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北蛟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北蛟龙-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可能吧!那吕和不过是边鄙一小小县令,朝中那些士族和外戚等人就不会阻止?难道不会将功劳往自己身上揽?”说话的是郭胜。

    “你们目光不要短浅,要往前看!这吕和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县令,所以才命人给我送来一份厚礼,让我为他说些好话。你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帮其做好这件事,日后此人必定会站在我们一边,为我们办事!何进那老匹夫,就是仗着手中握有军中大权,才会如此猖狂的与我等对立。只要我们手中也一样拥有手握重兵的外援,那何进老匹夫就会更加忌惮我们三分!”

    “只是,只是这吕和会为我们所用吗?”赵忠担心地问道。

    “这却不难。只要我们明日在朝廷上,多帮其说好话,讨得些封赏,然后我们在挑拨此人与士族之间的矛盾,让何进和士族暗恨此人,那样,日后他也只有投靠我们了。只是此人还需要敲打敲打!”张让一脸笑容,自信地答道。

    “大哥果然英明啊!”其余几人附和笑道。

    “呵呵,明日且这般……”

    几人听后同时大喜,商议一番,这才离去。

    几日后,洛阳朝廷上。

    汉灵帝坐在帝座上,看着下面的群臣在底下激烈的辩论者,不觉昏昏欲睡。此时的汉灵帝正值壮年,三十余岁,但面色显得苍白,显然是被酒色掏空了身体。而底下的群臣自然是为此次鲜卑大举南下口关一事而在相互辩论着,无非是如何派兵救援。

    但是身为皇帝的汉灵帝却对此不感兴趣。只是鲜卑人南下的消息传至朝堂时,刘宏才会感到一种震惊,可是如今已经过去了半月有余,汉灵帝早已对此习以为常了。

    底下的群臣吵得越凶,刘宏就越提不起兴趣,一双眼时闭时合。

    其实对于鲜卑人,刘宏还是忌惮的,自从灵帝熹平六年的那次三路出击被鲜卑人打败后,就一直对鲜卑人是避而远之,这久而久之,灵帝也失去了心思。至于想打败鲜卑人,刘宏是从未想过。

    站在刘宏身旁的张让,见刘宏这般,便道:“皇上,臣有一份奏折,禀报给皇上,皇上看了之后,定会龙颜大悦!”

    刘宏眯着眼斜看了一下张让,道:“哦?让父有何奏折?快快拿来!”

    刘宏还是很宠幸张让的。张让从怀中拿出了一份竹简得给了汉灵帝。汉灵帝看了之后,却突然大笑起来,嘴中连呼道:“好,好,好!”连道了三声好,然后猛然站了起来。

    灵帝的一惊一乍,顿时让底下吵闹大臣们停止了辩论,都面面相觑的看着汉灵帝。

    汉灵帝那苍白的脸上出现了一丝血红,兴许是因为兴奋,看着手中的竹简兀自在那儿大笑不止。

    武将之首的何进走出队列,对汉灵帝刘宏道:“不只是何事让皇上如此高兴?”

    汉灵帝刘宏这才想起了一事,对着侍立于侧的张让道:“让父,战报中所言是否正确?”

    不过常年身居帝王之位的刘宏身上自然流露的是一种帝王威严,转过身来目视张让,道:“此事是否属实?边关的鲜卑撤兵了?”

    张让连忙低下头,刚要说话,这时大殿之外,一声高喝道:“报!”

    这一声一下子吸引了殿内所有人的注意力,却唯独那张让嘴角露出一丝为微笑。

    “宣!”汉灵帝大袖一挥,道。

    片刻一名士兵从殿外大踏步走进来,走进大殿内,朝上面的汉灵帝一跪,口中山呼万岁后便道:“报,边关捷报!我军大败鲜卑,鲜卑王檀石槐被我军所杀,如今鲜卑人已撤兵北去!”

