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猪手,蟹黄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咸猪手,蟹黄酒-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旁边智能儿抿嘴笑道:“好叫姑娘得知,这却并不是香菱姑娘自己要学的。是姑爷读书的时候,香菱姑娘偶尔看见,在旁认了几个字。”一语尚未说完,香菱已经羞红了脸,嗔道:“就你知道。”

    姚静和宝钗观其形容,猜也能猜到智能儿未尽之语应当是一些红袖添香的旖旎之事。宝钗虽是二世为人,阅尽世事,但身份到底是未嫁的女儿家,姚静又是个于这些爽利粗心的人,顾念到香菱是出嫁不到一年的新嫁娘,脸皮尚嫩,故而谁也不笑她,只是闲闲几句,问过香菱腹中孩儿月份,并她侍奉公婆等琐事,不过点到为止,遇到烦恼时,多替她开解“柴米油盐酱醋茶,寻常百姓家谁家不是这么磕磕碰碰过来的,当以忍耐为上,早晚多年的媳妇儿熬成婆”。又往深里说了几句,宝钗见香菱嫁的那户人家家风甚好,说来说去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方放下心来。

    香菱这日是听说这边宅子里新来了两个十分水灵的姑娘,心中好奇,赶着来打听消息的。莺儿就在旁边嘲她:“眼看也是当娘的人了,还这么爱胡思乱想,咋咋呼呼的,一点也不稳重,将来又该如何是好。”茜雪也劝她:“如今你是双身子的人,出入更要谨慎,有什么事情要传消息的,叫智能儿过来传个话,不也是一样的?”

    香菱摇头,欲言又止,宝钗见她这般形容,猜到必有缘故,遂屏退左右,香菱方向宝钗说:“我这次来,还有一件心事,想请姑娘做主。只是姑娘如今尚未出阁,我这话只怕唐突了,还请暗暗地叫孙嬷嬷、张嬷嬷一起来参详的好。”

    宝钗沉声道:“这个不妨。你只管说。”

    香菱无法,才缓缓道出,原来她自己身体日益沉重,伺候不得她家男人,便想着寻一个人替她伺候。思来想去,总觉得外面买的人不放心,又见智能儿有几分姿色,又是知人事的,想来若是能将智能儿开了脸,岂不两全其美。因先前智能儿曾发了誓不复再嫁的,香菱不好直接开口,就过来讨宝钗的主意。

    宝钗听了沉吟片刻,问道:“你公公婆婆是个什么意思?”香菱红着脸道:“此事尚未同他们说起。只是前些时候智能儿服侍我起居,姑爷好像看了她几眼,不知道是否留了意。”

    宝钗心中暗暗摇头。若论相貌,香菱自然是上上之品,智能儿不过中上之姿,可若论风情,香菱过于老实,怎比得上智能儿千灵百巧?香菱此举,虽看似贤惠,却无异于引狼入室。只是智能儿是个极聪慧的,自从前些时候被收留以来,一直同她们相处得极好,倒也不忍为了过于防备她,伤了彼此情谊,正斟酌间,便见后面屋里姚静拉着孙穆的手走了出来,一边走一边摇头大声说道:“呆香菱,你也太过贤惠了!先前你嫁人时,众人打探得你嫁得这户人家家风好,并无那些妻妾相争的事情,才放心把你送过去,如今才过了几日,难道那男人竟动了花花肠子要纳妾不成?”

    宝钗见姚静带着孙穆走了进来,心中暗地松了一口气,忙站了起来,请孙穆坐下。

    香菱慌忙摇手道:“不是他想纳妾,是我犹豫着……”

    姚静不等香菱说完就笑道:“这可是奇了。正主尚未开口,你急什么?一个个都跟着宝钗学傻了,如今她自己看破跳了出来,你们还不曾悟。我也不怕同你说实话,我并非有意闯进来,是那个叫智能儿的小丫鬟叫我过来的。那丫头甚是机警,说见你这么不辞劳苦地赶来,只怕是动了些别样的心思。在家时候人多眼杂,不好把话说透了,伤了和气,也怕反累得你公公婆婆多想,故而她来到此处,暗中寻我说话,把志向给讲明白了:她纵嫁人时候,也要风风光光明媒正娶地嫁出去,又说让你放宽心,那日她不过新染了个凤仙花的指甲,姑爷好奇,多看了几眼,绝非对她有意。她也无意同你争。”

