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这样的皇帝,也是独一个。
要说李二陛下的脾气,在帝王之中,少见。
多数帝王即便是错了,事后后悔了,也就心里后悔过去就完事儿了,李二陛下倒是敢正视自己的过错。
就像当初脾气上来了,把魏征的碑给砸了,后来后悔了,又派人给立起来了,还大肆的修葺了一番。
就魏征生前,整天那样怼李二陛下,在李二陛下身边儿,说的不好听的,就跟个苍蝇似的,说李二陛下你这儿不对哪儿不对,死后还不是葬在了昭陵的陪葬墓之中?
这是什么意思?对于李二陛下来讲,就是对魏征说:你烦我是对的,你生前烦我,是为了大唐,为了国家,希望在另外一个世界,你还能是我的臣子,继续辅佐我,矫正我,继续做我的镜子。
李二陛下的心胸是豁达的,虽然有时候是个急脾气。
进了文学院,文学院的影壁上有一行诗句,下方的落款是晋阳郡公玄世璟。
“这小子还给人题字呢。”李二陛下笑道。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这就是玄世璟写的句子,找了工匠给刻上去的,刷了朱红色的漆,十分醒目。
“少年意气,书生气!”李二陛下看了玄世璟题下的诗句之后如此评论道。
刚出书院的孩子有些锐气和棱角是好的,等出去的日子长了,他们也就知道,什么样的棱角是该保留,什么样的棱角是该被磨平的,总会有个痛苦的过程,熬过这个过程,蜕变出来,就舒坦多了。
晋阳在李二陛下身边只是轻笑,并没有说什么,这里毕竟是书院,又不是朝堂,意气风发是好的,这个年纪的孩子处事若是像朝堂上的那些个大人们那样圆滑,那才是最可怕的。
少年人就要有少年人的样子。
不是所有人都是玄世璟,承受着他的年纪不该承受的东西。
这个时候,书院的学生们都在学舍之内上课,李二陛下在学舍外头比较隐蔽的地方站了一会儿,听了一会课,虽然讲的东西都是李二陛下很早之前就学过的,但是如今回过头来温习一番,倒还真别有感触。
温故而知新,就是如此吧。
李二陛下不想像方才那样,打搅到老师上课,因此在外头听了一会儿之后就离开了学舍,与晋阳一同去了书院寻常时候老师所待着的书房。
文学院、兵学院还有医学院都是才建造起来的,也才不到两年的时间,书院内的建筑都是崭新的,无论是学舍还是别的房屋,都是宽敞明亮,外头刷的漆也并非深色调的,反而是浅浅的黄色,几乎接近木头的颜色了,看着就明朗,让人心情舒坦。
这就是书院的环境气氛,若是换了宫中,为了彰显威严,宫中的漆料,用的可都是大红、深红色,虽然热烈,但是看的多了,也是让人烦闷,尤其李二陛下还是一直住在宫中的。
宫里的墙和柱子是红的,屋顶的瓦是灰的,房檐的几圈却是琉璃绿。
红配绿。。。。。。也挺好看的。
老师们所在的书房离着学舍也不远,也是为了方便给学生上课,这会儿玄世璟就在书房里休息呢。
第六百八十四章 书房对坐()
所谓春困、秋乏、冬眠、夏打盹,现在秋高气爽的天气,又是正值午后,玄世璟虽然人在书院,但是却是提不起什么精神来,这会儿正在书房的软榻上面倚着枕头打盹儿呢。
外面的阳光撒进来,风吹着周围的树叶,哗哗作响,偶尔还能听到学舍里传来的读书声,躺在书房之中,煞是惬意。
书房的门窗都是敞开着的,偶尔一阵过堂风吹着,舒坦极了。
李二陛下走进书房,晋阳见自家夫君正躺在软榻上小憩,看了自家父皇一眼,之后走到玄世璟身侧,轻轻的推了推玄世璟,柔声唤道:“夫君。”
玄世璟本就没有睡熟,迷迷糊糊的听到了晋阳的声音,翻过身来,慢慢睁开眼睛。
站在自己面前的不就是自家媳妇儿吗?
