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的城门兵,一个是隶属于原北军,执金吾统领的缇骑(骑兵)和持戟(步卒)总共有六百多人。最后的一千余人就是之前、朱儁留守洛阳时一些世家大族赠送他的一些私兵,这些私兵的建制,指挥更加的散乱不堪。
徐荣接到董守业整编部队的命令之后,本来想自己亲自去洛阳收编部队,但是由于时间问题,以及现在大军即将开赴战场,各种烦事缠身,各种琐碎事务需要处理,一时之间也脱不开身,于是便派遣自己麾下的大将李蒙具体负责此事。
李蒙跟着徐荣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一直是徐荣的得力助手,是徐荣的左膀右臂,徐荣对他也是相当的信任,对其能力也是相当的肯定。
李蒙接到命令之后,也不废话,知道时间紧迫,便立刻领着一些人马飞速赶到洛阳城内,到了部队屯驻的军营之后,直接拿出令牌和调令,开始收编部队。
令李蒙比较高兴的是之前隶属于西凉军的那一校人马的统领校尉竟然与自己还是个老熟人,之前在追随董卓在西凉战场浴血奋战时,二人还曾并肩作战过。这个校尉麾下的一些将官中也有不少是自己的长官徐荣将军的手下,好几个人都是被徐荣提拔起来的。而且这个校尉也算是董卓的心腹,之所以把他派在朱儁的麾下,就是为了掣肘朱儁,防范朱儁。
李蒙一看,既然是熟人,那事情就好办多了,当下就把这个校尉拉到一边,把董守业现在在军中指挥得情况跟他说明,又说出自己此行的目的,让这个校尉能够配合自己。
自己人与自己人之间说起话来方便多了,那个校尉二话不说,积极配合李蒙的收编工作,拍着胸脯保证自己绝不会拖自家公子的后腿,还让李蒙帮忙引荐一下,自己要面见自家公子,将当初董卓给自己的秘密命令向自家公子说明。
有了熟人的帮忙,事情就好办多了,李蒙一下子就对眼下要收编部队的情况了如指掌,毕竟有西凉军校尉这个带路党的存在,一切问题都简单多了。
对于剩下的三千五百多人,李蒙也不废话,取得了原属西凉军的一校人马支持之后,立刻将剩下人马的大小将校全部召集起来,宣布整编的命令,期间有几个比较忠于朱儁的小头目不服,想要反抗,结果李蒙是毫不犹豫,立刻让人把这几个落后分子抓起来,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儿就手起刀落给剁了。
见了血之后,问题处理起来就简单多了,之前很多不容易沟通的问题一下子就沟通的非常愉快,部队整编有条不紊地进行。
李蒙将这些剩下的人全部打散,归于自己统领。然后便与之前的那个校尉整顿人马以及粮草辎重,南下与董守业徐荣率领的主力部队回合。
一路上李蒙也是对这些新近归属自己的部队进行一些训练,以求将来能够适应未来的战事,不拖自己的后腿。
'小说网,!'
………………………………
第三十二章 宋果
董守业与徐荣在洛阳城外等了李蒙一天多的时间,李蒙果然不负众望,率部前来与大军会合,又向董守业和徐荣汇报了收编部队的一些情况。
董守业一看新整编的部队整体风貌还可以,还不是那么地糟糕,这一点倒是给了董守业一点惊喜。
其实原本董守业以为这些人马中很多老爷兵,吃不了苦,干不了什么正事,毕竟这些人马的兵源就是一些洛阳周边的富家子弟。
后来通过了解之后才知道,由于洛阳城十常侍之乱,以及接连到来的各种战乱,军中的那些个富家子弟全都跑光了,留下来的都是一些出身贫寒的寒门子弟,都是一些老实本分的农家子弟,没有什么膏粱子弟,这些人要是训练得当,那将来也是一支战力不容小觑的部队,毕竟大汉朝廷精锐的组成大多都是来源于这些京畿附近的农家子弟。
接着李蒙也是遵守承诺,帮那位西凉军校尉向董守业引荐。
董守业也是感觉有点新鲜好奇,便答应见一见这个校尉。
此时典韦也在中军大帐内侍卫,再加上自恃自己也有几把刷子,倒也不怕他身怀异心,搞点行刺什么的。
不多久这校尉来到董守业的中军大帐,董守业一见此人身高约有八尺,形貌粗犷,面容坚毅,线条分明,是典型的一条关西大汉。心底下忍不住赞叹:“关西将才何其多也!”
