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大乱。
总千户在睡梦之中被惊醒,问手下兵士多少人偷袭,但是黑夜之中根本数不清楚,只知道不计其数。于是立刻发出讯号,要求空中的元蒙法师给予支援,空中的法师也未曾料到敌袭,待看见下方令旗摇动和漫天遍地的黑点如同蚂蚁一般在山头上的时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正要攻击,无数盅师从各个方向突然飞来,双方在空中你来我往杀成一团。
最后黎明前山头终于被克,但是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俘虏,因为整整两千人马没有一个投降的,连元蒙法师都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总千户在数次派人下山突围求援失败以后率众死守,直至最后营破继而拔刀自刎,在先手偷袭又有决定性人数压倒优势的情况下南疆还死伤了近一千人,这让他们清醒的认识到这些兵马不是沙马俄里那边交手的一群酒囊饭袋,他们才是真正的铁木真子孙,多年和汉人修真者交手的名号不是浪得虚名的。
夺下山头之后木然亭派人回报,侬吁柯马上按照原定计划又增援了三千多人拱卫,并且要求以各寨佬为首带人在夜晚对周围的小据点进行清理,尽可能的消耗敌人力量,等站稳脚跟以后第三天发起猛攻,意欲一举击溃左翼部队。
但是没想到在山头被夺的下午,先输一阵的左翼部队并没有采取守势,反而迅速集结重兵反扑过来,要夺回山头。指挥左翼部队的领袖是一个叫“博尔察罕”的将军,此人有“勇将”之才,曾经在头一个十年中参与过多次讨伐红巾军的战斗,经验丰富,接到消息之后当机立断,不退反进,乘木然亭立足未稳之际马上组织反攻,要夺回此山,重新掌握空中先机,木然亭猝不及防,没想到敌人反扑尽如此之快、之猛,双方就此山头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拉锯战,一连厮杀四日,元蒙军队共发起了七次有规模的冲锋,两边六千多具尸体留在了山涧之中,最后因元蒙队伍后补不足才停下进攻脚步,山头还在南疆手里,但是代价极为惨烈,光大神通者寨佬就阵亡了四个。
此战中有一物一人崭露头角,“物”指的是百中教一件法宝,唤作“多罗眼蛛网”,这件蛛网有三丈多宽,乃是南疆百中教培育出来的一种剧毒母蜘蛛吐出来的,这种蜘蛛一生只能结成一张,吐完之后立刻死亡,此网水火不侵,剧毒无比,却又近乎无色透明,乍一看去根本看不见,平日里必须放在特定的盅毒药汤中保存,避免沾染灰尘,取出后上面附着的毒液具有惊世骇俗的腐蚀之力,药王府家中典籍有记载过。赤蛛寨夺下山头之后就可以虎视周围群山,只要有元蒙法师升空立刻就能察觉,盅师带上此网,双方一旦交手迎风洒出,元蒙法师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瞬间被网住,盅师只许轻松一拉,立刻透体而过,只留下一堆碎肉跌落,连体内舍利都逃不出去,好似汉人的凌迟酷刑,狠毒无比。
那个人指的是一个叫“翁可必巴”的土家族高手,此人原本修为不错,距离大神通者仅一步之遥,是百中教一名普通盅师,不喜言语,与人不多,而且也没有担当任何职务,他原本跟随的队伍领袖是檀虫寨的四寨佬,结果四寨佬在一次山下交锋中阵亡,队伍大乱,不想此人收拢残兵,且战且退,缓缓归来,损失不大,显示出独当一面的才华,让木然亭对他另眼相看,觉得此人不简单,日后可堪大用。
