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总而言之一句话,曹操是虽败犹荣啊!
这个消息很快就在整个中原地区散播开来,士人百姓都开始知道,曹操才是大汉诸侯中,真正不计得失,忠心于朝廷社稷的人!这样一来,曹操的声名迅速在忠于大汉的士人心中扎根,要知道,汉室虽然经过黄巾起义和董卓篡权地双重打击,但四百年的传承所带来的正统地位,是不可能说消失就消失地,心中想要扶保汉室地人,绝对不在少数!
事实证明,陈宫地计划是成功的,因为这种宣传地效果已经显现出来。曹操在离开洛阳之后,率领着自己的两千人马一路向徐州琅琊郡行进,他的老家是在郡,但在讨董战役开始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就带领曹氏宗族的其他人从有可能受到战火波及的豫州,迁居到了局势相对平静的徐州。就在曹操的部队路过陈留的时候,亲兵来报,说是有文士两人拦路,要见曹操。曹操心中奇怪,于是和众将文武一同上前,远远的看见两个青衫文士在军前昂然而立,气度不凡,再仔细观瞧,曹操顿时大喜,因为其中一人他也识得,正是原先在何进幕府,担任朝廷黄门侍郎的荀攸!
曹操当日在何进麾下之时,曾经与荀攸接触过,深知荀攸实在是有经天纬地之才,当时他们是同僚。所以也没感觉有什么,反正大家都是为何进效力,后来荀攸因为对何进失望而离开洛阳,曹操也是为何进惋惜了半天,因为这样的贤士,以后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了!
现在看见荀攸前来找自己,曹操真是惊喜交集,忽地一下。跳下马来,分开面前的军士,三步并作
跨到荀攸面前,二话不说。上来就一躬到地,行了后一把抓住荀攸的手,无比激动的说道:“公达。怎么是你!?自从在何大将军府中一别,转眼两年有余,操对当年与公达的畅谈还是记忆犹新啊!后来你离开朝堂,某多次想要前去探望。可惜为朝廷之事屡屡耽搁,今日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公达相遇,真是幸甚。幸甚啊!”
荀攸微微一笑。他是个能够识人的人。当年在何进手下的时候,西园新军八校尉中。荀攸就知道,只有袁绍和曹操还算是个人物。不过袁绍这个人表面光鲜,但真地深交起来,就会发现他实在是名不副实,色厉内荏。可曹操就不同,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曹操的能力不如袁绍,但和曹操交谈过几次之后,荀攸就发现,这个曹孟德的城府之深,实在是让人感到惊叹,而且在兵书战策,治国安邦这些实际的学问上,曹操都能够说得头头是道,甚至隐约的有开始形成他独创的一套理论的趋势,这在当时就让荀攸很是惊叹了一阵。
荀攸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他投身在何进地幕府之中,就是为了能够找机会成就自己心中的匡扶汉室的报复,但可惜,何进这滩烂泥最终还是扶不上墙,荀攸一早就预料到何进他日必然身遭小人所害,但他在失去了何进的信任之后,也是无计可施,无奈之下,只好挂冠离去,回到颍川老家。
诸侯讨董地消息给了荀攸一丝希望,看来天下还是忠义之士多啊。他当时就想前去为联盟尽自己的一分心力,但他的族叔荀彧却劝住了他。荀攸对这个比自己还要小十几岁的叔叔素来佩服,因为他知道,在大局观上,荀彧比他强。荀彧对于讨薰联盟事实上是不看好地,他对荀攸说:“十六路诸侯,平素各自为政,不相统属,而且其中派系林立,心怀鬼胎者甚多,如此联军,怎么能够成就大事。此战一起,恐怕天下将有大变,你我还是暂居家中,待时局稍微明朗之后,再寻明主,尽展胸中所学为是!”
