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齐霖面无表情的脸上微微露出笑意,再次躬身拱手,说道:“殿下请速赶去,越是急迫越显诚意。下官告辞。”说完,徐齐霖转身大步而去。
李泰看着徐齐霖离去的背影,微垂眼睑,脸上神情复杂。随后,他大声招呼侍卫,立刻备马入宫。
……………。
………………………………
第135章 李二挨喷
齐政殿。
三品大员已入殿坐定,面色各异,不知突然被召来有何要事。
李二陛下正襟危坐,胡子脸沉得象能挤出水来,令不少官员心中惶恐不安。
眼见众臣已经到齐,李二陛下一拍桌案,怒气冲冲地说道:“吾有一言,向公等道。”
“往前天子,即是天子,今时天子,非天子耶?往年天子儿,是天子儿,今日天子儿,非天子儿耶?我见隋家诸王,达官已下,皆不免被其踬顿。我之儿子,自不许其纵横,公等所容易过,得相共轻蔑。我若纵之,岂不能踬顿公等!”
李二陛下真生气了,一顿责斥加警告:你们这帮人太不象话,敢瞧不起我儿子,我要是放纵,以后你们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我儿子胖怎么了,胖也是王爷,是皇帝的儿子,我不许他们傲慢无礼,你们都给我老实点,瞧不起我的胖儿子,就是瞧不起我李二,瞧不起我这个皇帝。
张飞脸儿,再加上怒气勃发,着实够吓人的。
解释、辩驳,房玄龄等大臣不会这么做。在帝王的雷霆之怒下,他们选择暂避锋芒,都拜倒谢罪。
李二陛下觉得稍微出了口气,刚想继续再发泄一下,就见有一个大臣从蹑席上站了起来,梗梗着脖子,神情比自己还要愤怒。跪坐在地上的还有一个白发大臣,昂头不拜,眼睛瞪着,也有起身抗议的架势。
“陛下——”魏大爷眼神儿不好,嗓门却洪亮,声音之大让李二陛下不由得心中一突突。
魏大爷很生气,很愤怒,这特么什么事儿呀!就为了你那胖儿子,把俺们都叫来挨训,老子连午饭还没吃呢!
“当今群臣,必无轻蔑魏王者。然在礼,臣、子一例,《传》称,王人虽微,列入诸侯之上。诸侯用之为公,即是公;用之为卿,即是卿。若不为公卿,即下士于诸侯也。”
魏大爷洪亮的声音在殿中回响,在地上谢罪的众臣中心中狂点赞。喷他,让他没事找事儿,俺们在精神上支持你啊,无敌喷子魏大爷。
“今三品以上,列为公卿,并天子大臣,陛下所加敬异。纵其小有不是,魏王何得辄加折辱?若国家纪纲废坏,臣所不知。以当今圣明之时,魏王岂得如此。且隋高祖不知礼义,宠树诸王,使行无礼,寻以罪黜,不可为法,亦何足道?”
魏大爷喷得有理有据有节,喷得引经据典,喷得慷慨激昂,喷得李二陛下直卡吧眼睛。
大臣们虽然出身低贱,但都是三品以上,按照春秋礼数,王、公同等,互相不拜。
您还拿隋朝诸王说事儿,不知道他们最后的结果吗?难道隋炀帝的教训还不够吗?
李二陛下眼睛不卡巴了,脸面也被喷没了。在浑身正气的第一大喷子面前,他认怂了,软弱了,退缩了。
史载:太宗闻之,喜形于色。
可是哪有刚挨完喷,就乐得不知所已的。实际上,李二陛下只是脸色稍缓,嗫嚅道:“这个,这个……理道之语,不得不服啊!”
正在此时,宫人禀报,魏王殿外求见。
李二陛下稍一沉吟,传命李泰进殿。毕竟算是当事人,且听儿子怎么说,或许能缓解一下目前的尴尬气氛。
李泰气喘吁吁地进到大殿,满头是汗,顺着胖脸、脖子往下流。他也来不及擦,便伏身拜倒,说道:“儿臣敢请父皇保养身体,息雷霆之怒,亦不要责斥诸公。此实乃小人中伤,意在谮朝中重臣。”
李二陛下暗中长出了一口气,这就有下台阶啦,原来是小人造谣中伤,我只是一时不察,上当受骗嘛!情有可原,情有可原啊!
“吾儿免礼。”李二陛下脸色愈加缓和,觉得这大胖儿子很好,给自己缓颊解围。
略微想了一下,李二陛下微露笑意地说道:“玄成刚刚说:王人虽微,列诸侯之上。朕深以为然,亦知不可因身之私爱而废国家****后三品以上官员,见王不拜,示意即可。”
这意思就是说三品以上公卿见到王爷也不必下拜,下了车你是拱拱手也好,点个头打个招呼也罢,意思一下就行了。
李二陛下觉得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可还有人不乐意,就刚才那个昂头瞪眼的大臣抗声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三品以上官员遇王下车,于礼不符!”
李二陛下的脸又沉了下来,这怎么还蹬鼻子上脸啦,沉声道:“卿等自恃功高,轻视吾儿否?”
王珪正色说道:“臣受命正定《五礼》,不敢不直言陈说,陛下欲以忠直责臣乎?”
