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裨将岳飞等强渡黄河,取得新乡大捷。亲赴临安行在,请求北伐,为朝中主和派排挤,充御营平寇统领,称病致仕。四年,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前军统制,在川陕地区平定叛乱,并与金兵、伪齐军作战,屡得胜利。
………………………………
第290章 人事
不过,真要说抗辽、抗金名将,其实还真是很多的,这两个在其中倒也不是非常出众。关键是《说岳》等演义还没有专门去吹他们一波,现在来看能力也就还行。
不管是南霁云、雷万春还是王彦、李彦仙,都是新规则之下的奖励,也就直接植入成军营的士卒将校,毕竟植入到外面的义士什么的,还要附带一批义军乡勇,这就和原本的奖励有所区别了。
本身除了这一批最杰出的将校被拎出来之外,还有一大批是要被提拔成基层中层的有功之士,鲍鸿只要把他们从中提出来就行了。
再说鲍鸿正式进行安排任命。
因为新规则的关系,不仅有四维属性的奖励,还有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奖励,所以鲍鸿对于某些历史上著名的军队的统率也要有新的打算了。
第一个调动的就是呆在中军辅助冲阵破军,实际上更多的是在兼职第一亲卫猛将的隋唐第二猛将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带领哈斯奴儿、召忻挑选中军、附羌、俘虏之中的骁勇组建精锐第四队独立骑兵队。
鲍鸿的所求自然不言而喻了,既然有了秦琼、程咬金等人所追求的目标——大唐玄甲军,自然也少不了与之对应的精锐铁骑,大隋骁果军。
骁果军,隋朝的御林军,《实录》记载,骁果军者,隶右屯卫,乃隋文帝之亲勋卫率,开皇三年,文皇帝集骁卫与果毅军,并为骁果卫,捡军中壮士充任,以血鹰刺左臂。
炀帝为了扩充军队,除征发府兵外,又招募新军。这批新军多是关中人,他们身强力壮,骁勇善战,称为骁果。炀帝下江都时,以虎贲郎将司马德戡统领一万余骁果为禁卫军随行,并屯于江都东城。
传说骁果军士兵因为是皇家近卫,所以匹配的都是汗血马,装备骑枪和马刀,身穿血色的明光铠甲,头戴赤金豹头盔,左臂上刺有血鹰。
这一段自然不仅仅全是正史,也参考了各种野史传奇之后才有的说法。毕竟宇文成都本身也演义人物,作为隋炀帝的天字第一号护卫大将军,自然是骁果军绝对的统帅。
至于哈斯奴儿完全是盗版的宇文成都,让宇文成都带着也就是附带的了。而召忻也是先让宇文成都带带,毕竟他对应的也就是召家村的私兵而已,算不上什么正儿八经的军队,而且他自己的统兵也不强,让他自己带就是瞎搞。
至于杨衮和杨大眼,倒是不好再另开炉灶建军,毕竟马军、步军乃至是水军都已经有了杨家的队伍,再多弄出来不仅仅是涉及到帝王权术的信任不信任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下属各部的平衡问题,要是杨家真在鲍鸿麾下占据半壁江山,鲍鸿麾下的其他人说不得要联合起来怼他们了。
这个先不说,第五支骑兵则由夏鲁奇为主将,夏书湮为辅。这倒没什么切实的说法,纯粹是补充冲阵突骑的数目。主要是正好凑在这里,可以往汉庭那边去要一点东西,那么建制这些的时候自然就更加合法合理了。
夏鲁奇这个级别的猛将,史上赫赫有名的百人斩名将,勇战派带动骑兵冲锋,自然是无坚不摧,无往不利。
再然后不是没有骑兵将领,只不过这个东西对物资上、人员调配上都有很大的压力,不适合一下子组建太多建制。
套用演义传奇的一般套路就是所谓的五虎将了。
五路骑兵也就是所谓的马军五虎。
主将杨再兴,副将林冲、杨志、杨继周。
主将秦琼,副将程咬金、卢俊义。
主将关胜,副将关铃、严方成。
主将宇文成都,副将哈斯奴儿、召忻。
主将夏鲁奇,副将夏书湮。
随着新建制的两队马军,关胜那一队的实力要逊色一点。只不过,战争毕竟不是只看顶尖站力,看绝对的实力。关胜、关铃等虽然说武力没有绝顶,但是正常的军团杀进杀出还是有点把握的,这个时候没必要去改变什么。
