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好运加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之好运加身-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以,当然可以。”吴正连声道:“下官在这里谢过张大人。”

    顺天府尹三品,张宁只是七品总旗,官职差的不止一丁半点,但张宁是锦衣卫,又有杨士奇写的手札,吴正才亲自陪同前来。没想来对了,张宁这是帮他解决大麻烦啊。

    “不敢。”张宁笑着回礼道。

    解决就业才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多惊喜呢。

    “张大人这边请。”吴正客气得很,邀请张宁到旁边干净的棚子喝茶。

    这棚子是士绅用以施粥的,顺天府尹来了,差役让士绅的管家赶着收拾出来,换上干净的桌椅,奉上香茗,供父母官歇脚。

    两人入内坐定,吴正问起织布机的事。

    张宁拣能说的说一些,听得吴正一脸神往,道:“若真这样,是百姓之福。”

    “还请大人适当给予方便。”张宁趁机提要求,毕竟布织出来后是要卖的,虽说第一个客户已经内定,但若有剩余,不是得向外销售吗?

    吴正道:“那是自然。”

    两人喝完茶,清儿那边还没挑好人,一共需要一千二百个女工。三班倒,纺织女工六百人,踏脚踏的女工六百人。

    吴正看时辰不早,道:“本官还有事,先走一步。”

    如果不是他在这里,张宁早就回去了,招人的事交给清儿就可以。

    送走吴正,张宁也上车回府。刚到府门口就被张辅派来的人请去,张辅一见他便道:“你小子了不起啊,竟然想在灾民中挑人。”

    “有问题么?”张宁不解。

    “问题大了。各府谁没有吃闲饭的人?让这些人去织布多好,你倒好,给灾民便利。”

    消息传得这么快?你这是知道女工月收入十五两银子,所以想让各府的婢女们去干活创收吧?张宁腹诽,道:“国公爷有所不知,做这个活非常累,各府那些大姐娇生惯养,哪里做得来?”

    “有什么累的?”

    “机器动她们就不能歇,除了吃饭去茅厕,就没停的时候。”

    “这样啊。”张辅拧眉想了想,道:“那也得让她们去。”
………………………………

第51章 事成

    清儿挑了一天,挑四百多人。这些人连同她们的父母兄弟在灾民们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被带到纺织厂,住进属于女工的院子。

    规划纺织厂时,张宁划了一块地,准备盖小院子,目前还在建设中,不过灾民们显然不在意,只要有一小块地,他们便能动手搭建自家房子。

    清儿再去各勋贵府中挑人,挑了两天,才挑两百人。如张宁所料,能被买进勋贵府中的婢女,要么伶俐,要么娇滴滴,哪里是干这个的料?两百人大多是府里的绣娘,以及少数粗使丫环。

    剩下五百多人怎么补齐?张宁干脆贴了一张招人告示。

    一时间,纺织厂门前人山人海,一个月十五两银子,谁不动心?

    …………

    南城余员外一早打扮得花团簇锦,跟新郎官似的,又派小厮去外面看,不停问:“来了没有?”

    直到近午,小厮气喘吁吁跑进来喊:“员外,员外,来了,来了。”

    “快奏乐!”余员外大喜,忙让外头搭好的戏棚子奏起乐来,自己赶紧迎出来。

    门外,贾小四从马车下来,望了一眼白墙黑瓦,撇了撇嘴,还来不及说什么,像新郎官的余员外已热情万分迎出来,对着比小他三四十岁的小太监跪下,道:“草民见过公公。”

    “起来吧。”贾小四淡淡道。

    “请公公厅上用茶。”余员外爬起来揖让。

    贾小四把手里一卷白纸交给他,道:“这是陛下嘉奖你捐粮有功的嘉奖令,拿着吧。”

    余员外懵了:“不是应该摆香案接旨吗?”他都安排好了啊。

    贾小四撇了撇嘴,转身上车,走了。

    余员外捐了一半家产,成为此次捐粮最多的人,因而得到皇帝墨宝,贾小四奉旨送墨宝,当然不可能用宣旨的仪式。

    …………

    安乡伯府,张宁和刘念对坐喝茶,看着对面懒散倚在椅中,脸上神情却一本正经的张宁,陌生的感觉又涌上刘念心头。这样的张宁,他以前从没见过,不过,他很喜欢。

    “阿宁,我爹说,你越来越像做大事的人了。”

    张宁笑笑道:“你爹不让你上学了?”