    其实智能儿的原话是这般说的:“我也不怕你们笑话我,她那姑爷,人虽然老实,但据我看来却过于木讷,不中我的意。我本是这辈子死了嫁人的心思的,就算你们说我年纪小,如今说得斩钉截铁,说不定过几年心思又活络了,也断然不会跟她相争。若真个要争时候,她那性子,过于绵软,怎能争得过我?如此反而伤了和气。难道我们女儿家活该被人瞧不起,竟为了一个两个男人争得头破血流,不顾姐妹情谊不成?”

    姚静等人刚刚见识过尤二姐在宁国府勾搭上自家姐夫的丑事,听了智能儿的话分外感慨,暗中向孙穆说:“如此说来,我们的女儿谷大计还是有些指望的。世间女儿,若都能像她们这般互相照应着,彼此谦让,凡事都拿捏一个分寸,何愁大事不成?”

    姚静听了这话后,方同孙穆一起来见宝钗,生怕宝钗一时犯了糊涂,又将那贤良淑德的女训拿来说事,到头来误了香菱,谁想得宝钗也同她们一般心思,一致觉得香菱性子太软,若胡乱做主替夫君纳妾的话,还不定将来起什么波澜。

    众人好说歹说,方劝了香菱回转。宝钗看着香菱,又想起黛玉,心中分外难过。暗道:旁人家里人口简单,家风淳朴,尚可以坚持着不纳妾,以保太平,可怜林妹妹也是同香菱一般的纤弱细腻,甚至比香菱更加多愁善感,如今尚未过门,贾宝玉房中已经有两房妾室候着了。黛玉和她惯于以柔克刚、后发制人不同,最是个烈性子,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若是同晴雯袭人有了什么冲突,又该如何是好?这般想着,心中时而担忧,时而焦虑,想起黛玉见到花谢花飞尚要伤感的性情,不免长吁短叹,心中百般滋味难以言明。

    姚静见香菱走后,宝钗神色阴晴不定,只当宝钗仍旧是为了香菱之事筹谋,笑道:“怕什么,左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户人家一向对咱们客气得紧,知道咱们是能同宫里说上话的,言语分外恭敬。若是果真做出什么来,咱们这些娘家人难道不能去讨个公道不成?”

    宝钗缓缓点头道:“正是这个道理。旁人家都要靠娘家兄弟出头。咱们这些人并无什么兄弟,少不得也只能自己去了。”话说到这里,想起自己那不成器的哥哥薛蟠,一阵黯然。

    姚静见宝钗的样子,忙劝慰道:“你过几日就要出嫁的人,此时不忙着赶制嫁衣,尽在这里多愁善感、伤春悲秋了,也不知道跟谁学的!这几日我同你师父生怕你累着了,不敢惊动,为了给你准备嫁衣我们两人忙得要死要活,难道竟是为了看你这副形容的?”一副把宝钗当自己人的恨铁不成钢。

    宝钗这几日心情莫名很不平静,却说不上来原因。此时见姚静这副模样,又想起她先前所说“娘家人”的话,便如同得了依靠一般,将心中担惊受怕之事和盘托出,道:“我这几日眼皮跳得厉害,总觉得要有什么事发生。”

    姚静哂笑:“原来你竟信这个?”

    宝钗缓缓道:“从前是不信的,不过经了这许多怪异的事情,却也不由得不信了。”

    这话却说到姚静的心坎里了。虽然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时空错乱的事情都能发生在她身上,世间种种怪异难言之处,也少不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了。正点头附和时,结果就听到宝钗道:“我思来想去,必有缘故。只怕不是生意上的事情,就是我家里的事情。有你和师父坐镇,咱们住在这里必然是稳妥的。”

    这话里却有暗赞姚静稳妥的意思。姚静岂有听不出来?她好容易得了宝钗的赞许,正心花怒放,想着该如何措辞时候,却看到小红匆匆忙忙从外头进来了。宝钗一眼望过去,看见小红的神色,心中就是咯噔一声。她知道小红是个能干的人,颇有心计,眼下却这样一幅紧张的样子,可见必是有什么大事。

    果然就听见小红急着说道:“宝姑娘,不好了,方才芸哥儿打探来消息说,京城里有船队在南海里遭了海盗,货丢了不说,几船人一个也没能回来!”