    “什么?”大殿内满是不可思议之声想起。那何进更是难以相信。刚刚大殿内的群臣还在为商议如何派兵去增援边关之地,以抵御鲜卑,没想到却传来鲜卑被我军大败,并且鲜卑大王被斩杀,这顿时让殿内的人沸腾起来。众人脸上俱是一脸喜色。

    那汉灵帝刘宏更是大笑道:“好,好!”刘宏这才相信了手中竹简所言。

    原来刘宏自即位后,鲜卑人一直寇略北疆,不甚烦扰。刘宏也很想效仿当年武帝,创下丰功伟绩,这才有熹平六年派臧旻、夏育、田晏三路大军向北征讨鲜卑。却不料大败,致使损兵折将不说,还让鲜卑占领了许多边疆之地,更是让也让刘宏对鲜卑有种如遇蛇蝎之感。如今现却大破鲜卑,怎能让刘宏不喜?而且还斩杀了檀石槐。

    “恭喜皇上,我军大破鲜卑,全是皇上英明神武!”

    底下的群臣也适时的恭维起来。
………………………………

第六十一章 名正身亦正(求收藏推荐)

PS:感谢‘男孩老’的打赏,催更,评价票!非常感谢!好戏继续!

    原来,当日吕和大破鲜卑后,斩下了鲜卑王檀石槐的首级,鲜卑人撤兵离去。而东部的鲜卑大人宇文莫槐和慕容见势也撤兵离去。西部鲜卑闻言俱是率兵北归。所以一时浩浩荡荡的鲜卑南下寇关,也戛然而止。

    而幽州和凉州,并州的鲜卑人撤兵后,捷报才刚刚传入洛阳时,吕和早已派人来洛阳,带上自己的一份战报让张让交给了刘宏。

    那张让倒是心思缜密,派人去北疆打探清楚后,这才于今日将吕和大败鲜卑,斩杀鲜卑王檀石槐的奏章交给了汉灵帝刘宏。也恰好,幽州和并州、凉州的战报也刚刚传至大殿内。只不过凉州和幽州的战报具言自己如何勇猛,保卫边疆,抵挡鲜卑人南下的功绩,却不知道就在几日前,还八百里加急,要求朝廷火速增兵。

    此刻,洛阳朝廷上帝臣全都兴奋之色溢于言表。有的人趁机大拍马屁,有的言皇帝圣明,可追秦皇汉武,有的更直言非尧舜不可比之。

    汉灵帝刘宏也是龙颜大悦之下,笑笑而已,施施然的接受朝臣的恭贺。最后笑道:“众位爱卿过誉了,朕怎可能与高祖皇帝相比,只愿平生能够再造当年武帝时的功绩足以!”

    张让此时却说道:“陛下所言甚是。如今我大汉朝在陛下的治理下,是四海升平,海内晏青啊!如今当封赏有功之臣,有功之将士,让天下人都歌颂陛下贤明英武!”

    “对,对!哈哈哈……”刘宏大笑道:“来人,且将这个让诸位大臣去看看!”

    自由有一名太监接过吕和的那份战报,递到殿内大臣手中。那些大臣疑惑的接过了奏章,看完后,便又递给身旁的大臣。

    待所有人都看过后,才知道刚才陛下为何大笑不止了。已经很少看到陛下这般高兴了。

    只是殿内大臣的反应不一。有的欣喜,有的人则是不屑为之,有的人则是微微皱眉,也是在那儿不语。

    刘宏身边的张然自然看出来了,心下冷笑不止,面上故作佯装不知。

    一名身形端正,双目矍铄的中年人,走出队列。此人双鬓略微发白,面容显得很有精神,对着刘宏道:“陛下,此人真是我朝又一个卫青、霍去病!陛下当重赏此人,以期让他为陛下镇守北疆!”

    灵帝刘宏似乎很是高兴,闻言道:“卢中郎也认为朕该重赏此人?”

    那卢中郎就是卢植,赞同道:“陛下,此次鲜卑能够撤兵,如果没有此人斩下鲜卑单于檀石槐,鲜卑人如何能够轻易撤去。而且观此人有勇有谋,能够用计打败鲜卑,所以陛下当重用此人,让他们誓死保卫我大汉朝边疆!”

    “陛下,现在还未查清楚鲜卑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撤兵离去,就重赏此人,是否有失草率了?”另一人走出队列,大呼道。众人视之,乃是司空袁逢。

    “陛下,微臣附和袁司空所言!现在边关的捷报还未到,对于事情始末,我等还尚且不知!”另一人随即走出队列,说道。

    刘宏似乎觉得也有理,点头道:“嗯,众位爱卿说的有理,那既然如此,待查过之后,再封赏不迟!”

