的份儿。

    武阳为锋,阵列少年为刃,猛的一个逆击,码头上顿时鸡飞狗跳,数十名朱勔手下被赶得狼狈逃窜,只要他们一个转向,哪怕还未冲锋,朱勔手下也是纷纷走避,根本无人敢正面与之较量!

    更有甚者,当他们逼近朱勔手下一侧之时,这些人连连后退,待到退无可退之时,干脆就抛了刀剑,直接跳入运河之中,泅水逃命!

    这一幕先是让看热闹的百姓哄然大笑,然后笑着笑着,他们也笑不出了。

    这不过三十余人,而且大多只是十六岁左右少年的队列,竟然有如沙场百战之师一般,凛然生威!

    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远远的看到了这一幕,慨然叹道:“史书中言,项羽在钜鹿之战中所向披靡,旁观的诸国将士一个个惴恐,我常以为,这是古人夸大之句,但今日一见,知微可见著,古人不欺我也,这周郎不愧是将门虎种,便是他的少年亲卫,也能勇悍如斯!”

一八九、是儿当真可畏() 
“哼,不过是一群武夫罢了,武夫与奸徒当街争斗,祸及无辜百姓,此家国之不幸,我必然要上书天子!”在他对面,另一位身着官服的人凛然道。

    他对面书生哑然一笑:“国佐兄,你还是如此脾气,不过到了苏州任教授,可要多加收敛,切莫得罪朱勔。”

    “伯纪一向激烈,更胜于我,今日怎么反劝我了?”被称为国佐的人道。

    这二人,国佐姓陈名公辅,乃是京师上舍生出身,出了名的激昂之辈,今年得了上舍生之首,被任命为平江府教授。而伯纪则姓李,名纲,乃是进去进士,与陈公辅志趣相投,两人都是京师诸生中活跃的人物。

    此时李纲尚未授实职,因为陈公辅南来平江府任职,李纲跟随相送,也是长长见识。不曾想到,才到苏州,就赶到了这么一件事情,亲眼见到两个天子宠臣,在这里上演了一出龙争虎斗。

    不,不能说龙争虎斗,只能算是单方面的碾压。

    李纲颇为赞赏地看着周铨:“旧年在京师中,国佐与陈朝老等一起,群情汹汹,以为周铨使辽国多有不当之处,当日拟订周铨可诛之罪者虽非国佐等,但国佐也没有少摇旗呐喊吧?”

    陈公辅有些恨恨:“可惜朝廷未曾远贬是儿,至使其猖狂如此!”

    “我倒觉得,是儿颇有可观之处,外争国权,使岁币之辱一朝得雪,内丰国库,却无收刮残民之事。榷城、水泥,仅此二事,便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之事。当初我便劝国佐,勿要参与此事,可惜国佐不听!”

    陈公辅唯有苦笑了一下。

    李纲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当初他如果不是积极参加攻讦周铨之事,他这个平江府教授之职,哪里能下得这么快!

    姑苏可是读书之地,这里百姓殷实富裕,又喜好子弟读书,在这里任教谕,绝对是个美差,等闲人物,岂能拿得,就算他有上舍第一的身份,相当于一科状元,但任官之初就能得此美职,算得上不错了。

    李纲当初就是没有参与此事,所以现在还在京中待职,今后会放到哪个偏远这地,都未必可知。

    “伯纪休要为是儿辩护,你瞧他今日飞扬跋扈之势,他若得志,岂是家国之幸,百姓之幸?”

    “就是今日,也不能说他是错,他一路打来,打得可都是朱勔的走卒,你见他打过一个百姓么?”

    李纲的反驳,让陈公辅无语了,但他从内心深处,还是看不起周铨。

    “且看吧,是儿如此跋扈,对上朱勔,胜负之数,尚未易量。”

    二人都向码头望去,虽然周铨此时占了上风,可是朱勔毕竟人数众多,他们只需要稍加发力,周铨就要面临一场灾难式的失败。

    果然,朱勔看到自己手下的狼狈模样,咆哮大怒,他身边七个金带管事,十余位银带管事,一个个被他赶了出去,将散成一团的人手聚拢起来。

    有人手中甚至还拿出了弓弩!

