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徐图领命。
“你们把炮给我抬回来。”众人一起把炮抬回来重新放平。
“不对,我要把炮头抬起来,炮口要有仰角!”杨乐比划了一下。
“听他的命令,用石头把炮垫起来!”徐图负责在一边提供协助。
杨乐在大炮后面,用铳尺(古代的角度尺)量了一下夹角,觉得还不够。“炮口继续抬高!我要50度角!”
“50度角,快!”
“火药要足!”
“炮弹要小的!”
一条条命令发布下去,大炮很快调好,杨乐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成败在此一举。他手一挥,开口喊道:“点火!”
第4章 边关大捷齐欢喜,走马上任武库司()
火绳嗤嗤燃烧,犹如死神的催化符。
轰!
神威大将军火炮喷吐出一道绚丽的红色火焰。杨乐的身影埋没在浓浓的烟雾之中。
城墙上的士兵都抬头搜寻着炮弹的轨迹,甚至连鞑子兵都忘记了继续攻击,回头呆呆的望着身后的炮兵阵地,都好奇地想确认一下杨乐这一炮能否击中自家的阵地。
场面如此的安静,双方人马暂停交锋,出现了一个极其短暂而诡异的画面。
轰隆隆
炮弹猛烈爆炸。
然而,三门红衣大炮仍然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毫发未损。当然,旁边的鞑子炮兵也是安然无恙。
“没没打中?”徐图眼睛瞪的大大的,眺望着敌方的炮兵阵地,嘴唇哆嗦着说道。
“没打中完了”这是所有眼睛盯着炮兵阵地士兵们的统一想法。
“嗷嗷嗷嗷不好了着火了快来救救贝勒爷啊”突然间,在鞑子的中军大帐中传出一片混乱的呼喊声。
紧接着,中军大帐呼呼的燃烧起来,熊熊烈火,立刻照亮了半边天空。
没错,杨乐的初始目标根本就不是炮兵阵地,而是躲在后方的中军帐篷。
因为他清楚,即使摧毁了鞑子的炮兵阵地,也不可能迫使鞑子退军,唯有斩杀其大将,才能重创敌军,迫使他们撤退!
一个将军可抵得上千军万马,这就是斩首行动的精髓所在。
“好!好!好!”杨嗣昌接连说了三个好字。
“不错。”张清远对杨乐的评价就两个字。
“可惜,就差了一点点。”杨乐觉得还是有点儿遗憾。这发炮弹在距离豪格的中军大帐五米外就发生了爆炸,多亏滚烫的弹片引燃了草地,这才点燃了帐篷。
即使这样,鞑子也已经乱作了一团。他们的统帅不知生死,早已经无心恋战,不如鸣金收兵后撤。
豪格突袭榆林重镇的计划,因为杨乐的这一炮而搁浅。这是他所料不及的变故。
“报总兵大人,府台大人,据密探来报,和硕贝勒被大火烧伤,已经往西北方向撤军!”
“好!”府台大人哈哈一笑,真是峰回路转啊。此时,他对杨乐越看越是喜爱,爱才之心自然升起。于是,他趴在杨嗣昌的耳边小声低语道:“杨总兵,兵部武库司这个职位已经缺失了好久,我看杨乐不错,年轻有又才华,以后好好培养培养,说不定可以重用啊。”
杨嗣昌微微一笑,心领会神,对着杨乐说道:“杨乐,你今日护城有功,特封为榆林镇兵部武库司一职。”
杨乐站在那里,有些茫茫然,武库司?这么简单自己就当官了?
徐图捅了捅杨乐的腰部,小声提醒道:“别傻愣着,还不快谢谢大人。”
杨乐反应过来,单膝跪地道:“谢总兵大人,谢府台大人。”
“恩,好了,鞑子既然已经撤兵,徐把总你安排一下后续事宜,然后带着杨乐去兵部武库任职。”
“是。”徐图领命。
“徐把总,我初来乍到,对于官场的很多事儿不明白,希望以后多多指教啊。”
“杨大人问话,卑职定当知无不言。”徐图突然停下脚步,对着杨乐跪拜行礼。
“徐把总,你这快快起身!”杨乐赶紧把徐把总扶了起来。按照年纪,徐图已经四十几岁,年长杨乐许多岁,不该行此如此大礼。
“杨大人,你可能忘了,你现在可是兵部武库司。”徐图提醒道。
“那又如何?”杨乐还是不明白。
徐图只好细心解释道:“你现在可是正六品官员啦。我呢,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见了你,你说该当如何?”
杨乐明白过来,这就是官场身份的贵贱之分。“徐把总,你我刚刚也算是共过患难,可以说是过命的交情,以后在私底下我就叫你大哥,如何?”
“这卑职高攀,愧不敢当啊!”
“徐大哥,我向来重感情,就这么说定了!”杨乐可没有古代人的高低贵贱之分,他的思想还是人人平等。
“好吧,你既然叫我一声大哥,那就在没人的时候,咱们以平辈论交。我就叫你杨兄弟。”徐图叹了口气,他在军营里混迹了大半辈子,不及杨乐一个时辰的升官速度,当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这就对了,徐大哥!你要记得人人平等,没有人天生比人高一头,矮一头。”
“是也不对皇上可是高高在上的呀?”