就这样,叔侄二人在家中随时派人出去搜集关于讨董大战的信息,而后对参战的诸侯逐一加以比较,最终,他们的目光落在了曹操地身上。本来在荀攸的眼中,当年的曹操虽然颇有才具,但身上却缺少了一种成大事者应有地气势,简单点说,就是缺少了一种领袖地魅力。但这次再见曹操,他惊讶地发现,曹操变了,而且变化很大,一言一行之间已经开始隐隐散发出一种令人不可抗拒的威严,而且从他地身上,还产生了一种令人心折的气势,就仿佛是一块磁石,紧紧的将周围的铁屑聚拢起来!
原有的一点担心就此烟消云散,荀攸心中一宽,自己苦苦寻找了多年的,能够将这混乱的天下带向统一的明主,如今终于出现了。曹操拉着荀攸诉说了一阵旧日情谊,这才看向荀攸身边的那个二十四五岁,眼中闪烁着成熟睿智光芒的年轻人。
伯乐会相马,曹操却是会相人,他一眼就看出这个青年文士绝对不是等闲之辈,因为这个人所带有的那种智者的气息,竟然比他一向佩服的荀攸还要稍稍强上一些。“公达,这位先生是?”曹操的眼睛看向荀攸,疑惑的问道。
荀攸呵呵一笑,向曹操拱手道:“曹公,我来为你介绍,这位就是我本家的族叔。荀彧,荀文若。”曹操吃了一惊,连忙问道:“莫非是被南阳何颙先生称为王佐之才的荀文若?”荀彧淡淡一笑说道:“何公当日缪赞,彧实在是不敢当此殊评!”
曹操真是觉得自己的惊喜一个接一个,来了一个有着张良之才的荀攸不说,竟然还拉上了一个有着王佐之才的荀彧!狂喜之下,曹操连忙下令就地安下营寨,他却在这个时候一一向荀家叔侄介绍自己手下的文臣武将。对于曹营的大将,荀彧两人的评价都很高,因为很明显,曹操手下的这些人都有着大将之才,稍加磨炼,就都能够独当一面,只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曹营众将里面少了一个像吕布那样的绝世猛将。
当曹操介绍到陈宫的时候,荀氏叔侄连忙向陈宫施礼,荀攸道:“攸自年轻之时,就听闻公台先生刚烈忠义之名,又听人言先生智记过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陈宫连忙还礼道:“宫岂敢当此赞誉,某虽小有谋略,但智计却迟,怎赶得上贤叔侄惊才绝艳!”
说话间,众军已将营寨扎好,曹操就将二荀请至中军帐中,众人落座,曹操便向两人问道:“两位先生此来,想必有何见教?”荀彧道:“我与公达在颍川多闻诸侯讨董之事,因听到曹公兵败洛阳,故而前来相见。”曹操的脸顿时一红,这兵败之事虽然是出苦肉计,但也确实是曹操心中的一块隐痛,此时又被荀彧提起,曹操也只能叹口气说道:“曹某用兵无方,有勇无谋,以至于断送了数千兵士性命,实在是羞于见乡中父老,也让两位先生见笑了!”
荀攸一笑,宽解道:“曹公,胜败乃兵家常事,无需自责介怀。不过,曹公有公台先生在身边辅佐,还会中了董贼的奸计,实在是令人扼腕。”陈宫在一旁赧然道:“宫身为军师,却不能为主公定计,实在是惭愧!”曹操连忙阻住陈宫道:“都是曹某刚愎自用,才招致此祸,与公台无干!”
荀彧笑道:“曹公莫怪,我二人并没有嘲讽两位之意。其实曹公此败,虽然折了兵马,却收了天下人心,一反一正,曹公其实已经取胜了。”曹操连忙谦逊两句,荀攸却又说道:“曹公今欲往何方?”曹操道:“欲往琅琊老家,聚揽兵士,休养生息,而后再与董贼决一死战!”
荀彧摇头道:“曹公忠心虽然可嘉,但董卓势大,曹公若无基业,岂能与之抗衡。”曹操面露难色道:“曹某未受朝廷敕令,并无实权在身,天下虽大,但却难以寻得一块立业所在。”荀攸笑道:“曹公何愁没有立业之基,莫非兖州之地,落不入曹公法眼吗?”
