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能看而已。
    不过笔走龙蛇之间,那股刚毅霸气的笔力还是得到一部分称赞的,不过却不包括荀攸。
    秦华的命令传到张辽这里的时候,他刚刚击败了匈奴左贤王的军队,这是匈奴除了右贤王带走的军队后仅剩的一支军队。
    纵使军队的数量依然还有十万之数,却依然抵挡不住张辽的大军,以及那些强悍的战争器械。
    现在张辽的军队正在往匈奴王庭逼近中。
    匈奴单于因为年事已高,收到消息后居然一急之下直接去世了。
    最后由匈奴左贤王出面向张辽乞降。
    郭嘉出面作为谈判代表与匈奴左贤王谈判。
    根据秦华的意思,郭嘉与左贤王顺利完成了谈判。
    作为战争的失败方,同时是战争发起者,匈奴需要赔偿秦华大量战争赔款,当然这些赔款都是用牲畜代替的。
    除了战马两万匹外,还需要赔偿羊十万头、牛三万头以及羊皮二十万张。
    同时允许秦华在匈奴王庭附近驻军,并且与匈奴展开贸易,匈奴这边所收取的税收需要将一半交给秦华。
    还有就是秦华会在匈奴王庭附近建立数个公塾,用来教导儒家学说。
    所有部落首领的子女,以及那些匈奴贵族的子女,只要年龄满足要求都必须上满五年才行。
    最后秦华表示愿意扶持左贤王为匈奴新一任的单于,同时赐给左贤王秦姓。
    左贤王最担心的是自己能否顺利继承单于的位置,既然秦华都已经答应了,他也就答应了秦华的全部条件。
    因为按照现在的情况,凉州军纵使不能将匈奴灭族,杀光王庭附近的部落还是很简单的。
    秦华所提的要求比起自己预期的要好很多。
    在与郭嘉签订契约的时候,左贤王也没有继续使用自己匈奴的名字,而是顺着秦华的意思,将自己的名字写成了汉字的秦豹。
    收到郭嘉带回来的契约书之后,秦华没因为上面的内容而高兴,因为他早就知道了谈判的过程,不过秦华还是被最后左贤王的那个秦豹给逗笑了。
    匈奴向秦华称臣,步度根也表示希望和秦华结成攻守同盟。
    这件事情其实早在秦华攻打匈奴右贤王前,步度根就提出来了。
    不过秦华却要求他们先帮自己击败右贤王太卑,然后再来谈。当然除此以外,秦华还许诺过战后的红利。
    这次从匈奴这边获得这么多战利品,秦华本来是准备分出三万头羊、一万头牛给步度根的,结果没想到步度根却拒绝了。
    他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与秦华建立攻守同盟,这些战利品就作为礼物送给秦华。
    见对方这么有诚意,秦华自然不会拒绝,而且有了步度根作为北方的屏障,秦华的后方基本上已经算是安稳了。
    郭嘉和高顺率领五万军队留在匈奴处理战后的事情,步度根与扶罗韩回到了自己的地盘。
    张辽则是率领大军返回长安,因为秦华下一步目标就是洛阳的郭汜。
    张辽出征的时候是十万大军,回来的时候却变成了十一万,这些其实都是从韩遂这边补充的。
    韩遂在收编白波黄巾与黑山黄巾后,兵力暴增到十万之众。
    之前为了消灭太卑,秦华自然允许他这样,但是现在匈奴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他怎么可能还会让韩遂掌控这么多兵马呢?
    除了有高顺掌控,驻扎在匈奴的五万军队外,张辽这边也带走韩遂军中最精锐的部队。
    因为张辽这支军队是秦华的主力部队,当然需要最精锐的士兵。
    这样就导致韩遂现在麾下只剩下了不到三万兵马,还要分配到各郡中,真正在韩遂手下的已经只有一万之数了。
    不过韩遂却并没有抱怨,因为秦华果然守诺的向朝廷为韩遂请了一个并州牧的官职。
    作为本次功臣之一的张扬依然做他的上党太守,虽然麾下的军队不但没有增加,现在还只剩下了五千人,但是张扬却没有丝毫不高兴。
    自从加入了秦华之后,他反而感觉自己的日子好过多了,再也不用会有人来攻打他。
    就连并州境内的黄巾也全部被秦华给解决了。
    黑山黄巾的首领张燕也一位不错的人才,秦华本想将他招募到自己的麾下,但是张燕却表示自己要照顾那些黄巾旧部。
    于是秦华就给张燕封了一个上郡太守,张燕就将自己的黄巾家眷全部安置在了上郡。
    在并州之战结束后,秦华终于开始大规模的整治并州的局势,有了匈奴冢那个六万人的大坟在旁,并州的异族人再不敢轻易忤逆秦华的命令。
    韩遂就按照秦华的指示,开始收拢流民,建立屯田,一个个新的村落出现在了并州的土地上。
    除此以外,一座座公塾也在各大城市出现,城门口的位置处也像凉州一样有了公告栏,会有人不断的在那读公告上的文字,向普通百姓讲解秦华的政策。
    同时科举也正式向并州敞开,并州的读书人也可能在本地参与科举选拔,然后前往长安参加大考。
    这样做是因为随着秦华的教育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来科举试试,只设立一次考试的话根本不够用,所以就只能先从地方开始选拔。