“那皇上不也有被人赶下位子的那一天嘛”
“嗯,也是这个理。只是我还是有点儿弄不明白,那连乞丐也平等吗?”
“平等。”
杨乐开始在徐图心里种下了人人平等的思想的种子。
徐图还有其他任务,所以把杨乐带到武库,办完一些常规的手续就回去了。
榆林镇的兵部武库坐落在城南,远离了城中心,一是为了方便给城墙运送弹药,而是为了安全。毕竟里面存放的都是炸药、炮弹。
武库是一个五进的四合院,第一进是武库的衙门,二进、三进是武器和丹药仓库,四进是武器研究院,最后一进是武库司官员的卧房和寝室。
武库里共有六名小吏,四名管理库房,两名负责武器研究。
不过,在刚刚的城镇防御战中,六名小吏均到城墙上助防,其中有两人不幸殉国,一人重伤,所以,出现在杨乐面前的只有三个人。
他们都是一脸的烟熏火燎,都还没来得及去洗呢,虽然不像杨乐一般跟刚从煤矿里爬出来似的,可也够瞧了。
四人面面相觑,然后杨乐笑了起来,最后,三人也笑了起来。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相遇,也是杨乐的第一个班子。
“卑职王洋、许聪、张开心拜见库司大人!”笑过之后,进行一些常规的见面礼仪。
“行了,在我这里,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只要不触犯王法,你们怎么样都可以,明白了吗?”
“是。”众人领喏。
杨乐吩咐他们先清理仓房,分别核算武器弹药的数量,对消耗的弹药要清点无误、登记造册。
吩咐完毕,杨乐去卧室洗了澡,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
“库司大人,府台大人传过话来,让你去醉仙楼赴宴。”张开心过来禀报道。
张开心年纪不大,也就二十出头,比杨乐大不了几岁。长了一张囧子脸,所以杨乐很快就记住了他。杨乐听王洋说过,张开心的父亲以前在京城当差,后来犯了事儿,被抓进了监狱,再后来就去世了。现在,他也算是继承了他爹的遗愿,继续当了官差。
“嗯,我知道了。”杨乐点点头,心里暗想府台大人肯定要宴请什么重要的客人,要不然,也不会把宴会的地点选在榆林最大的酒楼。
此时,张开心早已经备好了马车。
醉仙楼,坐落在榆林镇的中心,那里四通八达,来往客商非常之多,因此十分繁华。
传说醉仙楼里的醉仙酒可以把神仙醉倒,因此而得名。
杨乐下了马车,轻抚衣袖,抬腿走进了这座大气磅礴的酒楼。
“客官,需要点儿什么?我们这里有蒸鹅、烤鸭、清香鲤鱼,当然还有醉仙酒!”杨乐一进酒楼,小二便招呼过来。
“我不吃饭,我找人。”杨乐直截了当。
“客官找什么人?”
“府台大人可在这里?”
小二顿时一惊,能认识府台大人的能是常人?他立刻躬身行礼:“小人不识泰山怠慢了大人,您请随我来。”
杨乐跟着小二来到了酒楼最东侧的一间厢房。
杨乐挥手让小二离开,然后轻轻敲了敲门,朗声说道:“武库司杨乐拜见府台大人。”
“进来吧。”
“是。”杨乐推门走了进去。
厢房里面很宽敞,中间有一张方桌,周围坐着四个人。
府台大人张清远和总兵杨嗣昌,杨乐自然认识,而另外两人,一个是身穿紫色蟒袍的老大人,另一个是一位胖乎乎的中年太监。
“杨乐,快来拜见这两位大人。”府台大人急忙招呼杨乐过去。
“这位是咱们的陕西省按察使孙承宗孙大人,这位是司礼监的王体乾王公公。”张清远给杨乐一一介绍。
“两位大人呐,这就是那位一炮退敌的少年英雄――杨乐。”
“杨乐,不要傻愣着,赶紧请安呐!”张清远几乎有些抓狂,这么好的表现机会,这小娃子怎么还走神呢。
杨乐从震惊当中恢复过来,赶紧跪地施礼道:“杨乐给各位大人请安。”
“嗯,是个好孩子,起来说话吧。”孙承宗一脸祥和。
王体乾也笑眯眯的看着杨乐,开口说道:“真是少年出英才啊,咱家没想到杨大人会是如此年轻!”
