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董卓之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董卓之子-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容易了。董守业这厮可不会客气,为了讨好郑浑,从藏书楼那儿挑选出一些估计是郑浑能看的上眼的东西,麻溜地给郑浑送过去,当然董守业也留了个心眼,对于一些孤本,事先找人誊抄一份,防止这些宝贝就此丢失,毕竟意外的发生是难免的的。

    郑浑看到董守业的礼物有些不好意思收,可也架不住董守业的热情,三番几次之后倒也习惯了。其实郑浑对于乃兄的此番做法非常不解,问了一次,郑泰却没有回答,反而让郑浑不要继续追问,郑浑也只能就此作罢。也是从那时起渐渐开始接纳董守业。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董守业此时也是过着开心快乐的上学、练兵生活,不多久好消息传来,董守业期盼已久的贾诩终于马上就要来到长安了,离长安也就一日的路程。董守业听到这个消息也是高兴不已,立刻跟自己的师父郑泰说一下,请个假,准备迎接贾诩。

    第二日晌午,董守业带着典韦领着几个人在长安城东十里外的路上迎接贾诩,此时正是炎夏,天气较热,把几个人热的是满头大汗,呼呼喘气啊!

    典韦这厮首先忍耐不住,擦了擦汗,出声朝董守业嘀咕诉苦道:“公子,这来人是谁啊,至于公子这么大夏天的在这儿等他吗?”

    董守业心里虽然是充满希翼,可是却平静多了,有道是:心静自然凉,反倒是没有出什么汗。

    见到典韦热的跟死狗似的样子,也是非常无语,心里也感觉非常好笑。

    ps:今天的两张篇幅有点短,求鲜花,求收藏,求打赏,求评论'小说网,!'
………………………………

第六十七章 迎接(二)

    原来这董守业这段时间,又给自己的结拜大哥徐晃、结拜二哥张辽,以及华雄、典韦四人各自打造一副百炼精钢明光铠,骑战步战皆可,冲锋陷阵专用,可以说的上是防御小无敌了。

    至于其他几人都不是什么冲锋陷阵型的将领,这明光铠又是重甲,也不是一般人能穿起来的,所以在董守业提出替他们打造的时候就没有要,依旧穿着轻甲。

    这四副明光铠刚刚打好,还没来得及给徐晃、张辽以及华雄送过去,典韦这厮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先把这铠甲穿上了,这明光铠精钢打造,表面研磨光滑犹若镜面,在太阳底下是银光闪闪,非常刺眼,拉风之极,要不然典韦这厮也不会傻不拉几的大夏天穿在身上,就是刚刚得到宝物,喜欢的不得了,马上穿出来炫耀一下,尝尝拉风帅气,万人瞩目的感觉。

    话说这大热天穿着重甲在太阳底下晒可真不是件让人高兴的事儿,这不,典韦这厮穿着这样的铠甲,浑身的汗就跟雨水似的往下哗哗地流,不过整体看上去还是威风凛凛,金光刺眼,拉风无比的。

    董守业见到典韦那憨憨的模样,不由得笑骂一句:“让你得瑟,穷显摆。这下子是给自己找罪受了吧。这个贾诩贾先生是一员大才,别说是等上一天,就算是等上一年,都值得。”

    典韦抹了抹自己的大脑袋,嗡嗡地说了一句:“哦,原来这个人这么有本事,有能耐啊,那咱们还是等等吧,都是俺老典不好,臭显摆,自己给自己找罪受。”说完,又擦了一把头上的汗。

    董守业见状,笑道:“恶来,早就知道你这大脑袋会忍不住穿着明光铠显摆,我一早在来时就让人给你准备了衣服,你先去树林里把衣服换上吧!”说完走到拴在树上的马旁边,取出一个包裹,拿出一身衣服,正是之前让给给典韦定做的。将衣服递给典韦,让他先进树林里,把衣服换上。

