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董卓之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董卓之子-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下子张辽已得到董守业的将令,当下便不再犹豫,左手一拉缰绳,驱使坐骑,右手倒提着这黄龙钩镰刀,便奔将上去,助徐晃一臂之力,同时口中大喝道:“雁门张辽张文远前来讨教阁下高招。”

    张辽之所以高声大喊倒也不是因为嗓门大闲得慌,而是出声提醒对方防备自己。

    说着这也许会有人说这还提醒别人,不是傻逼的行为吗?

    这个在古代,大家都是喜欢做正人君子,两军阵前斗将的时候,都会报上名号通知对方。如果是二战一,后加入战圈的话,更应该通知对方,要不然就是偷袭,就是小人行径了。

    这一切跟现在不一样,现在的人都比较热衷于偷袭,热衷于做小人,还堂而皇之地说这叫上路子,有头脑。

    世风日下!

    你道徐晃为什么使用大斧子,却在力量上不是刘三刀的对手呢?

    原来刘三刀手中的大刀也是有名堂的,乃是采集天外陨铁所铸造,重达九十斤,整整比徐晃的大斧子重了二十六斤,一般人根本就玩不转。而且刘三刀天生神力,世间少有。

    一身刀法乃是西域异人传授,神妙无比。

    刘三刀凭借手中大刀,神妙的刀法,以及天生神力,闯荡西域,无人是其对手,而后在偶然的机会遇到潘凤,因事发生争执,二者大战一场,不分胜负。

    这两人也是不打不相识,相互佩服对方的武艺,一见倾心,结为好友,好不痛快。

    之后潘凤离开西域,远赴冀州投奔韩馥,二人从此分别。

    后来,群雄讨董开始,潘凤追随韩馥参加,在虎牢关大战之中出战华雄,却意外死于华雄之手,华雄也借此名扬天下。

    潘凤身死的消息传出之后,刘三刀不敢相信,坊间也曾流传华雄斩杀潘凤的过程,刘三刀听后不死不得其解,觉得潘凤之死有诸多疑点。而后又听说董守业领兵支援冀县,便在一路上的一些必经之地等待董守业的大军,想要见见华雄,了解事情的具体经过,再者也是为了给潘凤报仇。

    *****刘三刀见到张辽杀入阵中知道对方是想要双战自己,也不畏惧,这刘三刀对战徐晃也有一段时间了,自信徐晃绝对不是自己的对手,现在再来上一个强敌,那是再好不过了。

    刘三刀是一个武痴,对手越强,他越高兴。

    张辽驱使坐骑冲过来之后,首先便是照着刘三刀的头部劈出一刀。

    此时的刘三刀正是一刀斩向徐晃。

    刘三刀的这一刀是一系列刀法的后招,徐晃在之前已经左支右绌地抵挡了好几个先手,眼看就要抵挡不住了。

    董守业与张辽的时机把握的非常好,张辽在徐晃最为艰难的时刻出现,此时张辽想要救徐晃已经是来不及,故而使的是攻敌必救的一招。

    刘三刀此时攻向徐晃的那一刀眼见着就要成功了,而张辽的刀锋已经靠近他的身边。如果刘三刀不管不顾地要击杀徐晃,那他自己也只能是死于张辽的刀下。

    一命换一命的事儿,显然刘三刀是不愿意做的。

    刘三刀此行的出发点是为潘凤报仇亦或是找出潘凤的真实死因,眼下还没有见着正主华雄便把性命丢了,那不就是得不偿失了嘛!

