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余身侧却是一个盔甲齐全,一丝不苟的严阵以待的将领。
“将军切勿松懈,荆州地区智谋之士无数,真要设下圈套,那我们可就不妙!”那将领开口提醒道。
“我知道!不过左车你也不要太过担心,不是每个对手都是韩信!”陈余点点头,笑道。
左车?对阵韩信?
这将领不是旁人,却是秦汉时期的名将旨意,李牧之孙李左车。
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汉之际谋士。秦末,六国并起,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
汉高祖刘邦派大将韩信、张耳率兵打赵国,兵进井陉口。左车认为汉军千里匮粮,士卒饥疲,且井陉谷窄沟长,车马不能并行,宜守不宜攻。只要严守,万无一失。李左车便向赵国守将陈余陈述其利害,并自请带兵3万,间出其后,断绝汉军粮草,不出十日,则可全歼汉军。陈余不以为然,出关应战。韩信大破赵军,斩陈余,擒赵王,赵国灭亡。
李左车给后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之名言,还著有兵书《广武君》一篇,论述用兵谋略,流传甚广。
所以刚刚这段对话,陈余很明显也算接受教训,虚心听取李左车的意见。
“话说回来,张耳这家伙对于当年的事情,怨念很大啊,一直都不怎么搭理我!”陈余话锋一转,却是扯到了其他的事情。
“若是仅仅是为了利益而交恶,现在到了这个全新的世界,前尘往事,也就无所谓这些了。”李左车听到陈余的话,却是开口叹息道,“可是将军与张将军于患难之际相互扶持,等到苦尽甘来的时候却以利相倾,这样的伤害,较之陌生人带来的伤害更加难解!”
“这难道怪我吗?”陈余无奈道,“我那也是没办法啊,我愿意见死不救吗?你以为项羽对付秦军那么容易,我上去也行?我上去就是送死啊!”
李良引秦军大将章邯攻赵。张耳、赵歇败走巨鹿,被秦将王离包围,自觉兵少,不敢进兵攻秦,张耳大怒,责怪陈不守信义,方出兵五千去救巨鹿,然全军覆没。后项羽大军至,大胜秦军,解巨鹿之围。张耳再次见时,怪他背信弃义。陈一气之下将帅印交出,从此张、陈俩人绝交。
说实在的,章邯前面一路太凶猛了,杀得义军不要不要的,陈余不敢出阵那也不能说是他的问题。
不过,作为刎颈之交,背信弃义,不来救援,那绝交也是正常的。这个顺理成章的发展,谁也不能怪谁。
不过,后来反秦胜利。或许就是因为忌恨这件事情,所以项羽分封诸侯王的时候,张耳为常山王,而陈余则只被封为侯。
张耳对此心有不满,于是联合齐王田荣,击走张耳,复立赵歇,自为代王。韩信平定魏后,与张耳一同攻赵。随后也就发生了上面所说,不听李左车建议,兵败被杀的事情。
“前面加快速度了,咱们也跟着出发吧!”陈余摇摇头,不再考虑这个问题。
“以张将军的能力,向来是探查清楚了!”李左车点点头,也不再继续说什么戒备的事情。
与此同时,武松与鲁达引着一众黄巾降卒摸黑潜伏着。
这群黄巾降卒当然是经过了宋献策和公孙胜的思想教育的家伙,已经彻底脱离了太平道的洗脑。
“二郎,一会我进去守着城门,你先去守着吊桥,砍断绳索再来接应我!”鲁智深低声对身旁的武松说道。
“守着不让城门关闭的任务太危险了,师兄战法大开大合,并不适合这个工作。不如由我来如何?小弟对自己的步法还是很有信心的,到时候在人群中厮杀,只要不让他们有机会推动城门即可!”武松连忙开口应道。
“这个!”鲁智深想了想,“也罢,我尽快砍断吊桥上的绳索,而后我们一起夺取城门。”
“让兄弟们注意好了!”武松点点头,继续说道,“咱们和州牧大人那边通过气了,左臂裹着红巾的就是自己人。”
“早就交代过了!”鲁达笑道,“现在只等黄巾溃兵返回了!”