    “可不是,他的心思比女人还多变,以前逼我上学,现在逼我别上学。”刘念埋怨了一句,道:“我们兄弟开个布庄如何?”

    一台机器一天织五匹布,二百台一天就织一千匹,这么多布怎么销出去?可不是得开布庄。

    张宁知道刘瑜名下有布庄,这是想拿到最大的经销权吧?他道:“可以啊。”

    织出来的布,一部分成为贡布进入皇宫,还有很大一部分必须外销,皇宫消化不了这么多。当然,贡布和普通的布,织的手法和丝线不同,张宁将这些布分级,定下严格的标准,把布分为四级。

    一级,自然是贡品。

    二三级供应皇亲国戚勋贵官员,四级再差,也比土布强太多了,流向市场完全没有问题。这些布,可以拿到布庄销售。

    刘念高兴极了,道:“那就这么定了。布庄的事交给老王吧?”

    老王是刘瑜名下布庄的掌柜,做生意是把好手,布庄在他经营之下,成为京城最大的布庄。刘瑜这是担心纺织厂的布织出来后,布庄的生意一落千丈,才让刘念出面,提出合开布庄的主意。

    布庄由老王当掌柜,主动权不就在他手里了吗?

    张宁自有打算,身为有志青年、勋贵之后、锦衣卫总旗,自是不能操贱业去卖布,安乡伯府也没有经营布庄的人才,不如交给刘念,由他去操办。反正布的成本、价格掌握在他手里。

    双方各有打算,一谈就妥。张宁发话,老王去找老关洽谈开布庄的事了。

    安乡伯府管家老关总揽销售,这两天京城大大小小的布庄掌柜对他围追堵截,就想拿点货,给自家布庄充点门面。

    老关快哭了,公子太坑,把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交给他。

    …………

    人招满,由郑氏和三凤统一培训,培训结束,二百台织机也安装好了。

    各色蚕线、丝线早堆满仓库,张宁也没择吉日,见万事齐备,和做富家公子打扮的朱祁镇来到纺织厂门前,由朱祁镇持金剪,剪断一条大红绸布,绸布的另一头还扎一个大红花。

    “礼成。”张宁笑吟吟道:“郑大娘,可以开工了。”

    纺织厂由郑氏负责,三凤负责踏脚踏的娘子军,自身也要听郑氏的。

    “是,公子。”郑氏意气风发,纤手用力向下一挥,颇有大将之风地道:“开工。”

    女工们排队向早就安排好的位置走去,落座的落座,上脚踏的上脚踏,顿时机器轰鸣,让前来观看的五位顾命大臣咋舌不已。

    杨士奇本来想悄悄劝皇帝,这么多人的场合,就算要来,也得多带些人护驾,机器声一轰鸣,他就把这事给忘了。

    朱祁镇当先而行,张宁在旁边一一介绍,他不断点头,五位顾命大臣落在后面,反而很多话听不到。

    转了一圈,观看完毕,到帐房喝茶,杨士奇又要求张宁再说一遍。

    …………

    宫里,王振问前来禀报的小太监:“他开始织布了?”

    这小子还真把这件事做起来了,听说差点把安乡伯府掏空,真是败家子儿。掏空安乡伯府怕是不够,不知道英国公有没有帮衬他一些。

    真如他所说,女工赚到钱,东家赚到钱,卖布的商人也赚到钱,那我怎么办?我更难动他了。

    王振道:“叫马顺带些人过去,把为首那个谁拿了。”

    他不知道纺织厂里,谁是管事。

    马顺带人过去的时候,刚好朱祁镇和五位顾命大臣在帐房喝茶,他见情形不对,急中生智道:“张总旗今日大喜,臣带同僚过来贺喜。”

    皇帝他得罪不起啊。

    杨士奇看他两手空空气势汹汹,哪会不明白,故意道:“贺礼呢?”