    所以,刘三刀在关键时刻,选择收回刀势,抵挡张辽的攻势。

    这下子,徐晃几乎是死里逃生,眼见二弟张辽已经加入战场,当下心中大定,抖擞精神与张辽双战刘三刀。

    这刘三刀是个高手中的高手,一身武艺神鬼莫测,高深无比。

    即便是张辽加入战场也没能立刻就占据上风。

    刘三刀反而有愈战愈勇之势。

    徐晃与张辽结为异姓兄弟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期间二人几乎是每天都呆在一起,所以经常在一起演练武艺,切磋切磋,时间长了都对对方的招式套路非常清楚。而且平时这两人也会琢磨一些连击之术,以防万一。

    眼下敌人手段强硬,徐晃与张辽二人便将平日里演练的连击之术使将开来。

    这下子局面果然有些缓解,刚刚被刘三刀压着打的局面终于被扭转过来。

    三人三马如同一个丁字厮杀在一起,战事胶着激烈,双方打的是难解难分。

    只见徐晃一斧子劈向刘三刀,同时张辽也是一刀劈向刘三刀,兄弟二人一左一右,配合相当默契。

    那刘三刀却是不慌不忙,挥舞起手中的长刀,率先抵住徐晃的大斧子,然后顺势一绞,将徐晃的大斧子引向张辽的长刀。

    而张辽的长刀此时正好赶到,击中徐晃的大斧子,只听一声巨响,三人的兵器继续绞杀在一起。

    刘三刀使的正是借力打力的法门。

    又有刘三刀一刀劈向张辽的肩部,张辽挥刀抵挡,却是刀势受挫,受不住对方的大力,眼看就要被刘三刀击中,而此时的徐晃却是按照之前的办法对张辽不管不顾,挥舞手中的大斧,全力攻向刘三刀。

    此时的情况便是,如果刘三刀想要直接弄死张辽,那么在他弄死张辽的同时也会被徐晃弄死。刘三刀为了自己不被徐晃弄死,那就只能是不弄死徐晃。

    徐晃与张辽的连击之术其实也没有什么太过精妙的地方。简单来讲就是,二人是生死兄弟,足以生死相托,可以完全地将自己的姓名交与对方,同时对对方的武艺招式又非常了解,故而在战斗中,可以完全地信任对方。

    对上二人可以战胜的敌人便是连击配合,对于一些比较难缠的强悍敌人便是来个一命换一命。

    一命换一命这种打法最为简单,却也是最为奏效的。

    因为没有什么人会愿意与别人一命换一命!

    '小说网,!'
………………………………

第六十六章 祸水东引

    刘三刀之前便与徐晃大战了三十余会合,之后张辽加入战圈之后又是一番大战亦有六七十回合。

    刘三刀对比徐晃的优势很明显,徐晃根本不是其对手,徐晃与张辽双战刘三刀之后,局面略微改观,双方互有攻守。

    但是,打着打着,刘三刀是越打越顺手,越大越疯魔,徐晃与张辽二人渐渐便是守多攻少,越来越是左支右绌,有好几次都差一点被刘三刀击中要害,恐怕再过几十回合便要是落败了。

    董守业见状,非常为二位兄长担忧,几乎就要忍不住出战,来一场三英大战刘三刀了!

    此时,三刀兄却是挡开徐晃与张辽的兵器挑出战圈。

    然后掣刀在手,横刀立马,大喝一声:“二位将军好武艺,今日我等大战一番甚是畅快淋漓。刘三刀也略有所得,印证心中所想,已经得到答案,不如我等就此罢手,此战便算作是平手如何?”

    徐晃与张辽二人一听这话,顿时有点脸红,什么平手啊!分明是对方眼见己方要落败,给己方留点面子而已。

    不过这一战,算得上是徐晃与张辽的生死之战,两人几度在生死之间徘徊,所以收获颇多。

    人在历经生死之际,总会激发身体的潜能,突破自己的极限,徐晃与张辽这两人此时的情况便是如此。

    徐晃与张辽见到刘三刀给足了面子,当下也不再留恋战场,便朝着对方一抱拳,然后双双返回己方军阵之中。

    董守业见到大哥二哥两人平安返回,心下安心不少,此时一看徐晃与张辽倒是有些狼狈,只见这二人浑身汗如雨下,身上的衣袍战甲都湿透了,还好没有受伤,只是有些脱力了。

    ****刘三刀慢慢趋马向前,来到董守业五十米左右的地方站定。

    之所以在这五十米的地方站着,是降低董守业的防备之心,若是再站的近一些便可以对董守业的安全产生威胁了。

    只见刘三刀朝着董守业施了一礼,开口说道:“此番刘三刀得罪了,今日已有所得,便要告辞去了。请将军给华雄带个话,来日刘三刀会去长安城内寻他,做个了断。”