至于前后左右四军的建制自然不会调整,不过这四队的将领有所欠缺,正好这个时候给凑上足够的副将。
右军只有主将曹彬,之前配合的副将都被调配到别的地方了,一直没给配齐副将。
现在正好给安排上去,鲍鸿就把赵弘殷和杨衮安排过去。
真要说起来,四军的副将和安排在中军辅佐的副将一样,一方面当然就是辅佐主将,另一方面也是属于培养日后主将的位置,做了一段时间也是可以拉出去单独带队的做主将的。
左军主帅杨林,副将杨忠,同时把中军的尉迟恭扔了过去。虽然说中军是很好的培养基地,但是毕竟中军那边还有不少人等着安排,实在是不适合培养尉迟恭。
而且尉迟恭本身也是投靠杨家兄弟的,本身就有了他们家的印记,安排到那边反而杨林他们会好好培养这个人。
后军是孟珙带王坚的组合,这种南宋抗击异族的组合,鲍鸿自然就把韩世忠给安排过去了。
而前军有主将狄青带领副将穆羽、刘锜、石达开,倒是不需要在做安排了。
除了前后左右四大军团之外,目前已经成型的军团还有几个。
其一是裴行俭为主,裴元庆为辅的招降俘虏等训练而成的军团。
其次是薛世雄为主帅,薛万淑等兄弟组成的军团,同样也是出自招降的黄巾俘虏。
最后则是依旧在孜孜不倦的招降黄巾俘虏的鲁智深、武松、公孙胜队伍。
至于刚刚构建或者还在组织之中的军团也有不少。
构建早的已经开始训练了,却还远不足以形成战力的戚继光和辛弃疾军团。
其他就是刚刚组建的满仲(岳飞)军团,这个算是预计之中权限最高的军团了,自然需要好好筹备。
剩下来的人员足以多构建两三个军团,鲍鸿自己也已经有所腹案了。不过,这个规模就不能和前面的军团比拟了,都只是归入中军帐下的屯伍或者部曲而已。也就是百多人数百人的队伍,很明显还是作为培养需要。毕竟再怎么新手上岗总是要先练练手的。
一个是郭子仪带南霁云、雷万春。
一个是周盘龙带周奉叔、周世雄。
………………………………
第291章 修整
郭子仪乃是中唐安史之乱时期力挽狂澜的名将,而南霁云和雷万春同样也是那一战的猛将,安排在一起不知道能不能搞出什么大唐的精兵。
至于周盘龙他们本就是父子兄弟,自然不用多说什么。
再一个则是和许褚、召忻等一样属于地方豪强率领家兵乡勇前来的李克用。鉴于李克用李鸦儿也是以弓箭射艺闻名的名将,自然也是和那几个神射手一起弄弓兵。
再加他的义子李存进、李嗣本,构建出李克用闻名天下的鸦儿军应该也是很容易的。
杨大眼、敦煌戍主就先在中军护卫,当然名义也是众将司职冲阵破军的将领。
阿桂、谢玄则是作为中军的副将,暂时不独立领兵,培养一段时间再安排出去,准备日后训练八旗军和北府兵。
而李定国、王德、麦铁杖、李彦仙、王彦多是义军,先带着旧部跟着中军作战,同时也去帮着劝劝各路黄巾俘虏们,能够招降越多黄巾义军自然越好了。
一番职务调动,新任命的下达,还有大量中低层将校的任命,鲍鸿军也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这个调整。正好这段时间也没什么战事,甚至鲍鸿早就得到张角被做掉的消息,估计整个黄巾联盟也在新的一轮权力分配,暂时双方都是克制状态修生养息。
鲍鸿军中变化不说,汉军各路人马也是动作频频,董卓、曹操等雄才人物在各路人马之间相互串联动作,或是收拢人心,物色人才或是还有其他计划,却是不得而知。
这方面,鲍鸿安排刘基去盯着。
而陈平则是盯着对面的前世各路战友,已经派出大量的密探过去了,至于说已经串联按个老朋友就不得而知了。
王猛和高颎则分别关注各路汉军和汉庭汉帝的情况,这边就是大工程,目前来说还没有太多的情报。
说实在的,这几位还有很多是政治家,治国定策更是他们大展拳脚的地方,可惜目前可没有什么封底给他们大展拳脚,这就没办法了。
不过,整理天下大事,理清天下各个势力的脉络同样也是对他们能力的考验,也是任去治理地方的准备工作。所谓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诸葛亮躬耕南阳就能够定下三分之策,同样也是情报的功劳。
汉庭这边倒是没什么大的变故,至于哪家是不是野心滋生了这种问题,那就不知道了,至少从表面看来,都是大家同心协力在征讨黄巾。