“兕子?”玄世璟睁大了眼睛看着晋阳:“你怎么来书院了。”
“父皇也在。”晋阳说道。
听到这话,玄世璟一咕噜翻身起来,见到了坐在书房桌子旁边的李二陛下。
赶紧起身,来到李二陛下面前。
“臣参见陛下,臣。。。。。。。。”
还未等玄世璟说出接驾不周的话,就被李二陛下挥手打断了。
“朕是微服出来的,无需如此多礼,也别声张。”李二陛下说道。
“是。”玄世璟应声。
“坐下说话,德义,你去弄壶茶过来。”李二陛下说道。
“诺。”德义应声道。
书房之中有现成的茶叶和茶具,德义只需要提着茶壶让外头的人到饭堂那边弄些热水过来就可以了,寻常这书房里的茶水,都是书院里的学生帮着打过来的。
学生们觉得,身为学生,为老师做这些事情也是应该的,因此下课之后,都会轮流有人到书房这边,为老师们端茶倒水。
玄世璟心里有些忐忑,李二陛下这会儿来庄子上,还到书院这边来,见了自己,总不会是单纯的到这书院里来走走,看看书院的学子们,然后散散心来的吧?
宫里可刚出了丹药那事儿,还牵扯到太子。
今儿个上午的时候,从太子派过来的那人口中得知的消息也能猜测出来,可能现在陛下已经知道这丹药的事儿是太子弄出来的。
这件事情破绽实在是太多了,只要给一个口子,就能顺着这个口子将整件事情给扯出来。
李二陛下在宫中召见长孙无忌,就是冲着这事儿去的,长孙无忌即便是不在李二陛下面前透漏口风,可是李二陛下是什么人,从谈话之中,李二陛下就能够看出一些东西了,再加上最近这几天德义在宫中探查的结果。
陛下心里肯定是已经有数了,甚至连长孙无忌见过自己的事情也都知道了。
最近宫中的风声可是紧的很,到处都有德义的人在看着,自己与长孙无忌见面虽然是在宫外,但也就在宫墙根儿下,在长孙无忌的马车之中,可是长孙无忌的马车停在那里,上面有长孙家的标记,宫里的人一看就知道,那是长孙无忌的车架吧?
长孙无忌每天上朝可都是乘坐着这马车到宫中的。
“说起来,你小子不在长安好好的调查朕交给你的事情,跑到这书院来作甚?原本兕子说你是过来教导学生的,怎么就在这书房里偷懒起来了?”
玄世璟听到这话,心里一个激灵,果然,这是冲着自己来的。
“回陛下,今儿个下午的确安排的有臣的课程,现在时间还不到呢,正好外头天气好,臣就在这书房之中先休息一番,准备养足了精神,下午再给学生上课。”玄世璟回应道:“至于陛下交给臣的那件事,现在。。。。。。。臣觉得臣不能再插手查下去了。”
“哦?为何?”李二陛下似笑非笑的看着玄世璟。
“臣很纠结,觉得臣难堪大任,还是觉得在这书院教书比较舒坦。”玄世璟说道。
“胡说八道!年纪轻轻的,说什么丧气话!”李二陛下斥责道:“多大点儿事,解决了就是了,不至于如此,而且,朕也没有生气。”
嘴上说着不生气呢,若是不生气,岂会跑出宫来,到庄子上,到书院这边来找玄世璟,过来看风景散心?