    典韦见状高兴不已,口称:“谢谢公子,还是公子的脑袋好用,想的周到,比俺老典的脑袋可强多了。”说完,转身朝四周望了望,见周围也没有人,没有什么可疑人氏,没有什么可以威胁到自家公子的东西,于是出声说道:“公子,那俺老典先去树林里把衣服换上,马上就回来,请公子稍等。”

    董守业挥一挥手,让典韦下去换衣服。

    不多久,远方驶来一辆马车,周围有几个军士骑着马一路护送,打着西凉军的旗号,其中一个骑士背着一杆一米多长的小旗上书:“讨虏校尉贾。”

    董守业估摸着应该是贾诩的车架,于是示意旁边的人,上前打探。

    待到车架渐渐临近之时,典韦也已经从树林中走了出来,这时董守业旁边的军士出声问道:“敢问马车上是何**驾,是否是讨虏校尉贾诩贾先生的车架?”

    马车旁边那个领头的骑士双手抱拳,摇摇行了一礼,出声答道:“车上正是讨虏校尉贾诩贾先生,敢问足下是何人?”

    董守业旁边的军士出声答道:“我乃丞相府护卫,这位正是当今丞相之子,东中郎将兼上军校尉董白,我家公子正为迎接讨虏校尉贾诩贾先生。还请贾先生出来相见。”

    此时,车中的人听到军士之间的对话,要从马车中走下来。

    一个军士从自己的坐骑上跳下来,走到马车旁边,掀开马车上的帘子。

    只见一人从马车忙探头而出,缓缓走下车,朝董守业行了一礼,出声说道:“下官讨虏校尉贾诩贾文和见过将军,有劳将军远迎,甚为惶恐。”

    董守业之间此人从外表看上去约莫四十多岁,身长八尺,容貌清奇,虽为军职,却是一身儒服,声音不卑不吭,双眼炯炯有神。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皮囊不错,形象好、气质佳,中年男人中的气质型帅哥。

    董守业见到此人也是高兴不已,见对方言语谦逊,便说道:“贾先生不必客气,此番叨扰贾先生前来长安,一路舟车劳顿,也是辛苦不已,不如尽快赶入长安城内,守业好为贾先生接风洗尘。”

    贾诩说道:“公子客气了,下官不敢当。”

    贾诩此时心里也有些意外,本来以为就是普通的调派而已,尽管是调到董守业的麾下,可也不过是调遣而已,却万万没有想到董守业会如此恭敬地对待自己。要知道董卓的脾气可没有那么好。父子天性,脾气应该是十分相似,董卓可没有那么礼贤下士过。按理说像董守业这样暴发户似的公子哥应该是一副嚣张跋扈的样子,表现得应该是老子就是牛逼的调调。

    董守业说道:“贾先生不必过谦,先生大名,远扬西凉,守业此次请先生来长安正是想拜为谋主,早晚请益。先生于我,如张良、陈平,我当以师礼事之。望先生不要推辞。”

    贾诩这面心里想到:“没想到这个董公子如此的单刀切入,直奔主题,爽快之极,毫不做作。言语平和有礼,真是让人如沐春风啊!看来还是一个比较容易相处的主子。”于是说道:“公子过赞了,下官不过是读过几天书,识得几个文字。哪能当得公子如此称赞!”

    董守业一看这贾诩果然是善于明哲保身之辈,不爱出风头,谦逊不已,说话客客气气,不轻易得罪人,行事也是十分低调,毫不张扬。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这贾诩还是初来乍到,没有敞开心扉,对自己还有一点点的防备啊!不过这也是符合他的一贯人物性格,一时间也不能强求。于是董守业出声说道:“贾先生,过谦的话不必多说,先生大才我已知之,还是先到长安城内,由守业为先生接风洗尘吧!”