中原这一带还好说一点,毕竟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皇帝眼皮子低下要蓄养兵马,发展势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历史的董卓也是蹲在西凉养寇自重才发展起来的。
回过头说黄巾阵营,那真个是诡谲难测,风云莫辩。
最大的问题就是随着张角的陨落,因为张角召唤带来的初始忠诚度这个东西已经彻底玩完了。有初始忠诚度尚且会因为理念不和而不断降低,更不用说是群龙无首,各自为政的情况了。
唯一只得庆幸的是目前还没有哪个黄巾方部竖起割据立国的牌子。毕竟各路黄巾渠帅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哪怕是陈胜吴广那些,也是吃过跳的太早的亏,自然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事实,黄巾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是绝对的风云变幻,莫测难料,等到某些消息公布出来的时候,不仅仅是鲍鸿自己一脸懵逼,完全可以说是天下震动也不为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鲍鸿这段时间完全是和各路诸侯交流感情来着,不管说鲍鸿已经把这个天地整的怎么莫名其妙了,鲍鸿也相信有些事情,有些人还是有着既定的历史惯性,有其气运,其天命,不可抹杀的。
董卓、曹操等显然就是这种人,在历史的变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着其特殊的天命,打好关系绝对没什么问题。
甚至关注汉室情报的高颎、王猛等人已经开始攻略诸如大将军何进,十常侍等人,就等着回头战事结束,发力让他们推动给鲍鸿安排更大的功劳。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妙用就不多说了。
直到杜伏威浩浩荡荡的带着大队人马前来,鲍鸿才算是结束了清闲的日子,再次开始忙碌起来。
这一次系统还算比较靠谱,不仅仅是杜伏威他们一伙人,还有大量的江淮地区避祸的流民一起迁徙过来,杜伏威一众虽然也有数万乃至是更多的人口,混杂在大规模迁徙的流民之中也不那么显眼。
这个时候,整个汉军都开始忙碌起接收这批流民的问题了。
不得不说,系统这一套也是坑了。历史只有因为中原大战的关系,人口不断南迁的事情,就连诸葛亮什么的当年也有因为战乱而南迁的原因在里面。江东二张什么的江南很多人都是如此。
不过,随着鲍鸿的出现,江南哪怕有长江天险,却也不在世什么躲避战乱的世外桃源了。陈胜吴广之类的不说,单单一个张楚势力,即便是刘表、刘繇统辖大批的汉室人马也就是勉强对抗而已,还没算某些大人物的前提下。
而这样的动乱,更伴随着山越、武陵蛮之类杂七杂八的异族,一下子江南的环境就不是那么好了,尤其是随着陈胜、吴广队伍的落败,大量的黄巾溃军四散开来,各处占山为王,烧杀抢掠,对于江南各地区的百姓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混不下去的人难免想起了当初在中原老家的日子,貌似还比叫好一点来着呢。
面对这个情况,鲍鸿立刻安排人和杜伏威联系,表面是收拢救助难民,暗中自然是接收杜伏威的人马部众。
收拢救助流民这个事情自然交给了在这方面经验丰富,最是熟门熟路的田乞去搞定了,人家在齐王室眼皮子底下收买民心,这点事情自然轻而易举。
而和杜伏威接洽的事情则是交给了杨素负责,智囊团的其他人自然也都帮着出谋划策,主要还是杨素在主持。
毕竟杜伏威这一批人马出身江淮,真要说起来绝对是水军的好苗子,杨素作为鲍鸿军中的水军大总管,这种事情自然是交给他。至于怎么安排杜伏威乃至是其麾下的众将等等的事情都有杨素全权负责。
以杨素的能力,折服杜伏威,将之收为部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看杨素的手段了,更何况还有智囊团辅佐。
………………………………
第292章 冉闵?冉闵?冉闵!
