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回过头来我们分析黄巾军的各路人马,却发现其中有着很大的弊端。”郅君章沉声道,“秦朝皇室、汉朝宗亲、汉朝诸侯王、反秦诸侯王等等,各自的政治制度都是不同的,虽然上面有天公将军,可是连完整的政体都没有形成的话,强行拼凑在一起的结果必然是蹦分离析!”
不得不说,郅君章作为历史和演义的综合版。在政治的远见上已经已经远远不是一般的草莽、义军了。
对义军来说,很多事情还没有成型,自然无所谓政体、制度,但是说实在的,真正导致义军崩溃的,除了朝廷大军碾压之外,就是政体结构出现问题导致的内部崩溃。
甚至很多打败的朝廷大军的起义军,就是因为内部政体发生问题,最终让已经被打败的朝廷找到机会反败为胜。
两汉交替时期的这一波十八路反王基本上在政治上面可以说不怎么样,樊崇的各项政策也都是非常质朴的小农思想。初期能够抓住民心,大幅扩张。但那也是建立在王莽败家的基础上的。等到刘玄、刘秀等开始一系列的政治主张之后,他那些小民思想的政策就开始显得落后了。
还是那句话郅君章有了这方面的加成,政治、智力属性显著提高之后。所见所想就不是当初那么简单了。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够在这个时候就想到跟久远之后的问题。
“所以呢?”鲍鸿疑惑道,“若是张角能够复活一两个足以控制局面的政治家,那不就没有问题了吗?”
“的确!我也考虑过!”郅君章笑道,“可惜他到现在居然都没有意识到这点,甚至也没有人提醒他。一味的复活各路义军首领,反王叛军将领等等。很明显只是考虑着打败汉军而已。”
“等打败汉军再考虑这些,为时已晚了吧!”鲍鸿点点头,虽然自己只是军队,却也在考虑内政方面的发展,乃至是全军的制度等问题来。
“当然,虽然对张角有些失望。要我们直接叛变是不可能的。”郅君章笑道,“所以我们的意思是,斗将。”
“将军战胜陈胜大军,如今可谓是声名远播。”郅君章解释道,“不过,陈胜大军在猛将方面并不非常突出,所以容易被将军大军冲溃,这一点,我军应该是要比陈胜军好一点的,所以就先让我们看看你们的实力吧!”
“原来如此!”鲍鸿点点头,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那些个大义凛然的东西当然也不能说全史假的。但主要也是鲍鸿战败陈胜军这个战绩还是很了不起的,所以他们也不敢贸然开战,选择了先进行试探。
至于为何是斗将,那就更不用多说了。
黄巾军人多势众,虽然说遭遇到真正的精锐官军袭击也不是不会被击溃,但是猛将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前面也说过,起义军毕竟在训练有素方面要逊色一点,哪怕樊崇带兵经验殊为丰富,也不能完全弥补这个劣势,终究还是靠义军猛将带动时期,才是最好的方案。
再说了,也唯有斗将比较好试探,你要说各自拉出一个军团来战斗,恐怕双方也都不会愿意。
“也好!”鲍鸿点点头,预料之中的事情,“你们准备怎么安排?”
“既然将军都说了公孙兄弟,那他们两位自然不能缺席。”郅君章笑道,“另外则是大齐王田布,听闻先祖田乞先生的消息,强烈要求前来一会。”
“三局两胜?”鲍鸿笑道,“时间地点怎么安排?”
“为表诚意,我等领小队人马到将军阵前如何?”郅君章笑着应道。
“好!”鲍鸿笑道,“如此我便等候诸位将军到来了!”(未完待续。)
………………………………
第七十四章 公孙美vs杨再兴
次日,黄巾众将果然只带了数千人马依约而来。
为首的是一个面容刚毅,神情果决严肃的中年将领,头顶凤翅金盔,身挂鱼鳞银甲,九尺长短身材。虽然没有锋芒毕露的逼人气势,却好似坚若磐石一般的沉重,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
“樊崇见过鲍将军!”
