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之请叫我列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明之请叫我列强-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读书人的偷不叫偷,劳动人民的偷那才真叫偷啊!”这是叶观穿越以后的第一句话,虽然中气不住,可是痛心疾首的感情,谁都听得出来!
………………………………

正文 第二张:叶秀才的新外号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白居易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这是历代诗人都喜欢不断吟诵江南的原因,因为什么?因为江南好。说起来很矛盾,细想起来还就是这样,江南的一切都显得和风细雨,江南的一切都显得温婉动人。可是再动人的美人都有衰老的那天,如何称颂都不为过的江南都会有哀鸿遍野的时候。

    就像这大明朝,在大皇帝陛下和一班正直朝臣的治理下显得一派盛世,自比尧舜,可是谁能保证他们不是坐井观天呢。其实人人都是坐井观天,皇帝与官员们的天在那方方正正的紫禁城里,所以他们只能抬头往上看。百姓们的天,却在触目可及的这百十里土地上,民以食为天,所以,他们只能往下看……

    大明帝国弘治十六年七月,大风雨,江潮入南京,江东门内五尺有余,没庐舍男女,新江口中、下二新河,诸处船漂入溺。反常的雨水导致江潮反灌入内河,大半的城市被淹没。江潮波及周边各县,沿江而居者,溺死者无数,朝廷急调太仓粮库开仓放粮,安置灾民。

    叶观站在村边用来灌溉农田的小河边负手而立,一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样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被贬斥于乡野而痛心朝廷,痛心这流离失所的灾民。

    那些从旁经过的农民伯伯们扛着锄头略带敬畏的看着他,眼中却带着些许可惜,同时告诫身旁的孩子们,不要靠近叶相公,免得被这酸腐的相公传染了。

    “叶相公怎么好像跟以前不一样了?”

    “听说他几番乡试都不中,回到家死读书,好不容易卖掉了田产凑齐了银两前去南京府参加乡试,结果遇上了南京大潮,差点淹死,虽然最后活过来了,全部的身家都被冲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没了盘缠,只能徒步回乡。这下好,乡试没入成,还把家里都败光了,因为说什么不受什么之食来着,差点饿死在家里。”

    “是啊,一个秀才公,要是真的活活饿死,那也太可惜了,这明显是脑子坏掉了,读书读傻了。”

    “你说他现在站在河边,不会是又要寻死吧?”

    叶观回过头,笑着对那名敏而好学的农民伯伯说道:“是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而且我也不会寻死了。”

    农民伯伯们看到叶观突然笑着纠正他的话语,顿时脸色一变,赶紧带着孩子赶快跑开,好像叶观比七月的那次大潮还要恐怖一样。

    ………………

    叶观负手站在河边,苦笑不止。因为没有了电脑,他实在不知道如何用别的表情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就像一个一分钟一两百字的打字员,突然给他一支毛笔,可能十分钟他也写不出那一两百字,不是写得慢,而是有些字可能打字员自己都不会……

    他一直想不通,怎么突然就穿越了,而且还是个历史穿,丝毫没有天赋啊,武器啊,无限轮回啊,威漫啊什么的,完全是一个跟他之前生活毫无区别的平凡世界,同样的屌丝,同样的平凡。

    唯一不同的,就是叶观以前还能在网上侃大山,现在只能对着河水,感叹逝者如斯夫。

    “怪不得现代社会出不了什么大诗人,估计他们都没时间面对着河水抒发感叹,就被河里的臭水熏跑了,再也不会感叹逝者如斯夫,谁会把一沟的臭水当个宝。”叶观虽然不能再往上继续吐槽了,不过他还可以对着清澈的河水吐槽。

    “这样的享受,要放在现代社会,怎么着也是五百万以上的小区,厅官以上的官老爷,和实在是与世隔绝的大山里才能享受到的风景吧,看来我一届屌丝,居然享受到了富豪才能享受的自然空气,也不算白白穿越一场……”

    “嗯,唯一不好的,就是要体验纯天然的茅厕,看着那薄薄的木头板子我都害怕蹲一半就会掉下去。还有没有味精的食物,再也吃不到的四川火锅,烧烤……,卧槽,这穿越,他妈的是好是坏啊?这些东西,才是封建主义的三座大山啊,不,是无数座大山啊!!!”

