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我就代内子谢过本初了。”
“元瞻兄…。”曹操听到刘宇要带孙琳去,忍不住叫住了他。“孟德,有什么事吗?”刘宇有些诧异的向曹操问道,他感到曹操应该是有话要对自己说。不过曹操看了孙琳一眼,犹豫了一下,反而摇头道:“不,没什么事,我们赶紧走吧。”
刘宇的感觉并没有错,袁绍邀请他和孙琳同去参加聚会,的确是没安什么好心,但他之所以参详不透其中的玄机还是因为他到现在都没有将自己在思想上依然是个现代人。
当年刘宇也曾经在起点上看过一些穿越小说,其中不乏三国类的,他当时看到在三国搞民主或者提倡什么人人平等自由就有想笑的感觉,曾嘲笑那些作者写小说都脱离不了现代人的思维,将现代的社会制度和思想理念在三国生搬硬套。不过当老天爷跟他开了个玩笑,让他亲自穿越回来之后,刘宇才发现自己当年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
一个人,一个在现代社会,在社会主义国家生活成长起来的人,就算他来到了三国,他也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古代人。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做为一个现代人,很多的理念已经在刘宇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了,绝对不是回到三国就能成为古代人的。不过话说回来,刘宇压根儿也没想要把自己完全变成古代人。用刘宇曾经自嘲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咱本来就不是古代人。
这次他之所以无法看清袁绍的意图,就是因为他对于孙琳身份的定位与三国时代的人不同。刘宇和孙琳在后世的时候,是从中学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十几年的交情,算是走过了一段由同桌到朋友,从朋友到恋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两个人之间有好感,也有竞争,在学生时代,他们就一直将对方当作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就算后来确定了恋爱关系,他们在各自的工作领域也都是佼佼者,能出现这种原因,不可否认他们两个在暗中也有较劲儿的成分存在。
所以刘宇打从思想最深处就把孙琳当作是和自己处在同一个高度,甚至还稍强于他的强者,而不是像三国时代的那些人一样,只是把女人当作男人的附庸。
曹操是古代人,他倒是觉出将孙琳带到名士聚集的宴会上颇有不妥,但问题是曹操和孙琳毕竟曾在军营一起作战过,孙琳的第一形象在曹操的印象中已经不是女子,而是统领千军,在战场之上斩将夺旗的大将之才。
曹操能被后世人称作是一代雄才,自然有其道理,具有英雄气概的人,往往并不会拘泥于事物的表象而是会直接的看清事物的本质,他们衡量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很多时候是依靠对这件事或者这个人本质上的判断。在曹操的眼中,孙琳做为一个才能之士的成分比起她做为一个女子的成份更多一些,所以曹操将孙琳视为独立于刘宇的自己的朋友。但正是因为这种交情的存在,让曹操无法正确的措辞来劝阻刘宇。因为在他自己的思想中,也不认为孙琳没有资格参加名流聚会。
刘宇看不透,曹操说不清,孙琳是当局者迷,三个堪称三国英才的人都陷入了袁绍的阴谋之中,而刘宇即将面对的,也是他在三国的人生中最为尴尬愤怒的一次宴会。
ps:本书讨论群61127097,欢迎大大们加入!各位多多支持下!
………………………………
第三章 设在袁家的鸿门宴(上)
袁氏一族,是现在大汉王朝的各大世家中风头最劲的家族,四世三公,并不是哪个家族都能在官场上混出这种成绩的。 说到底这四世三公不过是个名头,真正可怕的,是在这个名号的后面所隐藏的那种恐怖的人脉。
如果说一开始刘宇还没怎么把袁绍这个废柴当回事的话,那么现在看到袁家府中的那种热闹场面的他就不得不将袁绍列入危险程度较高的人群里面,而且他对历史上的袁绍能够统一河北四州的原因,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打天下不同,治理天下,尤其是治理汉代的天下,与世族势力的良好关系只怕要比一个明智的主君重要的多。
世族势力啊。看着大厅内的那一个个衣冠楚楚的“名门望族”,刘宇不由得在心里考虑是否要对自己今后的策略进行一下修改。世族的势力已经大大超过了刘宇的预想,绝对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被根除的。看来有必要考虑是不是采用更加温和一些的手段来逐渐削弱东汉世族的力量了。
当然,倒不是没有办法来个快刀斩乱麻,毕竟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到乱世了,在乱世中,什么样的意外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就比如当年刘宇刚到益州的时候,不就有很多的世家在“匪患”中被灭族了吗?
