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处处开外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处处开外挂- 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的辽东太守是董卓任命的公孙度。

    公孙度此人并非是善茬。

    在历史上他就曾经以辽东为基地,拿下炫兔郡、辽东属国、辽西郡、乐浪郡。

    又趁中原大乱,各地军阀无暇东顾,伐过高句丽跟乌桓,威服三韩,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还跨海打过东莱郡,威胁青州。

    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一个霸主。

    只是这一次许定的到来,直接封堵了他往北、往南、往东发展的路径。

    二人的交锋,很快也会因为乐浪郡跟高句丽之地被收进许定口袋而爆发。

    “主公此议可行!”

    郭嘉、程昱、沮授、审配等人稍加一想,也觉得这个办法很好。

    首先高句丽之地还不太平贸然移民进去,肯定不安全,并且那里处于诸国交界,是战火的前沿阵地,民众进入容易受到影响。

    如果只是屯兵,军屯什么的,那就问题不大了。

    你说那七万降兵不够,那好,在调屯三万五万的屯田军过去,将整个汉东都护府打造成塞堡。

    田丰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是稳!

    汉东都护府不必一下子扩大往前猛推,只要不停的慢慢前移,一点一点蚕食北上,这就可以了。

    相信这一点没有人比田丰做得更好了。

    确定了这一点,接着众人又商议了一些其它东西。

    比如移民安置百姓。

    络东郡先放三十万民众。

    安东郡二十万民众。

    黄海郡在入五至十万。

    乐浪郡五至十万。

    差不多平州人口起步达到一百一十万。

    经后几年,当然还会继续增加人口,达到一百五十万左右是较为理想的状态。


………………………………

第334章 军改升级初念(加更)

    当然因为迁移民众是一件繁琐而且耗时废力的活。

    其中盖房子、修建城池、扩修道路、疏通水渠、开垦土地、还有百姓们的先期粮食、农具生活用品等等来源都要由官府提供。

    所以没有大财力是很难支撑的。

    打仗一时爽,一直打一直爽!

    但是治理却是一件头疼的事。

    这就像是怀孕之后生孩子养孩子,什么大大小小鸡毛蒜皮的事都会被无限放大,一不小心孩子养死了,那就后继无人了。

    打天下只管杀不管埋,只会落一个好战必亡的下场。

    所以接下来许定这一边又要步入一段时期的休养生息。

    很快威远岛囤积的粮食与各种器械不断运往平州。

    在徐州收购的粮食跟物资也一船船运到平州。

    郁州山岛上的百姓也开始移入平州,这让法正跟田宇等人大大的松了口气。

    因为他们还在不停的招募流民,还有许许多多的民众千里来投,在不运人走,郁州山岛就要爆炸了。

    商议处理完了民政事务。

    接下来许定带着众人返回威远岛,并对半岛第二次战争的所有将士进行评功封赏,同时因为平州的建立,以及基本盘的壮实,军队方面也需要作出调改。

    这方面许定心中也有基本的腹稿!

    首先是都尉升校尉。

    各大都尉升职校尉,副都尉升副校尉,每一校尉军,一名正校尉,两个副校尉,八个正都尉,十六个副都尉。(校尉骑减少两正都尉跟四个副都尉)

    校尉统管人马总数,由原来的五千提升为八千(校尉骑人数六千)

    正校尉直属兵马四千,副校尉二千。

    正都尉一千,副都尉五百!