………………………………
第五十四章 击溃黄巾前部
却说黄巾大军本以为识破刘表缓兵之计,全速前进,失了防备,骤逢突袭,一时之间,乱作一团,难成阵势。
守护大军两翼的陈泽立马横枪,高声呼喝,约束众军,整顿军马。就看到眼前不远处一队铁骑撕开黄巾众军,杀入其中。
陈泽见黄巾军乱作一团,溃不成军,完全无能阻拦汉军分毫,深知不能尽快约束众军恢复冷静的话,那溃乱必将传递到全军,到时候兵败如山倒,将会一发不可收拾。当即陈泽拍马上阵,举枪迎敌,意图阻止汉军铁骑继续深入。
陈泽拍马舞枪杀向敌将,迎面那人八尺有余,手中金枪烨烨生辉,身上红袍猎猎作响,正是鲍鸿麾下有数的猛将杨再兴。
陈泽纵马上前,两马相交,两器并举。陈泽只觉一股巨力袭来,双手失去知觉,不及反应,长枪已经脱手而出,双腿架不住马匹,滚落马下。
陈泽,作为张耳部将,也算南征北战,身经百战,什么样的对手没见过?章邯一路秦军,章平、苏角、司马欣等猛将,哪个有一合就能战胜他的?
他哪知道,新官上任的杨再兴那是鼓着劲要建功立业,也要显示自己担当得起这个职位,证明主帅并没有看错人。
是以,看着他张泽杀过来,抬手就是杨家枪三合刚猛枪法中的头两路,霸道无敌的一手霸王枪施展出来,好似泰山压顶,千钧之力,岂是区区陈泽能够抵挡的?
却说这个演义的杨家枪法,起源却是火山王杨衮。一开始召唤的时候曾经提名过他,也就是现在亲卫队长李信的表兄。
早年杨衮初出茅庐,自个家里的金刀绝学学的不咋的,反而向神枪手夏书棋学习了夏家独传的北霸**枪。
此乃是夏鲁奇当年搜集了流传于山东、河南的五种名枪,有东昌马家的锁喉长枪、济宁姜家的阴把连环枪、临清罗门的献把梅花枪、寿张沙家的会通竿子、潍州北海李家的混元子母段把枪,**为一,号称“北霸**枪”。
但是夏家的**枪全部都是巧技枪法,讲究的是绵、连、粘、缠、闪、绕、绞、锁、抖、钻。前面说过,技法讲究的是刚柔并济,所谓刚不可久,柔不可守,便是如此。
是以,之后的杨衮走南闯北搜集到的六种古传名枪的枪法,杨衮将其精要与北霸**枪和自己家传的杨家梅花枪法的要诀融会一体,自成一家。
这六种名枪为东汉姚期所传的霸王枪、三国张飞所创的桓侯枪、唐朝敬德使的鼍龙枪,是为三猛枪法;再就是蜀汉赵云创的子龙枪、隋唐罗成用的梅花枪、盛唐名将郭子仪的汾阳枪,是为三巧枪枪法。
杨衮把六种名枪都去除繁冗,各删减为两路六手枪法,一家两路,故成一十二路、三十六手杨家枪法。
自然,这头两路枪法就叫做“霸王枪”。
各位看官却要说了,咱们这霸王项羽可是用戟的,乃是历代出了名的戟法宗师,怎么传下来的却是霸王枪法?
其实前文有交代,大家也都知道,这个戟是一个难学难掌握的武器,因为太难掌握了,所以不可能每一代都恰好有人能学得会,而后传承下来。
而从中演变出来的一部分枪法技巧就不一样了,历代枪法名家可谓延绵不绝,传承起来要容易的多。是以,后世传下来的霸王武技,却没有戟法一说,而是枪法。比如这里说的霸王枪,以及演义评书常说的‘单手十八挑’等。
当时二十八骑中有一名楚国小将,聪明非常,阵前领悟到了霸王枪法的奥妙,最后替霸王先牵着乌锥马上船的就是这员小将。马跳乌江,霸王自刎,这员小将也要捐生,是乌江的亭长劝解下来,这才乘舟逃回江东,隐姓埋名,悄悄地把霸王枪给传了下来。
再后来,这手枪法辗转传到了东汉云台二十八将里的安成侯姚期手里,从此广传将门,但是,能把它用好的人却不多,为什么呢?
