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之光-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这碎崽子没底没面!”秦始皇挥挥手臂嗔怒道:“长生不老和重生、复活有区别吗……”秦始皇不想解开自己固守的那一点秘密。

    郑爽见秦始皇回避长生不老乃至重生、复活的问题,双手抱拳躬身施礼。

    秦始皇欣欣然道:“从小卖蒸馍啥事没经过?甭看我衣服穿得烂,腰里别着八百万!”他说的竟是后世人十三郎唱的滑稽歌……
………………………………

第一卷:大宋风云 第007章:湋河湾(1)

    秦始皇的幽默与滑稽使郑爽跟他距离瞬息间拉近到一厘米,秦始皇见郑爽全神贯注地盯视自己,哈哈一笑喋喋不休道:“老夫知道你来这里干什么!其实你小子和老夫不谋而合,我们爷俩早就是一股道上的车子;也就是西府人说的红萝卜不零卖……”

    秦始皇的话使郑爽一愣一愣:千古一帝知道郑子要干的事?郑子寻找虫洞的目的是穿越宋朝改变被夷狄胖揍的颓废局势,这些他都知道?蒙人吧!哈哈……谁信他说的话……

    郑爽凝视着小圆镜里的秦始皇沉吟不定,哪里相信秦始皇的话是真的……

    就在这时,一阵歌声从远处传来;优美得旋律十分动听,歌者好像是个女子;郑爽浑身顿时热血沸腾。

    郑爽顾不上打理秦始皇——当然他认为在小圆镜里面看见秦始皇是一种幻觉——便把小圆镜收起来,追着歌声而去。

    歌声从湋河湾传来,郑爽下了一面坡来到湋河岸边;只见水色连天,碧波荡漾;郁郁葱葱的芦苇荡仿佛水泽汪国中的原始森林向前铺展开去。

    河面上,芦苇荡中时不时有鸳鸯、野鸭、天鹅凫游出来;几只长腿白鹭正站在浅水处捕鱼钓虾。

    哇塞!此湋河非彼湋河嘛!眼前的湋河湾不是郑爽印象中的臭水渠,而是从空中流下来的天水。

    郑爽印象中的湋河湾一天到晚河面上漂浮着油腻腻的白沫,黑心的造纸厂老板为了蝇头小利把污水全倾泻在湋河之中;当地官家为政绩所迫也是视而不见,受害的是郑爽老家郑家河和附近几个村寨的乡亲们。

    眼前的湋河湾却大相庭径,几百里长的芦苇荡一眼望不到边;清粼粼的河水从芦苇荡中缓缓流过,《诗经》。秦风就是在这个地方生成的。

    郑爽举目翘望,满眼青绿中歌声越来越响;一叶小舟从芦苇荡中缓缓驶出,驶舟的是个美貌姑娘。

    歌声从姑娘嘴里扬出,竟是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姑娘的歌声使郑爽亢奋,郑爽在后世时最喜欢的就是《诗经》中《蒹葭》这首诗;情不自禁地用白话文朗诵起来:

    芦苇茂密水边长,

    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

    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险峻难攀登。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

    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沙洲边。

    郑爽用白话文朗诵完《蒹葭》抬头去看姑娘,哪里还有踪影?他觉得自己是热脸贴个冷屁股,嘘叹一声抱怨道:“这妹子真是个鬼精!说不见就不见!”

    郑爽心中说着,便在河岸上走来走去;对着芦苇荡大声吆喝:“喂!唱歌的妹子,你怎么说不见就不见啊!过路人想讨口水喝嘛!”

    郑爽这么讲是想打消姑娘对自己的误解,郑爽知道湋河岸边人家的风俗;大姑娘遇见不熟悉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躲避。

    郑爽心中想着不禁说道起来:“郑子讲的湋河岸边的妹子见了生人怕羞那是后世的事,可宋朝女子的开放程度并不逊色唐朝;宋朝尽管创建了理学,但朝野反对声音十分强大;宋代女子本身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要说受影响的话那是明朝,明朝开国后妇女才被严酷摧残;地位也是一落千丈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这也难怪,朱元璋这个老梆子和尚出身,岂容妇女开放?宋代出才女、明朝出烈女恐怕就是这个原因!”

    郑爽心中叽咕着四处张望,还是不见船家女的身影;便就笑声呵呵道:“这妹子怎么封建起来,宋朝女子并不是这个样子呀!”郑爽觉得自己已经来到宋朝地面才这样自信的讲。

    郑爽说着话,不禁想起宋朝著名词人李清照来;李清照年轻时便喜欢写爱情词:“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小小年纪的李清照便知道偷窥帅哥,与二十一世纪的女孩青春多情没有什么两样?真是哪个少女不怀春啊!

    不仅如此,李清照成年后还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个女子已嫁作人妇,不仅晚回;还喝得酩酊大醉找不着东西南北,这小日子过得比现代女子都潇洒滋润;与传说中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啊!