    不过这样话外地的读书人就很难参与进来了,所以秦华在长安还设有一个招贤馆,这里是给那些外地的士人居住的,同时也是对他们进行第一步的筛选。
    因为秦华举行科举的时日尚断,有能力担任太守与县令的依然还不足,尤其是拿下并州以后。
    秦华只能继续从各地的世家中选择一部分人来担任。
    不过随着教育与科举的不断推行,秦华相信这种情况会大为改观,到时就能将一些临时凑数的世家子弟换下来。
    只是那样的话,世家的心中肯定又不会高兴了,好在世家这边还有秦煌管着。
    “世家们都被自己老爹管的服服帖帖的,应该问题不大。”
    秦华这样想道,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一个隐患也慢慢出现了。
    在初平二年的冬天来临之前,张辽的大军回到了长安城中,百姓们自发前往城外欢迎。
    秦华自己也亲自出城迎接张辽等人的归来,以及犒劳大军。
    因为军队不能进长安城,这些事情只能在城外做。
    秦华准备给士卒们放个假,冬季休息一下,等到来年春天直取洛阳。
    但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初平三年的春天还没有到来时,秦华就收到了洛阳的一封请降书。
    落款却不是郭汜,而是许奎。
………………………………
第107章 和谐的初平三年
    许奎从洛阳发来消息,他已经获得了郭汜军队的控制权,并且成功杀死郭汜及其党羽。
    收到消息的秦华大为震惊,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派出的无间道卧底,居然最后直接当上了老大。
    不过这样也好,虽然直接和郭汜开战的话,因为许奎等夜鹰成员的协助,估计不会损失太多兵力,不过打仗终归要消耗兵力。
    现在这样正好,己方的兵力完全不会被消耗了。
    秦华让张辽率领三万军队前往洛阳,接收许奎手中的兵力,并且接收洛阳周边的关卡。
    在郭汜期间,洛阳周边的关卡大多在其他势力手中,不过秦华军的强势进入,这些势力也只能乖乖的让出关卡。
    首先完成交接的就是曹操手中的虎牢关。
    “主公,真的要让出虎牢关吗?这样秦玄虎的势力就更加稳固了。”
    “文若啊,现在我还有能力守下虎牢关吗?玄虎北破匈奴,有顺利接收郭汜的军队,现在势头正盛,就当是给玄虎的贺礼吧。”
    “只是这样的话,我们对秦玄虎的就完成处于被动了。”
    “文若且放心,以我所见,玄虎意在益州,他不会冒天下之大不为前来攻打于我。”
    “但是等秦华拿下益州之后,他必然就会看向我们这边。”
    “哈哈,那刘焉可非碌碌无为之辈,我想五到十年之内,玄虎很难攻下益州。”
    “那五到十年之后呢?“
    荀彧担忧的说道。他不是看不清现在的局势,但是放任秦华继续发展下去,他的势力只会越来越强大。
    荀彧也不是不知道刘焉的能力,但是相比于秦华还是有些差距。
    加上现在秦华麾下兵精粮足,万一拿下益州后,就再也不用担心粮草的问题,当时天下何人可挡?
    “此事易也,我等只需比玄虎的军队更加强大即可。”
    曹操语气很随意,好像说的并不是大事一样,但是一股无形的霸气却溢散而出。
    荀彧听闻之后,顿时感觉自己还是低估曹操这人,心中大为敬佩。
    曹操之后,袁绍也将自己手中的关卡交给了秦华,同时他还派了一名使者前往长安。
    来人正是袁绍的首席谋臣田丰。
    “骠骑将军为我大汉狠狠的教训了一下那些匈奴人,扬我大汉国威,无论是袁公还是我本人都大为敬佩。”
    因为骠骑将军的职位要在州牧之上(名义上),所以田丰直接以骠骑将军称呼秦华。
    说完田丰还对秦华行了一礼。
    见田丰上来就给自己拍马屁,秦华也有些不好意思,对田丰的戒备心也降低了许多。
    接着两人就聊了一些闲话,秦华有些摸不清田丰的意图,也就不断的和他打哈哈。
    “听闻益州刘焉,身为大汉皇亲,却不思报国,匡扶汉室。在董卓乱政之时,天下诸侯皆出兵讨董,刘焉却安坐益州。并且他还在益州之地滥杀无辜,大肆敛财,袁公甚微愤怒。只是现在袁公被公孙瓒所累,无暇他顾。此次特命丰来恳请秦州牧出兵,讨伐刘焉。”
    正题终于来了,秦华的精神为之一怔。
    “我也听闻过刘焉的事情,只是我突然起兵攻伐同僚,名不正、言不顺啊。”
    秦华大概也明白田丰的来意,这是要将自己推到益州战场去,这样就无力顾及关东诸侯了。
    “此事不难,袁公已经上书朝廷,我想朝廷的讨伐诏书不日就会送达。”
    想不到献帝的地位已经这般低下了,秦华没想到现在虽然是曹操控制着刘协,就连袁绍也能轻易让刘协下诏书。
    不过秦华却还是不满意,这样简单就想把自己打发到益州去?
