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商- 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大人!”亲随笑眯眯的上前行礼。

    王修晋见亲随的样子,心里的疑惑减少一点点,却也没敢太放松,这些亲随在宫里摸爬滚打多少年,一个个全都是戏精,便是面上笑眯眯的,心里什么样,谁也摸不清楚,虽说他有个小外挂,对上这些戏精,可也得小心着些。恭敬的站在马车外向车里人行礼,也没有开口,只能恭身站着,没见着人,他是不清楚里面的人是什么表情,心情如何。

    马车里传出笑声,“哈哈哈,朕听闻王卿家的学堂相当不错,今日出宫走走,便想来看看与别处有何不同。”

    王修晋立马恳请马车里贵客到学堂里一游,直到见到真身,王修晋看着皇帝头上的状态,心里紧张松了大半,皇帝不是来找茬的。先去大门口做了登记,然后请皇帝进了学堂。皇帝看了一眼守大门的人,“王卿家的学堂当真不简单,守门的人都能识文断字的。”

    做着引导的王修晋,有些摸不准皇帝言语里是不是有其他的含义,只能装傻。守大门的人之前一直留意门外奢华马车,这会儿见到车里的人,便不由得多看了几眼,心里猜测着对方的身份,能让东家如此恭敬的人,身份怕是不低,细想想,东家对皇亲也没有这般的态度,守大门的人似乎猜到什么,却不敢再往下想。

    陪着皇帝参观学堂,王修晋自然不会打扰到正在上课的学子们,皇帝站在门外,听着孩童的朗读声,脸上的表情特别的温柔,看得王修晋心里发毛,不敢胡乱的揣测圣意。心里装着事,王修晋面对儿子的先生时,也要分出心思留意皇帝的动向。

    先生把两边打架的事说上一说,两边的孩子家里都是有权有势的,若是放在寻常学堂,这事好解决,谁身份低,便吃个哑巴亏,但在他们学堂,谁对谁错可不是身份决定。孩子打架的事,双方各五十,谁都有错,先生自然要把两边孩子有家长都请来,只是那位外戚不知是什么原因,并没有家长过来,先生只能先和东家说说。

    在没听到原因之前,孩子间的打架,哪会有什么大原则的问题,只是放在大儿子身上,王修晋多了几分好奇,只是今天,王修晋的心思没全放在这个上,听先生说完理由之后,王修晋眉头锁起,“虽说我是长者,应该说孩子几句,但我更想对长子说打得好。”王修晋心疼儿子,他没想到儿子打架的原因,不是有人欺负他,也是,身为学堂东家的长子,谁要欺负他也得想想,只是世上总有些脑子不太好用的人,觉得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觉得自己沾了“皇”字,就高高在上,谁都比他低一等。

    和儿子打架的孩子,便是这种人,武力值比不过,便耍嘴皮子,十分的嘴碎,出口成“脏”。最初的时候,雅昶没有动手,他觉得和这种人对上,掉身价,只是他的不屑,让对方变本加厉,以为他是个软柿子,便自持身份上高人的等,又嚣张了几分,得意忘形的连带着问候起了雅昶的长辈,侮辱家中备受宠爱的妹妹,雅昶便忍不得,直接把对方揍了,对方的战斗力太渣,便把对方的门牙打掉,腿打断,身上还有没有其他伤是未知。

    那孩子今天没来学堂,家里人也没找上门,也不知伤的如何。

    先生心叹一句,就知道东家会说这样的话,“虽说那孩子是言语过激,但雅昶到底打得狠了些。”这也是为何先生觉得各打五十板的原因。

    “打得轻了。”一旁听了全过程的皇帝冷冷的开口,并转头对亲随说了句,“去查查那家占了谁家的亲。”

    王修晋心里疑惑,难道皇帝并不是因为打架的事来的,当真是出宫转转,转到学堂?心里疑惑,面上去不显。身后的先生猜出皇帝的身份,当亲随过来问到他时,他便如实的把对方身份如实道明。

    “朕倒不知,一个小小的御女的家人敢称外戚。”皇帝怒了,天子脚下就有人如此胆大妄为,“卿家的学堂管得并不严啊!”