    此时刘三刀见识了徐晃、张辽二人的武艺几乎可以断定,以华雄的能力绝对不足以击杀潘凤,潘凤之死应该是另有蹊跷,之所以说还要寻找华雄便是想要问一下细节,另外再给潘凤出出气。毕竟潘凤是死于华雄的刀下,此时断然不可能就这么算了。

    董守业却是问道:“本公子想问阁下,以华雄的武艺可以击杀潘凤吗?”

    其实这个问题一直困扰董守业很久了,坊间一直流传潘凤是无双之将,却突然死于华雄之后,很多人都为潘凤抱不平,就比如说后世的各种贴吧里,都会有这样的论调。

    刘三刀答道:“在下可以肯定,以华雄的武艺断然不可能击杀潘凤,此事应该是另有蹊跷。”

    董守业一听,暗道一声:“果然如此!”

    刘三刀又说道:“今日对将军多有冒犯,实属不该,为了弥补在下的冒失,便告诉将军一个消息,作为补偿,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这话里的意思便是,我卖一个消息给你,你放我一条生路。按理说刘三刀一个人过来找事儿,董守业断然不可能放他一条生路,那肯定是就地斩杀的。刘三刀武艺再高也不可能逃过五万人马的截杀,所以今日之举也是死路一条。

    董守业见刘三刀想要用一个消息换自己的一条性命,顿时来了兴趣,想要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消息可以值他的一条性命,便开口道:“阁下可以说说看!”

    言下之意便是若是这条消息值钱,我便放你,若是不值钱,今天还是难逃一死。

    刘三刀便说道:“这射虎谷中有人守把,约莫有三千人,正是为了阻挡将军的援军。这射虎谷山势险峻,谷内区域不大,,不利于大军展开。有这三千人守把射虎谷,即便是将军麾下有五万大军想要顺利通过却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将军如若不信,可以派人查看。”

    董守业却是一挥手,制止道:“此事倒也不必,像足下这般英雄人物,断然是一个言而有信之人。凭借些许瞎话来换性命之举,尔等英雄人物也不屑为之。也罢,今日我军两员大将与你大战一场也算是有所收获,今日本公子便放你离去,只是你得保证不会将我军的行踪泄露出去才行!”

    刘三刀拒收朝天,大声说道:“大丈夫言而有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说完就要转身离去。

    此时,董守业突然叫道:“壮士且慢!”

    刘三刀停下马来,转过身问道:“不知将军还有何事?”

    董守业笑了笑,说道:“既然足下为我军提供一个消息,对我军也是个助力,本公子便也为足下提供一个消息。”

    刘三刀大奇,道:“将军请明言!”

    董守业笑了笑说道:“听闻潘凤是足下的好友。潘凤此人效力于冀州韩馥的麾下,被韩馥以为左膀右臂,不知此事然否?”

    刘三刀答道:“不错,潘凤曾经与在下说过,韩馥于他有救命之人,他投奔韩馥便是为了报恩。”

    董守业又说道:“据我麾下收到的消息,潘凤死后,袁绍却是图谋冀州,联合公孙瓒,让公孙瓒出兵冀州,韩馥曾经兴兵抵挡公孙瓒,却是没有得力的将领,出战失利。而后不得已将冀州出让给袁绍。袁绍得到冀州之后,却是将韩馥赶出冀州,韩馥身边无人护卫,如今沦落天涯,甚是可怜。”

    刘三刀闻言,道了一声:“原来如此,将军的意思是潘凤之死与袁绍脱不开关系。”

    董守业哈哈一笑,反驳道:“本公子从来都没有说过那样的话,只是将冀州的形势告知足下,足下多虑了。”

    刘三刀闻言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知道董守业这时提醒自己,却也不愿意落人口舌,便朝着董守业施了一礼,然后便纵马离去。