    屯田军、水军、海军三部不在此例。

    其它各郡兵,县兵,依然按原大汉旧制为郡都尉、县尉,统管兵马也不必遵从校尉军的编制。

    当然这是正常的情况之下。

    如遇战事,在必要的情况下,又有授权,校尉军将领可指挥调度郡兵、县兵、屯田军作战,指挥的兵马的限额可相应提高一定倍数。

    就比如这一次,张飞等人还是都尉,但是跟在他们身后的一万张宝部便要受其指挥调度。

    太史慈等人也一样,有四千黄巾旧部兵马随军作战,受其指挥管辖。

    就是原来的大汉,这方面也是如次,每一次对外统兵作战,朝廷先给统帅加封一个某某将军称号,一次统兵数万不等。

    等战事一结束,撤销某某将军称号,兵符收回来,然后就变成光杆司令,或是回归原位,统帅原部曲。

    打个比方,校尉军的副都尉战时可以指挥县兵,县尉也要听从副都尉的命令。

    正都尉能指军郡都尉,正副校尉就更不用说了,区别只是等级越高,指挥统领的地方部队更多一点。

    更直白一点,校尉军就像后世的常规野战部队,郡兵、县兵就像武警。

    现在许定手下有七个都尉军,这样一提升成七个校尉军,主力作战精锐野战军就扩大到了五万二千人。

    不足的空缺人数,刚好将此战随军的原黄巾旧部将士充实进去,这样即不影响七个校尉军的战斗力,又将原黄巾旧部全部分散瓦解,不留什么隐患。

    毕竟往黄巾旧部里参沙子容易让人诟病,而且效果不大,也没有这么多的人来参。

    但是往七个校尉军里调数千有过默契的黄巾精壮,反而更容易同化他们,将太平道的影响去除掉。

    同样的府卫军也要改,名下有一个州,在加上汉东都护府,许定的卫队在用府卫这个词就显得极不合适了。

    于是许定将府卫改命为金吾卫。

    在大汉有执金吾,执金吾率禁兵保卫京城和宫城,又名中尉。

    唐宋以后才有金吾卫,北周时首创左右金吾卫,负责皇帝出行时,先驱后殿,日夜巡察,止宿时司警戒之责。

    所以许定用这个名字在大汉到也还不算违制。

    当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小小野心。

    金吾卫暂时分为五卫,左骑卫、右骑卫,前卫、后卫、中卫,人数暂定在一万以上。

    每一卫统率率队,职权等同于校尉。

    当然这一些也要等回到东莱,结束了半岛所有战事,在叙完功的时候在颁布实施。

    在汉城许定并没有停留太久,带着骑兵开始北上,他还要去往汉江城跟乐浪郡作一些交代。

    来到汉江城的时候,田丰指军的大军经以传回了好消息,东濊以全部拿下,东濊郡王及王室所有成员均以伏诛。

    田丰果然没留一个活口,没给许定留下一点隐患。

    对这个早有预订的结果,许定并没有发表任何态度,只是嘱咐田丰一声,等程昱来了之后,汉江城交由程昱负责。

    田丰自己可以带兵领将进攻高句丽的国内城,着手筹建汉东都护府。

    同时许定还给他留下大将徐荣、骑兵将领廖伪虹、张玉等人辅助。

    大胜返回乐浪郡,乐浪郡集体欢呼,对于许定能围杀高句丽大军,消灭高句丽大王,一点都没有怀疑过。

    所以洛袭、孟光、孟九等乐浪郡的人再次请求将乐浪郡纳进威远岛体系的时候,许定没有在拒绝了。

    “各位!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无分乐浪,无分东莱,无分威远岛,希望大家以后和睦相处,勠力同心,心往一处去,劲往一处使,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大家一起努力!”许定举杯,开口就是一翻安慰与鼓励,说完一口干尽。

    众人起身,同举杯道:“是主公,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大家一起努力!”

    待众人喝完,大感畅快,坐下之际,孟九站出来道:

    “主公,你都说了无分乐浪,无分东莱,无分威远岛,那我们什么时候征讨高句丽?”

    一提起高句丽,所有乐浪郡的文武们那是无比愤慨,同样望着许定,满是期待。

    许定示意孟九回坐,笑道:“快了,等元皓、公烈带兵过来,你们都可以跟着一起征讨高句丽国内城,将高句丽所地全部重新纳入我大汉,全部成为汉东都护府的管辖。

    放心这一次没人跟你们抢功,我不会去,七大都尉军也不会派将派兵,这是属于你们狂欢战斗的时刻!”

