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群雄召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群雄召唤-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乱入第四名武将,隋唐第九名好汉,花刀大将魏文通――统率90,武力96,智力75,政治60。”

    “哦对了,魏文通都没出来了,上次只是召唤候选人而已!”鲍鸿呵呵笑道。

    花刀大将魏文通自然不用多说,关二的模仿秀。演义秦琼根本不是他对手。这厮模仿关二上瘾,连那中箭的体制也模仿出来了,被王伯当一下秒杀……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说到魏文通这个上次只是候选人,现在乱入出来的,貌似上次候选人还有其他来着。

    “乱入第五名武将,秦琼义子,大锤公子、银面韦陀秦用――统率75,武力96,智力65,政治40。”

    十三杰或者十六杰之类的排第十,四猛八大锤之铜锤。

    师从边山九阳观主贺昆学得一身武艺。秦用在瓦关口飞锤打死突厥大都督红海,十七岁被罗艺封为瓦关口守军大将。众反王攻入扬州,奸相宇文化及捧出玉玺,秦用代秦琼上前接玺,不想被暗藏在盒子内的毒箭射中面门身死。

    感觉跟着秦琼的小兄弟都是倒霉蛋,秦用是被射死的,罗士信是被射死的,罗成还是被射死的……

    言归正传,大锤公子相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个统兵无疑是个坑。当然,用大锤的都是靠勇武直接带队,勇战派的典型。

    “乱入第六名武将,挂锤庄庄主,李元霸马前开路将,梁师泰――统率78,武力94,智力75,政治60。”

    这家伙也是一样的情况,相对来说智力,政治稍微比秦用高一点。知道去抱天下第一猛将的大腿,虽然结果没什么卵用。

    “卧槽!自从上次你出错之后,终于又看到乱入六个的时候了啊!”鲍鸿笑道,“不过你每次出六个似乎就会有什么阴谋的样子啊,上次直接塑造出一个伍家,这次你又有什么阴谋诡计?”(未完待续。)
………………………………

第八十六章 方仙道?呵呵!

    “阴谋你大爷!”系统笑骂道,“哥怎么安排是自己的事情,什么阴谋不阴谋的!”

    “鬼信你!”鲍鸿不屑道。

    “爱信不信!”系统也懒得争辩,“接下来是前朝乱入的名单。”

    “前朝乱入第一名武将,春秋时期宋国第一猛将,南宫长万——统率42,武力95,智力62,政治41,力士,对决3。”

    “这个我好像也听说过,很厉害的猛将属于那种力气很大,在战场上表现却不是很给力的那种。”鲍鸿笑道,“这家伙上战场打败仗,回头对付自己人倒是很厉害,也是少见!”

    南宫长万也叫做南宫万,春秋时期宋国将领。南宫长万在乘丘之战中,兵败遭俘,后得以释放回国。

    后来南宫长万跟随宋闵公打猎时,与宋闵公争夺猎物,宋闵公大怒,辱骂南宫长万是俘虏,南宫长万因此心怀怨恨。

    于是乎南宫长万杀害宋闵公,大夫仇牧听到这回事,带着武器来到公门,南宫长万攻击仇牧,仇牧摔倒在地,牙齿撞上门扇而死。在东宫的西面遇到太宰华督,于是乘势将太宰华督杀死。

    随后拥立公子游为君,宋国诸公子纷纷逃亡。同年,萧叔大心与宋国公族杀死公子游,立公子御说为君,是为宋桓公,南宫长万逃到陈国。宋国人以重金贿赂陈国人,请求归还南宫长万,陈国人设计将南宫长万灌醉后用犀牛皮包裹起来,连夜送回宋国,,宋国人将南宫长万剁成肉酱。

