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之请叫我列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明之请叫我列强-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要学礼节,穿你们的衣服?”迪达士一直穿的都是教袍,注重个人仪表的他每次都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就连教袍破了,洗的都是干干净净的。说一听见叶观这么说,一时间反应不过来。

    “对啊,我国有一位圣人曾说: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知道什么意思吗?”叶观故意摆谱的问道。

    “什么意思?”迪达士很配合的抬起头问道。

    “他的意思是,外国人来到中国,就学习中国的礼节,很快就能在中国的土地上如鱼得水了。”叶观说道。

    “什么鱼,什么水?是去海上抓鱼的意思?”迪达士的汉语只是粗通,所以听不懂成语。

    “去海上?尊敬的神甫,你去海上,是要给那些鲸鱼去传播你们主的荣耀吗?”叶观一时气结。

    “那是什么意思?”迪达士不耻下问。

    “就像现在我们正在做的这样,我教你学。等你明白了我国的礼节和语言,就知道对你有多大帮助了!对了,我要的那些书籍,除了原本,还有你们的翻译,就当家庭作业了。只要你们能把那些书籍翻译成功一本出来,那就说明你们即将会见到我国的大皇帝陛下了。”叶观自己也不懂葡萄牙语,只有忽悠那些传教士翻译那些书籍。

    “哦,好的,还有什么别的没有?”迪达士思量着这些书籍对他传教也没什么害处,而且刚好能学习汉语,所以点头同意。

    “好的,现在脱衣服”叶观继续说道。

    “什么!莫非还有的牺牲不成!”迪达士大惊失色。

    “我的老迪啊,难道在男人面前脱衣服不比去见撒旦容易?”叶观淫笑着看着娇羞不已的迪达士和那些神甫们。
………………………………

第二十五章:再遇小正德

    叶观把那些传教士们留在了寺庙里,让他们苦学汉语知识,然后出了门就去找商员去了。

    找到早就翘首以盼的商员后,两人商量了会就去锦衣卫衙门里去找林垚——林镇抚使。叶观又不是个傻逼,当然知道官场上面肯定是下头有功,上头分功,上头坏事,下头背锅。所以要想自己的事情能成功,最好还是赶紧去跟林垚讲,这样还能表现一下忠心,一举两得。

    “叶观,你说你们找到了可能是断绝已久的大秦的使者?”一听叶观额商员的禀报,本来坐在主位上的林垚猛然的站了起来。

    “是的,大人,那些西夷说他们是奉了教皇的谕旨,不远万里来到我国,希望参见陛下,学习我国礼仪,交流文化与建立商榷以此互通有无。”叶观在大厅里带着商员回答道。

    “此事当真”林垚有些不相信叶观能那么好的运气,才当值一天,就找到了前来朝贡的使者。

    “确实,卑职与那些佛郎机人交流了一会儿,他们不仅仅带来了什么教皇的国书,还带来了前来朝贡的礼物。并且还不同于那些蛮夷小国,穿着本国服装前来朝见,而是早就已经换上了太祖皇帝的平定四方巾与儒服,正在要我教他们我国的礼仪呢。大人,哪怕他们不真的是什么使节团,仅凭着仰慕天朝文化这一点来说,就比得上李唐时期,日本遣使来唐之典故啊。报上去,也定是一份功劳。大人,既然是这样,何乐而不为呢?涨了咱锦衣卫的威风,让那些人看看,论办事能力,还是咱锦衣卫强。东厂和礼部,也只能做做咱们吃剩下的事情,而且对牟帅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咱们也能压住那些千户的心思,别老想着走寿宁侯的路子。”叶观处处抓住了林垚的心思,不由得他不同意。

