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天色渐晚,叶观也就在这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到早,休息好了的叶观就赶紧离开了这里,朝着北京城的方向走去。
叶观换了一身打着补丁的布衣,小心翼翼的来到了与张林他们约定好的那座县城的百户所,他观察了半天都没看见有他们两人的影子。
“这里已经是北直隶地界,离着京城并不远。张凌他们一直没有出现,可能被抓住,也有可能在某处养伤,我不能一直等下去,谁也不知道那些私盐贩子的势力渗透到了这里的官府没有。我可不想再来一次冰火两重天,我可不属猫,没有九条命。”叶观等了半日也没有见到他们两人,就决定自己先走,张凌他们找不到自己,也会往北京城走的。
在县城牙行早牙人(中介)买了一匹马,就顺着官道一直往京城纵马驶去。这下他学乖了,不是大的城镇他不停留,不是大的旅店他不吃饭,只吃干粮。每次都问好了客栈或者路人,安排精准的时间上路,确保日落后不在野外过夜。
就这么紧赶慢赶,终于在十一月头的时候赶到了北京城。
看着城门内外来来往往的人群和守城的官兵,叶观奔波了这么多天终于喘了一口气。
在城门口出示了自己的锦衣卫腰牌,守城官兵放叶观进了城。
整个北京城虽然人流如梭,摩肩继踵,可是叶观总觉得京城很是扁平。除了那些酒楼和王侯的府邸,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没有超过十多米的。谁让京城有规定,谁家的房子都不能超过紫禁城呢。
“肯定是怕有人把房子修得太高用来偷看皇帝的老婆们洗澡。”叶观恶意满满地想着。
沿着大街一直走,终于来到了西长安街旁的镇抚司衙门。
人的名儿,树的影。看着空空荡荡的大街,叶观估计,就是连左家庄化人场都没这里清静。
出示了官凭之后,叶观终于得到了锦衣卫镇抚使的接见。
叶观被人带着进了镇抚司衙门,一进门就能看见一座青砖影壁墙,过了影壁墙,叶观就看到了这座四合院的全貌。没想到恶名昭彰的锦衣卫衙门居然还是这么僻静文雅的地方。两旁还有种植的花草,和参天的大树。如果不是门外有人拿着绣春刀值守,这里就跟豪门贵戚的府邸似的。
进了一座大厅之后,叶观终于看到了那位镇抚使大人,这位镇抚使年约四旬左右,三缕胡须,身穿绯色官服,头戴乌纱。正端坐在太师椅上微笑着看着叶观。
“下官叶观,见过林镇抚使大人。”叶观从刚才的领路官兵口中知道这位镇抚使姓林,名垚,所以见到这位镇抚使之后单膝跪地,行了一个军礼。
“无须多礼,坐下说话吧。”林垚早就从牟斌的口中得知了当今圣上看重这位年轻有为的大汉将军,专门赏赐他当值可以穿飞鱼服和麒麟服,这是他这个四品镇抚使都没有得到了待遇,所以也不会太怠慢叶观,很和蔼的叫坐下回话。
“林大人,下官在泰安府的时候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叶观把自己遇到锦衣卫百户甄能与本地官府和驻军同流合污包庇私盐贩子使出兜售私盐,事发之后意图把他灭口的事情讲了出来。
“甄能……是他的人。”林大人听完之后说出了甄能的名字,然后又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踱了会儿步之后,缕着胡须看着坐在自己下手的叶观,久久没有说话,不过林垚深深皱着的没有,显示出他的心情不是很好。
叶观看见林垚如此态度,心中就是一凉。这甄能是何人,不过区区一个驻守州府的锦衣百户,一个官府勾结的案子居然让专门负责这样侦缉审查事情的堂堂从四品的锦衣卫镇抚使如此难办,他身后有多大的势力?