只见来人进入大帐之后,纳头便拜,口中说道:“末将原河南尹朱儁麾下领军校尉宋果见过公子。”
董守业一听此人叫宋果,顿时感觉有点耳熟,具体是谁却是想不起来了,于是口中说道:“宋校尉请起,听李蒙校尉说你想见本公子,不只是所谓何事啊?”
宋果站起身来,口中说道:“回禀公子,请摒退左右!”
现在大帐之内只有典韦以及几个卫士,董守业一听宋果这话,顿时感觉有点蛋疼,暗道:“难道这厮还真的想来事儿!”
也不迟疑,立刻挥一挥手,示意几个卫士退下,只留典韦侍奉在左右,口中却对宋果说道:“恶来,是我亲卫,不用回避。”
这是董守业的底线,无论是什么人都一样,董守业不会做出什么礼贤下士而罔顾自身生命安全的事情来。
宋果见状倒也是很上路子,没有继续坚持,接着说道:“末将被丞相调拨到朱儁的麾下,就是让末将监视、防范朱儁,末将这段时间以来,倒也是发现朱儁的确与关东诸侯暗中经常来往,末将还曾暗中截留了一些他们之间书信来往的信件。现在既然朱儁已然逃窜,末将的任务也就算是结束了。根据丞相之前的命令,末将想按照丞相的命令归属公子的麾下,不知公子是否答应。公子请看,这是之前,丞相给属下的密令。”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双手呈上。
典韦见状,上前接了书信,然后仔细地看了看,觉得没有什么异常,便递给董守业。
董守业拆开书信一看,果然是董卓的笔迹,所述的内容,也基本上与宋果所说的一致。当下站起身来,说道:“宋校尉这段时间辛苦了,本公子自会将此事秉呈给家父,为宋校尉请功。”
这时,大帐外守门卫士禀报,李傕求见。
董守业觉得也正好让李傕来看看是否认识此人,便让下令让李傕进来。
李傕从外面进入大帐之后,一看到宋果,顿时大喜,说道:“宋果,你怎么在这儿,你不是应该在长安跟着丞相吗?”
宋果见到李傕,也是非常高兴,熟人见熟人,老乡见老乡,两眼差点就泪汪汪了,开口说道:“稚然兄,好久不见风采依旧啊!你现在跟着公子,果然是混的不错啊!”
接着又将自己被调到朱儁麾下的情况,向李傕说了一下。
李傕听完,对董守业说道:“公子,这位宋果是之前是丞相麾下的爱将,末将与他都曾一起为丞相效力,是咱们自己人,可以信任。”
董守业一听,便开口说道:“那宋校尉以后就在本公子麾下听用吧!”