    此人力气无比,曾经挣断过5条捆绑的绳子,单臂曳车等,南宫长万自己驾车拉着他母亲,一天就从宋国拉到陈国。

    就像四维上所显示的那样,除了武力,其他都是渣。关键是他的统率太坑,据说鲁庄公用一支名为金仆姑的箭射中南宫长万,鲁庄公的车右歂孙活捉南宫长万。

    根本不会用武力带领部队获取胜利,只能够窝里横,这种人也是人才……

    “前朝乱入第二名武将,战国时期燕国方仙道宋无忌——统率62,武力70,智力82,政治73,方士。”

    “什么鬼?方仙道?你特么乱入仙侠模式是几个意思?”鲍鸿应道这个乱入模式,瞬间就懵逼了,几个意思?逗我玩啊。

    还宋无忌,怎么不叫张无忌?简直就是莫名其妙。

    “《史记·封禅书》∶宋毋忌(宋无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都是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於鬼神之事。”系统解释道,“很明显,人家乃是有理有据的家伙,什么乱七八糟的?”

    “什么?战国时期就有方仙道的说法?不是宣化小说口胡出来的啊?”鲍鸿闻言,也是不明所以,貌似这个东西粉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啊!

    方仙道,只是一种宗教神话,不是一种**的宗教。方仙道的出现是黄老道学向宗教演变的征兆。(不用说,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是张道陵张天师。)

    战国时,燕齐一带的方士将其神仙学说及方术与道家、邹衍的阴阳五行说揉合起来形成了方仙道,主要流行於燕齐的上层社会,其法形解销化,依於鬼神,企图长生求仙。其所谓「方」指治道之方,所谓「仙」指长生不死的得道神仙。

    黄老学说起于齐国稷下道家,他们同时尊奉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道家创始人。齐田崇尚稷下黄老,治黄老之学者蜂起。黄老思想包含很多神秘主义的因素;加以治黄老之学的学者中,本来就有许多方士,他们以神仙长生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对这些因素作出宗教性的解释,使黄老之学向神仙方术的方向发展。至东汉,进一步将黄帝、老子神秘化,又由着重尊崇黄帝,转而推崇神化后的老子,逐渐形成奉老子为神明的黄老道,成为道教的前身,当今道教的一个主要派别太平道,其创始人张角,最初就是属于黄老道的信徒。

    “我擦擦!这是要给黄巾增加专业性的人才了吗?”鲍鸿闻言,一下子就震惊了,要不要这么叼?黄巾的起源都能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方仙道了,简直是要命了啊!

    从战国中後期到汉武帝时,神仙家与帝王相与鼓动,掀起中国史上有名的入海求不死药的事件。齐威、宣王和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派方士到海上三神山寻求神仙及不死之药,其规模越来越大,但都毫无结果。

    故方仙道的兴盛期为战国后期到汉武帝时期,发展之迅猛,可谓罕见。

    先秦方仙道代表有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羕门以及卢生、韩终、侯公、石生等,两汉有李少君、李少翁、西门君惠、栾大、公孙卿、甘忠可、于吉、宫崇等。均是当时有名方士,这些方士们均是为帝王求长生不死,或为之找寻神仙、或为之采药、炼丹,宣传神仙可学、可求,这些活动一直延续到汉末仍很活跃。

    从理论上来说,前朝的政治人物乃至是文化名人对张角这类人可能都没有什么影响,至于这些仙道先贤,张角会抱有什么态度,谁也说不上来。或许在掌握了这些能力之后,张角对于生死的态度早已经有了超脱先哲的思考。

    对于方士的心中所想,鲍鸿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揣度。儒家或是其他一些流派,尊师重道的情节很深,所以前辈被复活对他们来说影响很大。对于方士这类人,说实在的,一方面也是记载太少,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证据表明相互之间的传承师徒是和相处状态。当然,家族模式的除外。