不过可能的话,刘宇实在也不想采用那样激烈的**湮灭的偏激手段,毕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杀戮太盛的话,只怕稍有不慎就会不好收场的。
这次参加袁府宴会的人成分比较复杂,有京师世家的人,另外还有来自冀州和兖州两州的地方世族子弟。当然就算他们都是世家子弟,在其中也都分出了相应的派别,其中比较有来头的,分别是京师世族中的:桓帝朝太傅之孙胡俨、司空宣丰之孙宣栾、卫尉王畅之孙王德、还有最有名的就是前太仆杜密之子杜礼。这几个人的父辈都是桓帝一朝的三公重臣,而杜密则更是历仕桓灵两朝的元老重臣,更重要的是,杜密是继陈蕃、李膺之后,大汉清流一党的精神领袖。
兖州方面的世族最主要的分别是:前太尉李咸之子李钧、前司空唐珍之子唐明以及前司徒杨赐之子杨宣。这几个世家都是在汉灵帝前期发迹的世家,在影响力和底蕴上比起前面所说的京师的几大世家要差上很多,但毕竟也都是曾经任职三公的家族,依然具有很广泛的人脉。
冀州方面本来是大汉世族势力不逊于京师的地方,但这次来到这里的世族子弟却不多,分别是前司空来艳之子来文、前御史大夫萧瑗之子萧实以及前太尉郭禧家族中的旁系子弟郭图。另外,还有两个人也在冀州方面的阵营中,他们分别是审配,以及沮授!
如果说京师的世家势力让刘宇关注的话,那么冀州方面的势力就让刘宇非常重视了,重视的根源就在于沮授、审配还有郭图这三个袁绍以后的谋士。“原来袁绍这么早开始在冀州培植势力了吗?”刘宇心中暗暗吃惊,难怪历史上袁绍离开董卓的势力之后会选择渤海郡做为自己的据点。本来以为只有一个审配在协助袁绍,怎么现在连沮授这个不好对付的角色都登场了?而自己竟然还不知道,看来回去要好好教训下暗部的那帮家伙了!都怎么办事的!
京师和冀州的势力都让刘宇动容,但却不代表他不关注兖州的势力,相反的,三个势力之中,他最感兴趣的恰恰是兖州的势力,准确的说,是兖州世家子弟中那个太尉李咸之子李钧。原因很简单,那个家伙,他的打扮,实在是,实在是太那个了!此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目若朗星,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如果只是如此的话,倒也没什么,毕竟这身行头在大汉也不少见,可问题的关键是,他的手里还拿着一把白羽鹅毛扇轻轻的一挥一挥的。
如果不是刘宇听袁绍事前介绍,知道这个人姓李的话,他恐怕就要向前去问:“阁下是否复姓诸葛”了。看他大概二十岁上下,倒也很有些飘然出世的气质,脸上那种镇定的表情更是让刘宇觉得,这个打扮跟诸葛亮差不斗一样的年轻人,大概、也许、可能也不简单吧。
当然,袁绍也将刘宇介绍个了这些世族势力的代表。现在的刘宇可是大汉名声最响的人物,这些世家的人一听到刘宇的名字,就纷纷变的热情起来,一个个向刘宇表示出友好的态度,从中却也可以看出,大汉世族对于刘宇的态度还是很友好的,他们的暂定政策也是尽量对刘宇进行拉拢。这里面唯有那个装扮的跟诸葛亮差不多的李钧,听到刘宇的名号之后,只是在眼中闪过几道感兴趣的神色,接下来却没有太过热情的和刘宇交谈。
既然众人都来和刘宇搭话儿,那么孙琳自然也就出现在这些人的视线之中。孙琳本来是要到宫门那里等到刘宇就回家的,因为是在马车上等,所以孙琳穿的依然是一身女装。接到邀请之后,又因为时间比较紧张,所以她也没有机会去更换男装。