左翼阵地作战不利的消息很快传回到了巴汗恪那里,巴汗恪带领众人在地图面前查看地形,明白所失之后立刻命令右翼部队按照计划发起进攻,老帅敏锐的判断出既然左翼战场久攻不下,那就意味着南疆在左翼队伍中投入的力量极大,其他方面会暴露出疏漏,所以右翼盘踞在普安路以北洒基山的一万人马立刻调转刀锋,马上攻击东西方面的南疆中军,要以“围魏救赵”的策略逼迫左翼木然亭的队伍告急回撤,同时在右翼人马攻击的同时,前锋营北上,迎上侧面前来支援的南疆队伍,自己所带中军立刻开拔,压近主战场,作为后援。此举的目的在于牢牢攥住战场主动权,促使南疆人马收拢集中,意义在于逼迫南疆放弃攻占的左翼阵地,同时,他要求,抽调一小股精锐人马从右翼进攻队伍的后侧绕出去,袭击一个叫“田家坝”的地方,那里囤积着南疆右翼人马的粮食、草药等补给之物,断其粮道为先;而迪却拉章另外要求右翼的所有元蒙法师马上集中布阵,禁止分散,转为大规模进攻套路,配合地面部队前进,对敌人进行铺天盖地的灭杀,绝不留情。
同时有谋臣献计,眼下南疆降雨已久,所谓雨者,遇坝而积。南疆村夫只会杀人,却不通晓用兵的天文地理,如不能逼迫敌人放弃左翼战场,那么可以考虑从中军抽调人马前往左边附近的潜江掘堤泄洪,水淹他们的后勤粮仓,以断退路,介时木然亭等逆贼进退无路,在让左翼部队追杀过去,尽成水中鱼鳖,一战可定。此计大秒,巴汗恪采纳了,这一回,军事经验老道的元蒙队伍决定要给南疆队伍迎头痛击,正所谓兵法云:守其攻,避其锋,断其路,方能出奇胜。
面对如此凶悍的进攻,南疆又该何去何从呢?我们下回分解……
(ps:看见朋友你对我的评价了,谢谢你的夸奖,批评的也对,更新确实没有刚写书那会快了,毕竟现在已经大学毕业,还要忙事业挣钱,咱也得吃饭啊,这不,没歇几天又要忙着投资,还望多多体谅,不过话说回来,大伙喜欢就行,要多多捧我,日后若是捧成了角儿,当了大作家有了收入,那么自然也就减轻了很多压力,有更多时间来写了。所以啊,还是谢谢各位这么支持我,故事中的不足多批评指正,只要有时间我就争取多写一点,给大家多说一段,谢谢、谢谢……)
………………………………
第八百五十二章 群雄逐鹿(三十三)
书接上回,且说元蒙右翼部队忽然南下直插中路确实让南疆所料不及,其实巴汗恪此招从兵家层面上来说只能算的上一般,不算奇谋,中规中矩,契合兵法,这是他多年打仗积累下来的经验,但是南疆就不同了,百中教做的是寸土寸防的策略,决心和毅力自不必说,可面对机动灵活的战争策略应付起来就没有那么迅速了,头十年的战争没有参加既换来了和平又错失了培养军事人才的机会,这就是战争以来暴露出的第一个弊端:缺乏临危应变的经验。
面临这样的困境纵然是一项以眼光著称的海丹也显得捉襟见肘,他只有政治远见,缺乏足够的军事头脑,得知元蒙右翼部队直插正面的消息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他们居然放弃了自己的战线反而要来中路和前锋营合并一处直捣黄龙,于是立刻判断出右翼有机可趁,要调右翼人马过来护卫中军,不料这反而中计,前锋营虚晃一枪直接北上迎了过去,拦腰切断中路,将百中教的右翼人马断成两截沿途阻击。屋漏偏逢连夜雨,没想到此时又闻听有元蒙一小队人马绕道后方,不知道要干什么,海丹敏锐的觉察出他们大概要在田家坝的粮仓做动作了。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纵然觉察出敌人意图但也很难抽调人马过去支援田家坝,反而要把自己的前方人马收拢起来对抗直接扑过来的右翼敌人,此时有人进言,若是田家坝被破,那么右翼战场危矣,不如放弃,收拢部队向左靠上木然亭所部然后做最后的决战。苗不燕犹豫再三,右翼战场投入了有近一万五千名之多的人马,若是放弃,将损失三成之多的实力,接下来就会更加麻烦,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营救他们,因为元蒙前锋营的领袖是元蒙悍将“古帖伯木耳”,勇冠三军,是巴汗恪手下第一员猛将,每逢征战总是前锋,以雷霆霹雳的作风激励将士,他奉命阻击敌人前来支援的右翼人马,誓要覆灭三军。