林垚显得颇为为难,直到叶观把茶杯里的茶都喝完后才下定决心,趁着四下无人,低头对叶观说道:“这个甄能不能动,他的事情你也不要声张,他是寿宁侯的人!里面的水深着呐。不是你一个六品的大汉将军能办得到的。”
寿宁侯!叶观听后也是大吃一惊,寿宁侯张鹤龄是弘治皇帝的大舅子,朱厚照的大舅!历史上标准的裙带臣子。凭借着弘治皇帝的后宫只有张皇后一人的关系,稳稳的坐定了不法外戚的头一把交椅!
建昌侯和寿宁侯他们兄弟俩仗着自己是皇后亲哥哥的身份,肆无忌惮,甚至进入后宫也是不讲规矩。一个名叫何横的太监斥责张鹤龄,并向皇帝举报他违禁和不法。这老小子居然告诉了自己的妹妹张皇后,然后张皇后居然让弘治派人把这位立有战功而且还正直的太监活活打死。由此可知张鹤龄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而那甄能居然是张鹤林的人,那肯定是动不得的了。叶观赶忙屈身抱拳,这回他仔细的想了想抱拳礼确实是左压右之后,抱拳说道:“下官多谢林大人提点!”
“无事无事,点拨新近的同僚和后辈本就是咱们这些老人的事情,我看叶大人年纪轻轻却能被陛下看在眼中,只要不出大错,日后必然飞黄腾达。今日早结个善缘也是好的嘛,哈哈。”林垚看见叶观急忙谢礼,就知道自己这一番点播没有错,叶观年纪虽然不大,不过进退得宜,多多提点提点,日后未必不能成为日后的纪纲和牟斌。心中高兴的同时,拉着叶观介绍锦衣卫的职责和值守禁宫的重要性。
“咱们锦衣卫负责监视刑侦文武百官,藩王外戚,士林清流,民间巨富。不同于刑部,督察员和大理寺这三司,咱们锦衣卫有昭狱,不必借用刑部的天牢和人员,也不必告知内阁和六部尚书,所以咱们办事少了掣肘,处理更快,更加有效,权利也更大。而叶贤侄即将值守的禁军之中的大汉将军也是咱锦衣卫的人,负责皇帝陛下的大礼仪和值守。本官问你,身为陛下亲军,最重要的是一点是什么?”林垚背着手,眼睛死死的盯着叶观,等待他的回到。
“忠心。”叶观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孺子可教也。”林垚听见叶观这么说,微微点头,显得很是开心。
“咱们锦衣卫因为独立于朝廷六部之外仍旧权力极大,靠的就是陛下的信任。在京城的锦衣卫中,能力不是非常重要,背jing也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就是对陛下的一颗忠心。只要摸准了陛下的心思,那么前面是刀山火海也要抬头挺胸,陛下说不可前进一步,哪怕前面是温柔乡,金银窟也要当做猛兽毒蛇。观看历代咱们的指挥使,能力出众者有,平庸之极着亦有,能力出众这抄家灭户,能力平庸者善始善终。何也?陛下除了能力,更看重忠心。所以你以后在御前值守,更要铭记这一点!”林垚看叶观这样惠敏。也就存了多加点拨的心思。
………………………………
正文 第二十一章:巧遇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下自省得,林大人是个仁厚长者,下官还多靠林镇抚多多提携,小子刚入官场,是此中事情不甚明了,还要靠林大人这样的仁厚前辈多多点拨提醒,丢了下官的面子都是小事,误了君王的大事和在文武百官和东厂面前丢了咱锦衣卫的脸面可就是诚惶诚恐了。”叶观知道眼前这位镇抚使大人因为那身皇帝赏赐的飞鱼服准备对他多结善缘,想提前投资,所以才会把有些话讲得这么明了。叶观感谢林垚的提点,所以站起来给林垚长鞠了一躬,林垚口中说着不必不必,可是看他还是欣喜的受了叶观一礼。
“既然叶贤侄这样醒事,也不忘本官爱护你这样的后生。本官就再提点你一句,多多小心另一位镇抚使,万不可与他交心。他是挂名锦衣卫指挥使建昌侯的班子,走的不是咱牟帅的路子。甄能的折子并没有递上来,想来是他私自下的手,所以上面的人不知晓,要不然你即使进了这锦衣卫,他们也有办法让你消失。”林垚思衬索性好人做到底,既能震慑震慑这小子,也免得自己看好的苗子被人拔了。
