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董卓之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董卓之子- 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失殆尽,再也没有挽回的可能,从今以后征战不断,朝廷尊严不再,天下诸侯再也不会将朝廷放在眼里,如此不出数年,天下便会是分崩离析,诸侯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大汉四百年江山社稷再也没有什么希望了。气数已尽啊!气数已尽!身为人臣上不能为天子分忧,下不能安保庶民,如此徒留无益,不如归去,了此残生!”

    呢呢喃喃地嘀咕了半天,突然站起身来,大叫一声:“董守业,善待皇甫骊,为我皇甫家留一条血脉!老夫去也!”

    说完之后,将手中长剑往脖子上一横,用力一抹,哗啦啦地鲜血从其喉部不断流出,再也禁止不住,顿时便生机断绝。

    这一切发生的极其突然,身边的人根本就来不及反应。其副将本以为皇甫嵩会跟着大家一起投降,保住性命,只是脸上有点挂不住,需要缓缓而已,根本没有想到皇甫嵩会以这么一种极端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的兵败。

    那副将大叫一声:“将军!何故弃我等而去,若是您不愿降之,便一声令下,我等必将奉令死战,我等追随将军多年,难道将军还不知我等的心意吗?也罢,有死而已。”

    转而面向众人,大叫道:“兄弟们,将军已经先走一步了,我等身为部署自应护卫在其左右,怎能让将军一人赶赴黄泉。我等累受将军大恩,今日其远赴黄泉,我等自当追随。兄弟们,且随我一起下去与将军会合吧!”

    接着二百战士齐声附和道:“誓死追随将军!“然后又大叫道:“请征西将军为皇甫家族留下一条血脉,善待皇甫骊!我等去也!“说完之后,一个个拿出刀剑,或是往脖子上一抹,或是往胸口一插,片刻之间二百多忠心耿耿的将士死亡殆尽。

    '小说网,!'
………………………………

第三十四章

    董守业在喊出招降的口号之后,便返回军阵之中给皇甫嵩一定的考虑时间,毕竟皇甫嵩作为一代名将又岂会轻易投降,董守业在这方面也准备给其足够的礼遇,以显郑重。

    皇甫嵩这次虽然与西凉军为敌,但是两家也有些渊源,便是冲着父辈的渊源,董守业也不会真的把皇甫嵩怎么样,董卓可以不杀,董守业依旧可以不杀,顶多是收起兵权,去其官职而已。

    却断然没有想到皇甫嵩会以这么一个极其刚烈的方式来回答董守业。

    董守业在接到麾下汇报的时候,也被这个惊天消息震惊。

    便带着麾下文武来到,皇甫嵩拔剑自刎的地方,此时皇甫嵩已死,战场之上再也没有什么反抗力量了,因此也是没有什么风险。

    董守业默默地看着眼前这几百具死法相同的尸体,良久没有言语。

    过了好久终于畅谈一声,从头上摘下头盔,端在手中,朝着皇甫嵩鞠了一躬,行了一礼,然后大声喝道:“行礼!”

    命令一出,身边的一众将士立刻效仿董守业的模样朝着皇甫嵩行了一礼。

    做完这一切,董守业又说道:“皇甫嵩虽然与我为敌,但其一生为大汉奔波劳苦,征战四方,乃是一代忠臣良将,是我辈楷模。传我将令,将皇甫嵩将军厚望,葬礼规制按照其生前最高官秩执行,不得有误!鉴于目前情况特殊,可先将其尸身收敛,待到我等攻下长安之后,再风光厚葬!”

    这一举动可以说是给足了皇甫嵩的面子,给足了皇甫家族的面子,要知道皇甫嵩可是主动出兵攻打堳坞的,要是搁在一般人,肯定是想尽办法往其身上抹黑的。

    一直被捆绑住的皇甫骊见状,朝着董守业跪下,说道:“皇甫骊代家父谢过征西将军大恩!”

