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请元帅答应。”
董守业一看,竟然是自己的便宜小师弟娄圭,当下便笑了笑,说道:“如此也好,子伯便陪着徐晃校尉走上一遭。此次是子伯首战,本公子在这提前祝福子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娄圭朝着董守业施了一礼,说道:“多谢元帅,卑下一定不负元帅众望。”说完便与徐晃一起下去准备出发。
其实,娄圭的年龄约莫三十多岁,比起董守业大多了,之所以一直称呼董守业为师兄便是应了那句话,闻道有先后。娄圭既然有心拜入九宫真人的门下,虽然是作为一个记名弟子,但董守业比他早早入门十余年,这在“资历”上,在工作经验上可比他强多了。
董守业听到一个比自己大上十来岁的人整天追着自己叫师兄,虽然有些别扭,可也没办法,谁让自己比娄圭早入门呢?当然这种情况即便是在现在也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各种武侠小说之中,师门兄弟的排序,论的是入门的早晚而不是年龄的大小,就像《笑傲江湖》里令狐冲的师兄弟们。
徐晃不是第一次统领董守业的湟中义从了,这是第二次了,也算是轻车熟路了。在平日里,徐晃也经常与湟中义从打交道,再加之之前也统领过,所以与其中的大小将校都认识,这一次统领起来倒也算是轻车熟路。
那娄圭却是第一次见到湟中义从这样精锐的不对,欢喜的不得了,就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东瞅瞅西看看的,到处都是新奇不已,尤其是这些坐骑马匹身上的一切奇怪的物事。
徐晃见状便说道:“娄先生,这湟中义从是元帅麾下最为精锐的部队,在平日都是与大军分开训练,一般将领虽然知道这支部队的存在,但是能够真真切切地贴身了解这支部队的人不多。在元帅麾下的将领之中,也只有徐某侥幸统领过这支部队。由此看来,元帅对你是相当信任啊!”
娄圭大惊道:“这竟然是元帅麾下最为精锐的部队,果然是不同一般!”
徐晃却是突然想起一事,便说道:“娄先生,按照元帅的将领,先生在今日所见所闻没有元帅的允许,都不得对他人提起,即便是你最亲近的人都不能透露一个字。”
娄圭不解道:“此举却是为何?”
徐晃没有做声,在他看来军令如山,不容丝毫怀疑,服从命令乃是军人的天职,何况他也知道原因,知道保密的重要性。
娄圭却是突然一拍自己的脑袋,嘀咕道:“娄某明白了,看来这些坐骑身上奇怪的物事,便是我军战力的关键,乃是我军机密!娄某谨遵元帅将令!”
徐晃看了娄圭一眼没有说话。
娄圭要是真的嘴角不严实,擅自吐露军中机密,那结果只有一个字。
斩!
ps:有的读者可能觉得射虎谷这个地方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这个还真没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一下皇甫规的传记,便会知道这个地方的确是个易守难攻的要地'小说网,!'