此人风采,真可谓不动如山,中流击楫,中流砥柱。也正是如此人物,才能作为赤眉军统领,数度击溃王莽大军。
“末将久闻樊崇先生大名,今日一见,足慰平生!”鲍鸿微微一笑,行礼招呼道。
樊崇此人虽然被李左车判断成有致命缺点的家伙,但或许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缺点,所以他并没有称王。
西汉末年的两大主要农民起义军,领袖都没称帝,而是找一个汉室宗亲来做主公,绿林选中刘玄、赤眉选中刘盆子。
其中绿林选择刘玄其实就是为了汉室宗亲的这个号召力,甚至连樊崇也被这个号召所召唤,前往投效。只不过因为刘玄开始坑功臣了,樊崇这才推举另外的汉室宗亲。
而除了他们之外,所谓的十八路反王虽然不是各个都有依据,但也有不少是称帝称王的。
所以在称呼的时候,为了表达尊敬,鲍鸿哪怕不称那些某某王、某某帝,也要称呼一声将军。
而樊崇却是压根没给自己搞什么称谓,拥立汉室之后也仅仅是受封御史大夫。是以鲍鸿直接唤他一声先生。
“将军客气了!”樊崇连忙自谦道,“如今历代贤哲蜂起,在下不过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员,当不得将军如此盛赞!”
鲍鸿也是笑道,“先生也无需自谦,汉初诸侯王等推翻暴秦,成就巍巍大汉。而后汉建立何尝不是先生与诸位义军努力的结果,才有最后光武复兴之后汉?”
“我等终究是刘秀的对手,即便是我等不计较这些。恐怕当今汉帝乃至是一些忠臣义士也会以此事来拿捏我等。是以,将军也应该明白我等立场!”樊崇却是很直接的说出这番话来。
要知道,现在这里也是有上万人听到双方的对话,这个话说出去。肯定也会传到其他人那里。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张角对于这些人的掌控也就是靠着初始的好感度罢了,并没有什么高超的政治手腕,御人技巧。
“好了,话不多说!”樊崇打断了鲍鸿继续的客套。开口说道,“将军能够击败陈胜军,如今在天下也是声名远播,今日就让我们见识见识将军麾下的猛将。”
“多闻两位公孙将军刀法如神,英勇无敌,布置今日可曾前来?”鲍鸿微微一笑,也不再继续客套。
“那是自然!”樊崇应了一声。
随机就看到一将自黄巾阵中奔出。
头戴明霜镔铁盔,身披耀日连环甲,衬著锦绣绯红袍,催起胯下宝马。舞动手中大刀,冲入两军阵前。
“公孙美见过鲍将军!”