    这皇甫骊不仅是皇甫嵩的侄子,也是其从子。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与董卓交好,但因病早卒,在中平二年(191年)年初时就病死了。皇甫坚寿死后,皇甫嵩才将皇甫骊收为从子,所以严格说来皇甫骊现在是皇甫嵩的儿子。

    董守业见着皇甫骊说话,便安抚道:“你先安心静养一段时间,此事待本将攻下长安之后,必有分晓!”

    皇甫骊见状也不敢多言,依言退下。

    此战皇甫嵩败的倒也不冤,与其对阵的是五万灰熊军,再加上西园军精锐总数金八万人。皇甫嵩麾下虽然也有一些并州军精锐,有些禁军精锐,但是只有三万人,在人数上与西凉军相差甚远,再加之这些军队都不是皇甫嵩的心腹军队,指挥起来也有点障碍,关键时刻又不能完全信任,这也是皇甫嵩一直不敢突围的原因之一。

    大战之后,董守业便安排麾下将领统计战果,虽然杀戮大汉同胞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儿,但是董守业为了报杀父之仇也管不了那么许多了,而且麾下的将士需要战功,需要犒赏。同时指挥手下将双方死伤将士的尸首掩埋,不让战死的将士暴尸荒野。

    此战皇甫嵩参战的三万人马死伤过半,剩下的一万五千与人全部投降,而由于皇甫嵩的出色指挥能力导致董守业麾下也损失不少,伤亡五千多人,几乎与那次大战孙坚之时的损失相当,要知道当时对战孙坚的时候,董守业在人数上可没有那么多的优势。

    这些投降的将士,都是老兵,战场经验丰富,要是放弃了也太可惜了,在这这些人中很多人与西凉军与董守业都有一定的渊源,收服起来也比较容易。董守业便将其中的一些并州士卒,交给二哥张辽统领,一些禁军士卒并入西园军之中,剩下的一些人也分给了众将,按其各部的损失,优先补充。

    皇甫嵩此次出战,所带的粮草补给并不多,其主要目的还是想要占领堳坞,获得堳坞内的粮草钱财来反哺长安,这也是皇甫嵩明知堳坞防御严密却依旧迫不及待下令攻打的原因,不是他不善于用兵,而是长安方面给他的压力太大了,让他喘不过气来。

    王允执掌长安之后,对钱粮方面的需求太迫切了,没有钱粮,何谈安抚各方势力,何谈稳定朝政,再者没有钱粮也无法应对西凉军的报复。长安城内可用之将不多,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吕布和皇甫嵩。皇甫嵩本来是赋闲在家的,可是王允却以天子诏令相召,无法拒绝。

    接令领兵的皇甫嵩本来想在长安城内坚守,等待西凉军的报复,但是王允却下令让其主动出兵攻打堳坞。

    皇甫嵩与王允据理力争,王允却又一次拿出天子诏令,这王允诛杀了董卓之后,变成了小皇帝的救世主,小皇帝对王允亲近不已,言听计从,王允想要一纸诏书,太容易了,动动嘴皮子就行了。

    皇甫嵩家族世代忠臣,断然不会违背天子的命令,只能领兵出战。而结果便是中了董守业的计策。

    此战之前,董守业与贾诩、娄圭等人商议出一条计策,让董旻率领三万人马驻守堳坞,面对皇甫嵩的攻打,董守业却是领着五万人马离开堳坞,到太一山附近,隐匿起来,然后分出一支五千兵马给李傕率领,渡过渭河,绕道左冯翊,前往槐里。另外派遣杨奉率领五千人马尾随其后出发,前往堳坞通往槐里的必经之路上埋伏起来,命令杨奉在确定皇甫嵩攻城之后便装作郭汜败军出现,引诱皇甫嵩分兵攻打。又让张苞率领一支兵马秘密寻找皇甫嵩扎下的营寨,然后攻击营寨断了其粮草补给,让其无家可归。

    董守业在皇甫嵩攻打堳坞战事焦灼之时,领兵突然杀出,见着皇甫嵩以圆阵应对,不好相与,便让麾下将士不断骚扰其军队,同时将其紧紧包围,不断地给对方施加压力,等到杨奉与张苞双双打开局面之后,董守业再出言瓦解皇甫嵩军心,最后发起总攻,终于是势如破竹。

    为了顺利击败一代名将皇甫嵩,董守业与一众谋士可以说是耗费了不少心血,好在成果喜人,皇甫嵩兵败自刎,一番心血没有白费。

    处理好战后的各种事宜之后,董守业招来麾下众将,商讨出兵长安之事。

    '小说网,!'
………………………………

第三十五章 誓师

    中平三年三月十五日,董守业在击败皇甫嵩之后,正式祭旗誓师讨伐长安,为父报仇!