    “嗯,没想到叶观你小小年纪,仅仅从这使节的问题上就能看到这么远。孺子可教,不愧是做过秀才的人。不过朝贡的事情兹事体大,不能妄下论断,这样吧,我把这件事情报知给牟帅听。一事不劳二主,我会派些兄弟们前去与你帮办,与那些夷人沟通的这件事情还是由你负责,商员帮衬着,一应花销不要小气,自由镇抚司给你们出。,给我弄清楚他们所来到底为何。如果事情为真,功劳少不了你们俩的。”林垚也是个老成谋国之人,必然不会因为叶观的几句话就认定一件事情,所以派了几个人,即是去当叶观的下手,也是派个人去看看情况。

    叶观心中暗喜,轰然称诺,与商员两人离开了镇抚司,叶观让商员找几个信得过的弟兄前来帮忙,自己就前往那间小庙里与迪达士商量。

    其实这件事情,叶观从一开始就知道肯定能成。迪达士摸不到门道,进不去礼部是因为他们不懂中国官场的弯弯绕。且不说贿赂什么的,讲究的就是一个师出有名,你必须拉着大旗作虎皮,借口自己是哪些大官的亲戚朋友或者显示出自己有身份地位,那样才能把事情办成,要不然,等一百年都轮不到你。只要迪达士他们拿出国书出来,还不管真的假的,马上就会有嗅出升官味道的官员们前来与他们接洽。历史上冒充使节骗取朝廷打赏的事情屡见不鲜,暹罗安南,朝xian,日本等等各国商人都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有时候一年,能来十多个使节团,打赏的东西比进贡的东西能多上三四倍甚至于数十倍的货品回去。

    那些官员不知道他们是假的吗?不敢说全部不知道,但是十有六七他们是知道的。可是为了天朝盛世与皇帝的面子与自己的功劳,视而不见罢了。有可能皇帝本人都知道,虽然他们没有读过《皇帝的新衣》这个寓言故事(当然,安徒生三百年之后才会出生)不过他们做的事情,还真的确实是皇帝的新衣一样的事情,为了面子,假的也可以当做真的。

    朝廷吃亏了吗?没有,因为他们像皇帝和自己的子民们做了一件看不见的衣裳——面子。商人吃亏了吗?肯定没有,进贡一头本地的牛,能换回等价于这头牛十倍的丝绸,回去就能发大财。看起来都没吃亏,好像是双赢,可是谁也说不清楚其中的利害得失。叶观不仅仅知道不带喜欢干这事情,后代的某朝也爱干。太宗改开以来,港台商人大批进驻全国各地,有些台湾商人,就是一空皮包,除了一些内地人不懂的空电子或者新说法什么都没有,连钱和地皮都是从内地银行出来了,可是只要挂名是台湾商人,就能在本地拉起一大批跟风而来的带小企业,最后确是台湾商人一毛钱不出,还能拿走一笔不晓得车马费。官员也拉来了投资,获得了功劳。淘金者们也得到了一笔不少的车马费。看起来是双赢了,可是其中的辛酸更与何人说?

    “哟,老迪,衣服都穿上了?要不晚上咱们出去转转?”叶观一进门就看见迪达士跟火烧屁股的猴子似的,坐卧不宁。不停的在屋里转圈圈打量自己的装扮,所以开玩笑的说道。

    “叶先生,你就不要这样与我开玩笑了。您是本地人,您来看看我们穿的衣服妥当不妥当,像不像明国人?”迪达士一看见叶观满面春风的走进来,就知道事情应该还算是顺利,所以急忙要叶观品评品评。

    “额,我国有句古语,叫做沐猴而冠。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叶观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下这些神甫,然后摇了摇头说道。

    “什么猴而冠?”迪达士没听懂。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我得到了你的人,却得不到你的心。”

    “哦,叶先生。我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主,所以请允许我拒绝您的好意。”

    “这句话用文言来说叫做“还君明珠双垂泪,恨不相逢未嫁时。”,你还得努力学习啊。goodgoodstudy;daydayup”

    “哦,贵国的语言真是博大精深,叶先生也是,嗯,那个,学什么百十车。所以……我还是没听懂……”迪达士与那些神甫叽叽咋咋讲了半天,还是没有搞清楚叶观到底在讲什么,所以秉承着欧洲人脸厚的传统,搜肠刮肚的把叶观一通夸,希望叶观不要跟他卖关子。

