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隐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隐帝-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诺!”

    在座的众人也都站了起来,拱手应下。

    特别是赵云等一众武将,身上散发着浓烈的战意,恨不得立刻就杀到豫州的。

    “都下去安排妥当吧,明日一早开拔!”秦隐挥手道。

    都已经安排妥当,那也没有什么需要安排的,而李儒也是最为适合留守长安的人员,而粮草的调派也需要着李儒去调度着。

    至于皇宫之中,他同样有着安排,并不害怕自己率军离去,会出现着什么的差错。

    皇宫中的安排,并非是防备着汉献帝,而是汉献帝的师傅,那一个老道,虽然清楚着那老道搞事的几率不大,但也不得不防备着。

    自己后方的安宁还是需要有所保证的。

    不然,才率军离去,后方就出事,那里能够完成着他的目标。

    “诺!”

    赵云等人也一拱手,便纷纷退了出去。

    他们早就已经有所准备的,并不需要秦隐有着过多的吩咐。

    虽说有着准备,但也并非是能够立刻进行的,还是需要着一点的时间,而有着一天的时间,足以让他们将所有的事情安顿好,明日一早出发。

    李儒对于留在长安并没有着任何的意见,他可是清楚着自己的能力在那里才能发挥到最大,而长安的确需要人留守。

    在一众谋士中,他也是最适合的人选。


………………………………

第260章 大势变

    此日一早。

    长安城城门口处,便有着一群人聚集在一起。

    秦隐一身戎装,手按在佩剑之上,典韦和许褚两人护在其左右。

    还有着赵云、黄忠、魏延、甘宁、太史慈、郭嘉、贾诩、诸葛亮等人,加上两百护卫队。

    在这一众人的面前。

    是身穿着龙袍的汉献帝,还有着一众文武大臣。

    “相国,豫州之事,便拜托了!”汉献帝对着秦隐说道。

    脸上还有着恼怒之色。

    对于他来说,本来秦隐便是他的心头大患,可袁术在豫州称帝,比之秦隐更加的严重,起码到现在,秦隐都没有表现着任何要取而代之的想法。

    他可是大汉的天子。

    原本诸侯分割着中原,对朝廷阳奉阴违的,倒还是能够接受,可一旦称帝,就完全不同了。

    这可是想要夺取着他的天下。

    而且,有着一,就会有二,会引起着连锁反应。

    要不是。。。,他都恨不得亲手处理了袁术。

    “陛下放心,臣必不负重托,提着反贼的首级回来!”秦隐坐在马背上,拱手道。

    他并不会去说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自己而挑起的。

    况且,袁术在豫州称帝,那么中原也会因此而改变,局势不会再像之前那般,表面上风平浪静的。

    这才是他想要的结果。

    至于除去着袁术,他并没有太过担忧。

    随即。

    便在汉献帝的目光下。

    秦隐调转马头,对着赵云等人道:“出发!”

    今日是他亲自率军前往豫州,征伐着袁术的时候,汉献帝和一众文武官员出来,只是相送的而已。

    当然,大军并不在这里,而是在长安村附近的军营之中,也都已经准备妥当,只需要赶过去,便能够直接率领大军出发。

    这一次,他只是将李儒留在了长安城,麾下的其余人,都一同带上,前往着豫州。

    没有任何的迟疑。

    秦隐带着两百余人,纵马飞奔,向着军营而去。

    。。。。。。

    长安之地的兵马调动。

    而中原各处也都是蠢蠢欲动的。

    毕竟,在昨日得知袁术称帝的事情,汉献帝便听从着秦隐的提议,向天下发出了讨文,让众诸侯率兵讨贼的。

    就算汉献帝没有发出着讨文,在中原各处的诸侯,都能够知道袁术称帝的事情。

    这可不是一件什么的小事,而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要知道,这可是称帝,比之之前,刘岱和张邈两人联合着张白骑,在兖州作乱更要严重,那还都是乱贼,而袁术却是想要称霸着中原之地,夺取着大汉的皇室,将大汉取而代之。

    其余的诸侯,都知道着如今中原,不再是朝廷的一言堂,对朝廷更是阳奉阴违的。

    而且,心中都有着各自的打算。

    却都没有诸侯敢直接跳出来,公开对抗着朝廷,袁术却已经跳出来了。

    让原本风平浪静的中原,也是变得波涛汹涌了起来。

    兖州之地中。

    成为了兖州牧的曹操,得到着朝廷的讨文,没有任何的犹豫,点起麾下的兵马,便率领着大军向着豫州出发。

    冀州之地中。

    袁绍同样点起着兵马,向着豫州而去。

    如今袁绍同样是恨不得直接插死着袁术,要知道,他可是与袁术都是袁家之人,而袁术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把袁家摆在浪尖之上。

    他同样不服朝廷,特别是由秦隐所掌控的朝廷,对于朝廷是阳奉阴违的,心中也慢慢的升起不臣之心。

    但还是不敢有着什么过激的动作。

    为何?

