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董卓之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董卓之子-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此时的张辽与孙坚还是在场中酣战,二人已经打了近二百回合,依旧是不分胜负,战意盎然。然而久战之下,双方俱是体力消耗巨大,有所疲惫。其各自的出招速度对比刚刚开始时也显得略微迟滞。

    此时孙坚在马上,将古锭刀高高举起,然后大力劈向张辽。只见张辽也不惊慌,沉着不已,运起黄龙钩镰刀,舞出一团又一团的无数个刀花,刀头随着刀花的舞动,不断地向前移动,与劈来的古锭刀交锋,刀花舞成圆弧形,一圈一圈地颤动,每颤动一次,古锭刀的力道便被卸去一分。当古锭刀上的力道几乎被卸尽之后,张辽将手中的黄龙钩镰刀刀锋一转,刀刃前推,切向孙坚握住古锭刀的双手。孙坚见状将手中的古锭刀翻转一圈,反手紧紧握住,古锭刀架住黄龙钩镰刀。

    两把大刀架在一起,胶着在块儿,紧紧抵住对方,二将开始在马上较力。

    此时董守业军中忽然一骑而出,向战阵冲了过来。

    孙坚军中孙静原本正在观看自家兄长与敌将张辽之间的龙争虎斗,每当场中的二人战到紧要之处,孙静都不禁地为自己的兄长捏一把汗。

    此时的孙静见到地方阵营中,有人冲出,看样子像是要与敌将张辽一起夹攻兄长,顿时一腔怒火,喷涌而出,吩咐大战之后的孙策,以及自己的长子孙晟,照看好部队,然后,立刻飞身而出,撩起兵器,向战阵之中冲去。

    此时的孙静上马之后,自然是手握兵器,紧紧地盯着西凉军军中刚刚上场的敌将,这时才发现,原来对方并没有带什么兵器,只是双手举着一杆三米左右的大旗,旗子随风招展,上面的字迹看的不是很清楚,仔细地看了看,应该是一个斗大的“平”字。

    看样子并没有什么敌意,应该是上来商谈此战的结果的。此时的孙静心中却不由自主地闪过一个念头,是否要趁机杀了来将,然后与二哥孙坚一起击杀张辽。

    只见此时的宋果,骑着战马,扛着大旗,在距离交战中的张辽与孙坚二人月三十米的地方停住,然后止住坐骑,不再向前,又双手运力,挥舞起手中的大旗,示意己方并没有敌意。

    只见大旗上斗大的“平”字迎风招展,宋果喊道:“孙将军,此战我家公子以为可以以平局收场,避免两败俱伤,不知孙将军意下如何?”

    '小说网,!'
………………………………

第五十七章 各自防备

    此时正在交战的张辽与孙坚二人,见到双方各自来了一将,西凉军这边又是要求将此战判定为平局。于是各自收回力道与兵器,缓缓向己方来将靠拢。

    张辽看到自家三弟派人前来,也是猜到了自家三弟的用意,自身虽然是自忖可以保持不败,但也没有战胜孙坚的把握,于是也不辜负自家三弟的一番好意,驱使坐骑慢慢后腿几步,又看到来将并没有带着武器,便立于宋果的前方,万一对方不怀好意,自己也可以在前方挡住,掩护来将后撤。

    坐骑止住之后,张辽也是在马上喘着粗气,略微歇息一下,调整自身的状态,身下的坐骑也是两个鼻孔冒着白烟儿。

    而孙坚这边跟张辽的举动差不多,也是稍微往后撤了一点,与己方将领靠近。

    此时的孙静却是觉得有机可乘,用眼神示意自己的二哥孙坚,趁着对方来将手中没有兵器这个大好机会,先下手为强,趁机击杀敌方二将。

    孙坚与孙静是一奶同胞,亲生兄弟,对于自己弟弟眼神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自然是十分清楚。