    话又说回来,张角走的路线和他的那些前辈也已经大不相同的,人家走的是为帝王求长生不死,或为之找寻神仙之类的事情,张角则是要取而代之了。

    也正是因为张角验证了宗教的煽动性,倒是后来历代可谓都有借着宗教名义起事的例子。

    较近的天师道孙恩,较远的依靠白莲、圣火之类教义汇聚人心,最终甚至顺利夺取天下的朱元璋等等。(未完待续。)
………………………………

第八十七章 文始乱入 诸子典籍成道具

    “说实在的,人家张鲁现在都不知道在哪厮混呢,道教正宗好吧!”鲍鸿笑道。

    “我呸!人家还说张鲁是张良后人了!”系统不屑道,“而且道家黄、老、庄虽然都是托名始祖,其实还是有很多区别的。压根不能一概而论,再加上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之间的理论都有异同之处,阴阳家等等最后也衍生出道教分支。所以,谁是谁一脉的,是比较难追溯的。”

    “这个我就管不着了!”鲍鸿笑道,“归根到底,张角也不是那么容易被忽悠的人,”

    “是吗?那我们继续!”系统呵呵笑道。

    “前朝乱入第三名武将,东周春秋时期,东周官员,道家代表,文始真人尹喜――统率82,武力83,智力88,政治85。”

    “完了?没特殊身份吗?”鲍鸿笑道。

    “你要什么特殊身份?诸子、思想家?”系统不屑道,“他不是方士那类,纠结于末节技巧,人家是思想上的领悟。”

    “扯淡!”鲍鸿不屑道,“不就是那什么函谷关令尹吗?虽然说什么看到紫气东来什么的,不过是忽悠而已。就是正好碰上老子跑这里来传道,他凑上去请老子写了篇《道德经》而已,他自己什么时候成了思想家了?而且还是诸子?”

    “我说出了这样的人物你怎么不吃惊,搞了半天你压根不知道尹喜在道家的地位啊!”系统不屑道。

    “我知道啊,文始真人嘛,开创蜀山派的那个?”鲍鸿笑道。

    “首先,尹喜这个名字是为了让你知道,真正意义上他的名字并不可考了。”系统笑道,“但是,在先秦各典籍《列子》《庄子》《吕氏春秋》等均记为“关尹”或“关尹子”。”

    “先秦典籍并没有提过尹喜这么一说。“尹喜”之名为汉人讹传。《列子・仲尼》,原文为“关尹喜曰”,其中“喜”为动词,汉人误以为其名,“尹喜”之说法实为错误,而这个错误却被引用到了《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及《列仙传》等其他典籍之中。”

    “喂喂!不要跑题好吧!”鲍鸿忍不住打断道,“就算是人家叫那什么关尹子,那也要有点表现才能说明问题吧?”

    “关尹少好坟(三皇之书)、索(八卦之书,书名)、素(《太公素书》)、易(《易经》)之书(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善天文秘纬。仰观俯察,莫不洞澈。不行俗礼,隐德行仁。后因涉览山水,于雍州终南山周至县神就乡闻仙里结草为楼,精思至道。因以其楼观星望气,故号其宅为楼观。”系统介绍道,“也就是说,在老子传道之前,人家就是很有本事的人了。”

    “三坟,五典好像在哪听说过,古人都看这种书?”鲍鸿疑惑道。

    “据说是三皇五帝时期的简单档案资料吧!”系统笑道,“估计是记载了古代大事件的石刻之类的玩意。反正现在不能考证。古人这么说,应该是有传下来的。”

    “尼玛,那就是说你承认三皇五帝时期了?那那个时候的人能不能复活?”鲍鸿嘿嘿笑道。

    “蛇精病,你就惦记着那些人干嘛?”系统不屑道,“我是承认三皇五帝时期存在,然后呢?你能考证究竟哪个人存在吗?汇集了大量事迹于一身的黄帝?还是什么人?”

    “得!”鲍鸿闻言,赶紧打断系统说话,“我不和您说了,您老还是回过头来说那个文始真人吧!”