    一般的软弓,破不了步人甲,但是阵列少年身上的普通甲衣,却是挡不住的。

    “射,射死他们!”朱勔狂妄地叫道。

    “我看谁敢射一箭!”有人厉声大叫。

    朱勔觉得这声音不对,再看去时,却发觉周铨身后,多了一个人。

    仔细看这人模样,朱勔觉得很是眼熟,用力挤挤眼睛之后,他才恍然,同时脸色大变。

    “你……你……”

    出来之人,乃是蔡行。

    朱勔乃是蔡京与童贯推荐给赵佶的,特别是蔡京,可以说是朱冲、朱勔父子的举主,他二人少不得要上门拜谢,因此,朱勔曾经见过蔡行。

    只不过蔡行在京师中任官,少有回到江南之时,不曾想到,今日竟然遇上了他,而且他竟然和周铨在同一艘船上。

    一瞬间,朱勔心中闪过无数念头,然后这所有念头都归在一起,只剩一个。

    今天他要输了,而且输得彻底,输得颜面无存!

    更让他恐惧的是,蔡行在这里,会意味着什么!

    阴沉着脸的蔡行,在船上冷冷地看着朱勔。

    原本他不想出面的,但此时的情形,他再不出面,恐怕连他的性命都有危险。

    虽然是被周铨卷入今日之事,但蔡行却心甘情愿,因为他此来,是奉蔡京之命而为。

    明面上,是让他回杭州祭祀曾祖,实际上,就是来帮助周铨解决船匠之事。

    大宋太缺铜了。

    蔡京是奸臣、是贪官、是权臣,这些都没错,但他同时也是这个时代最具有经济头脑的人之一。否则,以赵佶那大手大脚的性子、好大喜功的作为,蔡京哪里能够支撑起国库的支出,甚至还办起居养院之类的福利机构,让最穷苦可怜的百姓,能够从大宋的繁荣中分一杯羹。

    因此,当石轩带回的消息中提到,海外日本有大量的金银铜矿,这让蔡京兴奋起来。为了慎重考虑,他还发动不少人,去查询堆积在故纸中的资料,从一本本发黄霉烂的纸张中,寻找证实周铨说法的证据。

    他找到了。

    同时,数名曾经到日本经商的大宋商人,还有数名自日本来大宋朝圣的日本僧人,都被召入京师西面蔡京御赐的府邸,从他们的口中,周铨的说法再次得到了证实!

    日本,果然是黄金白银和铜矿之国!

    而过年之后,周铨请石轩转达的信中,提出改革大宋币制,采用金、银、铜三阶币制之法,蔡京觉得,自己终于有了解决大宋钱荒、进而解决大宋财政困难的办法。

    这与居养院等一般,都是他名垂青史的事业,同时也是他巩固自己权力、维持家族富贵的方法。谁敢为难此事,就是与他为敌!

    朱勔扣留船匠之事,便是为难此事,便是与他为敌。若非考虑到朱勔这个蠢货并不知其间深意,还有此人也颇得圣眷,蔡京几乎要将此人视为死敌,发动一切手段,将他碾死。

    哪怕明知这是周铨在利用自己,蔡京也甘于被利用,只要能带回来大量的金银铜!

    蔡行盯着岸上的朱勔,朱勔在最初的惊慌之后,恢复了镇定。

    他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要拍蔡京马屁、跟在蔡京鞍前马后效劳的假药商人之子了,他如今也是官员,而且坐镇一方,即使不能和蔡京平起平座,至少面对蔡京的孙子,他有底气。

    “竟然是蔡学士在此……今日之事,蔡学士也看到了,周铨此人,欺人太甚,若我放他平安离开,那朝廷花石纲之事,就再难处置了,此事乃官家交待……还请蔡学士暂时让让,待我解决了周铨,再与蔡学士接风洗尘。”

    蔡行一出现,远远观望的李纲与陈公辅二人都是色变。

    “不意竟是蔡行……无怪乎周铨跋扈如此,原来已同蔡氏合污!”陈公辅道。

    “此借蔡氏之力也,未必是与蔡氏同流。”李纲有些尴尬地道。

    李纲在京中孤立无援,哪怕已中进士,却仍未有美官可任,故此他也在寻找门路。蔡京太高,他够不着,但蔡京之子蔡攸,却与他有所往来,颇有接纳之意。

    陈公辅之语,虽是骂周铨,暗中也有批评李纲的意思。

    两人认识蔡行,别人未必认识,故此当蔡行出现之后,朱勔的气焰一减,便有人打听这是谁。

    蔡行盯着朱勔,想起南下之前,祖父专门召自己在面前,再三告诫,开海之事关系重大,乃是蔡氏今后富贵的根基,故此要他专心配合周铨,甚至还隐晦地指出,他蔡家若能成此事,便是三代宰相也未必可知。

    他忍着心中的热意,对周铨道:“周郎君,你说当如何应对?”