宋果大喜,道:“谨遵公子军令。末将一定会为公子,披荆斩棘,冲锋陷阵。”董守业又安抚了几句。
然后董守业又派了传令官,告诉徐荣、李蒙此事。这二人倒是也没有什么意见,因为宋果在李蒙还在洛阳整编部队的时候,就已经跟李蒙解释过,说自己一定要回归到董守业的麾下的,李蒙对于这一点自然是毫无意见。
董守业看着新加入自己麾下的宋果,也是十分的高兴。西凉军长期在西凉与羌胡作战,麾下将士英勇善战,战斗经验丰富,常年战争积累了相当多的军事人才,军中可以作为中下级军官的几乎是遍地都是,拉个人来就能胜任,能作为领兵校尉这种高级军官的也是不可枚举,总体来说军事素质十分过硬,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此话恰当不过。
在董守业看来,这个宋果的武艺估计也是跟李傕差不了多少,基本上可以胜过杨奉。
西凉一系的将领,超一流的不多,毕竟历史给他们发挥的空间不多,除了马超之外就没有什么超一流的将领,华雄算的上是一流将领中比较靠后的,马腾和阎行估计也是介于一流之末与二流顶尖之间。
但是在二流将领中,西凉席的将领在二流中顶尖的不少,其战斗能力及战斗素质,远远超过关东诸侯中的一般二流将领。
看着李傕与宋果在那儿叙旧,董守业心中一动,猛然想起此人是谁了。
演义中宋果是李傕的部将,其性格轻悍,虽正直而少谋略。时汉献帝听从贾诩的计策封李傕为大司马。
李傕被封为大司马之后,认为一切全都是女巫的功劳,重赏女巫,却不赏军中将领,杨奉大怒对宋果说道:“我等出生入死,身冒矢石,怎么功劳却反不如女巫呢?”
宋果建议与杨奉一起诛杀李傕,营救天子,却不料筹划不够周密,反而被人密报李傕得知,结果李傕擒杀宋果。
ps:感谢吳襲宇大大打赏的500贵宾,太给力了,今日三更'小说网,!'
………………………………
第三十三章 重磅消息
想到这儿董守业也不禁感叹命运无常,谁能想到现在关系如此紧密的二人在不久的将来会倒戈相见,相互攻杀对方,不死不休呢。董守业在心中对自己说:“自己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改变这一切。”
处理完宋果的事情之后,董守业召集麾下众将,商议出兵事宜。
董守业对麾下的众将说道:“诸位,眼下孙坚率领大军不日即将北上,我等不应在此地拖延太久,诸位以为如何。”
徐荣第一个出声说道:“公子,末将与公子在此地会合之后,又成功收编了朱儁麾下的部队,眼下洛阳诸事已了,的确应该立刻南下,击破孙坚才是。”
李傕也跟着说道:“公子,我等前来洛阳,就是为了解决朱儁的问题,眼下朱儁业已逃窜,难成威胁,收编之事也已经完成,也下诸般琐事,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大军南下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只要公子一声令下,随时可以南下。”
董守业见麾下将领中无人反对,便开口说道:“既然出兵大家没有意见,那就来商议一下大军行走的具体路线吧!”
徐荣此时又说道:“大军南下出关,眼下洛阳城南的三关距离我军现在的位置都差不多,其中伊阕关、大谷关,二关离我军较近,距离也是差不多,轩辕关位置稍远,但是离胡轸将军驻守的阳城比较近。可以说三关之中欲择其一,而各有优势。”
李傕接着说道:“眼下我军一万骑兵还在新城附近,与胡轸将军所部人马,都需要与大军会合,形成集团优势,孙坚携众而来,我军若是分兵而击,恐怕难以抗衡,眼下行军路线的选择,应该是以便于二军与主力会合为上。”
董守业说道:“二位将军都是言之有理。路线选择既然以方便二军与主力会合,那就选择从大谷关出关南下吧!大谷关处于三关中间,若是从此关而出,便可到达梁县以东,届时以胡轸将军所部为右翼,以徐晃将军的一万骑兵为左翼。如此,大军呈品字形南下,左右护卫,相互呼应,同时,命令左右两翼的二位将军,不断向中军靠拢,会合即可。”
麾下一众将领听完,集体拍马屁道:“公子高见,我等不及也!”