“是啊,说明咱们都老了。”张清远随身附和道。
杨嗣昌始终没有说话,只是对着杨乐赞许的点了点头。
杨乐莫名其妙的吃了一顿饭,不仅见到了明朝有名的孙承宗,也见到了魏忠贤身边的大宦官王体乾。
他当然不知道,边关捷报早已经到达京城,因为他的那一炮,京城已经炸了锅。
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是个书生,是个文臣。
古代素来讲求武打仗、文谏言的思想,但杨乐却打破了这个禁锢,给那些能言善辩的文臣们大大的涨了脸。
不仅如此,皇上更是龙颜大悦,赞叹道:“一炮而挫敌锋芒,此乃国之栋梁。”
是故,许多大臣迅速推论出,召杨乐进京那是迟早的事儿了。
第5章 天工开物神著作,科学巨匠肯惹祸()
孙承宗和王体乾带着边关的胜利回了京城,日子又回复了平静。
武库的工作也逐渐展开,如今战事暂缓,武库要处理的事情少了许多,再加上有张开心等人的鼎立协助,杨乐倒是变得清闲起来。
“库司大人,昨天您出去的时候,兵营的主事甄有才来过,要咱们打造十支火铳,这是任务文书。还有,这是户部拨过来的一千两研究经费。”张开心把银票和任务书寄给杨乐。别看他年轻,他已经在武库干了四年,经验丰富,对于武器制造这些工作更是轻车熟路。
“这任务有问题?”杨乐猜测道。如果没有问题,张开心也就不会和他说这些了。
“嗯,武器研究院的宋百工(百工类似现在的工程师)上次在城墙上受了重伤,正在家修养。还有,许百工已经殉国。两位百工都不在,研究院也停了好些日子了,工匠们一直等着开工,可是上面委派的百工还没有来,这个任务恐怕只能搁浅了。”
杨乐总算听明白怎么一会儿事儿。上面临时还没有派总工程师来,开不了工啊。“行,这件事我知道了。你知道那位宋百工和许百工家的地址吗?”
“知道。”张开心把详细地址告诉了杨乐。
杨乐琢磨着,自己真应该去看看这些忠烈的家属,虽然朝廷已经发放了抚恤金,但他作为他们的新任领导,必要的关怀还是要有的。
于是,杨乐买了一些水果,先给许百工家送了过去,探望了一番。
他这样做,不图名,不图利,只求心安。
研究院的宋大人住在永乐大街,杨乐转了好几个巷子,搞得晕头转向,最后终于在城北的角落里找到了他的家。
那是一个独门独院,从外面看,倒像个小别墅。
“咚咚咚”杨乐敲了敲门。
“谁啊?”里面传来一声苍老沙哑的声音。
“是宋百工吗?我是新任武库司杨乐,听说您受伤了,特地来看往您了!”
里面沉默片刻,说道:“门没锁,进来吧。”
杨乐推门走了进去。小院很大,不过堆满了一些矿石,只留下了一条仅够一人通过的窄道。
顺着道往里走是客厅,里面虽然有桌椅,上面却摆满了工具和图纸。另外,在墙边还有一座咕噜噜旋转的水车。最里面是两间厢房,房子里有一个老人,背对着身子,看不出多大年纪,在他的身前有一个巨大的火炉,里面是一些即将要融化的铁矿石。他的左手胳膊上缠着布条,右手却没有闲着,呼哧呼哧地正拉着风箱。
“自己找地方坐吧,要喝水自己倒。”老者头也不回,继续他的工作。
遭受怠慢,杨乐也不在意。把水果放下,眼睛打量着凌乱的四周,最后,定格在书桌上的一本书上面。
那是一本由牛皮纸装订起来的新书,发黄的书页,样子看起来很普通。
但它的封面上写着令杨乐震惊的四个字――天工开物。
杨乐急急走过去,将书捧了起来,然后迅速往后翻,果然不出他所料,这本书的后半部分都是空白,也就是说这是一部没有完成的著作。
杨乐呼吸急促起来,看老者的眼神瞬间变了。他只知道这位老者姓宋,具体叫什么名字,也也没有询问。此时,杨乐已经知道了老者的身份――宋应星。他就是这本书的作者。
在明朝历史上,有一部很出名的著作,那就是这本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一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您是宋应星宋前辈?”杨乐试探着询问道。
“是。不过前辈可不敢当,我就是一个糟老头子。有什么事儿你就尽快说,别磨磨唧唧的,我还忙着呢!”宋应星自始至终都没有回头看杨乐一眼,继续拉着他的风箱。
杨乐讪讪地笑道:“我没什么要紧事,今天是专门来探望您的。”对于这种古代的科学巨匠,杨乐是心生敬畏。
“没事儿就赶紧离开,不要打扰我工作。”三句话,这位巨匠就下了逐客令。
杨乐早就听张开心说过,这位宋百工脾气又臭又硬。据说,宋应星年轻的时候就很有才华,但不知为何,他三次科举考试,三次名落孙山,因此他就打消了继续入试的念头,一心搞起了他的科学研究。
当官不成,也因此,他对官员一向是冷语相对,对朝廷安排下来的工作经常是置之不理。他的很多研究很受朝廷重视,对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但很多武库司却被他给气跑了,这也正是榆林镇武库司一直空缺的原因所在。
杨乐今天算是领教了这位脾气古怪的科学巨人,不过,他也不计较,找了把椅子,坐在旁边观看起宋应星古代大炼钢铁的操作。
宋应星用眼睛斜瞄了一下坐在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