    王修晋直接翻白眼,对方是御女的家人不假,可还是他皇叔家的长孙的庶子媳妇的娘家,不过,他能和皇帝争辩吗?不能,只能连连认罪,言明要好好治理。

    皇帝在学堂又看了乐理课,习武课之后,才离开。王修晋以为把人送到门口,便可以返回学堂里,不用再跟着,哪想到皇帝叫着他同行,他要去李家看望李老将军。王修晋只能跟着,还被请到了皇帝的马车里。

    没了外人,皇帝才发出感叹,他以为有王大人在都察院,像是这类的狐假虎威的事,至少在京城里不会发生,可偏偏还是发生了,他的天下不能由这些人闹得百姓受苦,他被百姓唾骂还不知。

    王修晋有些不知如何开口了,是应该拍马屁的说百姓知皇帝是明君,都是下面的人治理不严?还是应该说要彻查?他又不是参政的大臣,皇帝跟他说这些做什么,他一点儿都不想听。
………………………………

392。番外七

    皇帝出宫的路线; 从学堂开始,然后是李家; 王家; 最后又去了一位内阁的府上; 之后有没有去别的地方,王修晋不感兴趣,在送走皇帝后; 李老将军把家里能做主的人都叫到了身前,开了个家庭会议; 主要还是分析皇帝此次出行的目的。

    “皇帝对四皇子似乎不如以前。”大老爷先开了口。

    “我看着像是要培养几位小皇子。”李家虽然不站位,但也要处理好关系,毕竟一大家子,弄个不好; 就赔上了全家的性命。

    听着大家的议论; 王修晋没有开口; 他不清楚皇帝是什么样的心思; 当真放弃对四皇子的期予?王修晋觉得不太可能,之前皇帝对四皇子花了很多的心思,非常的用心; 也着手让四皇子接触政事,还把一些折子交给四皇子处理,怎么看都不像是要放弃的样子。王修晋不清楚长辈为何会认为皇帝想要另立储君; 皇帝的年纪不小了; 现在开始培养不会太晚了吗?而就算是培养起来了; 皇帝老去,小皇帝即位后当真能坐稳皇位?他不信皇帝没考虑过这些。

    大家讨论着,同样没开口的还有老将军,等晚辈都不开口后,老爷子才悠悠道,“孙媳妇有何想法?”

    “我对这些不在行,就不插言了。”王修晋相当有自知之明,他那些想法在买卖上还成,放在政治上,估计他只有被玩死的份。

    老爷子看着王修晋乐了,然后再看向其他的晚辈,悠悠的道了句,“皇家的事,咱们不参与,话就在屋里停了,此事以后莫要再说。李家忠诚的不是位置上的人,而是皇室。”老爷子的话,让屋子里的人全都收起了之前的表情,各个面露严肃,应着声。老爷子挥了挥手,让大家离开。

    王修晋和李菻善回了院子,两人没提刚刚的事,倒是说起雅昶和人打架的事。王修晋感叹父亲怕是又要忙了,李菻善应着声,晚些时候,趁着王修晋看书时,李菻善去了一趟大儿子的院子。王修晋没注意李菻善干嘛去了,待到人回来,也没多问,也只是以为他出去活动下身体。

    李菻善自然是教训儿子,不是因为他打架,而是觉得儿子打人,不应该留下明显的痕迹。教训之后,给儿子加了习武的时间。王修晋要是知道李菻善去难为儿子,绝对不会同意,不过他会同意打人不留痕迹的说法。

    像是王修晋说的那样,王大人第二天就忙了起来,皇帝在朝堂上大发雷霆,整治打着他的名头做着危害百姓的事。从京城开始,推至全天下。于是王大人忙了起,各路巡检,御史,钦差各地跑,后面还跟都察院的人,哪个都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触犯圣上。

    官员们心里叫着苦,谁想没事出去跑,在家里抱着美妻娇妾生猴子,多美。跑外面去,风餐露宿可能没有,但也不如家里舒服,若是以前,还能弄个露水姻缘什么的,现在哪敢,美人往身上扑还得坐怀不乱,不然就等着自己的官帽换一换吧!

