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利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之利芒-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全部都要掉泪,正如方才曾庆一般。考虑到这个因素,王安国才匆匆结束了这次难得的“诸葛亮会”。

    人“烟”散尽,郑尚武躺在床上抽着闷烟,刚才曾庆的哭泣让他很不好受,甚至陷入深深的自责。曾经,九连有机会可以不打无名高地那一仗。是王安国在征询郑尚武的意见后主动请战,而郑尚武却是在主观的好胜心理作用下支持王安国,这一支持,支持掉72条生命和曾庆的一条大腿。

    诚然,九连立功了,立大功了!可是,应当享受功劳的是牺牲了的战友,而不是活着的几个人。还是那句话:活着本身,已经是最大的享受了!

    反正郑尚武如今的脑子里就缠绕着这样的想法,刚开始的那种立功后享受的思想,在真正的血火战场上滚打一回后,早已烟消云散。经历过生死的人,才有可能看透生死。他扪心自问:在最后的时刻,可曾想过享受生活?享受功臣的待遇?没有!那时候的想法只有一个,死都不能落在敌人手里,要多拉几个敌人为自己垫背!

    战场上,要真有很多的想法,那郑尚武就不是今天的英雄,而是看见敌人就屁滚尿流的狗熊!自以为聪明的人、想法多的人、自私自利的人,永远当不了英雄!

    王安国去而复返,郑尚武也只好收拾起愧疚的心情,听连长的悄悄话。

    “尚武,这次你出名了。那份口头上报的作战计划受到上级的重视,不仅仅是提醒出一个漏洞的问题。师长和团长都曾经透露,这次战争暴露出我军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作战思想僵化、军事干部素质低下、缺乏合同作战能力。你提出的计划,中心思想是主动出击,以精干小分队攻击地方要害,从而掌握战场主动权。这就跟我军检讨出的问题形成了对比,也切合今后边境作战的需要。小股精干分队主动出击作战,可能是今后一个特殊的作战模式。师长已经点名要你和沈永芳去军校深造,我也要去。只是你们在昆明,我去石家庄而已。”

    郑尚武眨巴着眼睛看着王安国说话,连长说的话其中很多他并不太懂。

    打仗胆子大,头脑灵活,有一定的计划和指挥能力,这种人全军的班长里面比比皆是。只是这次九连处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而郑尚武恰好捅了一个篓子,这才把这个“捣蛋鬼”摆放在全军班排长中最显眼的位置上。

    他不知道,王安国现在也不敢肯定。事实是战争过后,全军马上就要掀起体制大改革,而改革的前奏,正是新旧军事战略思想的大讨论。此时,病中的老将粟裕已经在我军“打依靠人民群众的本土防御战”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积极防御”的概念。

    作为全军老一代的第一大将,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老将军的思想和小兵郑尚武在一次小战斗提出的计划中心思想,居然不谋而合。而老将军论证其战略思想的论据,也引用了在763a高地上的这个未批准计划。

    一支沉睡了十多年的军队,一支在十多年里没有进步的军队,经过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到三月五日这场血与火的战争后,苏醒了!
………………………………

020 【记忆】

    王安国说过几句话后就回自己病房去了,陆军医院的护士不好惹,在这里乖乖听话是上策。

    郑尚武却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情绪中。

    照连长话里的意思,上军校的事情定下来了。这就是意味着如今有排长衔头的郑尚武,在学习过后有可能回部队担任副连长甚至连长的职务。一切来得那么突然,短短的一个月以前,他还是一个准备收拾行李离开军营的退伍兵!

    他应该兴奋、应该高兴?不,当梦寐以求的一切实现的时候,他陷入了自责。

    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不是将,甚至在此时也没立下当将军的志向!他只是喜欢军营,愿意在绿色的军营中度过一生而已。如今,这个梦想几乎实现了,却是经过一番生死之战得来的!却是付出了无数战友的生命得来的!