    再看一下南宋著名断肠诗人朱淑真写的一阙《清平乐》: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意思是当含烟带露的季节来到湖上之时,不仅与心上人携手湖上路,还和衣睡倒人怀,不顾羞怯地倒向恋人的怀抱。

    一个词人敢于写出这样的词句,足见宋代女子对爱情追求的大胆、开放和执著。

    郑爽玩弄着宋朝男女之间卿卿我我的故事,继续向前走去;却见一面湖泊显现眼前,湖泊水色潋滟;碧蓝荡漾,四面被芦苇荡包围着;芦苇荡前面竖立着一通石碑,上面镌刻着三个牛头大字“鹦鹉洲”。

    “鹦鹉洲!”郑爽惊诧不已地喊出声来,心中说着:“鹦鹉洲不是在武昌的吴江上吗?这里是湋河湾怎么也标出个鹦鹉洲的名字来!”

    郑爽默默念叨着,不禁想起李白的《鹦鹉洲》那首诗来:

    鹦鹉来过吴江水,

    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

    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

    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

    长洲孤月向谁明。

    李白这首《鹦鹉洲》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当年春天遇赦的李白经过一冬的巴陵之游又回到了江夏。

    在这里,诗人览胜访友一度又恢复了诗酒放诞的豪情逸致;《鹦鹉洲》就写于此时。

    此诗借描写鹦鹉洲的艳丽春景以及古人祢衡的悲惨遭遇,反衬出李白自己饱经颠沛流离之苦的孤寂心情。

    湋河湾芦苇荡中出现鹦鹉洲之名,一定是遭遇不恭的世外高人借李白《鹦鹉洲》一诗发力而释放心中的郁闷;这人是谁……

    郑爽心中默诵着,站在湋河岸边举目翘望;只见鹦鹉洲上湖水中时不时有鱼跃起心中便喜:“原来是座养鱼的大湖?湋河湾竟然出现养鱼的湖泊;这也太奇妙!”

    郑爽兴趣盎然地在湋河岸上走来走去,发现一只小船停泊在鹦鹉洲芦苇荡的深处;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宋人杨万里的诗句来:

    石桥两畔好人烟,

    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

    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

    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

    为谁辛苦不归田?

    郑爽吟完诗句,心中欣欣然道:“原来湋河湾还有渔夫?小船就是渔夫打渔的工具!”

    郑爽心中说着拾步而进,走没多远;却见一个顶戴白纱的妇人跪在路边哀声乞讨……
………………………………

第一卷:大宋风云 第008章:湋河湾(2)

    郑爽看见跪在路边乞讨的白纱妇人情态凄然不禁动容,上前问明情况;方知这一代遭遇兵燹,白纱妇人一家死于兵燹之中;她和孩子幸免一难逃了出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孩子走丢;白纱妇人寻找多日不知所踪,只好在湋河湾一边乞讨一边寻找孩子;今日还没吃上一口饭饥饿难忍,才跪在路边乞讨。

    郑爽见百里湋河湾空寂无人,刚才划船唱歌的姑娘也不知去了哪里;慌忙从身上拿出5张老头票递给白纱妇人道:“大嫂甭难过,这是5百块钱你拿上找个地儿买点吃的吧!”

    郑爽也真棒槌,明明知道自己已经穿越;拿500元人民币救济白纱妇人还不是自欺欺人?

    白纱妇人见郑爽给自己5张老头票,又惊又喜捧在手中左看右看似乎不曾相识;回看郑爽几眼想说什么却又没有说出口来。

    郑爽提醒白纱妇人道:“大嫂,500元够您吃用一个星期哩!”

    白纱妇人见说,不禁感激涕泪,千叩万谢地万福一阵惶惶而去。

    郑爽看着白纱妇人的身影消失在大路尽头,嘘叹一声回头寻找唱歌的姑娘还是不见踪影。

    郑爽抬头看天,那轮日头已经悬在西山顶头;心中便道:“郑子走了这长时间口干舌燥,听见唱歌的姑娘欣欣而来想讨口水喝;可这个鬼精不知窝藏什么地方去了!”

    郑爽心中说着,便想看看后世郑家河的地方除了芦苇荡还有什么物事。

    主意拿定,他昂首阔步向前走去,来到一处草丛跟前脚下却被一拌;“噗”地一声栽倒地上。

    郑爽倒在地上滚了一个蛋儿,要不是几棵大树挡住;他差点就滚到湋河里面去。

    郑爽不知所措地爬起身子四处张望,却听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传进耳膜。

    郑爽站起身子去看,只见草丛中躺着一个少年;自己绊的那一跤准是少年使的坏。

    郑爽爬起身子向少年吼了一声:“你有病是不是?为什么绊我一跤!”

    少年从草丛中站起身子,把手中一只竹棍滴溜溜兜转着嘻嘻哂笑道:“你有什么证据说小爷绊了你一跤?”

    少年讲的是纯真的关中西府方言,而且字正腔圆十分巴实。

    郑爽心中暗暗作喜,有种回到家乡的感觉;现在尽管不是二十一世纪,但少年的话语跟故乡人别无二致;这对郑爽是极大的安慰。

    郑爽痴愣一阵,用关中方言问了一声:“你是什么人?为什么绊我一跤!”