    同时又将皇甫嵩兵败自刎的消息传出,消息一传到长安城立刻是沸沸扬扬,很多人都无法想象一代名将竟然惨败于董守业之手,长安城内顿时是人心惶惶,不能禁止,很多原先追随王允的人信心开始动摇。

    董守业在出发之前召集麾下文武,商议留守事宜。

    看着众人来到,便开口问道:“眼下我军出兵在即,不知诸位以为该如何安排堳坞的防务,该以何人留守。”

    田景闻言便道:“主公,堳坞乃是我军重地,事关成败,应该派遣心腹大将率领重兵留守。”

    董守业闻言点了点头,问道:“不知田主簿以为堳坞该留下多少兵马驻守?”

    田景答道:“最少也要留下三万人马?”

    贾诩闻言,却是面带担忧地说道:“长安城虽经王莽乱政受到损害,但依旧是高墙深郭、坚城一座,我军目前要想攻下长安却是没那么容易。若是兵力不足,恐怕难以收到成效。”

    董守业闻言点点头,即将面临的可是帝都长安啊,事关生死,绝对马虎不得啊!便对贾诩说道:“不知军师以为多少人马比较合适?”

    贾诩神色坚定地说道:“两万人马足以应对一切突发情况!”

    董守业沉吟一阵,郿坞中父亲冻住留下的遗产极其丰厚,乃是董守业以后立足于天下的最大依仗之一,万万是不容有失的,继而将目光看向三叔董旻,出言问道:“三叔,您一直坐镇郿坞,以您只见此地该留下多少人马驻守比较合适?”

    董旻笑了笑,说道:“田主簿却是有些多虑了,郿坞虽然比不上一些大的城池,可绝对是坚城一座。老夫在此驻守经年。有两万人马便足以。况且郿坞虽名坞堡,其实便是一座军事要塞,城上区域有限,人数放的太多反而会施展不开!主公,便在此地留下二万兵马。”

    田景和贾诩见到董旻发话了,便不再做声。董旻作为董守业的三叔是西凉军中名符其实的二号首长,而且其地位超然,与董守业关系亲密,血脉相连,无人能比,既然他发话了,就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无论是贾诩还是田景都不敢直接出言反驳董旻的意见。而且董旻一直负责镇守郿坞,是这方面的专家,在郿坞的守卫问题上他是最有发言权的。

    董守业见到兵马的问题已经解决,便继续问道:“不知哪位将军愿意留守郿坞!”

    说完之后,用眼扫了一圈,却发现没什么人愿意留守。

    自董守业干净漂亮的战胜一代名将皇甫嵩之后,很多人对董守业是彻底拜服了,董守业作为西凉军新一代掌门人的地位愈加巩固,很多原本有些绝望的西凉军将士从董守业身上看到新的希望,而且西凉军兵强马壮,虽然董卓身死造成了巨大打击,但依旧实力强大不可小视。

    此次攻伐洛阳乃西凉军的生死之战,有心在西凉军中扎根发展的都想参加这一战。此战虽然风险很大,但是收益更大。一旦在战中表现良好,被董守业看重则其地位更加稳固,对其今后的发展更加有利,所以大家都是挤破头想要参战。

    董守业见状也有些无奈,便说道:“既然大家不愿意主动留守,那本将就直接安排吧!”