中平元年二月,也就是去年的二月份,“太平道”首领张角准备聚徒众起义,爆发了浩浩荡荡的黄巾起义。
中平二年二月,也就是恰巧在这个月,一件同样影响深远的大事传遍整个华夏中原大地。
荡寇令、天公兵解缴命书、炎汉劫运更替说、告黄巾教众归汉檄……
一篇篇檄文在汉室官方的安排下通过官道乃至是专用的驰道,各地驿馆乃至是官府等送到了中原各地。
这些东西出自张角义子冉闵的手笔。如今冉闵收拢黄巾旧部,继承了张角的位置,对全天下的百姓尤其是黄巾教众发布的宣传。
荡寇令,又叫扫荡秦赵贼寇令,光看题目就知道是针对秦赵两家的荡寇令,说的乃是先前并州张角陨落的那一战的事情,在冉闵的描述中,秦赵两家名为黄巾部众,实为不轨贼寇,在大战之中故意疏漏防线,轻纵吕布等汉军冲入黄巾阵中,致使天公将军张角被斩,呼吁天下黄巾教众征讨秦赵两家。
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其他内容,诸如为啥堪比神仙的张角会挂掉之类的事情,这就涉及到后面的几个檄文了。
像是张角是哪位的转世,岁在甲子,合当只有甲子年的国运,最终为秦赵淫祀杂神所害,乃是当初弄什么的因果导致等等。
其他内容不多说,荡寇令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的秦赵两家,谁叫他们没保护好张角,不管真假对错,反正这个仇是结下了。
天公兵解缴命书,这个就是重点讲述了张角天命下凡,该当在甲子年乱炎汉之世,如今甲子年已过,劫运圆满,兵解飞升。
首先是兵解的问题,圆满的解释了活神仙天公将军张角之死。
道家的说法大凡死掉,全叫做尸解。淹死的叫水解,刀砍的叫兵解。过劫如果自觉无法通过,可以自己选择兵解,将肉身功力转注到元神,选择重新投胎或者寻找肉身重生,当然兵解成仙则主要是看道行、元神或者面有人接引。
兵解属尸解中的一种,尸解又有棺解、水解、火解、杖解等多种方式。
无秘要卷八十七和云笈七弧戆耸逄嫒朔上杀>鸾猿疲骸耙砸煌韬退Р菀蛔髂径裕蛩思焉怂烙诳帐抑校街狻!痹企牌呋‘卷八十五王嘉兵解称,陇西安阳人王嘉及二弟子为姚所杀。姚苌“先使人陇右,逢嘉将两弟子,计已千余里,正是诛嘉日也。嘉使书与苌,苌令发嘉及二弟子棺,并无尸,各有竹杖一枝”。
不过,尸解术是早期道教信奉的成仙术,多遭世人非议,王充论衡道虚篇即称之为“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