………………………………
第四章 琅琊郡鲍信求援
说英雄所见略同。这话到时一点都不错。像陈宫顶尖智者。他们的谋略以及思路u|的。 的询问曹操有没有想过要夺占兖州做为根基。争夺兖州,这已经是曹操集团上层早就确定的路线了,不过不敢怎样,这也还是军事机密,荀攸虽然和曹操有着不错的私交,但说到底他现在还不是曹操的手下,所以这种军事机密其实是不应当向荀氏叔侄交底的。
不过曹操的眼睛转了两圈之后,竟然对荀氏叔侄直言不讳的将自己希望能够得到兖州的计划和盘托出。这倒不是因为曹操变得坦诚了,对于那个奸诈多疑的曹操,说他坦诚简直是对他的侮辱。曹操之所以对荀氏叔侄敞开胸襟,是因为他很明白对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态度,就比如说对待二荀这样的智者,还是自己主动的坦诚一些好,最不济,也能在智者的心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而且,曹操本能的感到,这次荀氏叔侄来见他,绝对不止是来叙叙旧这么简单!
事实证明,曹操猜对了,他的开诚布公也做对了,荀彧叔侄在清楚了曹操的志向和计划之后,便向曹操说明了他们的真正来意——要辅佐曹操荡平天下,再次兴复汉室!
荀氏叔侄的表态,让曹操大喜过望,这样两个智计绝伦的大才就这样投到了自己麾下,这在以前,曹操是根本想不到的,惊喜过后,曹操又对陈宫的谋划由衷的钦服,因为他知道,二荀来投,就是陈宫的那出苦肉计在发挥作用了!
既然已经是一家人,荀彧对曹操也就不藏着掖着了,直接问道:“主公想要何时攻取兖州?”曹操道:“我之族人皆在琅琊隐居。且家中尚有资财许多,我想先回琅琊,招兵买马,稍加训练,等恢复元气之后,就出兵攻打兖州!”
荀彧又问:“那么主公想用什么名义去攻打兖州呢?刘虽然无德,但始终是朝廷钦封的兖州牧,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就发动进攻的话。我们就要丧失天下的道义了!”
曹操一笑说道:“文若,此事我心中也有了定数,前日听闻,刘在洛阳丧心病狂的斩杀了东郡太守乔瑁。我和乔瑁私交甚好。而且乔在州地声望很大,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让刘杀死,兖州的很多世家心中都不满意,所以我想待军士休整完毕之后。就以为乔瑁报仇为命,向刘宣战!”
荀彧皱了皱眉头说道:“主公,虽然一复仇为名出兵兖州不失为一个借口,但恐怕还是难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毕竟主公和乔瑁之间乃是私交,而讨伐一州岂能以私仇为借口。”曹操一愣,他倒是没想到这一点。事实上曹操并不是那种非要将自己装扮成好人的人。他也是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在他看来,只要达到了最后的结果。其间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都是无所谓的。不过荀彧提出地这个正名的问题,也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曹操思量半晌不得要领,只好向荀彧问道:“文若既然这样说,那一定是有成竹在胸了?”
荀彧一笑道:“主公且请安心,出兵兖州的契机虽然还没有来到,但也为时不远了!我在家中之时,曾经遣人往四处查痰民情,结果发现州东部泰山郡与青州相邻之处,已经干旱两年,当地百病生活苦不堪言,而当地官府却是对其不闻不问,非但不开仓放粮,甚至还继续向百姓横征暴敛,结果闹得民怨沸腾。青兖百姓本就多好勇斗狠之徒,而当年黄巾邪教在青州又广有信徒,所以如果某所料不错地话,近日必定有黄巾余孽借着灾情兴风作浪,到时一呼百应,仅凭泰山鲍将军恐怕是无法稳定住局面的。如此一来,鲍信必然向刘求救,而刘正巴不得清洗州中势力,尤其是像鲍将军这样手握兵权的一方诸侯!所以刘肯定不会派出一兵一卒救援泰山!”