“下官以后自当小心,裙带之臣哪有咱这忠心臣子用的安稳。牟帅必定能握住这陛下的亲军,不让那些外戚拿了去。”叶观知道,自己已经是上了牟斌的战车了,只好奉承着说些好话。
………………
出了镇抚司衙门,叶观在同僚的带领下来到了牙行,在一个小胡同里租了一间小四合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三间瓦房,还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里面有一口水井,还有一些花圃,种种青菜什么的也是可以省几笔花销的。
进了房间里,叶观还有些欢喜,里面的家具也是打斗有的,又省去了一些花销和置办的时间。
在新房里吃了点晚饭,叶观也在房里呆不下去,有没人陪,又没电脑,在这乌漆墨黑的房间里干嘛。还不如出去转转。
京城内有两大庙会特别兴盛,有“日销万金”的说法。分别是东城的隆福寺和西城的护国寺。明朝虽然理学严酷,可是并不是非常禁止,所以护国寺是一间喇嘛庙,而隆福寺更是喇嘛和禅宗和尚一起同驻与此。
叶观独自一人走在街上,看着沿街的商铺的小摊与来往的各色人等,突然涌现出别样的感觉来,这样的社会是如何崩溃的?
这也确实是个很奇怪的时代,理学讲究“即物穷理”,“格物致知”讲究对事情仔细的研究来了解事物。可是大部分人都讲究形而上学,只读四书五经便认为晓得了天下大事。对真正的物理性的事物不屑一顾,认为是奇技淫巧,反而导致了“格物致知”这一门类似于物理的学科失传,后世甚至根本不能解释清楚何为格物致知”。
讲究“沾衣裸袖即是失节”的《列女传》《女诫》被歪曲到了极致,民间的夫妻丫鬟却在自家院子里做何等何样的房事都是可以的,甚至于出现了唐伯虎这样曾经靠着卖春gong图过生活的浪荡才子,也出过写《金瓶梅》的兰陵笑笑生这样的千古奇人,甚至在民间第一次出现了“旅游”这样带有精神消费的词汇。
明朝军队从不会想清军一样轻视武器的更新和维护,不断外购佛郎机的先进武器,明末西学东渐的境况下甚至于出现了西方经典数学书籍的翻译。在崇祯末年,都能聚集起数百艘大型战舰和数万名士兵,与当时国力蒸蒸日上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进行一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胜于西方列强的料罗湾海战。让荷兰人放弃了进一步觊觎福建的举动。
就像日本著名的画法——浮世绘一样。这里的林林总总世态生活总是让叶观不自觉的在思考,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让宋明这些文化经济极度鼎盛的中央王朝彻底崩溃?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历史周期律该如何避免?”叶观站在路边自言自语。
“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出自《左传。庄公十一年》这杨先生导师讲过。这历史周期律是什么什么东西?出自那一个典故?”一个不分男女的声音打断了叶观的思考。
叶观循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公子一边轻摇纸扇,一边对着身边一个面白无须的老管家模样的人问道。
这位公子模样俊俏,身着青色直裰,腰束一条锦带,手拿一柄描金小扇,随意的插了一个簪子在头上,脸色好奇的看着叶观。
“公子,老奴才识浅薄,只想着公子高兴老奴心里就舒畅了,哪里知道这些古籍典故什么的。”那名身穿布衣的老管家谄笑着对着这位公子说道。