名士聚会的场所忽然万绿丛中一点红,这让那些世家子弟的脑子一时有点转不过弯来,当他们一脸吃惊的看向袁绍的时候,袁绍倒是轻描淡写的说道:“诸公,这位乃是刘骠骑的夫人,因为恰好遇到,所以绍也将刘夫人请来此处了。”
众人一听这个女子乃是刘宇的夫人,面色都稍微好看了一点,但也都没有了一开始的那种热情,脸上的笑容也都带上了几丝勉强。胡俨和杜礼两个人甚至向袁绍投去了不满和责问的目光,只不过刘宇却没有注意到。
刘宇没注意到,不代表曹操没有注意到。曹操的祖父是十常侍之一,可以说家世实在是不怎么荣光,那些世家子弟跟他只是稍微对付了两句。不过正因为如此,他倒成为了一个旁观者,不但那些世家子弟眼中的不满落入他的眼中,连袁绍转身时嘴角的那丝冷笑也没有躲过他的目光。曹操的眉头皱了皱,心中暗自琢磨道:“有意思,看来这次袁绍同时邀请孙琳前来赴宴不是那么简单啊!嗯,且看看袁本初要玩什么把戏!”
众人谈论了一会儿,袁绍就吩咐在厅中摆下宴席。酒过三巡之后,袁绍忽然端着酒杯站起身形大声说道:“诸位,今日乃群贤毕至之日,绍在此敬诸位一杯!”大家共饮一杯之后,袁绍在此在自己的杯中满上酒说道:“诸位,若说今日席间位望最尊者,当非骠骑将军莫属!不过,我在这里提议,大家一起敬刘夫人一杯!”
话一出口,满座寂静,曹操脸上闪过原来如此的表情,兖州李钧看了看一脸笑容的袁绍,又看看脸上带有几分怒容的刘宇,嘴角上露出了了然的笑容。
而做为当事人的刘宇在这时也总算明白了袁绍打的是什么主意。“坏了!”刘宇心中暗骂,“没想到竟然中了袁绍的圈套!看来这次可有大麻烦了!”
………………………………
第三章 设在袁家的鸿门宴(下)
古代女子的地位低,尤其被士人轻视,这点刘宇在后世的时候就知道,回到三国时代也没有忘记,但他偏偏在这个问题上有个软肋,那就是孙琳在自己集团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可以说,孙琳现在在刘宇的政治集团中已经站稳了脚跟,刘宇的幕僚们基本上也都认可了孙琳的二号人物地位,不过问题是这种认同是经历了很长时间和很多事情之后才形成的。当年刘宇和孙琳穿越到三国,第一个接触到的,是老实纯朴的许家村的村民们。
汉代的女子地位低,说穿了也不过是集中体现在政治上和受儒学影响甚深的世家世界中,而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女子的地位还是被认可的,毕竟那个时候的女子也需要缴纳税赋,同样也要工作挣钱,尤其是在东汉末年、三国初年的时候,女子经常需要和男子一样下地种田劳作,所以在许家村的普通农民百姓的眼中,孙琳抛个头露个面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问题。
接下来,孙琳先是在比武场技惊四座,而后在玻璃的制作过程中又又凭借着她出色的现代技术能力以及现代经营理念赢得了所有许家村子弟的认同。毕竟在普通百姓的眼中,孙琳这样的能人是值得尊重的。
当刘宇成为谯郡太守,踏进仕途之后,因为一度的人才危机,所以孙琳不得不在明面上帮助刘宇处理各种繁重的政务、商务。后来孙乾还有伊籍的加入大大缓解了刘宇和孙琳两人的压力,但孙琳并没有就此交出谯郡的商务权力。原因很简单,基于现代经营理念执行的谯郡商务系统当时只有孙琳才能驾驭。孙乾和伊籍虽然在思想上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但却都是出身于寒族,那种轻视女子的思想还不是相当的严重。加上孙琳是刘宇的夫人,既然决定效忠刘宇,他们两个人也就不得不认同了孙琳接触政务的事实。不过在以后的共事过程中,孙琳的才华和卓越的能力使孙乾和伊籍彻底在心里认同了她。