    众人无法,只得退潮!

    翌日,依然洛阳皇宫大殿内。

    此时已经查探清楚了鲜卑寇关的经过和撤兵离去的始末。对于吕和紧紧以五百人不到的部队镇守高柳,然后以火牛阵大破鲜卑,更是万军中射杀鲜卑王檀石槐一事,让汉灵帝在内的都已经知道了。

    最先说话的还是卢植,只听卢植道:“陛下,高柳县令吕和,能够以不足五百之众,抵挡鲜卑数万兵马,不仅守住了我北疆之门户,而斩杀了鲜卑单于檀石槐,此人当可重用。今代郡太守郭勋于鲜卑寇略边关之时,弃城而逃,臣以为当迁吕和为代郡太守,领骁骑将军!”

    “陛下,臣反对!”司徒袁隗出列道:“陛下,一郡太守太过重要,这吕和不过是一军侯出身,而且并无太多功绩。如今仅以打败鲜卑之功就迁此人为代郡太守,是否草率?一郡之守,非等闲可胜之。这吕和如何有能力胜任一郡太守之位?”

    右中郎将朱儁出列道:“臣赞同北中郎将卢大人所提议!近高柳无太守,臣观此人,能够以五百之兵,抵挡数万鲜卑人南下,足见此人乃是大将之才。以一郡太守实乃屈之!今北疆乃是门户,有此人镇守,料想鲜卑人不甘轻易南下!”

    朱儁说完,又闪出来一人,众人视之乃是太尉张灏,只听其道:“陛下,吕和虽勇,又有斩杀鲜卑大王檀石槐之功,然所赏过于厚重!不如迁吕和为高柳县令,兼骁骑将军,然后多赏些钱财亦可,以宽其心!如此,亦可让此人继续镇守北疆,阻挡鲜卑南下!”

    “陛下,臣不赞同!以五百之众,斩杀四万余鲜卑人,更是一举击杀鲜卑之主檀石槐,此等功绩,只有前朝卫青霍去病可比,如此封赏,岂不让天下之人寒心吗?”卢植不依不挠,厉声反对道。

    “陛下……”

    众人争吵不休,灵帝刘宏左听一个,又听一个,不甚烦恼!一旁的张让见了士族在犹自争吵,暗道:这吕和果真是个福将!自我等得宠一来,士族和外戚局势齐心对付我等宦官,今却为了一人而争得面红耳赤!张让心中偷笑,暗地里抬眼看了看刘宏。

    见刘宏脸上出现不耐之色,张让知道时机已到,便出声道:“陛下,可是为如何封赏而心烦?”

    刘宏恼道:“这些大臣就会争吵?”

    张让趁机道:“陛下,这个吕和立下如此大功,不能不封赏!不如以老奴之见,迁吕和为代郡太守!原先高柳城,朝廷早已弃之,既然那吕和能够自己募兵抵挡鲜卑,想必也可以自己筹集军资,不若让其自行筹集军资,这样也可省了陛下的钱财!这样岂不是更好?”

    “妙啊!”刘宏一听大喜,便对着大臣道:“那吕和斩杀了鲜卑之主檀石槐,朕自当有功必赏!现迁吕和为代郡太守,不过嘛,至于军资,现朝廷入不敷出,那便让其自行筹集军资以养代郡之军,如此朝廷亦可省下些钱粮!”

    卢植当即反对道:“陛下,迁吕和为代郡太守,臣附议!但是,一郡之地,又是边关之地,乃重中之重。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朝廷若不予军资,一旦鲜卑人南下,纵使亚夫再世,亦不得守也!”