    叶观这几天也没事,除了吃饭,就是在河边上一个人闲扯淡,在哪里一个人悉悉索索的,所以村里人都给叶观取了一个新的外号“失心疯的叶秀才”。

    “这个称号有加成效果吗?”叶观听见村民背地里议论他,翻了翻白眼,吐槽道。

    “嗯,还算是有的,称号效果:具有此称号的人,三十米内生人勿近……”

    “这可是野外刷群怪的好称号啊。一亮出来,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大红药不够了……”

    “你看那些对着我指指点点的人,他们懂神马啊,懂浮云吗?”

    在河边又站了一会,面对村民的指指点点,叶观不由得撇嘴,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式的屈原的感受。

    每天例行的感慨发泄完后,叶观顺着乡间的小路回家。远远的就看到一个只有六七岁,扎着丫髻,身穿不知道什么色的土布衣服的小丫头拿着一个粗瓷碗的米饭和一些酱菜朝着田间走去。

    小丫头看见叶观的时候,不自觉得扭了扭身子,看她怯生生的样子,指不定她的爸妈晚上用来吓孩子的时候就是用的叶观的名字。

    “小妹妹,叔叔带你去看金鱼。”叶观习惯性的一开口,然后马上止住了要露出的色眯眯的表情,他当然不是特别爱好者,只是在网上用习惯了表情,所以不自觉得看到小萝莉,脑海里自然蹦出的话。

    “不是,那个小妹妹,哥哥有事情问你。”叶观努力的表现出一副温和有礼的样子,对着小丫头招招手。

    没想到小丫头“哇”的一声丢下饭碗和酱菜就回头往村里跑,一边跑一边哭:“娘亲,娘亲,失心秀才要把我抓走啦!”

    看那小丫头悲惨的样子,叶观不自觉得摸了摸鼻子:“古代孩子的教育水平很到位嘛,别说不要和陌生人讲话了,就连村里人都不能讲话……这样,还能不能好好地玩耍了……”

    叶观看着堪比刘翔小时候的小丫头,实在是无语:“我在村民的口中,到底变成什么样了?难道接近于夜叉和地狱里的鬼了?看来别人说登山的时候在身后放一只老虎,有助于早日登顶是做过临床试验的。”

    “咕咕”,叶观的肚子可不会因为叶观的吐槽就给他几分面子,时间到了,一样叫的山响,叶观四下看了看,又看了看地上小丫头丢在草地上的一碗饭和酱菜,不自觉得舔了舔舌头,然后看见没人经过,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一把把散落在草地上的米饭装在粗瓷碗里,然后拿着酱菜和瓷碗,就朝家里跑,一边跑一边舔舐手上沾着的米饭。

    “还是孔乙己说得好,读书人的偷能叫偷么……今天有一顿饱餐了……”

    如果说那小丫头是幼年的刘翔,叶观的速度,就是成年后的刘翔,一脉相承的。如果不是这小丫头长得太不像自己了,叶观自己都得怀疑,是不是他曾经做过隔壁王叔叔也曾经干过的事情……
………………………………

正文 第三章:叶秀才的打算

豆大的灯光让本就低矮的屋子更显得压抑,窗外没有月色的天空和房间内空空的书桌,让叶观准备体会李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愿望落空了。

    虽然那晚饭吃的还算饱,不过叶观心里还是有些歉意的,吃饱了饭,至少也要把碗还回去啊。可惜的是,自家的碗不知道被谁在上次救自己的时候顺走了,这是叶观这几天来唯一的一只碗了,所以叶观很光棍的打消了还碗的念头。