    那是因为,大汉的皇室,如今是衰落,但还是名正言顺的,更不用说汉献帝在长安已经改元,更是进行了祭天之事。

    而对于中原,也并没有着什么的过失。

    在天下百姓的心中,朝廷还是正统的存在。

    如此,就算有着不臣之心,那还是需要等待着机会,若是别人称帝,他还会拍手称好,因为时机到了。

    可现在称帝的,却是袁术,这可是在败坏着袁家的名声。

    就算他不想征讨着袁术,在这一次的情况下,也由不得他不率军前去征讨,挽回着袁家的名声。

    不能让天下人对袁家有着什么的偏见。

    中原之中,也是风起云动的。

    有的诸侯点起着兵马,响应着朝廷的号召,率军征讨着袁术;但同样有的诸侯,却是按兵不动的,没有理会着朝廷的号召,只是加强了领地之中的防御。

    当然,按兵不动的诸侯,并没有阻拦着前往豫州征讨袁术的大军,如荆州牧刘表刘景升,任由着秦隐率领着大军从荆州之地穿过。

    只是不允许着秦隐率军靠近着城池,而且在大军行进道路上的城池,还加强了防御,增派着兵马。

    害怕着秦隐突然夺取着他的领地。

    虽然刘表是汉室宗亲之后,之前还调兵斩杀了孙权,但他却没有着想要为朝廷出力的想法,1只想要明哲保身的。

    还有北海太守孔融等,同样如此。

    不管如何。

    中原之地,也是因为袁术称帝的事情,变的有所不同,纷纷有所动作的,而且心中都有着自己的谋划。

    因为他们知道,就袁术称帝之事,之前中原的局势便已经被打破,再也无法恢复。

    就算袁术被除去,这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

    接下来会如何,谁也无法猜测。

    毕竟,有些事情,有一,就会有二。

    更何况,如今的朝廷,并不是汉献帝一人做主,还有着秦隐的身影的存在,或者说朝廷在秦隐的掌控之中。

    本就已经有着很多的诸侯不服,心怀祸意的,只是没有着借口而已。

    如今袁术,却是开了这一个头,便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让各诸侯都有着选择,不再继续存在着犹豫的。

    一人改变了整个局势,说的就是这一情况。

    这也可以说是袁术自己找死而已,怪不得任何人。

    比董卓之祸,更要大的祸乱,即将开启,这便是一众诸侯的想法。

    至此事之后。

    无法再回到之前风平浪静,暗潮涌动的时候了。

    只是想法有所不同的,其余的诸侯,可是认为最先动手的会是秦隐,毕竟秦隐掌控着朝廷,明显有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势。

    现在看来,却是袁术最先忍耐不住。


………………………………

第261章 袁术的安排

    寿春城中。

    原本袁术用着孙权原来的数千兵马,从孙策的手中换到了传国玉玺,心中是十分欣喜的。

    虽然被人所知,传国玉玺在他的手中,但他却没有公开,就算明知道,也不会有着什么人去多说着什么,只会当作不知道。

    袁术本就是有着野心之人,还手握着传国玉玺,野心更加的大了。

    可有着野心,但并不代表着他是一个蠢货。

    虽然手中握着传国玉玺,可袁术同样知道,大势并不在他这里,贸然行动,那只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而已。

    没有将传国玉玺送回朝廷,而是据为己有的,只要死不承认,那还好,可要是公开了,就名不正言不顺的,还会被天下人所不喜。

    但,这一切,却是在数天前,改变了。

    因为一老农挖出了九州鼎之一的豫鼎,让他的心思改变了。

    九州鼎所代表的意义,不用人去说明,他都能够知道,比之传国玉玺更加的好,那可是由大禹打造出来的。

    有着豫鼎,他的心态变了。

    加上豫鼎所代表的意义,由不得他不多想的。

    而且,袁姓出于陈,乃是大舜之后,以土承火,正应其运的。

    本就手握着传国玉玺,如今还得到了九州鼎之一的豫鼎,他再也无法控制着自身的野心,便在寿春举行着称帝之事,建号仲氏,立台省等官,乘龙凤辇,立冯方女为后,立子为东宫。

    可谓是声势浩大的。

    没有任何的隐瞒,公告着天下,人人皆知。

    因此。

    朝廷发出讨文,天下诸侯共讨之。

    “如今朕应天意,在寿春登基称帝,而中原各处的贼子不服,率军来讨,其中以秦隐、曹操、袁绍、孙策、刘备等人最为关键,诸位爱卿认为如何解决?”袁术扫视了大殿中的众人,问道。