此人策马来到阵前,开口招呼,众人这才看到,此人掌中宝刀居然是木质的刀杆。须知寻常使刀,就是势大力沉,以势压人。木杆的大刀,重量自然就轻了,而对应的使用起来灵活性就提高了。也正如先前猜测,他们在刀法武艺上的造诣非同小可。
当然。猜测都是浮云,系统也已经跟进了他的数据。
“检测到公孙美属性――统率78,武力94,智力65。政治62,刀客,对决武力5,白帝亮银刀武力3,玉顶乌骓马武力1。”
按照公孙美这个属性,很明显是属于武师的类型。其实这也正常。相对来说,云台二十八将或者王莽麾下大将那些人才是真正在战场上能够发挥全力的猛将,公孙述、公孙美他们这类,单挑、绝对或者斗将的时候或许能与贾复、巨无霸等猛将相较,但是在战场上的发挥就要差一点了。
话说回来,也不知道是世界意志发生什么变化,还是这些人在战斗中使得装备蜕变,现在都是全副武装,安排没装备的武将都不一定能对付得了对方。
“杨再兴!此战交给你了!”鲍鸿想了想,最后点了杨再兴的将。
杨再兴本身的武力就有99,和公孙美武艺全力发挥的状态一样。再加上枪马也都已经发生蜕变,与公孙美交手应该没什么问题。
“末将遵命!”因为先前商议说是薛仁贵、裴元庆,或者还有夏书湮待命,没想到一转身鲍鸿居然会点自己出战,杨再兴大为振奋,杨再兴催动胯下大宛宝马,把持蟠龙金枪,迎了上去。
“大汉杨再兴来也!”杨再兴一声高喝,冲入向公孙美。
“来得好!”公孙美低喝一声,掌中宝刀舞出一片刀光,兜头向着杨再兴罩下。
杨再兴金枪挥洒,好似金蛇狂舞,化作漫天枪影,直奔银光灿烂的刀光而去。
金光与银光相互冲撞,只听一阵‘兵兵乓乓’的金属交鸣之声响彻,不过一个错身,刀锋与枪尖已经有了数十次的交锋,双方动作之快,眼力之精准,实在是难以想象。
但凡有一丝一毫的疏漏,错过了其中的某一招,那对方兵器必然是长驱直入。
双马交错而过,一个回合,却是旗鼓相当,难分高下。
杨再兴以金枪抖动枪花,本就是精巧、细致的招法。却是没想到这公孙美的刀法居然也能如此精细、灵活,这等刀法运用,简直就是闻所未闻,神乎其技。
而且这个时候,系统也传来了爆表的提示。也就是说公孙美基本的94武力,加上刀和马达到98之后,在一回合中已经发挥出3点以上的武艺技巧,才能造成爆表。
公孙美的全部武技发挥出来是五点,一下子就能有六成多以上的发挥,可见此人终究是经过沙场洗礼的武术师,所以才能够在这个场景下一下子就发挥出大部分的武技。
换了一些沙场经验少的武术大师,在这种环境中第一回合能发挥三成的武技就不错了。
由此可见,同样是武师,甚至说同样的属性,发挥如何也是不一定的。公孙美这种可谓是较为适合在战场发挥的类型了。(未完待续。)
………………………………
第七十五章 武艺说
鲍鸿不过走神片刻,战场上两人能交错数个汇合部分胜负之后,就开始了近身的搏杀。
片片刀光好似雪花一般漫天翻飞,虽然美丽动人,却是寒光凛冽,杀气逼人。
朵朵枪花也宛如金莲似得四处涌动,金莲之中却是毒蛇吐信,金光闪耀之下是致命的獠牙。
两人都是以快打快,动作快的好似白驹过隙,电光火石般迅捷,以鲍鸿的眼力都感觉是眼花缭乱,根本看不清分毫的路数。
换句话说,就是鲍鸿这种家伙要是上去,就是分分钟被秒杀的货色。
当然,鲍鸿的眼力不足没关系,旁边自然有人帮忙解说。
薛仁贵和王伯当、谢映登他们要以弓箭压阵,再说正好薛仁贵从旁观摩,为与公孙述的交手做准备,倒是没工夫担任解说的工作。
实际上最适合解说的也不是薛仁贵,而是夏书湮、周侗等武术大师。
夏书湮是单纯的枪法,也就能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而周侗可是实实在在的全能大师,虽说他亲自上阵可能也不如那两个,但是这个差距真的只是先天膂力、身体的差距了。
“杨再兴的枪法很精妙,单是技巧运用已经是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了。”周侗赞叹道,“如此枪法,即便是公孙美刀法再如何变化多端,也足以应付得过来了。”
“毕竟论精巧,总就是长枪更胜一筹。”夏书湮笑道,“此等精巧的刀法,不知为何没有流传下来。”
“大刀本来就是适合大开大合的路数,虽然公孙美这种路数也能够发挥奇效,但相对来说传承不易,修习起来也比较困难,不符合一般的路数。”周侗叹道,“在下也有个名号唤作‘铁臂金刀’,不过这个刀法较之公孙美,确实略逊一筹。”
既然两人都认为杨再兴不会有什么问题,那鲍鸿也没必要盯着了,事实上他盯着看也没用。等到他看出危险,那早就已经来不及了。
鲍鸿回过头去看看公孙美的爆表才是真的。
“公孙美武力超过100,系统爆表。下面公布乱入名单!”