    “贺礼,在这里。”马顺笑得那叫一个难看,拿出两绽十两的银绽。

    杨荣摇头道:“记太轻了。”

    张宁笑道:“不轻不轻,只要是马大人送的,多少都不轻。”吩咐清儿上前接了。
………………………………

请假一天

    今天在外奔波一天,晚上想码字,先是卡文,接着感冒流鼻涕发冷打瞌睡,码了三小时只码五百字,实在撑不住了,请假一天,明天再更新啦。
………………………………

第52章 明暗之间

    “笨蛋,连一个贱民都捉拿不了,要你有什么用?”王振气得连踹马顺。

    马顺憋屈极了,纺织厂里现有五樽大神外加一条真龙,他敢开口拿人吗?有本事你自己去。

    “陛下和阁老们都在。”他边躲闪边道。

    皇帝出宫王振知道,这才气不过让马顺去拿人,打算给张宁一个下马威,没想到马顺怂了。王振不想自己在三杨面前是怂包一枚,又踢马顺几脚,道:“再去。”

    “公公,当着陛下和阁老们的面拿人,怕是不行。”马顺忙道,他已经偷鸡不成蚀把米,白白送二十两银子给张宁了。

    他是谁?他是人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指挥使,天底下除了皇帝和王振,谁放在他眼里?偏偏皇帝在场,这就没辙了。

    “陛下还小,难免胡闹,你身为臣子,该劝劝陛下才是。”王振故意不提三杨,话里话外只是要马顺再去一趟。

    马顺哪敢去?一味推托,最后借尿遁。

    王振气得不行,有心让东厂的番子去,又找不出一个有胆量在皇帝面前拿人的带队。他想了半天想起上次因为皇帝出宫太频繁,太皇太后叫他过训斥的事,眼睛一亮,转身去了慈寿宫。

    “娘娘,张宁怂恿陛下出宫,为他的纺织厂撑面子。陛下万金之躯,怎能和贱业搅和在一起?请娘娘处罚张宁。”一见到太皇太后,王振马上告状。

    太皇太后眯着眼看手里的布,听到他的话,停顿了一息,将布移近了一些,继续看。

    不就是一块布吗?有什么好看的。王振腹诽,再次道:“娘娘,张宁竟然让陛下为贱业贺,实是罪该万死。”

    太皇太后依然没出声,坐在她身侧,身着粉红衫子的美少女悠悠道:“王公公,你好啰嗦。”

    我啰嗦?王振可不敢对这位太皇太后跟前的红人有任何不敬,陪着笑脸道:“郡主有所不知,张宁弄了一个纺织厂……”

    悠悠道:“本郡主怎么不知?不就是织布吗?公公说织布是贱业,天下有哪家妇人不织布绣花?难道所有人都操贱业不成?太祖可不是这样说的。”

    朱重八立国之初,将百姓分为四个等级,商人才是贱业,因而皇亲国戚、勋贵、官员,明面上对商人极为不齿,实则名下商铺无数,只不过自己当幕后老板,雇信得过的人当掌柜,既不和“贱业”沾边,又享受“贱业”带来的滚滚财源。

    悠悠特地指出,纺织不是贱业,不要说百姓家家有织机,就是皇亲国戚、勋贵、官宦人家的女眷,也要从小学女红,又抬出朱重八,让王振心里愤恨却无话可说。

    太皇太后道:“你不教陛下学好也就罢了,还搬弄是非,成什么样子?掌嘴!”

    两巴掌打得王振恨不得杀了张宁,却对张宁无可奈何,只能悻悻然离开慈寿宫。

    …………

    朱祁镇和五位顾命大臣喝完茶,勉励张宁一番,离去了。

    张宁叮嘱郑氏几句,也回府。刚进书房,清儿递上一个和普通书信无异的信封,道:“公子,郡主派人送信过来。”

    张宁让她退下,翻来覆去看了平平无奇的信封两眼,小声嘀咕:“太不走心了。”给男朋友写信,哪能用普通的信封,起码得特别些吧?

