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的刘备入主益州之后,以此为基业,兴了几十年的蜀汉。在一代牛人诸葛大大的经营下,与北方的曹魏对峙多年,曹魏的几次攻伐皆是铩羽而归,而后又主动北伐,差一点就开创了新局面。
董守业显然不会愿意有像刘备那样的强人入住益州,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将来董守业想要攻伐益州就会变得非常困难了。所以董守业宁愿让刘璋这样的人执掌益州。
此时贾诩却是悠悠地说道:“公子,贾某通过刚刚的些许相处,感觉刘璋此人,其表现颇为不妥,进退失据。情绪动荡不稳,大喜大悲,起伏跌宕。此人倒是如公子所言懦弱不堪,难成大事。益州若是落入此人之手,对于我军倒也没什么坏处。反而有利于我军对益州的攻伐。据我所知汉中张鲁颇有几分能耐,比此人强上不少,眼见益州由此人为主,又怎么不会眼馋,我料此二人之间必有一番恶斗。待他二人相斗之时便是我军的机会,到时我军可趁势攻下汉中,拿下益州,如此则西秦故事已成,高祖兴汉之业未必不可成。”
董守业见状说道:“还是军师智谋过人,眼光长远。”
旁边的杜畿听到贾诩说什么西秦故业,高祖基业之后心中略微有些不高兴,却也无可奈何,杜畿也是个绝顶聪明的人,眼见天下将乱,诸侯拥兵自重,不服朝廷诏令,而且相互攻伐,扩充地盘。长此以往,汉室复兴几乎是没有丝毫希望。
心中苦处,实不为外人道也!不由得长叹一声,收拾情绪,拍马追上董守业。
这一瞬,如此短暂,而又如此漫长,下定决心之后的杜畿仿佛一下子轻松许多,脚步更加欢快,今天2章5000字,求支持'小说网,!'
………………………………
第三十八章 消息
董守业返回府邸,正遇着府内的管家从自己的小院内走出来,以为是父亲董卓寻找自己有什么事情便问道:“管家,寻我何事,是否是父亲大人相招?”
那管家朝着董守业施了一礼,然后说道:“启禀公子,太师命小人将太师大人手中的邸报给公子送来。已经放在公子的书房之内,公子可以随时查看。若无他事,小人便先行告退了。”
董守业挥了挥手,示意管家可以自行离去。
董守业便带着贾诩、杜畿、典韦三人进入书房。
进入之后,书房内的案几上果然放着一份邸报。
邸报这位玩意儿最早出现于汉朝,与报纸类似,其内容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后来随着造纸术的发展,渐渐写在纸上。
董守业翻开邸报一看,主要的消息就是一些官员的任免,没有什么内容是董守业感兴趣的,便没有放在心上,随手将邸报递给贾诩、杜畿观看。
此时门外一个声音传来:”公子,小人还有一事要面禀公子。”
董守业一听是管家的声音,心中有些纳闷儿着管家为何会去而复返,便示意随从打开门,放管家近来。
那管家走到书房之后,说道:“启禀公子,刚刚小人有一事忘记告诉公子了,还亲公子责罚!”
这个管家也在董府多年了,董守业哪会怪罪啊,便说道:“些许小事,何必放在心上,管家久经是所谓何事?”
那管家答道:“李大人让小人知会公子,那蔡邕大人的千金近日要在府内招亲,寻一佳婿,李大人问公子是否要去参加?”
董守业闻言,略一迟疑,然后说道:“你先下去吧!此事容我思虑一番,届时会亲自与李大人商谈。”
那管家见状便不多说什么,依言退下。
自从董守业回到长安之后,其亲事便被提上日程。为此李儒帮忙也寻了好些人家。但收效方面却是不尽人意。当然问题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你看上了别人,别人却看不上你。别人看上你了,你却看不上别人。
这话怎么说呢,董卓为其儿子找老婆,肯定是想找个门当户对的,凭着董卓现在的身份地位,在长安城内想要找到与其门当户对的人家也不多,就那么几个。数数长安城内可以与董守业匹配的人家,要么就是三公九卿级别的,要么就是王公皇族,最差的也得是祖上出过三公级人物的。
这样一来门槛就高了。
因为这是董守业的正妻,那要求必须是非常严格,人物的选择也是相当慎重。要是娶个小妾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到妓院找个漂亮的清倌人也没什么大问题,只要董守业高兴就好。
为此李儒也曾向当朝的几个三公级的人物问过,比如目前身在长安的黄琬、皇甫嵩、赵谦、马日磾、杨彪、王允、种拂等人,或者是一些天下知名的大儒以及几个皇室宗亲等等。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找这样那样的理由推辞了。对此董卓也没有办法,毕竟总不能拿着刀架在别人的脖子上,要求对方将府上适合的女子嫁给董守业吧!这种事要是搁在以前,董卓干起来绝对是没有心烦的,可是现在身份地位不一样了,已经是当朝太师,当今天下最有权势的人了,总得顾忌点身份,再去干那些与强盗无异的事情,就该让天下人耻笑了。这些人自命清高拒绝董卓,董卓虽然恨得是牙根痒痒,却也没有丝毫的办法,东汉末年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拿曹操来说,其子曹冲死后,曹操要给曹冲办一桩阴婚,看重的对象是邴原死去的女儿,二者之间年纪仿佛,要是一般人没准儿就同意,可是邴原生性刚直,是出了名的道德高士,从不趋炎附势,直接拒绝曹操。要知道当时曹操的权势比现在的董卓要强盛啊!阴婚尚且如此,何况是正常婚姻。(曹冲的这个例子举得有点不太恰当,没找到合适的,之前找过,资料却丢了)现在朝中的很多人够分量都看董卓不爽,又怎么会与董卓联姻。
写到这里有人会说,以王允的性格应该会同意啊!