荀彧所说的这个情报,真实性倒地确是很高。和曹操的家族近几年匆匆崛起不一样,荀家在百年之前就是豫州的大家,百年的积淀,功效非同小可,荀家地势力在青兖豫三州都有很强的势力,所以这三州有什么风吹草动,荀家的人反而能够最及时地得到第一手情报。
曹操一惊道:“如此一来,鲍信岂不是危险了?”荀攸在一旁道:“鲍信危险,就是主公地机会!主公一向与鲍信有深交,鲍信如果在刘那里得不到援军地话,那么他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近在琅琊地主公你了。到时主公应邀带领大郡进入兖州协助鲍信平叛,也就名正言顺了!”荀彧接着说道:“事后鲍信必然深恨刘,而主公与陈留太守张邈也有交情,到时就由他们
写檄文,讨伐擅自诛杀朝廷命官的刘!”
曹操思索一阵,抚掌笑道:“两位先生果然是好妙计,曹某真是受教了!一切就都按照两位的意思去做吧!”
如今曹操的手下,文臣武将皆备。尤其是谋士方面更是突出,不过曹操一直很遗憾的就是自己的手下没有一个能够和吕布相媲美的猛将。他麾下的夏侯兄弟以及曹家兄弟武艺虽然也过的去,但终归不是猛将一流的人物。
这一日,曹操行至兖州和豫州交界之处,命令军士下寨休息。却说夏侯惇这些日子在军中没有什么仗可打,他的心里也是很郁闷,对于一个武将来说,没有战争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为了不让自己的筋骨变得不灵活,夏侯惇在营寨安扎好了之后,就带着几个从人,各拿弓箭往不远处的一片山林中狩猎。
本来深山才会有猛虎出没,但这一次很显然是夏侯惇的运气不好,在这样的一片山林中竟然也能出现斑斓猛虎!无奈之下,夏侯惇只好带着自己的手下与猛虎周旋,不时的用弓箭击伤猛虎。不过这些箭伤没有一处是致命的,说起来,也不过是在给老虎搔搔痒罢了。没办法,夏侯惇只好准备下令全军退回大营了,可就在这时,一个铁塔一般的焦黄面皮的壮汉手提一对镔铁戟自林中走出,看到猛虎之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的光芒,大喝一声:“孽畜,休要伤人!”说着他快步上前,在猛虎的背后,一把抓住了老虎的尾巴。
老虎屁股摸不得,老虎的尾巴也同样拽不得,这种话的科学性能有多少簪起不管,那只可怜的老虎此时却是欲哭无泪。那个壮汉抓住虎尾之后,也不多说,拉着老虎就往树林深处走去。夏侯惇吃惊的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他承认,自己被刚才那壮汉徒手擒虎的武艺勇气折服了!他也很快就意识到,这个人如果稍加操演的话,日后肯定是一员不逊于吕布的强悍猛将!
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夏侯惇岂能于他失之交臂,他马上叫住那个大汉攀谈起来,谈说了一会儿,夏侯惇更加确信这个自称典韦的人是个很不错的人才,典韦也觉得夏侯惇口中的那个曹操应该是个明主,所以他将已经奄奄一息的猛虎一拳打死,而后扛在肩头随着夏侯惇去见曹操。
当曹操听完夏侯惇的禀报,而后仔细大量过背着猛虎尸体的典韦一番,真是越看越喜,愈看越高兴,他可以肯定,自己这次又捡到宝了,这个人可不就是自己一直在苦苦寻找的能够和吕布抗衡的猛将吗?!于是曹操将自己身上的锦袍脱下,穿在典韦身上,而后郑重的将典韦封为都尉,负责中军的安全。
典韦本是因为杀人才不得不流落山间的,而且因为怕受到牵连而和典韦一起东躲西逃的,还有典韦的本家子弟。典韦求曹操能够免去他身上的罪名,也好让自己的这些本家兄弟们能够不再过这种到处飘零的生活。
对于典韦的这个微不足道的请求,曹操肯定是百依百顺,不但免除了典韦的杀人重罪,而且让典韦在他的本家子弟中挑选可靠有能力的人充实中军。典韦对此可说是感激涕零,而他精心挑选的五十名本家子弟也都发誓此世都要效忠曹操!
得到了典韦这样的猛将,曹操更是意气风发,大军一路东来,终于到达了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