………………………………
第六十八章 强攻射虎谷
第二日一早,董守业下令让将士们饱餐战饭,养足精神,好应对即将发生的战事。
准备完毕之后,董守业下令大军朝着谷内进发。
因为谷内地形狭窄,不利于大军有效地展开,董守业便让大军停留在射虎谷谷外,也就是所谓的上谷口,另外在派遣一支二千五百人马的先遣队,进入上谷口,进行试探性的进攻。
这次负责领兵的是杨奉,他率领着本部人马,按照董守业的军令徐徐进入上谷口。
进入谷内一看,除了地形狭窄之外,其他的倒也是稀松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比之太行山上的井陉八关却是差得远了。
走入谷内约有一半位置的时候,情况开始有些不对劲,道路中间竟然出现了两个岔路口,通往,未知的远方。
杨奉见状,赶紧派人返回,通知董守业射虎谷内的具体情况,让董守业派出兵马接应。
你道杨奉为何这般小心,不是因为杨奉生性胆小,而是因为射虎谷的特殊地形决定的。此时杨奉若是不顾一切地继续往前走,没有让后面的大军派出人马接应吗,敌方的人马可以从射虎谷主干道旁边的两条分差小路,倒插到杨奉的身后,对杨奉率领的人马进行前后夹击。
杨奉腹背受敌,军中必将大乱,如此一来恐怕人马会损失惨重,甚至有可能被敌人全歼,即便是董守业率领大军想要支援杨奉,但是由于山谷之内的地形狭小,大军无法展开,敌军可以分出一部分人马从容地抵挡董守业派出的援军。
即便是董守业麾下的人马再多,也无法在短时间内突破敌人的拦截,到时候,杨奉的这一校人马便要交代在这儿了。
若是首战失利,杨奉全军覆没,则对董守业军中士气打击巨大,到时候想要突破射虎谷就更加困难了。
如果形势不利,射虎谷难以突破,那董守业只能改变路线了,如此一来一去,耽误的时间就多了,这是董守业无法承受的。
所以,杨奉的做法无疑是非常稳妥,非常可行的。
董守业在接到杨奉的消息之后,便立刻下令李傕率领一校(2500)人马进入谷内支援。
而杨奉在接到董守业派出支援部队的消息之后,立刻将麾下兵马分成三个部分,一千五百人居于主干道,另外各分出五百人,进入主干道旁边的两道小路,深入一段距离之后,便停下来,守在原地,防止敌人从两侧的小路穿插到杨奉的身后。
李傕带着一校人马不久便进入谷内与杨奉会合。
杨奉将麾下的一千五百人与李傕麾下的二千五百人会合在一起,然后继续前进。
射虎谷谷内的地形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样的,韩遂与马腾的军队可以依靠其特殊地形来狙击董守业的西凉军。而杨奉也可以分出兵马守把在小路上狙击韩遂与马腾的部队。
杨奉与李傕率领着人马前进一段时间之后,终于遇到了敌军,这二人早就想要与对方发生战斗,战胜对方,为大军打开通路,立上进兵西凉的第一桩功劳。
两方人马遭遇之后,杨奉发现对方也不是匆忙赶至此地,而是早早地便在此地等候己方人马的到来。
而且还特意依托山形地势,伏路把关,就地修建了栅栏和简易的防御工事。
李傕与杨奉见状,也不含糊,立刻指挥麾下军队进行试探性的进攻。
杨奉便首先领着五百精干士卒,冲上去,攻击阻挡在面前的敌人,冲在最前面的一百多士卒,每个人的手中都拿着擘张弩。这擘张弩比一般弓箭的射程遥远一点,所以杨奉让这一百多手持擘张弩的士卒首先冲上,便是用这一点点射程的差距,给对方点颜色看看。
唰唰唰地弩箭飞出,击中地方阵营中的士卒,一声声惨叫传来。
擘张弩的箭矢是有限的,杨奉此时也不可能跟对方玩消耗,见到占了一些便宜之后,片立刻收起擘张弩,继续冲上。
韩遂与马腾军中一个将领模样的人便立刻组织麾下部队反击,那将领依托地势,就地防守,一时间箭矢犹如余下,射向杨奉率领的五百战士。