    和李雅昶打架的孩子家里倒了血霉,没想到因为孩子打一架,家里被查了又查,家里的男人气得不行,恨不得掐死家里的妇人,瞧瞧把儿子养成什么样。休妻,一定要休妻。男人的想法很好,但是也不想想他现在有什么资格休妻,宫里的女儿被扁为普通的宫女,连看亲生女儿的资格都没了,虽说以前也没有养亲生女儿的资格,但也能偷偷去看看,现在倒好,只能在最偏僻的宫里做苦役,心里对娘家那叫一个恨。

    她还不算最悲剧的,至少她还有吃住的地方,平日里还能拿一些银钱,但另一位成为皇族庶子正妻的女儿,直接被休回家,家里被查了几次后已然落破得不行,一大家子的人搬出大宅院,住在破落的小院子里,没有营生,时间久了自然就容不下一个被休回来的姑娘,便想把人再嫁,贪些嫁妆,可他们家的事,十里八街的哪有不知,但凡是有些钱的人家都不会冒着得罪皇商的危险把人娶进门。他们家只能把目标改了又改,可现在不比以前,便是纳妾也是挑了又挑,贪嫁妆的事,就不用想了,于是就改了方向,把人卖去做仆人,卖完了,数着银子,心道卖得亏。

    外面风风雨雨如何,王修晋是不清楚,他只知道大儿子每天在水深火热中度过,每天除了去学堂和睡觉之外,其他时间全都进到军营了,每天被练得回到府里倒头就睡,可把王修晋心疼坏了。王修晋为此和李菻善吵了几次,只是不论王修晋怎么吵,李菻善就是不回话,气得王修晋只能在夜间运动时,咬了李菻善几次。

    这次皇帝是下了狠心,连真正的外戚也整治了一番,王修柏借着此次,在户部动了动位置,反倒越发的低调了起来。与此事没有直接关系的王修晋,却让一大堆人恨得牙痒痒,这些人清楚,皇帝不过是借着王修晋儿子打架的引子清理,但如果不是王修晋整出那么个学堂,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事。

    王修晋听到这样的风声,只是冷哼了几声,“这些人怕是拉不出来屎,还得怨粪坑不吸引屎。”听到王修晋说话的几人,脸色变得又变,也不知是觉得王修晋说话太不雅,还是忍笑。只是当这话传到皇帝那,皇帝大笑一番,笑过之后又言王卿家话粗理不糙。

    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这股风才算平息了下去,不管是皇室族人还是外戚全都低调了几分,便是官员的亲属也都不敢冒头,全都老实得不行,引得百姓津津乐道,还有几个地方给皇帝建了功德牌,一天三柱香的上,逢初一,十五的时候,香火更旺盛。皇帝听到传来的消息,心中感叹万千。对在宫里的皇子们又是一番教育,为君之道是何。

    皇帝是位长寿的君主,当雅昶长大参加科举的时候,皇帝依旧在位,而老将军已经过世多年,王大人也告老还乡,在王村安老,可苦了王修晋和王修柏,时不时的往王村跑,虽说现在交通比以前好,但路途遥远,来去的折腾也够两家子人奔波几日。王夫人因为身子早些年落下的病,没能和王大人白头到老,两年前过世,皇帝闻迅后,感慨王夫人的一生,写了首诗赞其相夫教子的功劳。

    母亲过世,让王修晋十分伤心,此时的他,已经步入中年,手中的产业能转给皇室的,都没留下,只余下一些养家用,李菻善已经成了威武大将军,几次带兵出征,平息蠢蠢欲动的边镜战乱。李雅昶按着李家祖训早早便上了战场,经历了几次的战争后,李菻善便被压着准备科举。