李二陛下心里还是有气的,毕竟这事儿竟然是自己的儿子干出来的,说不伤心是假的,那是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大唐的储君,未来自己的接班人,从小精心培养到大的亲儿子。
只是对于这件事,李二陛下还是很冷静的,冷静的想出了他接下来要做的事,要怎么点醒太子。
如今来庄子上散散心,找玄世璟说说这件事儿,这件事儿有个人倾诉了,说出来,心里也就痛快多了,没成想玄世璟在他面前也还装糊涂,打马虎眼。
“陛下说真的?”玄世璟梗着脖子凑近李二陛下问道。
李二陛下面色平静的点了点头:“没错,真的。”
“那陛下您。。。。。。。”
“朕的确是出来透气散心的,虽然不生气,但是心里也是闷着,想出来走走,找个人说说话,来的时候,朕的确没有生气,但是刚才听到你说那话,朕生气了。”李二陛下板着脸说道。
玄世璟连连摆手,说道:“别啊,陛下,臣开玩笑的。”
“璟儿可还记得之前与朕说过的话?”李二陛下说道。
玄世璟扯了扯嘴角,自己跟李二陛下说过的话可多了去了,不知道李二陛下指的是哪一句。
“这个。。。。。。。”玄世璟低着头,拱手说道:“臣说的话有点儿多,不知道陛下指的是哪一句。”
李二陛下无奈一笑,说道:“不错,你对朕说过的话的确不少,如此的话,朕就好好帮你回忆回忆,曾经,你与朕说,大唐如今虽然强盛,四方朝贺,但是大唐四方的那些个外邦,都是些养不熟的白眼儿狼,你曾与朕说,琉球是个好地方,能让大唐发财的好地方,当然,这一点你也已经向朕证明了,你也曾与朕说,东面倭国,有富饶的银矿,大唐虽然强盛,但是要走的路,还很远,大唐可以更好,甚至,大唐的所有百姓,都可以过上像你庄子上的百姓一样的日子,这些,朕可都记着呢。”
第六百八十五章 置身事外,难()
李二陛下如今旧事重提,也是临时起意,原因还是方才玄世璟说的那话。
玄世璟对于这件事选择了逃避的态度,李二陛下能够理解,但是他不希望玄世璟如此,虽然知道玄世璟的难处,但是李二陛下觉得,即便是玄世璟做出选择,做出行动,无论是什么结果他都能够谅解。
只是李二陛下哪儿知道,玄世璟明白这件事情,或许李二陛下能够谅解,可是太子那边呢?
经过这件事情,玄世璟不敢十成十的相信太子了,因为玄世璟发现,太子已经不是以前的太子了,时过境迁,人总是会变的,现如今的太子,总有一天会变成皇帝。
皇帝与太子,一个人,两个身份,两个立场,两种行事准则,是不一样的。
这件事,一个做不好,就是两边儿得罪,玄世璟现在还年轻,上有老下有小,玄家有一大家子人,他需要为这一大家子人负起责任来,为他们挑起一个遮风挡雨的庇护之所,因此,他不能再盲目的走接下来的路。
少年的时候,可以意气风发,但是现在不成了,他已经从一个少年新贵,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朝堂臣子。
朝堂在变,时局在变,太子在变,于是他也要变。
顺应时代,顺应朝堂,顺应局势。
“陛下,这些事情,非一代所能完成。”玄世璟说道。
陛下圣明,是千载难逢的开明君主,可是曾经所勾勒出来的伟业,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陛下能够完成多少?至于玄世璟,他是个臣子,有命在,才能做事,命都没了,那一切就全都没了。
玄世璟最先考虑的,是保命。
“朕知道。”李二陛下说道:“就是因为这样,你才打算在这件事当中和稀泥?”