    拆开信,信纸同样普通,就是最差那种纸。字是临的颜真卿的楷书。张宁更不满意了,决定下次见面,好好说说悠悠。

    一看内容,张宁明白了,悠悠这是生怕信落入锦衣卫或东厂手里吧?他匆匆看完,点燃火折子把信烧了。

    悠悠来信说的自然是王振去慈寿宫告状,反被太皇太后责罚的事。

    该准备的都准备得差不多,是时候动手了。张宁无声自语。

    这些天外人看着,他又是搭棚施粥,又是造织布机,又是盖厂房,动静挺大,把自己是纺织厂东家的身份大白于天下,不仅勋贵圈的目光被吸引过来,上至文官,下至百姓,谁不关注?如果纺织厂做起来,意味着多一条路,有银子有手段的可以开一家,什么都没有的,家里不还有一个会织布的婆娘吗?一个月十五两银子的收入,足够一家人喝香的吃辣的,还能雇几个丫环使女。

    所以,没有人注意到有人在收集王振的罪证。两个月的时间足够把他这些年做的事调查得一二楚了。让张宁觉得可惜的是,此时的王振,还不到只手遮天的地步,仅止于收受贿赂,网罗党羽,不过这些已经足够。

    …………

    杨士奇回府用完晚膳,去书房继续看奏章。自从成为顾命大臣,文渊阁大学士后,他总有看不完的奏章。国事繁忙,对此他也无可奈何。

    看完一封奏章,他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老仆突报锦衣卫总旗张宁来访。

    “这么晚了,他可有说来做什么?”已是一更,因而他有此一问。

    老仆道:“没有。”

    杨士奇想了想,道:“请他过来吧。”

    老仆有些意外,道:“老爷,请他到书房吗?”这位张总旗可是锦衣卫,请他到书房,怕有些不妥吧?

    “无妨。”

    老仆不敢多嘴,出去引张宁进来。

    在书房门口,老仆前行两步再次禀报时,张宁悄悄取出玉佩戴上。

    杨士奇并没有收起奏章,而是任由奏章散在桌上,那份没有看完的还摊开,道:“请他进来吧。”

    老仆忍了又忍,才没有出声提醒,而是转身对张宁道:“张大人,我家老爷有请。”

    我听到了。张宁腹诽,道:“多谢老伯。”越过老仆进入书房,对坐在官帽椅上的杨士奇行礼道:“见过杨大人。”

    他是权倾朝野的阁老,又是顾命大臣,张宁向他行礼原无可厚非。

    “免礼。张大人请坐。”杨士奇示意张宁会下,道:“今天见了纺织厂的产出,老夫欣慰不已,若此法可行,则民可富,国可强矣。”

    那是当然,工业强国,早就经过实践。张宁无声嘀咕,道:“大人请拭目以待,下官今晚前来,却是另有要事。”
………………………………

第53章 罪状

    杨士奇并不意外,文官勋贵是两个圈子,不说没事,有事也不可能凑到一块,张宁会来找他,实是勋贵中的异类。

    他道:“请说。”

    张宁道:“王振为陛下的启蒙先生,隐隐以帝师自居,又常伴帝侧,如今手握东厂,对马大人有提携之恩,一旦太皇太后驾鹤西归,谁人能制?阁老大人怎能不以史为鉴?”

    这是为王振而来?三杨在内阁处理政务,又常去慈寿宫向太皇太后禀事,多少听过一些王振多次针对张宁的传闻,要不是皇帝护着,他早被撸了总旗官职,回到从前无所事事成天打架斗殴的状态了。他出于自身安危,想和我联手收拾王振?

    王振在我等三人面前倒还安分,只是他说的倒也不无可能,帝师兼大伴足以让皇帝对他言听计从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