因为霸王使枪,含着上古用矛之法的“提、掳、拦、拿、缠、翻、圈、环”这八式在里头,是枪法之祖,又叫“八母枪”,全部的枪法可以说都是从这演变出来的。光学会招式没用,得知道诀窍,按照诀窍来练,所以正宗的枪法还一直是在姚家人手里。
晚唐时节金陵南唐王驾前有一员大将叫姚平,正是姚期后人,精通家传的霸王枪法,为学霸王枪,杨衮专门下江南,拜老将军姚平为师,学到了霸王枪的真传。
于是乎,杨再兴使出了这招绝学,虽然说比至于霸王出手要逊色的多,但哪怕是同样用枪的李齐来,光是枪法霸道这一项,也要逊色不少,陈泽不过是一个小小部将,还是上前硬拼,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杨再兴一枪砸飞陈泽,压根看都不看一眼,继续纵马破阵,驰骋狂奔。
杨志刀枪并用,流星碎岩刀、八宝陀龙枪,都有武力的加成,所过之处好似切瓜剁菜一般,纵横无敌,无可阻挡。
倒是紧随其后的林冲纵马冲过的时候,恰好看到受创倒地的陈泽,毕竟是盔甲齐全的将领,和一般的士卒将校有所区别,林冲就顺手把他拎起来,俘虏了。
于是乎,莫名的林冲就觉得掌中神枪更加凌厉锋锐,厮杀起来也更加顺手。
杨再兴他们一队倒是遇到了不算抵抗的抵抗,几乎忽略不计,罗成。庞德所率铁骑冲入黄巾阵中,却是压根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已经杀穿侧翼,杀入中军阵中了。
而这个时候,高仙芝却是同样遇到了对手。
高仙芝大刀凌厉,被张耳派遣为先锋的张黡刀下却也不轻。两口大刀挥洒开来,反射着阵阵的火把光辉,却是一场好杀。
高仙芝虽然略胜一筹,但是想要拿下对方,继续前进却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十数回合之后,战斗依旧在持续。黄巾军中却是数个将校挣脱了汉军牵制,纵马杀入战圈。
高仙芝抖擞精神,一口大刀使得虎虎生风,虽是数人围攻,却也不落下风。
“高将军,穆羽来了!”
伴随着一声呼喝,穆羽舞动帐中丈八素缨枪杀入阵中,一枪宛若灵蛇出动,挑开一员小将大刀,复一枪正中要害,将之了结。
穆羽枪法凌厉、老到,随着他的到来,与高仙芝联手稳稳压制住了对手那五六名黄巾将校。
而且两个配合甚是默契,高仙芝大刀横扫,磕开敌人的攻势,穆羽长枪悄然而至,好似毒蛇一般闪电出击,正中敌将要害。
随着第三员黄巾将校的落马,张黡刀法松散,力道稍却,显然是动了避战的心思。
“薛世雄(陆登)在此!”
紧接着,薛世雄部也姗姗来迟。
张黡见此情形,如何敢继续?当即猛劈数刀,架开对手,拨马就走。
看着狼狈逃窜,生怕后面追上去的张黡,高仙芝与穆羽对视一眼,压根不理会这厮,直接统率部众碾压上去。
三部众将士齐心协力,加上张黡逃窜,黄巾先锋部群龙无首,不过片刻便被三部将士击溃,四散开来。
高仙芝、穆羽、薛世雄、陆登默契配合,形成一个包围圈驱赶着溃兵向张耳本部冲击。
溃兵冲击本阵,加上本阵已经受到了铁骑的扰乱,结果如何……
………………………………
第五十五章 黄巾的应对
有一种骑兵战法,以弱挡强,以强击弱,驱赶溃兵冲击本阵,叫做倒卷珠帘。
这一招只有在对阵双方的军事素质相差比较大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而且要有大规模骑兵配合。
其要诀是“以弱挡强,以强击弱,驱溃攻主,挡者,无不溃败”,驱赶敌方溃兵冲击敌军主力,并将恐惧传递到全军,到最后,兵败就如同雪崩,神仙来了也难救!
