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宋武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宋武功- 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甩去。

    “废物,此番南征,我大辽损失惨重,先后有萧思温投靠南国,又有大将惨死汉狗手中,我大辽骁勇之士尽数被俘,你等败军之人怎可率军而归,你还不如去死。”耶律璟抬起右脚,狠狠地揣向耶律不哥的小腹。

    “陛下,是臣无能。”耶律不哥捂着小腹,嘴角狰狞,一丝血迹淌了出来。

    耶律璟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任由这么下去势必会让这个辽国境内越发糜烂,于是乎他见耶律不哥如此窘迫的一副样子,便开始哈哈大笑起来,随即从胡椅上起身,然后走到耶律不哥的跟前,弯下腰,作出要扶人的样子。

    “陛下,这可使不得啊!”耶律休哥双手有些颤抖。

    “快起来罢,如今辽国乃是多事之秋,凡事还得仰仗你等几位了。”耶律璟装作一副仁君模样,欲要让对方感激自己。

    耶律不哥并没有让耶律璟扶起自己,他当即从地上起身,顾不得拍拍身上的尘土,就拱手抱拳道:“陛下,这次是臣的失误赵匡胤他们钻了空子,也让我大辽将士损兵折将,下一次若是再让我遇到宋人,臣势必会率麾下劲卒,杀个宋人片甲不留。”

    “好。”耶律璟拍拍耶律不哥的肩膀,如今他麾下的将领中无人堪用,就好比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感觉。

    “陛下……”耶律不哥当即上呈给耶律璟一些引得耶律璟深深皱眉。

    “如今大宋站稳了脚跟,我大辽最强大的敌人就要登场了。”耶律璟转过身,然后道,“你先告退吧。”

    “是。”耶律不哥如蒙大赦,当即拱手告退。

    昏暗的烛火一直一闪一闪的,拉长了耶律璟的身影。

    ……

    半年之后,晨光照耀下,整座东京开封城内开始了一日之内熙熙攘攘的景象。

    自大宋灭亡汉国,王师挥师返京之后,大宋从皇帝到百官乃至民间都是欢腾一片。

    今日乃是朝廷大朝会。

    晨光从殿外一片片窗棂之间照射进来,大殿之内开始变得亮堂明净,阳光让这座宏伟又华贵的殿宇金碧辉煌,仿若在仙界一般。

    卯时开端,皇帝赵匡胤临朝,只见殿下文武百官高声其呼:“吾皇万寿无疆。”

    “众卿平身。”皇帝赵匡胤分开腿四平八稳地坐在龙椅上,俯视着下方。

    魏王赵德昭也在座下,此刻他回顾左右两侧的翰林院官吏,一个个正奋笔疾书,覆盖着黄色桌布桌面之上摆放着玉玺诏书等物,大殿上发施令的人手与用度一应俱全,他感觉这里仿佛是一艘巨舰。

    在大宋王师征战北境之时,赵德昭便在开封城内一直做未来的打算,如今城外适种的棉花有一部分已经开花结果了,赵德昭就等这最后的棉花了。

    除此之外,在活字印刷的带动下,大宋的图书馆藏也增加了不少,书坊内的书籍典籍也增加不少,而且这些书籍也给带动了文化的交流……

    除此之外,赵德昭也进一步加固了自己的势力,如今长春堂的势力已经在大宋各地生根发芽,成为赵德昭监视各地的一种有效手段。

    当然其他还有很多,这些都让赵德昭非常开心。

    整个大殿之上无不都是歌功颂德。

    ……

    大朝会结束之后,赵德昭还早,便去了城外东北城军校场上。

    自从朝廷班师回京城之后,皇帝赵匡胤便开始下令在全国招收新兵,用以加强军队的建设,而如今大宋自北向南还算稳固,除了北边的辽国之外,全国上下倒还是平静,可是赵匡胤的心中还是想恢复汉唐疆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让大宋远超汉唐自己的功业也超过秦皇汉武,唐太宗等人。