“乱入第一名武将,梅花刀贾舍僧――统率56,武力85,智力72,政治56,刀客,对决武力10。”
“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鲍鸿不明所以,系统怎么又出了一个完全没听过的人。
“别闹,等我全部公布完再和你说!”系统笑道。
“乱入第二名武将,秘宗拳孙通――统率64,武力87,智力77,政治64,武师,对决武力10。”
“乱入第三名武将,孙国梁――统率68,武力82,智力67,政治61,武师,对决武力12。”
“乱入第四名武将,孙国栋――统率65,武力83,智力63,政治62,武师,对决武力12。”
“乱入第五名武将,陈光治――统率60,武力82,智力60,政治60,武师,对决武力10。”
“完了?”鲍鸿见系统一口气说完之后,总算停下来了,这才有空开口道。
梅花刀为旧中央国术馆教材,是以得到推广,广为流传。
据传说,清代雍正年间,贾舍僧怀有绝技,游河北沧县城北姚官屯,与隐居授徒在此的大武术家孙通先生相识,见先生为人诚实忠厚,乃授以梅花刀法。孙通先生之子孙国梁、孙国栋均精于梅花刀,国梁刀术无传人,国栋传长子陈光治,陈光治传胞侄陈玉山,陈玉山传沧县城南佟家花园李元智。李先生从学十年,尽得其妙,任国术馆教授班教练,此术于是传世。
而孙通出生于清康熙乾隆年间,山东泰安人,在嵩山少林寺苦学武功数年,武艺高强,被尊称为“万能手”。被沧州密宗拳传人尊为一世祖师。
“为啥这次乱入的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人?”鲍鸿疑惑道,“没道理各个小说演义之类的没有出名的武师了吧?而且,这个属性,战场和武艺的起伏这么大又是怎么回事?因为他们是拳法大师的关系?”
“单纯拳法的确会造成这么大的差别。”系统笑道,“另外一方面来说,主要是因为他们这个刀客是属于单刀,并不是沙场上的那种长兵器。”
《武备志》引《武经总要》中说:“刀凡八种,而小异者,犹不列马。其习法皆不传,今所习唯长刀、腰刀。”单刀由于携带和使用方便,与单剑并为武术中最重要的短兵。
在这些方面,武术和武将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这么说来,这些人的作用其实不是很大啊!”鲍鸿笑道,“主要还是做教师、教练来用比较好吧。训练士兵的刀法,传说中的大刀队啊!”
“然后是乱入的前朝人物!”系统懒得理会鲍鸿的冷笑话,继续说道。
“前朝乱入第一名武将,战国时期秦国的大力士任鄙――统率68,武力88,智力50,政治30,力士,对决武力8。”
任鄙是战国时期秦国人,秦武王时期著名的大力士。秦武王有力气,爱好游戏,因此任鄙和同是大力士的乌获、孟说都受到其重用,位居高官,秦国丞相魏冉推荐任鄙担任汉中郡守。
不得不说,系统果然还是这个尿性,上次是二桃杀三士一个一个刷出来,现在也是几个力士一个一个出来,不知道在搞什么鬼。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力士也算是春秋战国时期比较简单的武术。
举鼎、角力、相搏可以说是力士进行最多的切磋了。
举鼎是以举起重物比赛力量的活动。鼎为金属铸成,最早用于烹煮牲畜,以供祭祀。一般有大、中、小3种类型,举鼎所用多为中小型。据《史记・秦本级纪》载:“武王有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