王允的确有一女儿,名字叫做貂蝉。不过这个貂蝉不是王允的亲生女儿,而是干女儿(不要胡思乱想,那时候干爹与干女儿的关系还很纯洁,不像现在这样世风日下)。而且貂蝉的出身不过是个舞女,要是王允将貂蝉送给董守业当小妾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要是将貂蝉作为董守业的正室妻子就有点不合适的,董卓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的,董守业麾下的文武也不会同意的。
有时候,一个人的婚姻大事自己是做不了主的,像董守业便是如此。
董守业的婚姻必须符合西凉军的集体利益,当然在这里说的正妻,至于小妾什么的无所谓,没什么讲究。
管家离去之后,贾诩对董守业说道:“这蔡邕蔡中郎是海内知名的天下大儒,名声显于当世。公子,要是娶了此人之女为妻,倒也符合公子的身份地位。蔡、董两家虽然说不上是门当户对,这蔡邕乃是清流中的贵人,其门楣倒也堪与公子匹配。”
董守业闻言一愣,没想到贾诩会率先同意。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已经听到了。
这时,杜畿开口说道:“公子,还记得当日在桃林之时,公子率军救了蔡小姐。公子一路护卫蔡小姐至长安可谓是尽心尽力,相处下来想必那蔡小姐对公子也有些许感激之心,再加上公子才华惊人,一首五言绝句让蔡小姐刮目相看,在杜某看来那蔡小姐必定会对公子产生些许好感。此次蔡府招亲,公子正好前往,夺得美人归。”
贾诩闻言一愣,笑吟吟地看着董守业,说道:“竟有此事?”
董守业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了。
此时,杜畿那颗八卦的心开始躁动起来,口若悬河地向贾诩讲诉董守业与蔡琰在路上的故事。
典韦这厮也不甘寂寞,大叫道:“公子,俺老典也看出,那位蔡小姐,对公子有意,看上了公子。那蔡小姐乃是天姿国色,正好娶回来作咱们的少主母。哈哈哈,俺老典举双手赞成,公子快快快,别犹豫了,赶快做决断吧!”
董守业看到典韦那手舞足蹈的样子,也被逗乐了,朝着典韦登了一眼,佯怒道:“就你多嘴!”
'小说网,!'
………………………………
第三十九章 参加招亲
实际上董守业在看到蔡琰的第一眼,就惊为天人,当时就已经心动了,并且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其最大努力与蔡琰结为夫妻,双宿双飞。
至亲董守业并不相信一见钟情这种事儿,但是蔡琰的出现彻底转变了董守业的观念。
原来,真的有种美丽叫做倾国倾城。
董守业在得到麾下文武的怂恿之后,作出决断,参加蔡琰的招亲。
当然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这董守业明明是非常喜欢蔡琰,那为何不在其麾下文武面前直接表明态度呢。其实这是一个领导学的问题。一个上司在开会之前一旦亮出其态度,那会议就没有继续的必要了,因为作为一个下属,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愿意忤逆上司的心意了。领导旗帜鲜明的发表了意见,作为下属大多都是举双手双脚赞同,亦或是摇旗呐喊,擂鼓助威。很少会有人不开眼地出言反对领导的意见。即便是有意见也会在私下里提出,而选择在众人面前维护领导的面子和威严。除非是一些不开眼的或者是情商特别低的才会那么干,要么就是纯心找事,奔着找死去的。
董守业做了决断之后,便去求见其父亲董卓。
董卓与李儒正在议事厅议事呢,看着董守业前来,便笑吟吟地问道:“守业,今番可是为了蔡中郎府上千金招亲之事?”