    “等发达了,我还他家一百只青花瓷的碗,如果没发达……算了,那就不是我现在考虑的了。”叶观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喃喃自语。

    趁着月亮刚刚露出面容,叶观赶紧吹熄了油灯跑到大门外坐着。

    “废话,水费现在不要钱了,小河边有的是,所以不怕包租婆骂,但是电费要钱了啊。特别是有自然光的时候,怎么能去浪费那些本就不多的灯油,说不定自己无路可走的时候,把灯油当做一次午饭也是不错的选择。为了自己的午饭有着落,当然要尽量少用了。”

    在门外,趁着看得清楚的时候,叶观赶紧把自己手中的铜钱拿出来数了数,数过去数回来,始终都是在三十文钱。

    “你说为什么钱不是越数越多呢?”叶观问出了无数因为一文钱而难倒的英雄汉的心声。如果青面兽杨志活在明代,肯定要跟叶观斩鸡头,烧香拜把子,当然,前提是杨志得有黄鸡,香这两样拜把子必备的东西,要不然肯定拜不成。

    为什么拜不成?因为这些东西叶观也没有……

    有车无房,父母双亡,文采少年,俊俏儿郎。这是某些女性的择偶观,叶观算是达到了这样的标准。

    “嘿,我也算是有房一族了,可惜这里没有那样的拜金女啊。自己有一套两进的老宅,还不需要付房贷,没有父母,也没有兄弟,没人跟自己抢遗产。两亩靠近小河的中等水田,交给张大哥在种,只要平日里接济点,同时秋收的时候给点口粮就行了。自己还是个秀才,可惜不是第一名,也没有关系,拿不到廪生的资格,没办法领取粮食。哦,对了,还有这三十文钱。这就是我全部的身家了。还算不错啊,比那些神穿的大大们只差了一步,迈过这一步,我也是衣食无忧了。不过就差在了人家穿越在富豪家,我穿越在落地秀才家。差在了,人家如果是落第秀才还有一个幼娘陪伴,我他妈的比他幸福多了,有两个五姑娘……”叶观又开始他长久以来改不掉的好习惯——吐槽。

    “你说我怎么没有一个未过门的娘子呢?至少可以两个人共渡难关吧。这一个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跟没穿越前没两样啊!”叶观不住的哀叹。

    要说叶观有了秀才的功名在身,而且还是年仅十八岁,在这山野乡村之间简直就是最耀眼的明星,实在不行去投奔一个商贾之家做一个上门女婿也是不错的,这年头管的松,商人的女婿也可以顺通疏通,继续考试的,完全不像太祖武皇帝开明的时候,洪武年间那样严苛。

    本来也是有几户人家看上了叶观的,就连县里的一些中小商贾也透漏出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叶观,如果是现在的叶观,肯定是做梦也会笑的,可惜这具身体的前任回一个又酸又臭的书呆子,恪守耕读传家之道,言辞拒绝了那些商贾,又醉心于学业,不理会那些村里喜欢送菠菜的村姑们。

    前任的不负责任,也就造就了今天叶观的尴尬局面。现在叶观“失心秀才”的称号不仅仅是在村内声名显赫,就连县里额周边乡镇的人也头知道了,这下想生米熟饭也没人给米了。

    没办法,在这没有娱乐活动的古代,消息不再通过电脑传播,而是通过晚间,张大哥家的炕上。在做完剧烈的运动后,叶观这样的情况,就是两口子用来中场休息的佐料。现在谁也不愿意把自家的女儿嫁给一个得了失心疯的秀才。

    没有老婆就没有吧,大丈夫何患无妻。不过就算大丈夫不患无妻,大丈夫也要患无钱啊!