    董守业这时也是为了给贾诩留个好印象,表现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亲自将贾诩扶上马车,然后自己才上马。

    贾诩闻言也不好多说什么,点头应是,于是随着董守业一起返回长安城。

    '小说网,!'
………………………………

第六十八章 接风

    董守业领着贾诩来到长安城内的一处院子,这个院子是之前董守业特地为贾诩准备的,环境清幽,是之前一个大儒读书学习的地方,诗书典雅之气极其浓郁。贾诩却是没有接受,以无功不受禄为由婉言拒绝,坚持要住在军营之中。

    要说此时贾诩是军官出身,官拜讨虏校尉,也是个中高层将领,要求住在军营也是无可厚非,董守业坚持不过,又不忍强行安置,只能随了贾诩的心意,但是也对贾诩说明,这个院子无论是什么时候都会为他留着。

    当晚董守业在自己的小院子里设宴,为贾诩接风洗尘。董守业的小院子,是董卓将紧邻自己相府的一户人家的屋子买下来,修葺一下,然后两院打通,其实也就是个**的院落。本来董守业是一直住在相府的内院,后来董卓考虑到董守业现在也是有自己的部下人马,聚集在他身边的也都是年轻人,所以为了儿子的方便,为了这些儿子的部将们不被约束而特地安排的。

    想想也是,如果是大家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准备耍耍闹闹的时候,董卓突然出现,那还不是一下子就把所有人都镇住了,这么一尊大神往那儿一放,那样的话谁也在这都放不开啊!所以才单独开辟这么一个院落供自己的宝贝儿子使用。

    只不过现在等于是在相府多开个后门儿而已,要是将来董守业开府立衙,估计那还是得搬出去住。

    听说今晚自家公子在府中设宴,为一位文士接风,而且有消息说在家公子有意拜此为文士为军师,这下子董守业手底下这几个交兵悍将们也是兴奋起来,开始蹦跶了,都想见识见识这位未来的神秘军师是何许人也,一个个都跟吃了兴奋剂似的在那儿叫唤,一听到自家公子设宴为新来的军师接风洗尘,立刻就参加宴会,与这未来的神秘军师混个脸熟,顺便也能蹭吃蹭喝一番。

    终于,董守业麾下文武算是共聚一堂,结拜兄弟徐晃、张辽,大将李傕、华雄,校尉张既、杨奉,亲卫将领典韦都来见见这公子口中所谓的未来军师,就连还未明确表示归顺董守业的杜畿也请到了府上。要说对这杜畿董守业最近也是下了很大的一番功夫,隔三差五的就找他聊天,谈天说地,谈理想谈人生,今日送点钱粮,明日送点布匹衣服,就像那曹操对待关二爷似的,那是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各种打好关系的招儿也都用遍了,不过也还有不少的效果,毕竟这杜畿可没有关二爷那样的强大意志,再者说关二爷有他大哥刘备作为效忠对象,有目标,而杜畿却还是无所归属的英才一枚,所以难度上也小了不少,这杜畿对董守业的态度也渐渐变好,由开始时的爱理不理,到现在已经热情不少,至少在很多时候不明确拒绝了,现在就差一个恰当的时机了,而且董守业这厮对杜畿也是半拉半拽的带他参观军营,或多或少地让他也知道了军中的一些机密。虽然有些机密杜畿也不想知道,可是没抵住董守业的半掏心窝子、半强迫式的免费大甩卖。所以总体来说形式比较良好。再者说了,这杜畿心里头也明白董守业对自己的一番心思,也是个明白人,也明白自己现在知道董守业让自己参与这些军事机密的原因,知道自己也在现在想要抽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不过,总的来说,杜畿对董守业如此高看自己也是感激不尽的,在看到典韦率领那二千手持着环首刀与钩镶的亲卫部队的时候,杜畿也是吃了一惊,那真是一只杀气腾腾的军队啊。所以也放弃了离开的打算,准备在合适的机会时,趁势就同意归顺董守业。

    这边董守业见到众人都到齐了之后,于是手机出声说道:“今日本将向诸位将军介绍一位大才,这位贾先生有张良、陈平之才,我将以之为军师,参赞军机。”

    贾诩此时也抱拳行礼道:“承蒙公子厚爱,缪赞了,贾诩贾文和见过诸位将军。”