    不过,这孙坚却是个君子,不愿意乘人之危,于是用眼神止住自己的三弟。对此,孙静也是郁闷不已,不过还是遵从自己二哥的命令。

    孙坚虽然久战疲惫,但是依然感觉敏锐,其隐隐觉得,对方扛着的大旗的旗杆有点怪怪的,具体怪在什么地方,自己一时之间却是有点想不出来。

    其实,孙坚的感觉真的非常敏锐,宋果手中的旗杆是真的有问题。

    有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董守业虽然是关心自己的结义兄弟,想要以平局收场,又怕带着兵器引其地方误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与老狐狸贾诩定计的时候,让宋果拿着一根没有什么攻击力的大旗。

    而这大旗的旗杆却不是一般的木头棍棒,而是一根马槊的槊杆,其长度也在三米左右,正好可以拿来冒充旗杆,一般人也看不出来。这个槊杆已经基本成型,就差没有装上槊锋了。

    拿着槊杆的宋果跟拿着一根三米长的熟铜棍或者是铁棍没有任何区别,这玩意儿看上去像个木棍,其实是一个大杀器,一棍上去就是脑袋开花,跟拿着一把长枪或者是长戟没有任何区别。

    由此可见董守业与贾诩的狡猾之处。关于马槊的问题以后的章节会有更加详细具体的表述。

    此时孙坚与张辽看到眼下的情况,也知道这场战斗是分不出什么胜负了,要是强行分出胜负,那可能直接造成双方提前决战,于是各自也有了接受平局这一结果的心思。

    孙坚率先开口道:“张文远将军年轻有为,武艺高强,本将于是不能取胜,既然贵方认为此战是平局,我方也无异议,愿意接受。不过文远将军今日之勇武让本将大开眼界,佩服不已,十分心折。”

    张辽见对方十分地有礼貌,对自己说着这么多的客气话,当下也出声说道:“承蒙孙破虏将军夸奖,若不是孙将军手下留情,张辽安置于如此。”

    说罢,二人各自在马上大笑一番,然后与己方来将各自退回己方阵营。

    张辽与宋果二人回营之后,董守业阵前相迎,见到张辽战平孙坚,自身又没有受到什么损伤,大家都是欢天喜地,高兴不已。

    董守业与张辽也不多说什么,便让其尽快安排休息,大战过后的张辽全身大汗,浑身的征袍铠甲都已经是湿透了,衣服上都能拧出水来。

    此时天色已晚,夕阳西下,马上天就要黑了。若是再来一场像华雄战孙策,张辽战孙坚那样超过一百回合的战斗的话,时间就不够了,只能是挑灯夜战。

    董守业见状,觉得也没有什么必要来个挑灯夜战,便派个传令使,去告知孙坚军己方的意思,不多久传令使回军禀报董守业对方并无异议,于是双方各自带着人马撤退。

    董守业与贾诩等人商议晚上如何安排营寨的防守。

    董守业有些担心孙坚会有点不安分,便向贾诩问道:“军师,依你之见,今晚孙坚军是否可能会来夜袭我军大营?”

    贾诩想了想,说道:“公子,此事应该不会,孙坚在白天的斗将中一胜一平,局面占优,其士气正旺,没有什么必要冒些风险来夜袭,双方已然大战一场,虽然对方占优,但是我军实力对方也是有所了解,肯定不敢轻举妄动。而且我军白天有所失利,对方会以为我军要找回场子,反倒会担忧我军夜晚袭击对方的大营。”

    董守业听罢,想了一会儿,开口说道:“军师言之有理,此番孙坚应该不会大举夜袭,即便如此,我等也需做好防备。咱们不妨给对方布置一些陷阱,静等着他们来钻。”

    贾诩笑了笑,不可置否,不过也没有出声反对,毕竟谨慎一点也是好事。

    想到这儿,董守业叫来一些人如此如此地布置一番,又布置一些轮值将士做好防备。

    结果,令董守业失望的是对方果然没有派人来袭营,反而像贾诩说的那样积极防备己方偷袭。

    于是,董守业又对贾诩称赞了一番,拍了不少贾诩的马屁,把贾诩乐的笑的合不拢嘴,一张老脸乐得跟朵菊花似的。

    第二日上午,艳阳高照,正是杀人放火的好日子,董守业和孙坚又是按照之前的约定各自来到战场指定位置,继续开始斗将。

    今日开始的是第三场斗将,董守业派遣麾下大将李傕出战。由于张辽战平孙坚,稳定了局势,也稳定了董守业军中的士气,董守业便依旧选择按照既定斗将方案来执行。

    李傕这个人其能力不必说,历史上在董卓死后,就是这个人带着残余的西凉军继续祸害天下,天下诸侯没人敢惹。

    能做到这样的人自然是有几把刷子的,要不然也折腾不下去,要不是其后来与其好基友郭汜分手,估计还能多祸害几年。

    '小说网,!'
………………………………

第五十八章 李傕大战程普(一)