刘晔的加入也并不能改变这一情况,尽管刘晔是宗室世家子弟,有根深蒂固的排斥女子从政的思想,但问题是,刘晔刚和刘宇见面,就被刘宇连蒙带哄的稀里糊涂的成了刘宇多年不见的总角之交,他把刘宇当成大哥,孙琳自然就成了大嫂。汉代时就讲究长兄如父,长嫂为母,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大家都是宗室子弟,孙琳又的确是将刘晔当成自己的弟弟一样对待,刘晔自然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而后来孙琳展现了她在机械制造和物理理论上的时代领先性之后,刘晔就将那种家族中对待长嫂的尊敬延伸到了工作领域。
颍川书院一行,刘宇固然招揽了很多人才,但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矛盾。颍川书院是大汉士子们集中的地方,能够想象,孙琳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到那里将会受到极大的阻碍。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孙琳当时是扮作男装进入书院的。因为是和刘宇住在一个房间,所以并没有露出什么马脚。
离开颍川之后,刘宇两人继续北向往幽冀两州寻找日后的猛将,及时避免了和新进入人员的冲突。田丰是两人在冀州认识的,但田丰和孙琳接触的时候,并不存在政治上的接触,而是从私人的角度进行各种方面的讨论。当然,和刘宇的知识量处在一个水平线上的孙琳无论在见解还是眼界上都让田丰又惊又佩,甚至产生过“如果夫人也是男儿身的话,肯定是主公最大的对手”的想法。有了这种想法存在,田丰在后来对孙琳参政的怨言要少很多。
从北地回到谯郡,刘宇集团的极度膨胀,以及夺取益州为根基的战略的确定,使得集团暂时分为豫州和益州两部分。在这个过程之中,产生了巨大数量的政务和商务,在这个急需用人的时刻,刘宇都每天忙的找不到北,孙琳当然不可能游手好闲,有多大能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这一直是孙琳的人生信条。在这个过程中,以陈群、崔琰、国渊他们为主体的儒家精英团体对于孙琳参与政事,采取了不认同,但也不抵制的态度,毕竟在那个时候,他们这些人都已经被政务纠缠的焦头烂额了。有个能力出众的人来分担责任,他们也不想反对。而且刘宇再分配工作的时候,也尽量的将孙琳的事务和孙乾、伊籍他们分配在一起。
黄巾之乱的讨伐是武官集团的任务,比起文官来,武将们对于什么男女之分看的很淡,军营之中,实力就是一切,那里永远是强者为尊的世界。而孙琳恰恰拥有可以令现阶段的一众武将折服的实力。
进入京师之后,是孙琳和刘宇难得的放松假日时间,这段时间里,基本上远离了政治以及一切勾心斗角。
成功谋得益州,并进入川中之后,刘宇集团做为外来集团,面临着与川人集团彻底融合以及重新洗牌的严峻任务,在刚进入川中的一年里,不断的征战以及战后重建,还有降卒、流民安置工作的展开,让整个益州集团的所有人又陷入了繁重的工作之中,那段时间也是孙琳最疲劳的时候,因为为了避免在中枢机构主政,孙琳主动前往巴郡地方,协助当地的建设工作,
跟着一年之后,她再次跟随刘宇率军出征,征讨西凉。也就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