    踩着战友的尸骨向上爬!?

    指导员的牺牲跟郑尚武有间接的关系,曾庆的重伤残疾跟郑尚武有直接的关系,张勇的牺牲为郑尚武的“武功”作了垫脚石,无名高地上七十多个忠魂为郑尚武的梦想捐躯……是这样吗?自己能够坦然享受如今的一切吗?

    想想牺牲了的战友吧!

    这个夜晚,当记忆中最深刻的黑夜降临时,郑尚武在梦中看到了战友们。

    指导员躺在血泊中呼喊着郑尚武:“小郑,别泄气!”

    好兄弟张勇拉响自己的手榴弹时,念叨着什么?郑尚武就是听不见!他好想听到兄弟的话,听到兄弟的最后嘱咐,可是,梦里他真的听不到张勇说什么!

    他还看到曾庆冒着枪林弹雨将受伤昏迷的自己背回连部救治,就好像自己在无名高地上救曾庆一样。梦中的他,真正感受到血肉连心的那种兄弟情谊。可是曾庆要回豫西南山区的农村,郑尚武为此担心万分啊!就算是在梦中,他也能感觉到心脏一阵阵发紧。

    最令他难忘的,也是在梦中最清晰的两个人,是那没有看清楚是谁的机枪射手,还有白白牺牲的许瑞明!

    “不!不要!快趴下!”

    梦中的郑尚武终于在一声惊呼后醒过来。

    病房的灯亮着,医院的值班护士,绰号叫“小白鸽”的白秀惊讶而担心地看着满脸泪水的郑尚武。她一直在旁边看着这位全军有名的战斗英雄说梦话,流泪,伸手踢腿。

    象郑尚武这样“做恶梦”的人,在陆军医院里比比皆是,都是从前线下来的战斗英雄。白秀清楚地知道,这些英雄也是人,前线的血与火在这些英雄的记忆深处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陪伴他们一生的印记!实际上医院对他们的治疗,一半是身体上的伤患,一半是心灵的创伤。

    郑尚武看清楚病房里的“客人”,看看紧闭的窗帘,又摸出枕头下的“梅花”手表看看,午夜时分。

    他抱歉地傻笑了一下,道:“白军医,我没事儿,打扰你休息了。”

    白秀坐在床边的椅子上没动,微笑着说:“郑排长,能不能讲讲你的战斗故事?”

    痛苦的回忆又开始了,被护士故意的要求再度勾起。

    护士有她的道理:郑尚武必须正视发生过的一切,用正常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因此,强制性的也好,侧面提起也罢,他必须去回忆,必须在无数次的回忆后,为这段记忆写下正确的注解!

    随着郑尚武记忆闸门的打开,白秀了解到一个没有英雄觉悟的现实英雄。

    郑尚武这个名字以前并不名副其实。小时候的他极度顽劣,也并不向往军营生活。直到觉得儿子无法管教,只能依靠军营来锤炼的郑父通过老战友的关系,一脚将郑尚武踹上新兵列车那一刻起,郑尚武才跟军营有了直接的联系。

    到部队的郑尚武老是犯错误,纪律和千篇一律的生活难以满足野性的他,因此处分和蹲黑屋就成了家常便饭。好在副连长王安国发现:这郑尚武还是有优点,军事技术训练不马虎而且成绩优秀,喜欢瞎动脑子,总爱怀疑现有的事物,总爱挑战现有的秩序,包括各种军事条例。

    也是在副连长的“包庇”和“栽培”下,郑尚武在训练之余看了一些军事书籍,甚至有副连长在军校学习时的教材。也逐渐在军事技术方面,成为全连的第一,全营的第一,全师拉练比武的第一。这才在身背警告、处分无数的情况下,得了个副班长的头衔。