    李傕自从董守业领兵作战以来就是一直跟随的,其作为董卓的嫡系部将,对董卓的宝贝儿子董白董守业的忠诚性自然是不用说的,现在在董守业这儿也是心腹大将,这次董守业领军支援洛阳,将麾下人马分为骑兵、步兵。其中骑兵主将董守业自己担任,步兵主将正是李傕担任,由此可见董守业对其的无比信任以及能力的肯定。

    李傕的兵器倒也不和一般人相同,不是那些刀、枪、斧、棍之类的,而是一杆马槊。说道马槊一般喜欢看演义的人可能没怎么听说,而这个马槊是一种大杀器,牛的不得了。

    马槊的前身其实就是长矛演变而来,主要是由于长矛在骑战中由于骑兵防护装备的不断的完善而长矛本身的破甲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地破甲,撕开骑士的防御,不能有效地杀伤敌人而渐渐变得不适应骑战的需要。

    而马槊有破甲棱,可以有效刺穿敌军骑士的铠甲,普通的鱼鳞锁子甲、明光铠等铠甲在马槊的攻击下一击即穿,一击穿心。

    马槊又大又重,非勇猛异常,大力过人者不能使用。

    这玩意儿威力巨大,是矛枪中的贵族,坦克中的虎式,在众多的骑战武器中脱颖而出,在中国最辉煌的骑兵争霸时代登场,又功成谢幕于残唐。

    宋朝时,宋军文人领兵,又基本上没有什么骑兵,所以马槊这种马战神器自然随之消亡。

    马槊的外形与枪矛基本一致,但槊锋非常长,远非枪矛的头可以比,主要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即:槊锋、留情结、槊杆、槊尾。

    槊锋一般约长七十厘米,有锋刃,锋刃长约五十厘米有破甲棱,槊锋的尾部套在槊杆上,也有的是插在槊杆上。

    留情结是槊锋上锋刃和槊锋尾部连接处一个像花萼一样的两半,卡在锋刃和槊锋尾部的之间。一旦刺入敌人身体,人会被串在槊锋上,卡在留情结处,槊杆猛的弯曲,待槊锋上的敌人被带离地面,由于槊杆超强的弹力回弹,瞬间将槊锋上的人体弹出去,带出一蓬血雾。留情结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骑士在冲锋时贯穿敌人。

    槊杆一般是由上好的桑柘木制成,制造槊杆时首先选择合适的细桑拓木杆,然后开始浸油,泡上两三年之后拿出来晾干,在用鱼泡胶黏合而成主杆,再横向缠绕麻绳,勒入槊杆,使之可以横向受力,再涂上生漆,裹上葛布,便成为一个整体槊杆。

    马槊的尾部一般就是套上一个三棱铁锥,或者钢锥。

    总体来说马槊的成本昂贵,费时而且繁复,失败几率高,耗费大,一杆槊使用以及废弃的木材,可以造十架强弓,况且桑柘木,本身的天然优秀,加上复合工艺的多方向受力优势,使槊拥有极强的弹韧性,可达到堪比神臂弓的瞬间复位的弹性。无论纵向、斜向、横向都能承受强大的物理冲量,西方骑士文化中的骑士枪、龙枪之类的东西比起马槊来,几乎是石器时代的产品。

    一般的马槊的长度都在四米左右,而李傕的马槊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成的,其长度在三米五左右,马战步战皆可。