    脸上也是有着焦急之意。

    心中也是有些后悔,并非是在后悔着称帝之事,而是后悔自己太过心急了,要是准备妥当之后,再进行着称帝,那么就算是被征讨,他都不会有着什么的想法。

    要知道,九州鼎都已经不知道丢失了多久,如今他却是掌握了一个九州鼎,而且还有着传国玉玺。

    他觉得自己才是真命天子,加上如今汉室的情况,还有朝廷的格局,并不认为汉室能够中兴起来,而他得到了天意,就应该顺天而行。

    而朝廷发出的讨文,还有一众诸侯的动作。

    他也是知道的,如今也是需要解决着这样的困境。

    “陛下,又何须忧虑,臣视其余诸侯如草芥而已,陛下乃是真命天子,国中还有着二十余万大军,将良兵广,粮草充足,足以应对着以下困境!”一武将站出来说道。

    “正是如此,而且只需要击溃着前来讨伐的诸侯,便能顺势夺取着中原之地,何愁不能一统中原!”又是一人站了出来。

    其余文武官员也是纷纷附和着。

    至于反对的声音,并没有。

    有着反对想法的官员,在袁术称帝的时候,就已经被处理了,如今就算有着不同意见的,都不会出来表现着自己,只能顺着大流。

    毕竟,他们同样怕死。

    而他们如今可是跟袁术是同一条船上的,若是败了,他们同样不好过;若是胜了,那他们便能够立足于中原之地。

    进而夺取着中原之地,也未尝不可。

    要是如今还有着反对的想法,那之前被清扫的官员,便是他们的下场。

    因此,无论他们想与不想,都要与袁术站在一起,对付着率军前来讨伐着他们的诸侯。

    “如此,便以张勋为大将军,调集着各处兵马,分兵抵挡着从各处而来的敌军,诸位认为如何?”袁术说道。

    第一个站出来发言的正是张勋,是他麾下有勇有谋的大将。

    称帝之事,也是站在他这一边的大将。

    对待这样忠心的人,他可不会放到一边,而是会重用着,这样也能够拉拢到一些不怎么认同的臣子。

    “臣必不负陛下重托!”张勋欣喜的说道。

    “臣等附议!”

    其余文武官员高呼着。

    特别是一众武官,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征战,他们也才有建功立业的机会,更不用说如今袁术已经称帝。

    要是能够打退着前来讨伐着的诸侯,那功劳必定不会小。

    而且,袁术要称帝,他们这些武官可是全部都是支持着袁术的,并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只有文官有着意见。

    得到文武官员的一致同意。

    袁术心中也是自信爆棚的。

    有着传国玉玺,还有着九州鼎之一的豫鼎,这便代表着天意,不可逆转的天意,那么他必定能够得到着大胜,大败前来讨伐的大军。

    若是大败了前来讨伐的大军,那他便能够借机夺取着中原之地,取代着汉室,一统天下。

    没有任何的迟疑。

    任张勋为大将军,调集着二十万大军,分兵七路,准备与秦隐等人开战。

    第一路,由大将张勋率军,前去拦截秦隐的兵马;第二路,由上将桥蕤率领,前去拦截刘备的兵马;第三路,由上将陈纪率领,前去拦截袁术的兵马;第三路,由副将雷薄率领,前去拦截孙策的兵马;第四路,由副将陈兰率领;第五路,由降将杨丰率领;第六路,由降将韩暹率领,这三路兵马作为接应,还有拦截其余的兵马。

    而第七路,由袁术亲自率领,麾下有着李丰、梁刚、乐就等官员随行,监运着粮草,调集到各路兵马之中去。

    安排妥当后。

    便让各路主帅,领着各自的部将,带着兵马,即日行军的。

    而且,分兵也是有着袁术自身的打算的,若是能够大败着前来讨伐的各路兵马,便能够乘胜追击,直接夺取着这些诸侯的地盘,增强着自身的实力。

    借机吞并着中原之地,也未尝不可!

    一支支兵马,从寿春而出,向着各处而去。

    同样的,袁术还让各路大将,在前行的路上,调集着各处的兵马,打定着心思,想要借此稳定着他称帝的事情。

    至于会不会失败,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开拔。

    与此同时。

    率军前往讨伐着袁术的兵马,也逐渐的靠近着袁术的领地。


………………………………

第262章 诸葛亮献策

    汝南之地。

    秦隐率领着大军,如今也是进入到汝南之地中,即将进入着寿春的地界。

    而汝南属于刘表的地盘。

    虽说是在豫州之中,刘表却没有让给袁术,还是掌控在手中,但也没有出兵讨伐着袁术,只是加强了汝南城的防备。

    因此。

    秦隐率军到达,并没有接近着汝南城,而是远离着汝南城安营扎寨,以免引起着刘表的误会。

    如今他的目标可是袁术,并非刘表。

    若是挑衅着刘表,很有可能会腹背受敌的,这可不是他想要的。

    因为天色已晚,而且也快要与袁术的兵马接触,便没有继续焦急着行军。

    主帐之中。

    秦隐坐在主位之上。

    郭嘉、诸葛亮、贾诩、赵云、典韦、黄忠、许褚、魏延、甘宁、太史慈等人,分左右坐好。

    “如今的情况如何?”秦隐问道。

    众人相互望了望。

    贾诩便站了起来,拱手道:“回公子,因为朝廷发出了讨文,诸侯中响应者不在少数,兖州牧曹操率领着五万大军,在颍川郡被拦下;而袁绍和刘备两人的联军,从泰山而下,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