    去年(七八年)九月,眼看着就要退伍的郑尚武因为哥哥郑尚文出事而回家探亲。归队后就碰上全军停止军官转业、调动和士兵复员,大备战开始了。他所在的部队从简编军升格为甲种军,他所在的连队被调往河口方向,协助友军(13军)作战,担任穿插迂回的任务,拉开了建立赫赫军功的帷幕……

    一整夜的谈话是不可思议的,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政治觉悟、没有一点点的高调,充满的只有歉疚和偶尔爆发出来的激情。可这一夜的故事,是浸泡在郑尚武和白秀的泪水中讲完的。

    说到许瑞明的时候,哇哇大哭的不仅仅是郑尚武和白秀,还有在门口听着故事的其他值班医护人员。真正到了那个关头,人们才能够领会到“妈妈”二字的真正含义!

    讲故事,让后方的军医军护们了解到真实的战斗和活生生的英雄,也让郑尚武在详细而有条理的回忆中,将几乎迷航的小船开进了港湾。他,不再迷惑,不再因为战友的牺牲和自己的升迁之对比,而生出“垫脚石”、“万骨枯”之类的想法。

    天光大亮,夜班医护换班时,所有当夜值班的人员都到郑尚武的病房,向他行了最庄重的军礼后,才各自下班。

    第二天夜班,白秀就将一叠厚厚的、写满清秀钢笔字的文稿交给郑尚武。这就是郑尚武的回忆材料,也是交给上级参考,作为九连活着的、牺牲的英雄评功依据之一。

    军医院等于小军营,特殊的军营。这里住满了各个部队的“战斗功臣”,从这里,王安国、郑尚武等人了解到整个自卫反击作战西线的情况,也听说了一些东线的传闻。就此,他们经常扎堆讨论,刚开始是九连内部讨论,接着就演变成全院伤员的分组讨论,最后成为集体大讨论。这种讨论不仅仅是在医院发生,当时全军都在讨论!

    “战略成功,战术失败,战斗英勇。”成为讨论后的普遍评价,“影子战争”成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一个小范围代名词。

    中国军队的影子就是越军!和自己的影子作战是痛苦的,为此付出了鲜血的代价。尽管我们胜利了,但是付出和收获在一九七九年五月之前还不成正比。如果不能从中吸取教训,大力整顿我军,提升我军的战斗力,得到战后的显著效应,这场战争对军队来说是失败的。因此,军队高层也默许了这种讨论的大范围蔓延。

    在战争幸存者的眼里,那些评价是中肯的。战斗英勇,参战部队总体上来说当得起,但并不是说没问题。战前和战时,无数的战士相信“伟大的精神力量”,军事训练松弛,认为“精神原子弹”可以压倒一切敌人。这也是战争初期我军用密集队形展开进攻,结果伤亡惨重的根源。

    九连是个特殊的例子。他们没有机会用“精神原子弹”去进攻对手,作为小规模的穿插部队,他们一直以劣势的兵力和装备(指缺乏重火力支持)面对优势的敌人,每一个战斗力都是万分宝贵的。当然,军事计划和指挥上的失误,导致九连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是依靠指战员们的忠诚和热血才完成了任务。

    也是因为九连的特殊性,他们成为全军讨论中经常提到的典型例子。王安国和郑尚武、沈永芳的大名,因此在全军上下几乎无人不晓……
………………………………

021 【威胁】

    这一天,正在看《解放军报》的郑尚武惊喜地看到,病房门口出现了副团长和几个人的身影。

    去年大拉练后,发奖状给郑尚武的团领导就是副团长。这位上级给他的印象是:有老农民的憨厚朴实味道,有铁血军人那种杀伐之气。实际上在部队里,郑尚武敬佩的人不多,首先是王安国,副连长一直照顾他,无私地传授一些士兵接触不到的知识;他也远远地敬佩这位副团长,据说目前全师团级干部中,只有这位副团长是靠军事技术从战士升上去的。

    副团长和王安国是一起来的,两人是贵州小同乡,平时的关系就不错。在副团长担任师作训处长的时候,就分外欣赏王安国。

    “我代表全团来看望你们,郑尚武同志,步校的大门还等着你伤愈后跨进去呢!”