    董守业在心中暗道:“袁绍啊袁绍,你一直图谋刺杀我父,今日我也将祸水引向你。这刘三刀武艺高强,没准儿就能去刺杀袁绍,到时候可有的袁绍受的了!”

    ps:请有鲜花的哥们儿送点鲜花'小说网,!'
………………………………

第六十七章 分兵

    刘三刀离去之后,董守业便陷入了沉思之中。

    在董守业看来,刘三刀的话是可信的。

    古人重诺守信,练武之人讲究一个练武先练武德,况且刘三刀如果说谎对他也没有坏处,将来若是此时被人知晓,反倒是让天下人轻视与他,在这个时候名声可是比什么都要重要的多。

    此时,由于刘刘三刀的关系,大军耽搁了不少时间,眼看太阳西下,天色就要黑了。董守业本来想要在今日便穿越射虎谷,现在看来已然是不可能的了。便下令全军扎营,安排歇息,同时派出游骑、哨探四处打探消息。

    安排好扎营之事后,董守业招来麾下文武,商议明日穿越射虎谷之事。

    董守业便开口说道:“适才刘三刀告诉本公子,射虎谷内恐有三千兵马把手,诸位以为明日穿越射虎谷之事该如何行止?”

    徐晃此时也应和道:“刘三刀之言应该可信,此人武艺天下无双断没有必要说什么谎话,来诓骗我军。”

    贾诩闻言,沉吟一阵,然后说道:“如此说来,射虎谷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度过的。”

    董守业便问道:“以军师之见,我军可要绕过射虎谷,沿着渭水逆流而上到达冀县?”

    贾诩答道:“这倒不用,若是我军突然改道,则需耽搁一两日的时间,反不为美。公子,我军可以沿着既定路线,穿越射虎谷,另外却派一支人马连夜绕过射虎谷,沿着渭水逆流而上,绕道射虎谷内敌人的身后,明日我方按时穿越射虎谷,敌方人马自然会拼命阻拦。届时,我军的另一支人马却突然从敌人的身后杀出,前后夹击之下,敌人那三千人马便立刻崩溃,我军击败这三千人马,便可以顺利穿越射虎谷。”

    董守业如此重视射虎谷,便是因为射虎谷谷内区域狭小,两边山势险峻,难以翻越。

    韩遂与马腾派了三千人马把手射虎谷,董守业的五万人马根本就无法在射虎谷内有效展开,那三千人马完全可以来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抵挡董守业的五万人马基本上是压力不大,故而董守业才会如此担忧,甚至是想要改变当初制定好的行军路线。

    董守业听完贾诩之言后,望了望麾下众人,见无人反对,便说道:“如此,我军便不变更行军路线。徐晃何在?”

    徐晃见到是三弟马上要下达作战任务给自己,立刻出班,抱拳朝着董守业施了一礼,口中大声应道:“末将在。”

    董守业从身边的案几上的令箭壶里拿出一支令箭,往案几前的地上一扔,大声说道:“本公子命你立刻率领二千湟中义从,即刻出发,沿着渭水逆流而上,绕到敌人身后,待到射虎谷内杀声一起,你便领兵杀出,与大军一起夹击射虎谷内的西凉叛军。”

    徐晃大声应道:“末将谨遵元帅将令!”

    然后便从地上捡起令箭,拿在手中,又问道:“元帅,末将头一次来到凉州,此时天色已晚,夜色之下地形不熟,容易走失,到时恐怕会耽误大事,不知军中可有熟悉渭水一带地形之人?”

    董守业闻言一愣,倒是忘了这一条了,便向众人问道:“众将麾下可有熟悉渭水一带地形之人,可以暂借给徐晃校尉使用,作为二千湟中义从的向导?”

    此时,娄圭却站起身来,出班说道:“启禀元帅,卑下去年曾经在凉州地界云游,在渭水河畔盘桓多日,对附近的地形相当熟悉,可以作为徐晃将军的向导,特此向元帅请战,请元帅答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