    综合考虑之后,董守业决定留下华雄、典韦、张济三人,这三人都是在保卫董卓战斗中身受重伤,张济还断了一条手臂,可以忠心耿耿,心无二志,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其地位稳固不容置疑,再加上身受重伤,也不宜奔波劳苦。

    决定之后,董守业便率领六万人马离开堳坞,开赴长安。留下大将华雄、典韦、张济等人镇守堳坞,另有主簿田景作为辅佐。

    大将华雄、典韦、张济三人皆在长安血战中身受重伤,需要养伤一段时间,不太适合出战,但是负责留守还是可以的,又派遣了一些牙将作为辅佐,总体来说问题不大。

    原本董守业想将田景带在身边而让娄圭留下辅佐的,但是董旻却对董守业说堳坞事关重大,需要绝对的心腹来驻守,田景跟随董卓多年是个绝对可以信任的,娄圭刚刚加入不久,没有经历什么考验,放在这么紧要的地方有点不合适。

    董守业听完之后心中一惊,突然想起了一些事儿,便听从董旻的建议。

    堳坞这个地方对于董守业,对于西凉军来说太重要了,这是西凉军的大本营。

    简单地说即便现在董卓身死,但其可以说是为董守业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具体如何丰富在后文自会有交代。

    董守业如果领兵顺利攻下长安,那可以依旧将堳坞作为大本营,稳定长安的局势;如果攻城失利,那就只能退回西凉,从堳坞取得遗产,回到西凉以后招兵买马,图谋东山再起。

    堳坞之中便有着董守业东山再起的本钱。

    三月十五日,董守业正是升起血色灰熊旗,全军素缟,将董卓的灵柩抬在三军阵前,浩浩荡荡地往长安杀去。

    董守业之所以敢率领六万兵马便去攻打长安倒不是因为其狂妄,而是与田景等人细谈之后,了解到李儒秘密前往河东,联合牛辅起兵这一事。

    董守业与牛辅的关系一直都是相当地好,所以李儒河东之行成功的希望极大。牛辅现在麾下兵马达到近四万人,这是一股极其强大的助力。若是李儒此行一切顺利,应该可以带回六万人马,到时候两方相加便是十二万人,应该具备了成功的本钱。

    大军出发之后不久,便有一则喜讯传来。

    只见一个传令兵越众而来,飞奔而至,渐渐靠近董守业身前,滚下马来,跪在董守业面前,拜倒,说道:“卑下奉李傕校尉之令,特来告知将军,我部已经与郭汜校尉取得联系,不日即可会合,请将军下达进一步作战命令。”

    董守业闻言,点点头,说道:“稚然果然不负本将厚望,成功与郭汜会合,你便将本将的命令传达给李校尉,让他与郭汜向大军靠拢,一起杀向长安,不得有误!”

    '小说网,!'
………………………………

第三十六章 骑兵对战(一)

    却说郭汜领兵自长安城而出,护送董卓的尸身一路向西,中途华雄、典韦、樊稠、张济、田景、刘振等人护送董卓尸身先走一步,抄小路前行,郭汜便与众人分开负责断后。

    当郭汜行至槐里附近时,被吕布率领的并州狼骑追上。

    郭汜麾下兵马有近五千人,吕布的人马只有两千余人,在兵力方面郭汜略占优势。吕布之所以兵力会这么少,是因为长安城内需要留下大批人马驻守,策应王允。

    眼下的长安城并不是吕布一家独大,董璜的两万禁兵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抢班夺权。虽然董璜已经明确表示要投效王允,但王允依旧是对他有所防备,不敢完全信任,毕竟一个连自己亲生叔父都能背叛的人,还有什么是不能背叛的呢?

    虽然在王允眼中董璜比起董卓相差甚远,但依旧是不敢掉以轻心,没准儿一个疏忽,董璜便有机会成为第二个董卓;那样的局面是王云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吕布便只带了两千人马。

    人数虽然不多,但吕布觉得已经足够。不是吕布狂妄,而只是因为他是吕布,一个统帅骑兵的天才。

    吕布因为董璜的存在,在长安城内耽搁了一些时间,安置好一切之后,便率领兵马追击郭汜。

    追了二天之后,吕布终于在槐里附近追上郭汜率兵的兵马。

    仇人见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