    倒不是李家准备转文官路线,皇帝认为得让文官知道,如今的武官是文武兼备,别没事总说武官都是莽夫,同时也让文官有些压力,能文能武的武官,文官的地位可想而知,于是李雅昶便成了出头鸟。王修晋对皇帝的行为十分不满,却又无可奈何,谁让人家是皇帝。李雅昶倒无惧,也没觉得科举有何难,没有推荐书,便从头开始考。

    王大人对外孙参加科举十分支持,当年没能让王修晋参加,他心里有些遗憾,总会想如果当初他有担当一些,小儿子也能参加科举,是不是就变得不一样。老了的王大人总爱回想过往,坐在最高的楼亭里反思着一生的过错,他对不起妻子和小儿子。

    王修柏如今为户部尚书,每天要忙的事很多,从父亲告老还乡开始,便要留父母在京城照顾,奈何父亲脾气固执,说不动劝不听,每年回乡过年,他说破了嘴皮,父亲依旧要留在村中的小学堂里,教教学生。起初,王修晋也跟着会劝上一劝,后来也就不劝了,他尊重父亲的决定。

    李雅昶参加科举前,住在王村一段时间,直到科举前才归来,休息了一天后,立刻进了考场,开始一轮又一轮的考试。儿子参加考试,王修晋跟着紧张,只要有机会就往考试点外守着,意外儿子提前交了试卷出来,他还能把儿子接回家。

    李雅昶从上战场开始,家中的大门就差点被媒人踩平了,做媒的跑断腿,想要知道李家要给大少爷寻个什么样的亲事,跑了几年也没见李家人开口,直到圣旨传出,皇帝把公主许给李家大少爷,媒人才消停了一段时间,也只是一段时间而已,皇帝把公主下嫁,就意味着李雅昶是未来李家主人啊,没娶公主前,有几个填房的,也不是什么大事,媒婆们折腾的更起劲了,只是不论她们怎么折腾,李家闭门谢媒。

    考试的最后一天,看着儿子从大门内走出,王修晋看着风度翩翩的儿子,儿子举手投足间的姿态完全看不出是上过战场的人,怎么看都像是才子文人,也难怪公主偷跑出来一趟,便被迷住,就是不知与皇家结亲是不是好事。
………………………………

393。番外八

    李雅昶如何也想不到; 他会带着上一世的记忆进入一个婴儿的身体里; 还是被扔在大雪地里的婴儿身体里,刚进入身里时; 他绝望的想着,上辈子拍戏时发生意外摔死的; 这辈子又要经历冻死,他是不是哪辈子干过坏事,让他每活一次都不得好死。

    做一辈子的演员; 李雅昶觉得扮演小孩子是相当的有难度的挑战。在摸清了身处在什么朝代; 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家里的社会地位后; 李雅昶觉得他的三观需要捏碎了重新筑建; 他读的书是不多,也没演过什么大角色; 一辈子也就是个四五线的混个脸熟的演员,但常识他还是知道,男男结婚,追溯历史; 可没有这样的记载,若不然也不会在某段时间; 把男男、女女的恋爱关系被划进精神病中。

    还有朝代的名,为何他连听都没听过; 他们家更是了不得; 曾祖父是老将军; 却相当聪明的没握着兵权,外祖父是朝中重臣,管着都察院,就是查贪污**的地方,祖父是将军,父亲是武将,小爹却是皇商,家里的背景似乎怪怪的。让他觉得更奇怪的就是小爹的思维方式,会使他产生种,小爹和他的来历一样,不然怎么可能会有那么要特别的想法。

    但听着身边的仆人说着小爹以前的故事,李雅昶又有些不确定,他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想法先进就认为小爹的来历不凡,要知道古人是非常聪明的,尤其是官员家的孩子,除非是往残了养,要不知道能爬上去为官的,有几个脑子傻的,不是各个聪明绝顶,也都不是吃素的,要不然又怎么能在吃人朝堂中存活下来。想想小爹小时候的经历,很有可能是那样的一个环境下,小爹被穷压迫得不得不放弃身份而为商,才会造就了今日大名鼎鼎的皇商。

    人只有在压迫到底线时,才会奋起反抗,小爹怕是如此,至于小爹过份宠小孩,怕是因为小爹小时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