这倒是让董守业的老脸有点发红了。
董守业见麾下的众人已经统一了意见,便下令大军立刻开始收拾行装,明日一早,立刻出发。
同时,董守业又给现在屯兵在小平津防卫王匡军的吕布去了一封信,告诉他请他务必抵挡住王匡的进攻,给大军争取一定的时间。
当然董守业了解吕布的性格,知道其自视甚高,于是在信中,义兄长,义兄短的叫的非常亲热,一顿马屁拍下去,把吕大帅哥拍的是十分舒服,心中不住感叹:“还是自己这个小义弟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能耐,要是西凉军中其他的将领对待自己都能向小义弟对待自己那样和善就好了。”心中也是一阵子欢喜,一阵子忧愁啊!
吕布性格高傲异常,喜欢被人吹捧,不愿意被人轻视。其在西凉军中,西凉军排外性极强,很多西凉军将领都对吕布非常排斥,不愿意搭理他,反而会有一些比较针对性的行为,这一切都让吕布很受伤,一度是找不到其在西凉军中的位置。
董守业对吕布说几句软话,算不了什么,可是在吕布心里却感觉是暖暖的。一直以来受人轻视奚落,今日终于扬眉吐气,被人高看一眼。
*******第一日一早,董守业便领着大军出发,此时董守业的麾下聚集了本部两万三千人马,徐荣麾下的一万二千人马,再加上收编朱儁的六千人马,大军聚众四万人,一路行军,如一条蜿蜒的长蛇般摆开,队伍绵延不绝,长达几十里。车马喧嚣、浩浩荡荡。
大军出了大谷关之后,又向东南方向走了六七十里,其位置大概就在梁县东侧,然后扎下营盘,屯兵驻马。此时,华雄在接到董守业南下的消息之后,便立刻按照之前的约定,率领二千骑兵大摇大摆地出现,前往董守业的营寨,与董守业会合。
此时,已经是二月初了。
董守业在中军大寨接到徐晃、贾诩传来的消息,孙坚已经北上,其人马又增加了,已经不是原来的六万多人了。颍川太守李旻集结了豫州各郡约二万余人马到达鲁阳城与豫州刺史孙坚挥师。现在孙坚麾下的人马已经达到八万五千余人。
孙坚已经再次誓师,率领大军离开鲁阳城,开始北上。而鲁阳城也被袁术接管,依旧是大军屯驻,作为孙坚的后应。
孙坚的前部先锋已经到达梁县附近。
消息传到之后,董守业命令张辽与贾诩率领六千骑兵前往梁县东侧,与自己会合,同时在自己的周围游弋、护卫。命令徐晃率领剩下的二千湟中义从继续潜伏,等到孙坚大军离开梁县之后,便潜伏在梁县附近的霍阳山上。
同时,命令屯驻阳城的胡轸将军即刻从阳城出发,与大军会合,结果这个命令徐荣却认为不妥当,徐荣以为:“阳城作为洛阳周边八关之外的外围据点,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既可以作为粮草辎重的周转之地,也就可以作为右翼,挡住右翼防线敌人的进攻,防止敌人从东侧绕道大军后方,还可以在万一战事不顺的时候,保障大军后路,让大军能够稳妥有序的撤退。阳城若是不失,则能与关内相互呼应,即使大军攻势受挫,依托阳城也能东山再起,重新整顿之后再行出关。
董守业听从徐荣的建议,于是让胡轸派遣步骑五千人与自己会合,其中骑兵三千人,步兵二千人。余下的五千步卒,坚守阳城,不得擅自出战。
命令下达之后,很快张辽与贾诩便领着六千骑兵来到梁县以东与董守业的大军配合。
此时董守业接到董卓的密信,是一条重磅消息。
关东诸侯妄图立大汉宗室刘虞为天子。
'小说网,!'
………………………………
第三十四章 刘虞为帝?(一)
初平二年正月中旬,也就是公元一九零年正月中旬,关东军盟主行车骑将军袁绍与冀州牧韩馥与关东主将谋划立大汉宗室、当朝太傅、幽州牧、襄贲侯刘虞为新皇帝。
其理由是皇帝年龄幼小,且被董卓掌控。
刘虞乃大汉宗室,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疆之后,为人宽宏雅量,厉行节俭,百官莫不以之为榜样,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