中国古代历史中,朝廷和游牧民族精锐的骑兵军团往往能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数量庞大的农民起义军,就是针对农民军多为步兵,铠甲兵器很差的特点,骑兵射手先以乱箭击垮他们的阵型,摧垮他们的抵抗意志,再辅以重骑兵或轻骑兵冲击彻底击溃农民军,这也可以说是倒卷珠帘战术的一种体现。
其实很多人看到骑兵向自己气势汹汹地冲过来,本能的反应是逃跑而不是抵抗,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重装步兵才能结阵击败骑兵冲击。所以以上情况也不足为奇。
在这里,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第一层的珠帘如何卷起来。对任何军队来说,派遣出来的先锋部队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不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击溃的。
而现在,步兵各部就已经将张黡所率领的先锋部击溃了,现在要做的就是从后驱逐,让他们按照自己所需要的路径溃退,也就是让溃军朝着本阵冲击。
果不其然,面对溃败之后,冲向本阵的情况,张耳虽然感觉不妙,却没有那么心狠手辣,能够狠下心来,直接下令全军射杀溃军的。
如此决断,也使得他失去了扳回局面的机会。
随着溃军的冲击,三支骑兵又在内部一阵左冲右突,杀得张耳军阵支离破碎。
“不要慌!大家让过自己人,冲上去挡住汉军!”张耳在军中高声呼喝道。
张耳的心思其实也没错,然而他却没考虑过实际操作的情况。他想要麾下士兵让过己方溃军,可是麾下士兵却不是机器人,不可能不受到溃军的影响。
恐惧、混乱好似会感染一样,张耳本部乱作一团,张耳虽然想要重整旗鼓,整顿众军,无奈事已至此,真是兵败如山倒,大局已定,张耳完全是回天乏术,只得引着依旧能够如意指挥的亲卫部后撤。
随着杨再兴、罗成等人先后杀穿张耳中军,却没有再掉头继续冲击张耳大军,而是配合着后方的大军一起驱赶溃败的张耳大军。
后方高仙芝等继续驱赶张耳军,可以说几乎都没有交战,仅仅是驱赶着张黡溃军冲撞过去,就已经使得张耳军溃不成军了。他们继续追杀,驱赶着敌军继续溃逃。
而三支骑兵在两侧碾压,却是断绝了他们向其他方向溃逃的可能,只能沿着来时的路线,一路溃败着冲向陈余大军。
这样声势浩大的动静,后军的陈余自然也看到了。
“遇到埋伏了?”陈余惊讶道,“难道这次真的是汉军的阴谋?”
“众将听命,暂停行军,原地待命守备!”陈余按下大军。
“不对!”
没等将校去传达陈余的命令,李左车忽然惊呼一声。
“什么不对?”陈余疑惑的看向李左车,“张耳前军溃败,咱们不组成阵势,制止溃军,那可就要大败了!”
“可咱们在这里组织守备,前面溃军过来将军你怎么办?”李左车急忙道。
“让他们过去呗!”陈余却还没感应过来,不假思索开口应道。
“方他们过去?那我们的阵势不是被自己人冲破了吗?”李左车笑着解释道,“到时候没等敌军杀过来,咱们自己就已经被溃败的友军冲破了阵型,还怎么抵挡后面的追兵?”
“啊!”陈余也不傻,一下子就反应过来。
就像前面所说的,倒卷珠帘的战法不难理解,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困难。但是同样的,一旦对面的已经形成席卷之势的溃军,想要破解也很困难。
“那不让他们过去,把他们也挡在阵势之外?引导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