杨奉率领的五百战士这段时间内跟随董守业多次作战,是一等一的精兵,久经沙场,历经考验。个个都是悍勇无比,心理素质极强,大打起仗来都跟不要命似的。
只见战士们举起用左手举起手中的木盾,右手拿着一根长矛。肩并着肩,紧紧地靠在一起,形成一面盾墙,然后慢慢地向前推进。对面箭如飞蝗,迎面而来。箭矢击中木盾,发出一声声闷响,躲在大木盾背后的战士们却几乎是没有什么伤亡。
对面指挥战斗的将领,也是员沙场宿将,经验丰富,也不是白给。见到西凉军的大盾把士卒保护地严严实实的,便立刻改变策略。
将弓箭由原来的直射改变成抛射,而且形成交叉火力,形成一个网状的攻击波。
这下子,西凉军战士的大盾是挡住前面飞来的箭矢,却挡不住头上飞来的箭矢。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损失不少。
杨奉见状也是立即改变策略,将大盾盾墙的布置,改变成一种弧面的布置,人马形成一个圆弧,圆弧的前方突出,后方往里凹陷,士卒们都尽量躲在大盾形成的弧面之下,一时间损失很快就降低不少。
杨奉的这个策略,虽然可以奏效,但是却有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山谷内的地形有限,即便是其手下只有五百来人,却也是无法完全施展开来。
所以杨奉所布置的弧面防御并不完美,依旧有许多战士无法躲到大盾之下。
韩遂与马腾军中射出来的箭矢,虽然大部分被杨奉布置的弧面防御圈挡住,但是依旧有零星的箭矢不断射中杨奉麾下的士卒,而且损伤呈现越来越多之势,看得杨奉的心里几乎是在滴血,这些个士卒都是一直在杨奉的手下,虽杨奉征战,杨奉平日里再战这些士卒身上花费了好多的精力与心血,一下子便死伤这么多,还真有点接受不了。
杨奉这次试探性进攻总共就带了五百人,这一会儿的功夫都死伤了一百多人了,这家伙此时感到非常着急,却也是没有什么好办法,无法立刻突破对方的防线。
杨奉见状也只能是选择放弃,带着剩下的士卒,将同伴的尸首抢回,然后缓缓后退,与李傕会合,商议下一次进攻。
'小说网,!'
………………………………
第六十九章 争夺
杨奉带领人马返回之后,与李傕略做商议,准备继续带着人马再次强攻。
这一次强攻与方才的试探性进攻不同,而是全力进攻。
为此,李傕特意将军中的大鼓拿出来,摆在一出空地,待到杨奉开始攻击之时,亲自为杨奉擂鼓助威。
大鼓这东西,最是能振奋人心,激励士卒。
杨奉与麾下的将士们听到鼓声之后变得更加地斗志昂扬。
一声声鼓声响起之后,便传来一阵阵“杀!杀!杀!”地声音。顿时是杀声震天。
杨奉领兵出击,与敌人厮杀在一起。
这下子杨奉倒是更加精明了,首先便击中麾下将士将军中所有的擘张弩持在手中,朝着地方人马便是一阵箭雨。这一次的擘张弩多了不少,造成的杀伤更多。
杨奉这一次让麾下的将士使用擘张弩将擘张弩所配给的弩箭全部射完,一支也不留,这下子算是豁出去了,可把对方给射苦了。
而且这哥们儿极为阴损,在一般的情况下,弩箭基本上是战士们一边前进一边将弩箭射出。因为这玩意儿在两军交战的时候也不怎么需要准头,只要射出去,形成一波箭雨,便能起到很好的杀伤效果。最为苦逼的便是这山谷内地形狭窄,对方连躲都不好躲。
一时间对方的阵营中中箭声不绝于耳,一声声哭爹喊娘的声音汇成一曲美妙的音符传到杨奉的耳中。
对于杨奉来说,能杀伤敌人的事儿便是好事儿。
幸运的是,杨奉军中所配备的弩箭并不多,很快就消耗完了。
见状,杨奉放弃使用弩箭尽量杀伤敌人的策略,继续领兵向前。
没有了弩箭的威胁,对方又开始威风起来。
很快双方又进入了短兵相接的状态。
只见杨奉双手持着一把长刀,乃是百炼精钢所制,正是董守业赠送给他的战刀。此刀极为锋利,可谓是吹毛短发,杨奉手中挥舞着此刀,连续断了好几个敌人的兵器。