第171章() 
宝钗听说是这个事,心中却仿佛有一块大石落到地上。她见小红说得急切,连忙向她道:“你慢慢说,不急。不知道芸哥儿是从何处问过来的消息,又是京城哪家的船队遭了难?”

    姚静先前听小红这么说,早吓得心惊胆战,如今见宝钗一副泰山压顶面不改色的神情,方缓缓平和起来,心中懊恼道:是了。我太过在意,反倒糊涂了。家里入伙的生意这次还没出海呢,任凭旁人家遭了难,又和我们什么相干?真真是关心则乱。由此可见,术业有专攻,我断然做不了买卖。

    果然听得小红喘了一会儿气,方道:“听说是京城吴家的生意,就是家里有姑娘在宫里当贵妃的那个吴家。芸哥儿也是在道上吃酒,听旁人偶尔间提起的。听说他们家的少爷见海运颇能获利,故而求了娘娘,备了几船货去,先前也赚了不少,据说吴贵妃省亲的那个园子,就是用这里头的钱修的,如今连人带船都没了,算起来只怕要亏空呢。”

    宝钗叹道:“据我来看,何止是亏空,只怕先前他们那几遭赚的钱尽数赔进去,也未可知。旁的不说,这出海的船只是从何处筹备的,少不得是几家合力的本钱。如今遭了难,抚恤亡者尚且来不及,哪里能凑出多少银子来,把本钱一一还给各家,以后要扯皮的事情多着呢。”

    孙穆等人听说船只出了事,纷纷过来打听消息,听了这话,感叹道:“这贾家的来历,难为你也能知道得如此清楚?”

    宝钗解释道:“京城里的生意,数来数去,说白了不过这么几项。他家因贵妃娘娘在宫里开销大,故而舍了脸皮出来做些本钱小、来钱快的营生,难免急功近利些,多有妨害到别人的。京城里做生意的人家,又有哪个不知道的?无非是看在宫里娘娘份上,不同他家计较罢了。今日这么一遭难,不知道有多少心胸狭隘的暗地里称愿呢。可见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想了想又道:“咱们是背地里关起门来说话,虽然没说什么不好的,但倘若话这么一流传出去,早晚变了味道,反被人误会,惹出祸灾来,倒还是不要传出去的好。”她见莺儿、茜雪等人也跑来听消息,只恐人多嘴杂,故有这么一说。

    孙穆闻言笑道:“这个你放心。咱们又有谁是喜欢往外头乱嚼舌头的?只是先前见京城吴家何等豪奢,吴贵妃省亲时候,也把银子使得像淌海水似的,我当初还纳闷呢,如今听你这么一说,才知道竟是从这上头来的。”

    张嬷嬷也道:“当年吴贵妃省亲时候,吴家何等的富贵,如今海上的船只遭了难,眼看就要败落下来,难道吴贵妃在宫中竟然不想着帮衬不成?”

    宝钗闻言默然。孙穆看了张嬷嬷一眼,走到她面前,拉着张嬷嬷的手说道:“嬷嬷久居深宅大院,想来并不清楚这宫里的事。这宫里规矩严得很,更与民间不同,娘娘封妃之时能上一回金册,赏赐给娘家的聘礼也是有数的东西,不过那么几样,看起来虽然多,但一来除金银外,只能好生供起来,不方便动用,二来这京城里人情往来,设宴款待的势头想来嬷嬷也知道,怎经得住这般挥霍?除册封时候的赏赐外,过年过节亦有节礼,满打满算一年到头不过千两银子,在他们这等人家又能算得了什么,便是宫里的公公们出来走这一回,难道他们竟然敢不奉承孝敬的,连孝敬的钱都不够呢。”

    张嬷嬷听了口中直念佛,连声道罪过可惜,突然又悄声道:“既是吴贵妃家里如此,难道那府里竟能免俗不成?”