    这老狐狸果然低调,也很能沉得住气。董守业见状在心里腹诽了一句,知道其性格便是如此,也不在意,于是又向贾诩介绍一众将领。

    董守业在介绍到杜畿时,却不能以介绍部下的语气方式来说,只得将口气一转,指着杜畿对贾诩说道:“军师,这位是杜畿杜先生。”说完便没了下文,没有介绍杜畿的具体身份官职,也是忍不住挠了挠头,有点尴尬杜畿的身份,不过董守业这厮也是脸皮极厚,也没人能看出来他的尴尬。严格说起来现在的杜畿只能算是客卿客人的身份,以这种身份出席这种属于董守业麾下亲军将领的聚会,属于西凉军军中的内部关系,比较私密的内部聚会,杜畿现在只能算是外人,董守业让他一起来,从礼节上来将却是有点不合适了。但是董守业这厮就是摆明了态度,就是暗示杜畿,自己已经把他当做自己人,没把他当做外人。

    杜畿说道:“末学后进杜畿杜伯侯见过贾军师。”毕竟现在杜畿还不是董守业的人,不能以属下部将的称呼来与贾诩见礼。

    贾诩此时答道:“不敢当,伯侯年轻有为,器宇不凡,前途不可限量。”贾诩这头老狐狸是何许人也,那是出了名的老谋深算,最擅长的就是揣摩人心了。此时贾诩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四十三岁的年纪,世事洞察,也算是经历了不少的大风大lang,这种小场面,一下子就能猜个**不离十了。

    杜畿此时正是二十七岁的青春年华,贾诩长他十六岁,二人平辈论交,贾诩称杜畿一声“伯侯”也不算托大,反而有亲近之意。

    董守业此时见二人你谦我让的,也是比较融洽,又对贾诩说道:“军师,伯侯兄曾为郑县县令,熟悉法令,明辨是非,分断奇案。”

    贾诩与杜畿二人又相互客气了一番,便各自落座,继续酒宴。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会问,这贾诩比郑泰能力智谋要强上百倍,为何董守业在郑泰为师时,大张旗鼓,搞的满天下都知道,而且董守业对郑泰执礼甚是恭敬,而到了拜贾诩为军师是却是迎接一下,然后摆个接风洗尘的宴会就算完了呢。

    这董守业对待贾诩和郑泰的态度上可有不少的差距啊!

    要说在董守业的心里肯定是对贾诩看重于郑泰的,而事实的表现却是拜郑泰为师的时候搞的是轰轰烈烈、沸沸扬扬的,可以说整个长安城没几个不知道这件事儿的。而董守业拜贾诩为军师的时候却是非常的简单低调,就像任命一个普通官员一样,平平凡凡,不起丝毫波澜。

    其实就两人关系而言,董守业与贾诩算是内部关系,都出于西凉军中,都归属董卓麾下,拜师就像一个稍微特别一点的西凉军内部的人事调动,而董守业与郑泰却是两个不同利益集团的交流,显得更加的深沉慎重,一旦决定,就会有相当大的影响,影响到很多人的未来,可以说是整个天下的风向标之一。

    就两人身份地位而言,郑泰是海内大儒,名动天下,无数人以其为荣,无数人想拜在他的门下,而贾诩此时不过是一个校尉而已,虽然说也有点小名气,但那也是微乎其微,影响有限,此时的贾诩与郑泰相比,无异于萤虫之光而与日月争辉,虽然董守业也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而贾诩聪明绝顶,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人,虽然自诩有几分才干,也不敢将自己与闻名天下的郑泰相比,目前二者之间的差距那是不可以以道理计,当然也不会计较这些个虚头八脑的东西。两汉坐拥四百年江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儒”这两个字是这个时代对一个男人成就的最大肯定之一。

    要说论此时贾诩与郑泰的身份,那这个智谋深如海的贾诩可比名动天下的大儒郑泰差远了,就算是历史上贾老狐狸功成名就,当上曹魏的太尉之后,也不见得能比此时的郑泰的身份地位高到哪里去,顶多是贾老狐狸的官儿比郑泰的官儿大上个一点半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