“臣不知该如何应对。”玄世璟说道。
李二陛下闻言,见玄世璟一脸诚恳的模样,微微叹息一声:“的确如此,也是难为你了。”
玄家与皇室之间的关系的确不错,但是不错归不错,君终究是君,臣终究是臣,关系再好,真到了紧要关头,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但是平日里的事情也就多了起来,比如说像现在,正是因为玄世璟与李承乾相熟,作为臣子的他,在皇帝与太子之间的这件事上,才无法做出选择和判断,要么拖着,要么躲着。
这下倒好,躲来躲去,陛下亲自到庄子上来了。
“也罢,这件事情在你这里,就到此为止吧,宫中德义也无需在行动了,至于李淳风那里,无需多言,知道吗?”李二陛下说道。
“是,多谢陛下。”玄世璟拱手说道。
有李二陛下这句话,玄世璟就算是从这件事情当中解脱出来了,也就不必纠结了。
原本还打算探探李二陛下对这件事情要如何处置,现在,既然李二陛下将玄世璟再次摘出来,那玄世璟就不能没眼力劲儿的再去瞎掺和了,从现在开始,这件事就是李二陛下和太子李承乾父子之间的较量了,不是玄世璟不帮太子,实在是无能为力,也不能插手。
“这下你放心了?”李二陛下问道。
玄世璟点了点头:“放心了,臣觉得,臣暂时留在庄子上,在书院这边做个教书先生挺好的,等什么时候臣过安生日子过腻歪了,再回长安。”
“哼,你这话说的。”李二陛下不悦道:“你是只想专心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可是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否则就是尸位素餐。”
“臣觉得臣谋的不少,包括去收揽台州,这事儿也并非臣现在的位子就能去做的。”玄世璟说道:“陛下不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嘛。。。。。。。”
玄世璟只是个太子詹事,原本去台州的事儿,怎么都轮不到玄世璟,可是这事儿,除却玄世璟之外,也没有别人比玄世璟去更合适了。
因此,李二陛下干脆给玄世璟再加个官职,那就是泉州经略使。
这个官位在玄世璟回到长安交差的时候,也一同交还给了李二陛下,现在的玄世璟,依旧仅仅是东宫的太子詹事罢了。
“你领着朝廷给你发的俸禄,就在你这庄子上做教书先生?”李二陛下反问道。
“臣这也是为大唐的未来着想,为大唐培养人才嘛,至于朝堂上的事情,有陛下和朝堂上的诸公,足矣,臣就不去搀和了。”玄世璟说道。
如今太子跟皇帝斗,在长安,在新宫,乱倒是不乱,但是到最后结果如何谁都不知道。
李二陛下最大的短板是什么?他身体不好,身上的老毛病反反复复的一直复发,而且这风疾之症,有点儿像是李家祖传下来的毛病。
今儿个李二陛下活蹦乱跳的来庄子上,谁知道明儿能怎样。
一个月前李二陛下不就说倒下就倒下了吗?
玄世璟心里其实还是记挂着曾经的历史,担心李二陛下的身体,如今历史已经被改变,谁知道这贞观朝能到什么时候。
人越是年龄大,越是见识的多了,胆子就越小,就像小时候调皮,上墙爬树,能直接从上头跳下来,等年纪大了,再让你去跳,没那胆儿了。
“你就没想过以后?”李二陛下问道。
“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玄世璟笑道:“眼光放长远是好事,但是总不能只看着长远的时候,把眼前的日子给过糊涂了,陛下您说臣现在什么没有?还缺什么?臣什么都不缺,正是因为拥有,所以臣觉得知足,若是能为大唐效力,臣有能耐就拿出能耐来,有钱财就拿出钱财了,但若是让臣去搅合朝堂中的浑水,臣是不愿意沾染的。”
不得不说,玄世璟想的,实在是太过理想化了,只要他人在这个位子上,他有这个能耐,那么朝堂里的水,不管是清澈的还是浑浊的,都得沾染上,再怎么躲避,只能说在一片池水之中,站在岸边水浅的地方,而非在水中央,脚底下踩着暗流旋涡。
“说说简单,以你玄家如今的门楣,想要置身事外,想想都觉得不可能,所以,你也只是说说罢了。”李二陛下笑道。
第六百八十六章 感性与理性()
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