    其他大臣都以边郡之地,儿戏不得,不能如此草率任之。无奈之下刘宏只得暂且迁吕和为代郡太守,先观其行事,在酌情考虑。但是最后还是克扣了吕和的一些军资。

    旨意很快的传至高柳。这样,吕和便正式的得到朝廷的任命为代郡太守!
………………………………

第六十二章 升为太守(求收藏推荐)

话说,吕和宴请高柳城中富户大族,得到了些粮食和钱财后,全部用于安抚那些为守城而战死的士兵和民夫的家人,于是全城百姓都感恩吕和的仁德。

    随后吕和又命人打探幽州东部郡县和西部的情况。原来,东西的鲜卑在得知檀石槐被斩杀后,也都撤兵离去。一时让整个大汉朝挺震惊的鲜卑入侵一事,也就此风平浪静了。而吕和在命齐周和鲜于辅带着自己的战报前去洛阳后,自己又写了份更为详细的战报,将自己守卫高柳的始末和自己如何用计打败鲜卑人一事,通过驿站,交到郡府。而此时,代郡太守郭勋见鲜卑人来犯,吓得弃城而逃。所以吕和的公文便直接交到了幽州刺史手中。

    且说这幽州此时本为刘焉,后刘焉调至洛阳为宗正,现下幽州刺史便是汉室宗亲刘虞。刘虞是个性格敦厚,仁义之人。只不过不像刘备那么悲天悯人过度罢了。吕和的奏章交到了刘虞手中,刘虞便派人送往朝廷。

    四月初,洛阳朝廷的封赏也到达了高柳城。

    且说那日宴会结束后,杨安一脸郁闷的回到了家中。那杨颖见爹爹回来了,欣喜的跑到了杨安面前。

    “爹爹,怎么样?”杨安满怀期待的眼神看着杨安。但杨安心下只有是苦笑,最后还是将宴会所发生之事娓娓道来。

    杨颖闻言,满脸的失望,愣愣的应了一声,至于杨安后面安慰的话一句也没有听进去。现在的杨颖性子收敛了很多,她也不知怎地,自己越发的喜欢上了吕和。处于女孩子家的矜持并没有透露什么,只叫自己的父亲去探探吕和的口风。

    默默的离开了,回到了自己的房中,杨颖趴在榻上,情绪似乎有点低落。

    如此,到了四月初,这一日,杨颖和杨安打了声招呼后便往城守府中去寻吕和。今日杨颖一改常态,一身女儿装,尽显柔情。

    府衙后院内,吕和和张飞正在切磋。二人自闲暇时便时常于院中切磋武艺,这张飞本身是个武痴,而吕和又急于锻炼自己的武艺,所以二人便一有空暇,手握兵器便于院中乒乒乓乓的切磋起来。

    张飞使用的乃是丈刚八点蛇矛,矛刃乃是状如长蛇,浑身俱是精铁打造,配上张飞那劲爆的力量,舞起来气势惊人,势若奔雷,犹如洪水下山之势。

    而吕和现在一直没有寻到一把称手的兵器,手中只是一把普通的长枪,但是这世的力量逐渐增大,所以在力量上并不输于张飞。吕和与张飞不同,张飞属于壮硕形的,而吕和则是身形颀长,宛若风流的书生,气势内敛,加上没有好的兵器,便走的是技巧型的。

    二人于院中相斗了两个时辰,犹自没有分出胜负。

    杨颖来到院中见二人在比试武艺,便独自在一边看着二人。当然只是看着场中的吕和。

    吕和和张飞也注意到了一旁的杨颖,便停了下来。张飞对杨颖不是太熟悉,只是见过一面。当下看到杨颖,愣了愣,随后看了看吕和,嘿嘿笑道:“大哥,看来是找你的!肯定不是来找俺张飞的!”

    吕和白了张飞一眼,转头对杨颖道:“杨小姐,找我有事吗?”

    杨颖被张飞说的脸一阵通红。可是此刻一向性格奔放的杨颖因为心中藏有心事,也不知该如何说。她来找吕和,只不过是为了看看自己想念的人罢了。想到这,杨颖心里就有点怨恨吕和为何当初退婚了!

    就在这时,那阎柔忽然跑来道:“大人,洛阳使者来了!就在大厅内!”

    “哦?”吕和一愣,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齐周和鲜于辅早已在数日前回到了高柳城,将一行向吕和禀报过来。而这个时候洛阳该有动静了。自己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想必朝廷定有所表示。

    当下顾不得杨颖,对着张飞道:“二弟,去将高虎、鞠义等人叫道大厅来!”

    “好嘞,俺这就去!”张飞兴奋的应了一声,便大踏步离去。

    见张飞离去,吕和对阎柔道:“走,去看看!”便留下了杨颖一人。杨颖气的跺了跺脚,暗骂吕和将自己留在这儿,可是一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