    孙穆知道她问的是荣国府贾家,只是贾家与吴家不同,同她们颇有牵涉,不好背地里讲人是非,只是摇头微笑,终不肯说。张嬷嬷也知道自己造次,轻轻一笑,慌忙掩过话头。只是经她这么一提醒,宝钗身边几个聪明的丫鬟,如小红、茜雪等人,已经开始计算贾家这些年的开销,虽然她们位卑权轻,未能得窥全貌,但是偶尔也曾见识到一鳞半爪,如今和孙穆这一番话对照起来,都暗暗心惊。

    小红更加大胆些,心中已经开始暗自寻思:难道前几年二太太张罗着要给宝二爷定下宝姑娘,这几年老太太一意主张要宝二爷和林姑娘成亲,都是为了填补这里头的亏空不成?不过她也知道轻重,明白这样的想法在心里头想想犹可,万万不能在面上表露出来,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小红尚如是想,宝钗身为当事人之一,心中滋味可想而知。不过她到底两世为人,人世间的酸甜苦来也已品尝大半,此时反而有种堪破世事的淡然,微笑着说道:“张嬷嬷这话却是差了。说到底,钱财不过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等无知俗妇为了头面衣裳,机关算计,争得不可开交,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岂不让外人看了笑话?说到底,金银诸物俱是死物,人却是活的,只要宝兄弟能待林妹妹好,就算他不善经济仕途又有何妨。只求不添乱就够了,难道林妹妹的嫁妆还不够他们两个使的?林妹妹是何等清高之人,你们竟替她操心这个吗?”

    对宝钗而言,贾府中人,全无一个黛玉来的重要。故而说着说着,先前还想着讲些大道理,渐渐就难免把话题引到黛玉身上了。黛玉要同宝玉成亲,宝钗自己也要下嫁冯渊,这对宝钗来说俱是无可奈何之事,几千年法理如此,虽有万般不甘,也不是她们几个弱小女子可以大胆挑战的。只是胸中难免暗暗积郁了一些不平之气。此番言语,看似是为了劝诫众人,实则也是为了安抚自己。

    孙穆和姚静都是明白宝钗心事的,见她这个样子,心中好生难过,但一时也是束手无策。茜雪和小红几个只知道宝钗同黛玉十分要好,却不敢往这上头想,但见宝钗这副形容,不知道为什么,也暗地替她难过。

    一时场上气氛颇为压抑。姚静见众人都不说话,只得硬着头皮挑起话头,问宝钗道:“既是吴贵妃娘娘家里的事情,想是同咱们不相干了吧。”

    宝钗眉宇之间愈发凝重,摇头道:“天下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又都是生意经营之道,同属海运,怎能同咱们不相干?只看事大事小罢了。做生意总有亏赚,输赢都是兵家常事。我只盼那些人胆子大些,不要为了这些消息吓破了胆子。”

    宝钗为人一贯稳重,纵使有千钧的担子担在肩上,也习惯于云淡风轻,又能每每想出妙法来化险为夷。故而这般久而久之,众人便都觉得,天大的事情经宝钗这么妙手一理,都算不得什么大事了。故而此时众人也未把这消息真正当回事,只有小红点头说道:“姑娘所言极是。芸哥儿也说怕跟咱们合伙的人家心思不齐,因了这个消息,惹出风波来,故而要我早早来通报,知会姑娘一声,方便应对。”

    宝钗点点头,道:“难为他想着。你且替我转告他,就说他的这番苦心,我已是记下了。”这便是承情之意。

    小红素知宝钗是个滴水之恩、涌泉以报的人,既说了这话,日后少不得要许贾芸什么好处,当下心中也为贾芸暗暗欢喜,正在此时,又听得张嬷嬷笑着打趣:“芸哥儿这孩子我也见过。模样好,人也能干,又难得是明白事理的,小红姑娘好福气啊。”

    小红虽一向是伶牙俐齿惯了,听了这话,却难免粉颊绯红,被莺儿、茜雪等人好生打趣。

    但事实上此事遗祸非小。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吴贵妃家里的船只遭了海难,致使亏了大钱的消息便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