    李傕的马槊也有个名字叫做金顶枣阳槊,此槊的留情结被渡了一层黄金,槊杆部分使用红色的生漆涂染,槊杆呈红色,看上去像大枣一样红润饱满,所以叫做金顶枣阳槊。

    关于这个金顶枣阳槊,还有个故事。

    听李傕说,其刚刚开始参加军队作战的时候,又一次领着几十个人外出侦查,结果被当时的大马贼郭汜盯上了,郭汜看到这杆槊之后也是喜欢的不得了,动了心思,一心想把这把槊搞到手。

    于是伙同几个马贼,准备伏击李傕,抢劫李傕的金顶枣阳槊。

    李傕也不是善茬,发现被埋伏之后,立刻组织反击,二人各自领着手下在一起大战。但郭汜的人马由于都是马贼出身,自然比不上李傕的正规军,手下的马贼死伤不少,却没能奈何李傕。

    后来李傕的后援人马到来,一起围住郭汜。

    郭汜寡不敌众,被李傕生擒。

    之后李傕押着郭汜前去面见自己的上司董卓。

    董卓听说是马贼偷袭自己的部下,立刻狂怒不已,要下令将郭汜斩首,这时却是李傕出面为郭汜求情,说对方武艺高强,与自己相仿,可收归麾下作为将领。

    当时董卓的手下只有一千多人,也需要人才,于是便同意将郭汜收入帐下。

    郭汜本来是个马贼,现在被收入军队,自然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欣然接受。于是李傕与郭汜二人不打不相识,成为至交好友。

    李傕见郭汜非常喜欢自己的金顶枣阳槊,便有心制作一个马槊给对方。一杆马槊不是随手就可以制成的,其花费的时间是巨大的,李傕便四处帮郭汜寻找制作马槊的材料,恰好董卓身边有现成的槊杆,已经基本成型,就差没有打造槊锋了,李傕便向董卓张口讨要,苦苦哀求多日,嘴皮子都磨破了,董卓终于松口,愿意成人之美。

    于是郭汜便在李傕的帮助下得到一个几乎与金顶枣阳槊一模一样的马槊,只是槊杆涂抹的生漆颜色有些许差别。

    此时,李傕单手手持着金顶枣阳槊,另一只手握着缰绳,操控着坐骑,慢慢加速,冲入两军阵前专门为斗将空出来的一个小战场,然后止住坐骑,自信满满,耀武扬威地出现在斗场之上,专等对手上场,然后自己用手中的金顶枣阳槊将对手刺于马下。

    随即孙坚军中一人一骑,迎面而来,对方的武器是一杆长矛。

    来将是程普,最为孙坚倚重和信任的大将之一。关于此战的人选,孙静曾经建议过自己的兄长,眼下自己阵营的局面占优,第三场可以让袁术麾下的大将陈纪或者雷薄出战,而且陈纪和雷薄也愿意出战,但最终被孙坚否定。

    作为孙坚来讲,有些不信任袁术麾下的这些世家出身的将领,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养尊处优的人,没有在战场上血腥厮杀的能力,况且西凉军中能人不少,自己要是轻视对手,那么一个不小心就会摔一个大跟头。

    孙静见到自己的兄长坚持,便不再劝。陈纪和雷薄见到身为主将的孙坚不松口,二人也是没有办法,出战一事只能作罢。

    ps;也有的资料上说槊尾有鐏,不过这个字不太好理解,为了方便阅读便没有写上。

    '小说网,!'
………………………………

第五十九章 李傕大战程普(二)

    程普的武器是铁脊蛇矛,这东西看起来跟张三爷的丈八蛇矛差不多,长度也是一样,只是矛头略微有些区别,铁脊蛇矛的脊背较厚,呈暗黑色,故此命名。

    程普的这杆铁脊蛇矛通体铁制,由蛇状矛头、矛柄、矛鐏组成,其蛇状矛头长约二尺有余,呈扁平状,弯曲如蛇形,两面有刃,杀气凛然。

    此时的程普穿着一身黑甲,拿着铁脊蛇矛,在马背上是威风凛凛,其蛇矛的矛尖指向对手李傕,一股杀气略略溢出,涌向李傕。

    要是对比二人的武器装备,李傕略微占优,其金顶枣阳槊长三米五,而程普的铁脊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