南疆右翼战场指挥是扎颇,他急急回军想要支援中部,结果被拦腰切断,一向冷静的他也面如土色,首尾不能相顾,他留在前军,后方被拦住的人马近乎九千多人,四面楚歌一时间大乱,他自带五千余人腹背受敌,好在危难之际南疆不缺人才,有一人,堪当勇将之才,名号唤作“奥帕达摩达尊者”,此人生的好面相,面如朗玉耳似垂,炎鹰寨十寨佬,出身傣族,自幼聪慧,父母是百中教盅师,年少时亦加入百中教,因秉性刚烈喜欢与人争执很小就被父母送进寺庙,希望以佛法感化他,谁想此人是个百年难得一出的鬼才,在一边修行盅术的同时一边横练佛家法门,按照汉人的标准来衡量最少有分神期修为,在高手如云的百中教中也许不算什么,可是偏偏此人在佛家寺庙中成为“比库”苦修之时练就的这身怪异手段水火不侵,刀枪难伤,使得三只两尺金钩枪,以镔铁锁链缚住尾端,来去如风,风驰电掣,和汉人的剑修士像极了,但是一身功法是盅术和佛家法门融汇贯通横练出来的,不伦不类,据说按傣人规矩修行期限满后本来要回到百中教,但此人参悟出他那身怪异功法日后要进步还得以佛家为主,于是请求寺庙主持大师让自己彻底皈依,却被拒绝,主持大师觉察出此弟子虽然天赋异禀,但杀气太重,佛门不能教授出一个修罗恶鬼。不料这奥帕赖着不走,用尽各种手段要留下,最后无奈,只好允许他带发修行,在教内居住,只让他阅读经文典籍,但是不再教授功法,告诫他何时参悟佛家真谛才能回到寺庙。奥帕阅读百部经典,终成大器,论文,舌灿如莲,与人辩经常常驳斥的对手无言以对;比武,千里袭人一身是胆,人们尊称他为“达摩达尊者”,可是被佛家高人始终认为是歪解佛意不得重视,后来被苗一雄大胆启用,是曾经派往中原保护发配的“脱脱兄弟”的几人之一,由此可见手段如何。
眼前的扎颇被元蒙部队几度冲杀,节节败退,天上的元蒙法师结成阵法轰杀猛烈,万般危难之际奥帕达摩达尊者率领一小股人马奉苗不燕之命从背后杀到,只见他单枪匹马在空中突入元蒙法师阵中,出其不意令其方寸大乱,江湖上后世有诗称赞:“三只金枪压群雄,一身铁胆喝千军”,三只金钩枪配上自身千里难追的速度是神出鬼没,元蒙法师反应过来屡屡追击皆是失手,千钧一发之际解了扎颇燃眉之急,重开一个缺口,将他们救了回来。此时正值仁钦岗拉章赶到,只见得远方天际之中一道金色佛光在云端中风驰电掣,左突右挡好不威风,数个元蒙法师拦他不住,顿时失色,惊问身边此为何人,有人答其来历,拉章赞道:“好一杆修罗闪电金枪镰,自汉人王路冉之后再无这般千里追风的速度”,最后奥帕终于突了出来,全身伤口七十余处但不危急性命,血透衣衫,好个一身是胆的修罗勇将。此人日后还有一段故事,今天暂且按下不表。
先说说后面被困住的那九千人,这九千人被拦住之后经历了一片混乱,但是很快有一女子整顿旗鼓,她是碧鱼寨的四寨佬,瑶族人士,乃冯三妹的好友,唤作“盘三娘”,一身降头术和冯三妹同宗同源,蛮横异常,收拾残局之后自己带人断后,一人之力力斗三位大神通者元蒙法师,最终战败带伤归来,收拢人马退至喜鹊山一带,被古帖伯木耳在山下围困住,盘三娘性格刚烈,意欲死战突围,汇合中军,谁想此时有一白面先生拦住她,此人长的面有三缕长须,服饰华贵,这是一个叫“董药师雍”的白族盅师,在教内没有任何职务,他谏言此刻当务之急并非突围前进,而应后移,远离战场。