    本来高句丽现在就没兵力了,剩下一些老弱病残,拿下国内城是手到擒来之事,战功不会太多。

    许定不去,府卫就不会去,七大都尉军也不出动,自然战功全属于乐浪郡的各位跟田丰等人。

    洛袭、孟光、孟九跟一众乐浪郡的文武们极为满意。

    这一次不光可以报了这一百年来跟高句丽结下的仇,还能领功,所有人对许定都深深的感激,不由都举杯,同干三樽以示敬意。

    这样的威海侯才值得他们效忠。

    搞定了乐浪郡众人,许定这才又启程走跨海大桥先回了威远岛。


………………………………

第335章 周瑜孙策探乔府

    庐江郡!

    皖县。

    “公瑾你为何带我来皖县,莫非这里有什么人才。”

    孙策跟着周瑜游历到皖县,他看了一眼皖县城城门上的那两个大字,最终还是忍不住问道。

    周瑜神秘兮兮的摇摇扇道:“伯符不要心急,人才我会带你去寻找,两淮与大江各处都有人才,他们又跑不掉,且安心随我进城。”

    周瑜手里的扇是一把折扇,这是威远岛出品,价格不菲。

    说起来,这还是因为法正的原故,这家伙去会盟的时候,出名了一把,所以带火了烧包的折扇。

    于是商人发现商机纷纷前往东莱求购,并售卖于大汉各地,一时折扇风靡起来。

    见到这种扇子后,周瑜就喜欢上了此物,所以抛弃了传统的鹅毛扇。

    进了城,周瑜打听到了乔府的位置,然后带着孙策前往。

    快到乔府了,孙策拉住周瑜的手又问道:“公瑾你还是告诉我要干什么吧?不然等下进了府我怕会失言得罪乔家。”

    孙策不是笨蛋,只是很多时候懒得动脑子,而且性格冲点,所以他知道周瑜带他来这里肯定是有原因的。

    皖县是庐江郡在大江(长江)边的门户,对面是丹阳郡跟豫章郡。

    这个地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周瑜瞧了一眼乔府,将孙策拉到一边轻声笑道:

    “相信伯苻也知道皖县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而乔家在皖县的重要性等同于皖县在庐江郡的地位。

    我听说这位乔公膝下未有子嗣,只有两女,若伯苻能与其一女结成连理,孙氏与乔氏成为儿女姻亲,相信这对伯父取豫章都是极有利的,而且也有利于伯苻在庐江郡行走。”

    娶乔氏取皖县,娶乔氏助父亲攻打豫章,娶乔氏方便招揽庐江的英才。

    孙策没想到周瑜谋划这么大。

    端是一条捷径之路。

    这一世,因为许定的到来,孙坚名义上并没有跟着袁术混了,还是老老实实的挂在荆州刘表名下,所以也就没有跟荆州各郡闹翻,跟江夏的黄祖矛盾目前也还没有到要爆发战争的时候。

    孙坚的长沙郡是有水军的,不过是初创,刚刚发展,船支并不多,只够固守的,要是率水军攻豫章必要经过江夏。

    江夏是黄祖的地盘,那是黄家的势力范围,名义上都是同属于荆州。

    以孙坚现在的水军战斗力跟黄祖打水战,目前他必输无疑。

    所以他就先打起了豫章郡的主意,只要拿下豫章郡,他就能获得豫章的战船,实力爆涨。

    那样不管是向东沿大江而下取扬州各郡,还是上下游同时夹攻江夏黄祖都成为了可能。

    所以现在孙坚进攻豫章的主要路径还是陆路方面顺赣水推进为主。

    这方面推进的速度自然快不来,需要一城一寨的进攻,耗时耗力。

    如果这个时候有一支友军从大江悄悄杀进豫章,那效率就不一样了。

    所以说周瑜所谋甚大。

    “公瑾放心,你的心意我以明了,这乔氏之女我娶定了。”孙策郑重的点头,他立即收起了那一副傲慢与轻率的性子,踏步走向了乔府。

    “两位公子可是有事!”