    “对了,袁公虽然不能亲自带兵讨伐刘焉,却也愿助将军一臂之力。”
    看到秦华的表情,田丰也知道对方在等好处呢。
    虽然他已经知道秦华的下一步目标极有可能是益州,但是万一他将目光看向关东,那就麻烦了。
    “袁公愿资助将军粮草三十万石。”
    说这话的时候,田丰不由将声音提高少许。
    三十万石粮草确实是不小的数目了,秦华也没有想到小气的袁绍居然难得大方了一次。
    其实这三十万石的粮草是经过很长的一次商议后,袁绍才勉强同意的。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田丰不惜主动与逢纪等人辩论,纵使知道自己会恶了这些人,也要促成这事。
    因为现在袁绍已经即将击败公孙瓒,而乌桓的内部也发生了大乱,正是袁绍扩张的好时机。
    如果秦华搅进来,那么对袁绍的发展肯定会有很大的影响。
    现在秦华的风头正盛,先是击败匈奴,又吞并了郭汜的势力,现在还不是和秦华正面交锋的好时机。
    “既然如此,那秦某就接受袁公的好意了。”
    有便宜自然要占,至于是否真的攻打益州,秦华还没有决定好。
    现在他已经完全控住了凉州、并州、司隶三州,目前来看粮草还算充足,没必要再去打益州了。
    而且秦华的心态从最初雄心勃勃想要争霸天下,开始变的恬淡了许多。
    穿越前只是一个普通人的他,能获得现在的势力,他已经很满足了。
    有了众多的关隘守护,秦华这三州可谓坚不可摧,加上自己麾下大军,秦华相信即使天下其余十州都被统一,他也能安然的居住在长安城内。
    但是秦华却忽略了一点,现在他虽然是君主,但是想要争霸天这件事却已经不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了。
    即使他自己想要停下来,其他人却依然会继续推着他往前走。
    就在田丰走后不久,秦煌就来见了秦华一次,这次他们讨论的是如何攻打益州的事情。
    原来在见过秦华之后,田丰就直接去见了秦煌,并且向他阐述了益州是多么肥沃,粮草是如何充足,而刘焉又是如何无能,就好像夺下益州轻而易举一样。
    不过秦煌却想的不是这事,他想起当秦国的事情。
    当年秦昭襄王任命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在蜀地兴修水利,为蜀地成为天府之国打下基础。
    之后因为有了蜀地的粮草支援,秦国在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中足足坚持了三年之久。
    最终一举歼灭赵军四十万,为秦国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秦煌认为,秦华在一统天下的过程,必须要先拿下益州,遵循先祖的脚步。
    之后荀攸也来拜见秦华,认为袁绍的这三十万粮草足以支撑秦华军拿下汉中,之后以汉中为基础,进而攻伐益州刘焉。
    荀攸的想法也很直接,他现在主管秦华领地的内政,他只是认为民以食为天。
    相比于关东那些强悍的诸侯,刘焉要相对好打的多,而且战后的回报也要大的多,所以非常支持秦华出兵益州。
    就连贾诩也难道的说出了意见,支持秦华出兵益州。
    毕竟和袁绍、曹操、袁术、刘表这些诸侯相比,益州确实看起来好打一点。
    秦华现在其实不是要决定往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他只是不想再打仗了。
    从秦华穿越以来,几乎每年都有或大或小的战事,这让秦华真的有些累了。
    而且相比于以前担心受怕的环境,现在秦华可谓已经处于了诸侯的巅峰。
    人一旦占据了巅峰的位置,就会开始松懈下来。
    “此事再议吧,现在还是先将新的领地安稳下来。”
    最后秦华只能以这个借口来打发那些劝说的人,因为之前并州之战,以及吞并洛阳等战事有些太过简单,所以大家都感觉应该趁胜追击。
    无论是为名还是为利,这些人都希望秦华能够走到最后一步。
    不过秦华所说的也确实是实情,虽然秦华威势正盛,但是新占领的地盘确实也需要巩固一下。
    无论是官员的选拔,还是新政令的实施,又或者是像凉州那样的基建设施,都需要尽快完善。
    与凉州和并州相比,司隶这边的世家实力要强大的多。
    虽然经过董卓和李傕这两个不讲理的人的打压,司隶的世家好像没有什么存在感。
    但是遇到秦华这个“讲理”的人,世家的能力就体现出来了。
    秦华为了将这些世家手中的土地拿下,可是费了不少的力气。
    有时候秦华就会想,如果不是为了那该死的名望,自己真想将那些捣乱的家伙直接宰了。
    这样想来自己那位“老岳父”董卓生前过的还是蛮舒服的,所有的事情都跟随自己的本心,丝毫不会估计别人的感受。
    大汉的初平三年,相比于初平元年,天下都在打仗,初平三年却显得很和谐。
    袁绍经历两年多的时间,最终还是击败了公孙瓒。
    经过之前的战争,公孙瓒渐渐被袁绍打怕了,一代边军将领,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