董守业挠了挠头,稍微显得有点儿不好意思,朝着董卓施了一礼,开口说道:“父亲大人英明,孩儿正是为了此事而来。孩儿想问问父亲,可愿意孩儿前往蔡府,参与招亲。”
董卓点了点头说道:“此事实属难得的好事,为父又怎么会出言反对呢?为父听说那蔡中郎府上的千金名叫蔡琰,是为奇女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自从其一年以前来到长安城之后,便在文坛闯下莫大的名声,很多人称之为卓文君再生。并且其才华横溢受到一些当世大儒的看重,很多老儒生都与其平辈论交,尊称其为蔡大家。我儿若是能娶到此女为妻,也算是咱们老董家祖宗显灵了。”
你到为何董卓会这么说,因为董卓及董家往上追溯好几代也没有娶过什么千金小姐,更别说像蔡琰这样诗书传家、满腹经纶的女才子了,就连董卓本人的正妻也不过是个羌族大豪的女儿,故而才会有这么一说。
董守业听到父亲这么一说,顿时一愣,暗道:“没这么夸张吧!”其之所以会这么不以为然还是受了后世思维的影响,不怎么看重世家大族与庶族之前的严格界限。而董卓作为土生土长的庶族豪右,那感受就相当强烈了。
董守业紧接着说道:“没想到这蔡琰在这长安城内还有这么大的名声。”
董卓说道:“蔡琰这小女娃的确是名声不小,可以说是名满长安城。而且那蔡琰小女娃才貌双全,我儿年少有为,少年扬名,纵横驰骋与疆场之上。这一男一女正是天造地设一对!”说完之后哈哈哈大笑。
董守业看到父亲董卓开心的样子,暗道:“这还没得手呢,就开心成这个样子,对我也太有信心了吧!”又转而向李儒问道:“大姐夫,这婚姻大事都不是讲究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怎么蔡府却突然宣布招亲呢?”
李儒听完,笑道:“此事我也非常奇怪。按理说蔡中郎诗书传家,家教甚严,如此作为倒有些不符合常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一切都是蔡小姐的注意。之前蔡邕有意将蔡琰许配给其弟子卫仲道,此人是河东卫家的二公子,也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年纪轻轻便已经是名扬天下,说得上是年轻一辈之中的翘楚。但是这卫仲道虽然有才华,却是不治德操,行为叛逆,浪荡不羁。要说这些问题不过是一些小毛病,所话说的好,人不风流枉少年。卫仲道的这些小毛病要是遇着别人倒也好说,可是这蔡琰偏偏是个心高气傲的主,对卫仲道的这些小毛病有些不满。这蔡琰也是个心思玲珑之人,也没说对卫仲道有什么不满,却向其父亲蔡邕提出她希望其未来的夫婿一定要比自己有才华,简单地说就是诗书文章弄得比自己好。这蔡邕找不到什么理由反驳,无奈之下与蔡琰商议出一场招亲的戏码,来个以文会友,以文招亲。”
董守业说道:“原来如此。”
李儒笑了笑又说道:“守业,这次招亲你的对手可不少,很多人都是青年才俊,有好几个少年扬名的神通都会参加。卫仲道自一定会参加,其他比如杨彪之子杨修,蔡邕新收的弟子王粲,袁绍之子袁谭,袁术之子袁耀、刘焉之子刘诞等等。”
董守业顿时感觉有些郁闷了,没想到找个老婆竟然还会有这么多的情敌,一个个还都不是简单的角色,看来自己不努力,还真轮不到自己。口中说道:“父亲,大姐夫且放宽心,守业一定打起十二分精神,一展这些年之苦学,击败一个个强敌,最终抱得美人归。”
董卓听罢,哈哈大笑道:“我儿有志气,我董卓的儿子绝对是最棒的,比那些世家公子强上十倍。”
说完之后,顿了顿,有对李儒说道:“文优,此时董守业参加招亲事关重大,一定要事先准备周全。这样吧,你从府库中挑选一些奇珍异宝,作为礼物。那些世家公子皆是家财万贯,家族底蕴深厚,上门招亲岂会空手而去,定会携带重宝,作为晋见之资,咱们在这方面也不能落后可不要让那些世家大族的公子将我儿看清了。”
李儒连忙说道:“太师,请放心,此事包在小婿身上。”
要说挑选礼物,董守业就是个门外汉了,在这方面却是没法跟李儒相比,所以董守业也不推辞,跟着李儒便去府库中挑选宝贝了。
这个所谓的府库,也是之前董卓在洛阳截杀富户获得的金银财宝,董守业也是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
'小说网,!'
………………………………
第四十章 蔡府门前
蔡琰的招亲定于十月十五日。
这时阳光明媚的一天。
董守业与跟班儿典韦一起带着从父亲董卓藏宝库中精挑细选的一些宝贝前往蔡府。董守业挑的宝贝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些孤本真迹之类的古董。像蔡邕蔡琰父女俩这类型的文艺青年看重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春秋时某某人的真迹,秦国某某人的孤本啊,什么的。就跟现在有钱人也会收藏一些古董字画一样的,玩的都是文艺青年的调调。
求人办事亦需要投其所好,更何况是想要去求亲呢?
估计现在蔡府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坦白说董守业还真有点紧张,其竞争对手不少。虽然董守业也曾发过狠对自己说过,要是在蔡府内文斗失败,就用武斗,拉着西凉军的几十万人直接到蔡府抢亲,看看谁还敢跟自己争。那也不过是一时意气之言,不能当真。董守业作为拥有现代思维的人抢亲这种事还真的干不出来,也只能在脑子里想想罢了。
一路上的董守业是有点忐忑不安的。
长安城就这么大,蔡府就在眼前。
董守业在离着蔡府不远的地方远远地朝着蔡府望去,我嘞个去,那个人啊,还真叫一个多。用小品里的话说就是:“那家伙,那场面大的,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可以说长安城内有点名头的世家子弟,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