这时一个百人将模样的小头目手中掣着一杆白蜡杆制成的长枪,一枪刺向杨奉。杨奉见状不慌不忙,双手运气手中的长刀,照着对方白蜡杆长枪的墙头与枪身的结合处一劈。
那白蜡杆制成的长枪应声而断,那百人将吃惊地看着手中断成两截的长枪,兀自不能相信这一切竟然是真的。要知道白蜡杆这东西是制作枪杆的极佳材料,非常结实而且富有弹性,这个百人将的家境颇好,这杆白蜡杆长枪是特制的,比起一般的铁质长枪要强多了。
杨奉见状得势不饶人,顺手又是一刀,一刀斩向那百人将的脖颈之处。那百人将还在吃惊之中,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被杨奉斩到脖颈,大好的头颅,飞向空中,断裂的脖颈中一股鲜血喷出,溅射在杨奉的脸上。
杨奉得此间隙,用左手抹了一把脸,大声笑道:“痛快!痛快!公子赐予我的战刀果然是神兵利器。”
说罢之后,扬起手中的战刀,再次攻向下一个敌人。
一时之间是杀声震天,战事焦灼无比。
就在此时大地放佛在微微地颤动。
不过,场中的双方正在一起相互厮杀,根本就没有闲暇的时光去关注其他。
渐渐地大地的震动越来越强,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这一切应该是马匹奔跑起来的声音,而且是许许多多的马匹。
轰!轰!轰!
大地的震颤更加地强烈。
此时韩遂与马腾军中的一个小卒子突然大叫道:“将军请看,远方来了一支骑兵,敌我不明,请将军定夺。
那领头模样的将军抽出身来,往身后一看,后方果然是烟尘四起,依稀之中可以看到一支骑兵在跃马奔走。那将军心中一惊,暗道不好,紧接着再抬眼仔细观察远处而来的这支骑兵,却发现其并没有己方的标志,也没有自己熟悉的旗号。
顿时可以确定来者应该是敌方的援军,当下心中有些混乱。
那员将领本来以为自己依托山势地形抵挡西凉军应该是可以坚持很长一段时间的,没想到对方却是绕到己方的身后,来了个前后夹击,同时也对自己形成包围之势。
射虎谷中空间有限,部队可以腾挪的地方几乎没有,眼下已然被敌人前后夹击,恐怕是凶多吉少,想要逃出此地,恐怕也不容易。
杨奉趁着战场的间隙往韩马叛军的身后一看,这支骑兵的将旗上写的果然是一个斗大的徐字,看样子便是徐晃带领部队成功迂回到敌人的身后,错不了,当初董守业在接管这支湟中义从时,便有心将这支部队打造成自己会下最强有力的部队。董守业给这支骑兵部队所灌输的作战思想便是,迂回作战,穿插包围,绕道敌后,运动作战等等。
这支湟中义从的底子极好,当初董守业想要达到的结果如今已经基本上可以达到。很多作战任务都是执行的非常完美,没有让董守业失望。
领头的徐晃冲到悍马叛军的身后,大喝一声:“射!“身后的骑士闻令之后,一起张开弓箭射向敌人,刹那间便有不少的西凉叛军倒在地上,再也怕不起来了。
唰唰唰,又是几波箭雨。
那韩马叛军的将领脸色几乎都要绿了。那人还是有些本是的,见到徐晃领着兵马已经杀到身边,便立刻组织兵马拦截徐晃的部队。
此时这支韩马叛军算是比较悲剧了,可以说是前有强敌,后有追兵,两边却是险峻的大山,无路可逃。
那位将军也算是有些本事,组织起麾下将士阻击徐晃。
徐晃见状,立刻下令将弓箭收起,换成长枪,逢人便刺,同时在口中大声喊道:“降者不杀,优待俘虏。“这一嗓子喊出去之后,场中的西凉叛军的抵抗意志更加薄弱,基本上算是被完全击溃了,一个个立刻放下武器,向徐晃乞降。
那将领看到如今大势已去,自己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甚至是想要逃出此地都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儿。当下也不再留恋此地,想办法伺机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