“这位公子,不知可否赐教?”锦衣公子颇有不耻下问的态度,不过虽然他是请教的态度,却不自觉的流露出高高在上的态度,就连身旁的老管家虽然一直是谄笑着卑躬屈膝的样子,却在面对叶观的之后,也不自觉的表露出高人一等的感觉,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位公子身份不简单。
“难得知己,难找知己。后宋百姓如此富裕却亡于蒙元,何故?”叶观正好技痒,所以看见有人发问,并不直接回答,反而继续提问。
“那当然是鞑子铁骑厉害加上后宋大臣无能,皇帝昏庸,信任奸佞,才导致大好河山亡于敌手。”年轻公子略加思索便回答了出来。
“那蒙元如此强大,西征达到大地之极,灭西夏,南诏,后宋,西辽,分封四大汗国,后期更有脱脱帖木儿如此贤明的宰相,开科取士,赈灾饥民,编撰《宋史》《金史》《辽史》却仍无百年国运?被太祖皇帝赶到了那大漠以西?不复蒙古铁骑的威猛之名?”叶观继续问道。
“那当然是蒙元残暴不仁,我朝太祖皇帝雄才大略,君贤臣明。加之上下齐心,三军用命,才一统河山,恢复我汉家江山。”少年公子又想了一会儿才带着仰慕回答道。
“王鼎倾覆岂会如此简单,公子请观各朝历代历史,自始皇帝六合诸侯,一扫天下以来,之后建国皆不出三四百年即亡国或者整个国家重新大洗牌,秦失其鹿,群雄逐之。王莽篡汉,天下大乱。桓灵无道,群雄四起。惠帝愚弱,五华乱华。北朝更迭频繁,城头变幻大王旗。隋文帝再次统一华夏,二三世而亡。其例子数不胜数,哪一个皇帝不是受教于名师大儒,熟读各朝覆亡之历史,其后果却截然不同,何也?”
“何故?是皇帝昏庸和臣子无能?”少年公子虽然聪明灵巧,不过毕竟年纪小,不能在读过的书中掺入自己的见解或者见解不深厚,只能看到表面的事情,或者听先生说是皇帝昏庸或者奸臣蛊惑君王,加上自己的老家奴常常带些新奇玩意逗他开心,所以自己出了读书,却很少去思考这是为什么。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叶观本来张口就准备说这是因为制度的问题。可是话都到嘴边了,又怕这些话给自己惹祸,所以赶紧闭口不言。
“你怎么不说了,快说啊?”少年公子正准听听叶观的见解,却看见叶观神神秘秘的闭口不言,顿时就来了脾气。
“这可不能说,多说不如多做。等我日后当了大官,成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臣之时,我的作为必然会让你知道我想说什么。当然,如果当不了就算了。就当我发了疯症吧。拜拜。”叶观也是暗自发笑,怎么会跟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子讲这些话,是因为自己真的融入了吗?他苦笑着摇摇头,转身离去。
“诶,你别走啊。拜拜又是什么意思?把我当佛吗?”少年公子想追上叶观,却被自家的老奴拦了下来。这黑漆嘛唔的晚上,加上人又多,要是小公子出了什么事情,自己就是有一万个头和一百个九族也不够抄家的。少年公子只好眼睁睁的带着一肚子疑问看着叶观消失于人群之中。
………………………………
正文 第二十二章:当值禁宫
在京城里呆了两日,每日里自有镇抚司派来的专人教叶观在宫中如何认得官员品级和宫中规矩,在镇抚司他也终于等到了那两名护送他来京的两名校尉;张凌刘凡的消息。张凌刘凡没能逃过追杀,死在了山上,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听后大怒,指示下属严加追拿那些所谓的马贼,就地格杀那些马贼。但是叶观心里清楚,那些马贼不过是替罪羊罢了,真正的凶手还在逍遥法外,就像那个泰安府的甄能,依旧在当他的百户,没人去动他。
就在叶观达到京城的那一天,包括之后学习规矩的时候,每日里都会有不同的数名小宦官为不同的人做着一样的事情,甚至于叶观买了多少菜,拉了几泡屎都会被人知道的清清楚楚,不过叶观对此还一无所知。
“如何?”东暖阁内,弘治皇帝重重的喘了几口粗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