    钱钱钱,这是除了傻子,谁都知道的东西。虽然钱不能吃,钱不能喝,但是钱可以买吃,钱可以买喝,这么好的东西,偏偏叶观与他无缘。

    “飞机大炮不会造,玻璃煮盐不明了。厨师美食吃不够,书法文章纸上瞧。他奶奶的,我怎么当初不学学理科呢,这工科的玩意玩不转啊,怎么没学厨师呢,开个小酒楼也是好的呀,没学过毛笔啊,书法文章除了会认外加会喷以外,别的都不会啊。实在不行,加入传销也是好的啊,至少可以骗骗乡野愚民啊。真是后悔啊!”叶观痛心疾首,曾经这么多的好职业摆在自己眼前,自己没有珍惜,直到失去了才知道后悔莫及啊!

    这小小的村子,肯定不是他愿意待到死的地方,就跟前世南下广州的山村青年一样,出去才是正途。

    “弘治十六年啊?这是一个什么年代来着?只知道离着明朝灭亡还早着呢,出去看看应该没事吧。说不定自己也能在这个世界里打出一片天地呢?”叶观坐在自家的大门前,陷入了对前途的迷茫中……

    ………………

    “叶贤侄,是叶贤侄吗?”离着叶观家七八米远的地方,一个拄杖老者走到了叶观的面前。

    “哦,是张里长啊,您老前来是有什么事情吗?”叶观借着月光,看到了老人的面容,他是本村的里长,经过叶观这几天的观察,里长也就相当于村长之类的人物。

    不过里长的权力也不小,这里的里长都是些村民推选出来的德高望重的长者充任的。

    老人嘛,最喜欢,最擅长的就是和稀泥和解决乡里纠纷之类的事情,这也是中国这两千年来封建社会最基础的一层,是乡绅与本地父母官共同治理地方的重要角色之一,很有点儿元老会的意思。

    很多时候,民不举官不究的习惯,就是因为有这些地方乡绅。他们有效的缓解了集县内警,政,文,卫,户等大权于一身的知县老爷的工作困难。

    不管出了多大的事情,都会由本村的里长和略有名望的乡绅负责解决,这也是有些人大夸特夸中国古代某些时候死刑犯少的原因。那些族老乡绅们可不跟你讲究什么秋后问斩,事情小的比如偷鸡摸狗,张家李家打架了,王家的媳妇在村口一边剁小人,一边骂啦,当场解决,非常具有时效性。事情大的,比如叔嫂通奸啦,老父打死不孝的儿子啦,该浸猪笼的浸猪笼,该隐瞒的就隐瞒,亲亲相隐是有传统的。

    所以有时候皇帝大臣齐声称赞本朝治理的好,全国的囚犯不过几十名,文治大兴,教化庶民有功。那是因为一大批的罪犯,早就死在了乡绅和里长的手里,根本不用上报。

    “叶贤侄,嗯,我有些事情,想跟你商量商量。”张里长试探的说道。
………………………………

正文 第四章:张里正的打算

叶观躬了躬身子,做一个揖,然后问道:“里长前来,可是有事情询问小可。”

    张里长微微的点了点头,觉得叶秀才还算温润有礼,心下思量到:看来叶秀才并不是长久的糊涂,我这百十里以内并没有什么上进的读书人,有些时候县衙里发下的公wen和训示都要靠着隔壁村的李秀才才能知道县老爷的意思。如果把这叶观留在村里,平日里做个村中的私塾先生,有需要的时候帮我解决些村中大小事情,再负责连接城里与村里的联系,岂不是一举两得?

    叶观看着面前脸色阴晴不定的张里正,心中也在暗自思量:“难道今天我把李大叔家的小叶头吓哭了,所以张大叔叫里正来讲理来了?可是我吃都吃了啊,那难道是来要瓷碗来啦?那不行啊,要是把碗要回去了,我拿什么盛饭呢?嗯,虽然现在我家一粒米都没有,不过不代表以后没有啊,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革命导师说得好: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总不能面包牛奶都有了,我拿手去接吧。同理可证,不仅仅只是面包牛奶需要瓷碗,米饭肉汤,也需要瓷碗。瓷碗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