    是以广募新兵。

    赵德昭今日刚来到这儿,老远就听见这儿校场之上发出如雷般的令声以及兵器挥动发出的金属声响。

    等赵德昭靠近的时候才发现此刻这里的景象完全是另外一幅样子。

    一大群汉子成群结队地站在尘土飞扬的泥地上,身上穿着板甲四件与皮甲,在阳光下,崭新的衣甲闪闪发光,他们一个个汗流满面,个个手上拿着武器,正在训练当中。

    见到魏王前来,这些将士们全部都肃然起敬,用标准的军礼请示着。

    赵德昭摆手道:“你们训练,本王今日来不过就是军训练得如何?”

    这些新兵便又开始在教官的带领下操练着。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教官道:“休息一炷香时间,恢复体力,稍后训练。”

    “得令。”这些新兵整齐地喊着。

    教官见魏王一动不动地兵操练,便趁着新兵休息片刻,来到赵德昭的身旁。

    “末将见过魏王千岁。”这一个教官乃是辽人,这一次宋皇出征,便投降了宋军,赵匡胤见此人带兵有自己的一套法子,便招纳了此人,这一次新兵训练便任命了他,而且此人也是萧思温手下的将领,赵匡胤这么做自然处于政治与其他方面的考虑的。

    “唔,不错,确实有自己的一套法子,难怪父皇如此不过今日本王来此还有一事相与你探讨一下。”

    “魏王高见,还请一说。”这个将领名叫萧潜,他见魏王如此郑重其事,便道,“千岁,此处说话不方便还是入了军帐再说。”

    “唔,那也好。”

    二人入得军帐,赵德昭便开门见山道:“萧检校,不知对于北方一事有何见解?”

    萧潜自然知道魏王赵德昭话中之言,他便思索片刻,直接道:“如今辽国陷入内乱,皇帝昏庸无能,治国无方百姓长期处于战火之中,我大宋陛下这几年也一直想北征,只是辽国虽乱,但上京却位居北方大漠之中,若是要出征,则要兴师动众,对于目前来说,这一战有些困难。”

    赵德昭见萧潜眉头紧锁,似有话要说,只是憋在心中不知道要不要说出来的那种感觉,他便道:“萧检校但说无妨,说错了本王也不会怪罪,这里只有你我二人。”

    萧潜抱拳道:“那我就说了。”

    “……。”

    “陛下此番虽灭汉国,可辽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时间它的根基还算稳固,所以短时间内大宋是不会派兵出征的,这也是陛下为何灭了汉国之后就劳师北上的缘故了。”

    “萧检校说的很对,换做本王,本王也不会这么儿戏的。”

    军帐之内,二人倒是说了不少。

    “如今收归了不少降卒,可是这人心难测,不知道那些人是否真心实意归顺我大宋?”赵德昭心道,他所顾虑的便是那些辽国上层的贵族,例如耶律休哥等人,至于萧思温,据赵德昭长春堂派人打探,此人却是实实在在地归顺了大宋,而今赵德昭就在幽州那边的情况了。

    ……

    本书来自  html/28/28616/iml

第六十五章 西南前变() 
自从上次幽州之乱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辽国南部的局势也发生了巨变。

    幽州之乱,北地的局势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整个汉国政权全部并入大宋版图之后,这一变化辽国南境极其不稳定。

    杨赞他们这个时候也已经趁着乱子离开了辽国南境,折返宋国边境,而他们派去的长春堂武士已经在去辽国北境的路上。

    他们已经在一路上奔波了许久,冷舞一直靠在杨赞的肩膀上,胯下的战马一刻不停地在月明星稀的星空下奔袭。

    原野上的荒草已经长得老高了,身后的黑衣黑甲骑兵已经奔波几日。

    “驭——大伙儿休息片刻。”杨赞急挥鞭子,调转马头,朝后一问。

    身后几百匹黑马以及几百个武士全部勒住缰绳。

    杨赞道:“马上就要入宋境了,大伙儿休息一阵,自有殿下派来的人马接应。”