    敲了门,一个门房出来看了看孙策与周瑜,见过来衣着不凡客气的问道。

    周瑜道:“舒县周瑜途径此时,特来拜会乔公。

    舒县周家!

    这可是大世族,在整个庐江郡都是数一数二的。

    门房忙道:“请两位公子稍等,我这就去请示我家家主!”

    周瑜微微颔首,门房进去不多时就出来了,并将孙策跟周瑜请了过去。

    来到会客厅,此时一名四十多岁的老者居住正位。

    周瑜作揖道:“晚辈周瑜见过乔公!”

    乔公看到周瑜的相貌,又见到礼全,微微点头,指了一旁的席位道:“周公子客气了,请就坐。”

    孙策与作揖道:“晚辈孙策见过乔公!”

    孙策?

    乔公微微沉吟片刻,不喜也不悲,尔后做了个一样的手式,请孙策入坐。

    接着周瑜跟乔公聊了起来,孙策则有些被动,时不是被周瑜带着跟乔公接上一两句话。

    “乔公,你看伯符如何?”周瑜慢慢将话题扯到了孙策身上,开始露出狐狸尾巴。

    乔公半咪了下眼,含糊说道:“孙公子一表人才,少年英杰,有乃父之威!”

    这话听听就好了,不过是客套之语。

    只要没有坏映象,这就是好的开端,周瑜道:“那乔公认为,伯符将来可否成就一段大业!”

    乔公笑而不语,见孙策看得着急了,这才抚须道:“若有公瑾相随,大有可为!”

    乔公的识人的之术也是不差的。

    刚才的交谈之下以断定周瑜是有才华的机敏之人,而孙策的表现也还尚可,明明是一个急性子,但是有周瑜在,却能压制内心那种狂躁的脾气。

    这样的人却也是一个能成事的。

    当然正如他的平价说的一样,需要周瑜这样的人来辅助,否则就不好说了。

    当然乔公这话也是可进可退之语,周瑜暗道不愧是人老成妖的前辈。

    乔家能稳居皖县第一世家这么多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周瑜对孙策道:“伯符你可记牢乔公的话了。”

    这是周瑜又帮着孙策上公的配合举动。

    孙策领会忙向乔公作揖道:“多谢乔公赐教,日后策定多交结纳识像公瑾这样的人,定不辜负乔公期望。”

    谁说孙策是莽夫来的,这话就说得很漂亮,很不要脸麻。

    谁对你有期望了。

    还有孙策的话很值得人揣摩,多结识像周瑜这样的人,而不是多虚心纳谏像周瑜这样的人。

    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孙策这个人的性格。

    这人貌似喜交友,但是不容易听人劝,这个性格关键时刻容易要人命呀。

    固执的人古往今来都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乔公的脸色一下子收紧了。

    周瑜见时机不对,忙站起来道:“今日多有叨扰,耽误了乔公不少时间,我跟伯符暂且先回了。”

    乔公客气挽留道:“你等初来皖县不如在家中用过晚膳在走!”

    留客吃饭这是大好事呀,孙策大喜,抬头就要接话,不过周瑜忙道:“乔公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不过我跟伯符此来并未携礼,心有不诚,怎敢受乔公乔侄亲一般的招待,待明后日沐浴之后我跟伯符在来。”

    这是比孙策还不要脸!

    竟然说自己待他们像子侄一样,还要诚心城意沐浴敬神了在来。

    乔公吃过的盐比别人过的桥还多,周瑜这个机灵鬼若有若无的暗示,他哪里猜不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