    “将令祖之语,转述予他就是。”周铨轻飘飘地道。

    他们说话的声音很大,故此朱勔都听见了,岸边的人也听到了。

    “家祖蔡公讳京,乃鲁国公、当今太师,在我离京之前,曾对我言,他得知江南兴花石纲之事,扰民太甚,已向陛下进言,请暂抑花石纲,穷治借此事残民害民之辈。”蔡行扬声说道。

    此语传出,朱勔固然是面色大色,近乎魂飞魄散,另一方面,运河两边的百姓们皆是惊喜交加,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学士此言当真?”有人扬声问道。

    说话的正是李纲,他在京中,就曾经向蔡攸进言,朱勔之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蔡氏欲成事,必须亲近贤达,而远离朱勔等弄臣奸邪,和他们划清界限。蔡攸彼时对他的建议很是赞赏,惜哉却不能用。

    “原来是李伯纪在此,我所言自然是真……不亲至苏州,也不知这位朱应奉好大的声势,好大的威风!”蔡行盯着朱勔,咬牙切齿地说道。

    他话声才落,突然听得周围一片欢呼。

    却是苏州的百姓,听得要抑制花石纲之事,顿时欢喜无限,一个个欢呼鹊跃,甚至有向北而拜者。

    “不意蔡京,亦能为此善政。”陈公辅也讶然说道。

    朱勔此时,骑在马上想要维持住自己的坐姿都很困难了。

    若真是停了花石纲,他的富贵根基就断了!

    他看向背手立于船头的周铨,眼中满是怨毒,但他也明白,自己已经输了,想要不输得干干净净,那么只能另想它法!

    李邦彦输与此人,自己输与此人……是儿当真可畏!

一九零、火并() 
京师,太师蔡京府。

    “是儿当真可畏!”

    蔡京放下手中的纸,笑着说道。

    这是一张礼单,不过送礼的人可不是周铨,而是朱勔。

    蔡京引朱冲朱勔父子面圣,原意是巩固自己在赵佶心中的地位,获取一个有力的盟友。可是朱勔随着地位上升而膨胀,已经有数年未曾正经给蔡京送礼了,只是在年节时备上点看似贵重实际上透着疏远的礼物,意识一下就了结。

    但这一份礼单,却是出奇的重!

    蔡攸在旁边也笑了起来:“算他识趣……能屈能伸。”

    “我说真可畏者,非是朱勔,而是周铨!与周铨相比,朱勔一把年纪都活到了狗身上,完全不知收敛,迟早要自寻死路!”

    蔡攸心里嘀咕了一声,不太赞同父亲的说法,在他看来,周铨明明可以轻松借力打力逼使朱勔交出船匠的,结果他却带人去袭击,这实在是极为鲁莽,愚不可及。

    “攸儿,你莫轻看了周铨,他此举才对,自此之后,东南半壁,皆知其名矣!”

    蔡京没有细说,他想让儿子自己仔细思考周铨此举的深意。周铨看似又多得罪了一人,实际上他与朱勔的矛盾不可调和,哪怕没有此举,也必然会相互敌视。

    相反,有了此举,今后所有想要算计周铨的人,都得考虑一下,此人行事不按常理,动不动就掀桌子,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个疯子,为了一点小利,与疯子为敌,究竟聪明不聪明了。

    还有一点,此举可减官家疑心。

    蔡京很了解如今的皇帝赵佶,一个臣子,太有本事了,名声又好,那官家会睡不安寝食不安腹的。他蔡京许多事情,固然是本性,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自污。

    这些事情,都要蔡攸自己想,等这儿子想明白了,或许就可以来接替自己位置了。

    “花石纲之事,是不是要孩儿再令人上书?”

    “不必了,朱勔既然识趣,留些尾巴,周铨也没有指望着我们将花石纲扫尽……我倒是奇怪,行儿来信说,周铨和他提起,要收拢齐地草寇,将之流放海外……那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