    “什么车?”由于迪达士的口音很重,所以没听清楚他在讲什么。

    “贵国夸奖人的成语会说:学习了几辆车的知识吗?五辆车肯定不能表达我的敬意,所以只有一百辆车才能体现出叶先生的学识。所以还是请叶先生告诉我们,您刚才说的什么猴冠是什么意思?”迪达士对自己才来到中国半年就能改编成语恭维叶观感到颇为自得。

    “老迪啊,我国还有很多成语来形容你刚才的表现,比如说: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成语就是成语,学富五车就是学富五车,不能随便乱改的。”叶观听见迪达士这么说,也是哭笑不得。不过心中也是有些嘀咕,这些传教士学东西很快啊,而且丝毫不怯场,等他们发展起来了也是不小的麻烦。

    “我刚才的意思就是,你们虽然穿着儒服,身体上改变了。可是你们的思维还是处在欧洲,心灵上还是外国人。这样是不行的。这就是我得到你的人却得不到你的心的意思。”

    “哦,原来如此,贵国除了还没有沐浴“我们神圣的天主教信仰”之外,“中国的伟大乃是举世无双的”“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世界。我一定要在此地传播我主的仁慈!”虽然叶观把迪达士糊弄了一番,反而激起了迪达士的传教热情,对高度文明的国家传播基督教肯定要比在那些蛮夷之地传播主的恩赐更加有成就感。

    “这样吧,我带着几个弟兄把你们领出去转转,看看咱们大明朝的日常生活,也许你们能更快地融入咱们的生活。这样你们才能更快地见到我国的大皇帝陛下。”

    叶观领着这些传教士在玄武门内大门里去随便转转,那些传教士对京城的各项东西都很好奇,这里摸摸,那里看看,有些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东西,几个人还聚在一起讨论。叶观用一个画面形容这些穿着儒服的的传教士们——孙悟空从东胜神州来到西牛贺洲去寻找菩提祖师时候的感觉。刚学会穿衣服,对什么都好奇。

    “诶,你不是那个拜拜的公子吗,好巧啊,又碰见你了。”就在叶观领着这些乡巴佬在集市上闲逛的时候,以这么有点熟悉的声音又传来。

    “你,哦,是你啊。这位公子,这么冷的天还扇扇子,嫌自己刚刚告别流鼻涕的日子,所以怀念吗?”叶观一转头看见又是上次的那位小公子带着老管家出现在集市,不过今天这位公子的身旁还多了一位略带肥胖的中年长者,衣着虽然很是简单,不想那位年轻公子一样奢华,可是带着微笑的脸上还是有几分上位者特有的表情,温和而不热情,一看就不是简单的人物。叶观今天心情不错,而且上一次接触发现,这位小公子并不难接触,所以也就对着这位小公子开了开玩笑。

    “流什么鼻涕?我又没有得过伤寒。”小公子一愣,然后说道。

    “大胆,敢这么跟我家公子说话,不想活了?”其他人还没说什么,反而是那个干瘦无须的老管家蹦出来尖声斥责叶观。

    “这位公子,喜怒哀乐悲恐惊这七种心思,乃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而不好的感觉就占了五种,如果熟悉的人之间不能开玩笑,那么就剩五种悲伤的感觉,那日子该多没有意思啊,你的生活过的很无聊吧。”叶观突然有些可怜这位看起来衣着华丽的公子了。

    “不啊,我很快乐啊,要什么有什么,怎么不快乐?”小公子听叶观这么说,马上倔强着赶紧否认。

    “这两次你都是与家仆或者家中长者而来,像公子这般的年纪,应该是要有很多的伙伴的,那样才能在集市上逛的更有热情,更快乐。公子回回都是与家人,可见公子你没有很多朋友,没有朋友的人,其实是很孤独的。”
………………………………