    少年听郑爽讲关中语不禁一怔,随之回了一句道:“你来查户口?问我什么人?哪你是什么人!”

    郑爽心中一乐,聚精会神地打量起少年来了。

    少年十五六岁年纪,脸上脏兮兮的却掩盖不了肌肤的柔嫩和白皙。

    郑爽拭拭眼睛仔细观看,见他戴一顶破烂瓜皮小圆帽边上絮哩索络;穿一身七补八丁的乞丐衣,形象是乞丐但气质却不像一个讨饭的。

    少年手中的竹棍也不是普通竹棍,而是一把三尺长的滚边横笛;身旁还站着一只浑身金黄的金雕。

    郑爽盯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看着横笛少年,横笛少年把手一指;道:“不要把眼睛珠子看爆了,老实讲;你是什么人?”

    郑爽被横笛少年绊了一跤没有问他,这小子倒是先发制人了;郑爽没好气地说了一声:“我是什么人你管得着?我得先问你这屁孩吃饱了撑的是不是?平白无故地绊我一跤干么?”

    横笛少年格格嬉笑,不屑一顾地将金雕撒向空中,悠闲地吹起横笛,竟是《梅花三弄》中的《梅花引》。

    一曲终了,横笛少年突然伸出手对郑爽道:“给我钱!”

    郑爽一怔,莫名其妙地看着横笛少年问:“为什么给你钱?”

    横笛少年调皮地眨巴眨巴眼睛道:“刚才你能给白纱妇人钱为什么就不能给我?”

    横笛少年说着走到郑爽跟前,用手中的横笛在他肩膀上点了一下:“本公子刚才给你吹了一支曲儿,放在汴梁街头少说也得五两银子,你给一两算啦!”

    郑爽听横笛少年提到汴梁,才想起他应该问的问题:“小哥你说的汴梁是不是宋朝的京城!”

    “是啊!”横笛少年在脸上抹了一把,一块污泥落到地上。

    郑爽“喷”地笑出声来,把手指着横笛少年道:“原来你给脸上抹了泥巴,你怎么这样逗!”

    横笛少年莞尔一笑,又在脸上抹了一把道:“我逗吗?”回头瞥了郑爽一眼,道:“你不知道汴梁?你是什么人,穿得如此奇形怪状!”

    横笛少年这么一说,郑爽才想起自己身上的冲锋服。

    红色的冲锋服花里胡哨,郑爽在虫洞里面被大风吹刮时从马桶旅行包中拿出来穿在身上没有脱掉;竟被横笛少年说成奇形怪状。

    从横笛少年的话语中,郑爽知道自己已经来到宋朝;但还是明知故问道:“小哥,现在是什么朝代?”

    郑爽这句话问得蹊跷,横笛少年痴愣愣看了他几眼;大惑不解道:“你这棒槌,连现在什么朝代也不知道?”

    一顿,围着郑爽盯看半天;把横笛在他的脊背捣了一家伙咯咯笑道:“见你穿得胡里花哨,还以为是王孙公子,却原来是个棒槌!”

    “棒槌!”横笛少年惊叫一声:“现在是宋朝呀!具体地讲是宋朝第3代皇帝真宗赵恒景德元年,棒槌你听明白了没有!”

    郑爽乜斜着眼睛盯看着横笛少年寻思道:宋真宗景德元年应该是公元1004年,北宋的第三任皇帝真宗赵恒做了6年皇帝;这一年的宰相好像是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寇莱公寇准,这一年宋朝和契丹签订了“澶渊之盟”宋辽边境无战事120年。也就是说自己穿越来到1000年前的宋朝啦!真宗皇帝就是小赵老三,他爹宋太宗老赵老三早就呜呼哀哉了!

    老赵老三为了给小赵老三传授皇位可谓心机费尽,首先背弃兄终弟及的“金匮之盟”剥夺了四弟赵廷美的官职削为庶人,致使赵廷美忧虑而死;老赵老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芳、赵得昭也被老赵老三用不同手段整死……

    横笛少年见郑爽乜斜着眼睛看她不禁笑道:“你这家伙眼睛像贼,怎么那样看在下?”

    顿了一下咽咽喉咙道:“你站在这个地儿就是大宋国的领土凤翔府!”

    “凤翔府!”郑爽重复着横笛少年的话寻思:凤翔府二十一世纪叫凤翔县,跟他所在的那个韦川县是平级;可在宋朝凤翔府隶属秦凤路是接近西夏最边远的地区,凤翔府作为北宋西北边境最前线;跟西夏人打斗了上百年。

    郑爽心中想着,便就十分欣赏横笛少年的率直和热情;打躬作揖道:“原来现在是宋真宗赵恒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感谢小哥提示!”

    横笛少年狐疑地看着郑爽,道:“你不像宋朝人……是宋朝人怎么讲出公元1004年的话……可你讲关中话而且和我的口音十分相似……真是有点怪……”
………………………………

第一卷:大宋风云 第009章:湋河湾(3)

    横笛少年一边说,一边围着郑爽兜转起来;倏尔手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