    郑尚武想起身行礼,被早有准备的副团长摁住,想开口说两句,却听副团长又说开了:“团里已经看到九连上报的材料,也通过审问俘虏搜集材料和三营上报材料的对比,证实你们的报告是如实的、详细的、准确的。因此全部上报给军里,作为评功的依据。团党委和政治处给你上报的是特等功,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我个人认为,你完全当得起这个光荣称号。”

    “副团长,那陈连长和指导员他们呢?其他人呢?九连呢?”郑尚武心里,这个军功和称号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够安心,能够让九泉下的真正英雄们瞑目。

    副团长点点头,郑重地道:“九连,申报的是集体一等功,至于集体荣誉称号,就是上级组织来考虑的事情了。不过,九连是这次咱们军打得最好的连队!”副团长顿了顿,语调也变得低沉起来:“也是、也是伤亡最大的连队。”

    听到这句话,郑尚武心里颤抖着,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九连在这次战斗中,前后兵力加起来有二百四十号人,最后却只剩下几个人,这几乎是全连阵亡的结果!

    副团长拉起郑尚武的手,脸色依然严肃地说:“尽快养好伤,不要想太多的事情,过去的都过去了,谁也无法挽回。师里、团里正在调查研究无名高地和嘎巴的战斗情况,研究兵力火器分配上是否存在问题?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九连重建后,将作为全团第一个坦克连队!养好伤尽快入学,尽快学成归队,崭新的九连还等着你的加入!”

    王安国看着惊喜的郑尚武,插话道:“副团长现在是团长了,咱们师也成为真正的野战甲种师,咱们团准备建设成装甲团,九连,是全团装甲化的试点单位。”

    “团、团长!?”郑尚武有些不敢相信,又带着些尚且称呼团长为副团长的不好意思,看着团长认真的表情,慌乱地喊了一声。

    团长拿过身边的报纸,指点着头版说道:“现在苏联陈兵80个机械化师于北方边境,威胁咱们中国。军人身上的担子还重得很!不能被过去的记忆压垮,更不能被战功和荣誉击倒!我相信你,郑尚武!”

    团长没有在“郑尚武”后面加上习惯性的同志称呼,这是两个血性军人之间的交流,单纯的情感交流。

    “是!团长!”郑尚武可不能不顾身份去唐突乱叫,尽管以前他干过这样的傻冒事情。

    “我来,一是向你报喜,二是提醒你当前的威胁和军人的责任,三是交流一下作战指挥思想。”团长在床边坐了一下,将报纸放在一边,诚恳地说着。

    郑尚武跟团长交流作战指挥思想?有没有搞错?!郑尚武一天军校都没上过,仅有的几天指挥经历都是战场上迫不得已时的赶鸭子上架!能有什么可以跟团长交流的?

    存了这个心思的郑尚武,惊讶地张大嘴巴,习惯性地用完好的右手挠着后脑杓,又开始嘿嘿傻笑。

    “知道咱们团改建成装甲团后,作战思想和军事训练会有什么改变吗?王连长,你也想想。”团长容色平静却两眼有神地看着郑尚武问道。

    步兵变成坦克兵!这种成建制的改变是巨大的,证明我军急切地想增加坦克装甲部队的数量。坦克是突击兵器、进攻兵器、技术兵器!将步兵团改建成坦克团,姑且不论技术上的难度,只看其中折射出的思想变化就可能揣测到端倪――军队的战略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从自卫反击战的经验和苏联陈兵北方两方面作用下,不得不发生的。

    看着郑尚武还不敢说话,王安国也不好说话,团长道:“看你们九连上报的材料,我看到一个敢于进攻的郑尚武!一个善于学习的郑尚武!战前你是副班长,战斗中你指挥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