    冷舞从马上下来,步行与杨赞走到一块儿,“据说主上已经将目标对准了西南。”

    “是啊,主上的思虑岂是我们可以判定的,不久之后,西南恐有大变。”

    杨赞与冷舞二人将目光南方向,夜晚的清风徐徐吹来,眼下他们快要到达易州城了,再过二三个时辰,又是新的一日了。

    远处的易州城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杨赞明白了这几个月内,大宋在此城的构筑了一道坚固的城墙,将易州修缮拓展开去。

    不久之后,自启明星升起,远处的易水河岸之处,有好几十艘船只自下游徐徐渡来。

    杨赞等人一见,便立即跨马赶赴易水河畔。

    “风萧萧兮易水寒,不过我们不是荆轲,耶律璟也不是秦王政……”易水河畔,随风舞动的枯草发出沙沙的声响,不过这节奏却是轻快的。

    ……

    西南边陲之地,群山起伏连绵不断,苍翠群山之内,这里是大理国疆域。

    南诏尊圣二年929年,杨干贞夺赵善政之位,建大义宁国,改元兴圣。其弟杨诏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疑惧之下杨干贞下令追杀段思平,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大理”。

    大理国国都羊苴咩城,城内自东西而建造,围绕湖泊聚城。

    一间民居之内,一个十九岁的青年正仰望天空中的启明星。

    启明星微微弱弱,如萤火虫般的光亮。

    此人正是段小楼,只见他蹙眉凝望夜空,一道彗星忽然间扫落夜空。

    忽然,院子外面的门被推开了,一个老僧人从外面走了进来,他穿着黄杉布衣,弯腰拱手道:“阿弥陀佛,贫僧一愿见过郎君。”老僧见到段小楼之后,眼睛之中便闪现泪光。

    段小楼不再去,而道:“见过一愿师傅。”

    一愿道:“这些年郎君过得如何,自崇圣寺一别之后,已经三四载。”

    “自一别之后,信叔过得如何?”段小楼不再称呼那人为一愿,反而称道“信叔”。

    那老僧苦笑道:“好久没听到郎君这样叫某了。”

    被称作信叔之人,乃是段思英当皇帝时期的侍卫,此人忠心不二,这些年一直追随在逊帝段思英身旁,段思英被自己的叔叔被逼出家之后,他便也在大理国崇圣寺内出家,不过自从段小楼逃出崇圣寺之后,其父段思英便被段思聪以一杯毒酒赐死,却唯独没有赐死其余人等……。老僧一想到这儿便唏嘘不已。

    老僧感慨一声:“蝇营狗苟白活了这三四年,某是时候要作出个选择了。如今这个时机就要到了,郎君这次回羊苴咩城,做好准备了么?”

    “羊苴咩城内这几日不太平,从宫中传出来的消息称,那伪帝段思聪这几日病重,高家的人似乎在蠢蠢欲动了,准备随时动手了。”段小楼从台阶上走下了,他娓娓道来,“高氏自太祖时,便有不臣之心,这几年高氏已经取代董氏,成为朝政大权的实际控制者。若伪帝一死,恐怕朝中以及边境诸多局势就要变化了。”

    老僧蹙眉,他神情有些紧绷:“高家的人狼子野心,恐怕?”

    “这一点你放心,高家的人暂时不会……。”作为穿越者,段小楼自然知道大理国的命运走向,“不过这样一来,我们也可趁乱布局了。”

    “郎君这么自信,可有底牌?”老僧问道。

    “信叔凑耳过来……。这儿不方便说。”

    老僧便凑耳上去,片刻后。

    “没想到啊,延众镇长宗奇求州首领代连弄兔已经给少主控制,郎羽阿房田洞,会集三十七部首领这些人也不是什么好鸟……还有少主背后居然有宋国魏王的……”老僧的脸初时一片凝重,不过听了段小楼的话之后,便一脸轻松样子,喜道:“这样大事就可期也,某相信主上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护佑少主的。”老僧说完,双手合十,闭目祈祷。