眼下成围山之势,古帖伯木耳也不着急,围而不攻,静观其变,他知道此时逆贼欲突围,若强攻会逼的他们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于己不利,应该困住几日,防御突围,消磨锐气殆尽,在群起而攻之,吃掉九千人之众将给予南疆当头一棒,胜利不远矣。
被困众人也是要杀出去,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白族盅师出言阻止纷纷怒斥,唯今之计应该速速突围汇合之力再求决战,眼下粮草无多,如何能久持?更兼敌人意欲奔袭中军,必须回去助战,董药师雍却毫不为意,言称“突围下山寻回主力艰难重重,沿途朝廷兵马势必截杀,与我不利;应向后方突围,朝廷见之,必认定是后撤,追而不击,有小股人马奔袭田家坝,这才是重中之重,我们退往田家坝,解偷袭之围,那里有驻军五千,盅师百人,粮草足可支应一年有余,不可慌乱,只需稳住田家坝,坚守待变,方为上策,守住田家坝,朝廷分兵两处,中军不敢轻言决战。”
此言甚为有理,盘三娘思索良久终于采纳,她要留下断后,众人皆诧,临行前她将大位紧急传于董药师雍,若是她死,三军尽归他指挥,董药师雍大惊,宁死不授,但无奈盘三娘去意已决,她明白自己负伤,元蒙法师凶猛,唯有自己以降头禁术拖延时间,大局为重。无奈之下董药师雍收拢兵马,打点行装,当夜忽然朝后方突围,盘三娘只带一百死士守卫隘口。古帖伯木耳发现之后要求追而不击,待逆贼疲惫一战可胜。不想盘三娘带的百人拦在路中,全部盘腿坐下,献出生命,盘三娘居中一人施术,刹那间天昏地暗,黄沙滚滚,周围朝廷人马大片大片的从体内爆出飞蝗,铺天盖地,啃食一切,方圆百里,寸草不生,数百位元蒙法师大惊失色,联手施法竟不能彻底剿除,一直纠缠一昼夜才消尽,盘三娘带领的百余死士已经被被啃的只剩一副血色残骸留在原地,多年以后战争结束,为了纪念她,此地被称为“娘子关”。
再说董药师雍率众急退,昼夜不停,三日后终于到达田家坝,和守军合围一处,共计一万五千名守军之多,在全面溃败的右翼战场中终于获得了喘息之机,挫败了元蒙偷袭粮仓的阴谋,守住了一处紧要关隘。而在左翼,迪却拉章率军亲自督阵,元蒙士兵掘开堤坝,奔涌而出的江水即将水淹三军,木然亭所部危矣……
………………………………
第八百五十三章 群雄逐鹿(三十四)
花开两只,各表一端,随着迪却拉章一声令下,滚滚的潜江水咆哮着奔涌而出,原来他已经带人掘开堤坝,水淹三军,有道是水火无情,波涛之下皆为鱼鳖,木然亭本来率领所部兵马占据山头正在休整,等待下一轮进攻命令,忽然接到来报,潜江坝破,洪水倾泻,顿时失色,这必然是朝廷所为,水淹退路,如此一来自己后路被断,所有补给也全部夭折,过不了多久就会消耗一空,不战自败。
就在此时,洪水来到,木然亭只听得外面万马奔腾,水浪滔天,出门一看,面色如土,俯视山下,大小人等皆弃物逃窜,上山避洪,众皆丧胆。事不宜迟,木然亭略加思索,当机立断,一咬牙决定回来命人收拾东西突围出去,不能等到洪水淹来敌人掩杀,到时粮草不支,士气不振,也就鱼肉待宰了,可趁敌军未至,连夜撤军。
不料翁可必巴见木然亭有退军之状出言阻止,道出心中所想,言“我虽不懂兵,但晓天文地理,山水骤至,岂能久持?目前补给尚宽,敌人放水意欲乱我军心,连夜进攻,我等当坚守待援,守住此山。山在,则左翼战场仍优于我;弃山,则不战自败。”
但木然亭素来为人谨慎,不敢做此一搏,眼下水势甚急,形势堪忧,闻得敌人奔袭中军,若中军自顾不暇,何来援助?又有自己乃赤蛛寨大寨主,以护佑教主为先,教主有危,不可在外。遂不听此计,强行撤兵,率领人马砍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