第二十六章: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听见叶观这么说,那个小公子只是有些好奇和不服气,反而是身旁的中年文士本来一直微笑着的面庞突然变了颜色,并且对着身后做了一个不明的手势,让本来要出言斥责叶观的老管家自动的退了下去。

    “这些夷人怎么会跟在公子身边?”中年文士微笑着看着那些跟在叶观身后的传教士问道。

    “哦,这些人啊,他们是从佛郎机来的,想到咱大明觐见皇帝,得慕天颜。不过他们还不懂得礼节,所以上头派我来教他们礼节,以免君前失仪。”

    “既然是外国使节,他们怎么还穿了儒服?”小公子看见那些夷人穿着儒服,总感觉不伦不类,所以插嘴好奇地问道。

    “李唐时期的倭人使者不一样是穿的袍衫来我国朝见。何况那时候还只是近在咫尺的扶桑人,现在这些人可是数万里之外的西夷人,不可同日而语啊。”

    “万里之外?那么远!喂,你们的国家有多大,在哪里?”少年公子探着头看着那些正在嘀嘀咕咕的传教士们。

    “我们是从欧罗巴的佛郎机而来,国土不大,还不如贵国的福建那么大。不过我们的诺昂二世国王陛下支持的航海家们帮我国的国王陛下找到了无数的新大陆和殖民地。因为我们早就来到中国,所以只能从过路的水手们口中听说我国的领土已经包含着印度和一个也叫印度的地方。算起来,应该比得上南北直隶那么大的领土,而且还在扩大中。(ps:当时哥伦布以为自己发现的美洲大陆是传说中的印度,所以才会有印第安人这个称呼,这个阿美利加洲是在哥伦布死后才被正式命名的。)

    “什么,你们的国土本来还不如福建那么大,现在居然比得上南北直隶加起来那么大了?”不仅仅那个中年文士和公子,就连叶观也吃惊了起来。

    知道葡萄牙的殖民进程是一回事,可是从葡萄牙人的口中亲耳听到这些事情又是另一回事,所以叶观还是感到震惊。要知道这几年明朝的国土其实是在缩小,明朝军队与哈密王打了几场打仗,期间哈密卫的明军几次被赶出西域。自永乐皇帝之后,安南也脱离了明朝的管辖。正统年间,五十万明军更是被瓦剌打的丢盔弃甲,英宗被俘,其后再也不复太祖、成祖时期逐残元于漠北草原的盛况。曾经的藩属朵颜三卫也趁着边防衰弱,从西拉木伦河一直推进到了长城以外,不时的冒充漠南蒙古来边城打秋风。成祖皇帝时期在奴儿干都司境内沿着黑龙江乌苏里江设立的一百三十余卫也全数荒废,当地卫所指挥使全由当地部族头人充任,明廷的势力收缩到了长城边境。虽然这几年国内外还算稳定,可是那中年文士和少年公子听到迪达士的国家从还没有福建大变成了有四个省大小的南北直隶那么大,还是感到心中惊奇。

    “你们在那里是怎么对待当地土民的?”中年文士终归还是年长,问的问题不同于哪位年轻公子。

    “我们在那里宣扬主的教化,并且帮助他们建立文明的国家体系,让他们学习我们的知识,让那些土著贵族以成为我们的朋友和我们在本地设立的官员为荣。”迪达士自豪的说道。

    “真的?”包括中年文士和其他人都好奇地问道,天下还有这么好的人?

    “当然是真的,不过代价就是不相信的人都被他们消灭掉了,还在那里设立了总督,成为那些土地的实际领导者。而且作为对他们宣扬主的荣光的回馈,他们拿走了那里无数的金银和贵重香料,所以佛郎机的国家虽然小,可是人人都很富有。”叶观适时的戳穿了迪达士的假话。

    “叶大人,我们不远万里去帮那些土著进入文明的世界与传播主的仁慈,也是需要消耗的,他们贡献点金银作为对主和主虔诚的仆人们的回馈也是正常的吧。”迪达士反而不以为耻,义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