    “是时候要结束杀戮了,还百姓一个太平日子了,这一日我已经准备了许久。”

    段小楼说完,便邀老僧入了屋子,不多时,门外便有长春堂的武士以及密探聚集在了屋子的门口。

    门外黑压压一片,呼吸急促。

    屋子被打开,出现两人,只见段小楼全副武装,穿着盔甲,而旁边原来的那老僧则脱下了僧袍,此刻也换上了一身盔甲,盔甲厚重,老僧慈眉善目的姿态全无,杀气仿佛就在一瞬间显露出来,不过他旁的段小楼之后,便自喜道:“少主果然是有太祖之风啊,若不是主上被逼逊位,少主如今便是太子了。”

    段小楼并不知道段信此刻的想法,此刻屋外人多,他知道要开始发施令了,便道:“段平段静。现在城内如何了?”

    “城中诸要道边角衙门府库等地均已安排了武士,也安放了炸药等物,高家那边今夜也安排了不少禁卫军将士,把守皇宫九门,只待高家的人异动之后,少主便可发施令。”

    老僧一脸兴奋:“好,高家军内部,皇宫内城之内也有我们长春堂的人马,不管如何先要铲除高家这个毒瘤,随即我们挥军杀入皇宫,逼迫皇帝禅位。”

    底下的人则一片兴奋,这一日他们了许久。

    卯时,太阳从群山之巅显露金色光芒,段小楼仿佛耳畔听闻到了崇圣寺的钟声敲响了。……

    本书来自  html/28/28616/iml

第六十六章 大理() 
快入冬了,不过西南这个季节却还是温暖如春。

    大理国国都羊苴咩城,崇圣寺的钟声已经过去。

    段小楼的人马却已经占据了各处要道,他们此刻要等的是黑夜降临,等到黑夜降临的时刻,他们才按部就班按照原计划进行。

    段小楼深知大理国并不是只有一个高家那么简单,在这个西南之地,乃是各部族聚居之处,而且就在洱海地区也是如此。

    而都城羊苴咩城以苍山洱海为天然屏障,建南北城墙,西起苍山中和峰麓,如今延袤十五里,规模空前。

    城内的住房大多是依山而建,采取上栋下宇的形式。

    而他们今夜要攻打的皇宫,地处羊苴咩城的西面,建在苍山的坡地上,是一个依山就势坐西面东封闭的三进式院落。

    王宫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依然是森严壁垒。

    段氏虽然统治大理,但是开国几十年,大理国内各路诸侯渐成气候,最为势力的为高杨两家,当初段思平之所以上位,是因为整合了云南其他几个大贵族集团的缘故。

    这几年来,他一直都在大理国内探查情况,暗中积蓄起了一些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他也想方设法地挑起其他士族官吏各族对高家董家的不满。

    皇帝与大臣间开始互相猜忌,这一次皇帝病重,据段小楼的眼线称说是高家的人暗中在皇帝的膳食之中下了毒药,这才一步步导致皇帝龙体虚弱,而高家人则与太子也走得非常近,这其中也有那个太子的一手。

    段小楼心知他们的人数虽然比起高家的人少,但是段小楼相信自己指挥能力以及对热武器的了解,还是能在城中开辟一条新的道路的。

    四五月前,刚好有一批神机炮从广州运往羊苴咩城,而长春堂的人则将这一批神机炮全部布置在了内城与皇城之中。

    有了热武器,段小楼倒是信心更加足了,

    “少主,五华楼已经被我长春堂占据。”五华楼高达五层,可容万人站立,而且也是这里的至高点,可以俯瞰整个羊苴咩城内的情形。

    在西南,山高险隘,地势复杂,能建造房屋的地方也一般都在山坡之上,而羊苴咩城刚好也建造在这样的山坡之上,是以城中的道路有些复杂,而且它的巷道并不大,若是出动军队并不是明智的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