    “《庄子・天下篇》概括其思想为:“以本为精,经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吕氏春秋》谓:“老聃贵柔,关尹贵清。”《列子》更是有数个篇章提到关尹子。东晋道都理论家葛洪对《关尹子》推崇备至。认为:方士不能到,先儒未尝言,可仰而不可攀,可玩而不可执,可鉴而不可思,可符而不可说。”

    “庄子甚至称他为“古之博大真人”。这个称呼,唯有老子、庄子和他才能领受。”系统总结道,“所以,前面那个宋无忌的身份或许算不了什么,但是现在这个尹喜的身份,对道家传人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

    “卧槽!你说了半天就是为了说这个?”鲍鸿无奈道,“那老子、庄子亲自杀出来,效果不是更好,你给我说个半天尹喜,难道他能直接让张角投降不成?”

    “这就不好说了!”系统笑道,“你也知道的,道家讲究的是出世,恐怕对于止戈这种事情没什么兴趣。据说尹喜眼见天下将乱,他便辞去大夫之职,请任函谷关令,以藏身下僚,寄迹微职,静心修道。”

    “所以说,黄老之说适合休养生息,那什么小国寡民什么的。”鲍鸿笑道,“至于战争这些事情,对于真正修行的真人来说,完全不靠谱!”

    “教义思想这些东西,终究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系统笑道,“别的不说,至少道教延绵数千年没有灭绝,其中必然是有优势所在的。”

    “别闹!我可没空和你做学术研究!”鲍鸿笑道,“赶紧植入身份吧!”

    “尚师徒、新文礼、杨义臣、魏文通、秦用、梁师泰以及前朝的南宫长万、宋无忌、尹喜将会随机投放在战乱中的几个州,具体情况暂时未知!”

    “啥?连乱入到哪都不知道?你在逗我吗?”鲍鸿闻言,却是大为不满。

    “别闹!这次不是我故意的。爆出那什么尹喜之后就出事了,我一分心就没能控制乱入投放!”系统严肃道。

    “出啥事了?”鲍鸿闻言,也不再继续嬉闹。

    “就你刚刚提起的张鲁,他手上的《道德经》也变成召唤道具了。”系统沉声道,“这可能就是尹喜乱入带来的影响。”

    “而且,算上张角手里分成三卷的《太平天书》,也就是《南华经》。就是两本道家典籍了,所以紧接着其他各家典籍也都发生了变化!”

    “儒家是之前的《论语》加上荀汪他们家里面的《荀子》。”

    “兵家先前有孙坚的《孙子兵法》,再加上不知道在哪的《握奇经》。别问我为啥又有三皇五帝的玩意,我也不知道。”

    “法家第一本《管子》,不知道在谁手里。”(未完待续。)
………………………………

第八十八章 扶苏得书

    道家《南华经》――张角、张宝、张梁。

    《道德经》――张鲁

    儒家《论语》――孔融

    《荀子》――荀爽

    兵家《孙子兵法》――孙坚

    《握奇经》――未知

    法家《管子》――未知

    《韩非子》――未知

    阴阳家《邹子》――封公玖

    名家《公孙龙子》――未知

    墨家《墨子》――马钧

    杂家《吕氏春秋》――大秦扶苏

    纵横家《鬼谷子》――未知

    一下子出来这么多道具不说,关键是有些东西居然还是未知来源,简直就是要命的。

    “当然,暂时不知道东西的下落不要紧。”系统笑道,“反正只要动用这个道具进行召唤,我这里就能得到消息。”

    鲍鸿点点头,笑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荀家、张鲁属于家族或者宗教模式,可能不会有那么夸张的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扶苏。吕不韦难道真的是祖龙的老爹?要把《吕氏春秋》给扶苏,这样一来,扶苏不是分分钟逆天了啊!”

    “吕不韦的事情没有太多证据,不说也罢!”系统笑道,“但是相对于其他情况来说,《吕氏春秋》和秦国传人的关系无疑要密切的多,所以出现在他那里也很正常。”

    “基本上来说,不是关系传承,就是学说传承,如果两者都断绝的比较彻底,那就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