乎,乎,我想呼死你!李二陛下瞪着眼睛,说道:“如何于礼不符,你且说来。”
王珪还未说话,李泰再度拜伏,说道:“启奏父皇,于礼制,诸王位次于三公,朝中三品以上皆是三公九卿,遇王下车,确不应该!”
王珪看了李泰一眼,微笑颌首,面露赞赏之色,然后向李二陛下拱手道:“魏王殿下通经识理,此言正是微臣要说的。”
李二陛下苦笑了一下,既有些郁闷,却也有些欣慰,欣慰的是胖儿子懂事儿了。
干咳了一声,李二陛下说道:“朕之所言,当身私爱;玄成、叔阶所论,国家大法。朕向者忿怒,自谓理在不疑,及见卿等所论,始觉大非道理……”
完败,李二陛下认怂了,还赏赐魏征绢一千匹,可谓挨了喷,又赔钱。接着,李二陛下还有安排,便是让礼部尚书王珪当李泰的老师。
“王珪我久驱使,是所谙悉,以其意存忠孝,选为子师。汝之待珪,如事我也,可以无过。”李二陛下郑重地告诫自己的大胖儿子。
李泰口中应喏,对着王珪大礼参拜,口称“先生”。
王珪坦然受礼,俨然以老师自居。
李二陛下又命李泰送各位大佬出殿,自己独坐殿中,轻抚额头,心绪复杂。
这是何苦呢?本来想自己占着理儿,发火训人没毛病。可没想到却被人喷得脸面全无、哑口无言。特么的,以后少惹魏征,有啥事也不叫他了。
………………………………
第136章 大胖儿子真懂事
正寻思着,李泰将众臣送出大殿,转身而回,施礼问安。
李二陛下一看大胖儿子,心情又好了起来,让李泰坐下,又关心地问道:“青雀可饭否?”
这么胖了,还问他吃没吃,可见世上的小胖墩都是父母太关心宠爱才肥起来的。
李泰赶忙答道:“儿臣请徐库丞府中议事,又安排了便饭招待。刚刚送走徐库丞,便听闻父皇发怒。恐父皇气大伤身,儿臣便急忙赶来。”
李二陛下很欣慰,这胖儿子多孝顺,担心自己生气,顶着日头、冒着大汗就赶来了。
“你请齐霖议的什么事情?”李二陛下招呼宫人赶紧给李泰擦汗端水,随口问道。
李泰如实相告,就是活字印刷遇到困难,看徐齐霖有没有办法。
李二陛下微微颌首,说道:“若论奇思妙想,齐霖确是少人能及。嗯,这个油墨,听起来倒是可行。”
李泰说道:“徐库丞只是稍加琢磨,便找到症结所在,想到解决之法,实在令人钦佩叹服。”
“还未成功,倒也不必急着夸他。”李二陛下脸上露出揶揄的笑意,说道:“这小子,没借机向你索要什么报酬吧?”
李泰笑了起来,说道:“索要报酬倒是没有,他只是提出要购买一套铅字模,儿臣已经答应下来。”
“他要印书?”李二陛下摇了摇头,说道:“一套铅字模价值不菲,这小子不会花自己的钱,定是要向朕索要。”
李泰沉吟了一下,说道:“那儿臣就送他一套好了,只要是用在公处,倒也无妨。”
李二陛下略显奇怪地看着李泰,不知道他如何拿出这笔钱财。
李泰赶忙解释道:“因儿臣盛修府邸,已有臣工向父皇进谏。儿臣便想省下这笔钱,干些更有用的事情。”
“如此甚好。”李二陛下很是欣慰地连连点头,说道:“汉东平王苍称‘为善最乐’,愿吾儿志之。”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不敢或忘。”李泰恭敬地拱手施礼。
李二陛下微笑颌首,对大胖儿子今天的表现分外满意,可还不舍得他走,又随便地聊些闲话。
……………。
城外的工坊还只是搭了几个棚子,筑基盖房的工作正在忙碌地进行,但很大的一片区域已经被栅栏围起来,也并不妨碍徐齐霖开始进行羊毛纺织的实验。
几个水槽一字排开,剪下的羊毛量长度称重后,便在这几个水槽内进行洗毛工序。
既是实验阶段,各项数据便要记录得详细认真。用多大浓度的火碱水,热水大概多高温度。在没有精确测量仪器的情况下,只能记录下用料的数量,以及兑温水的比例。
徐齐霖交代完手下官员,便没有盯着这简单的工序,而是和几个工匠讲解自己所画的图纸,以便他们能造出脚踏梳毛机。
“这好象钉板一样,就是钉子不是很长。”一个工匠看着图纸上的钢钉梳,疑惑地向徐齐霖询问道。
徐齐霖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不错,就是一个缩小的钉板,把羊毛中的草质杂物除下来,并梳理顺直。”
其实,毛纺的整个生产流程并不复杂,有着雄厚的丝绸纺织经验的唐朝,纺线、织造都没什么难度,一些现成机械稍加改造即可,就是洗毛、梳毛比较有技术含量。
而梳毛机制造成功,也省了日后再搞梳棉机的精力和时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解答完工匠们的提问,工匠们便去依样制造。徐齐霖坐在棚下,品着茶水,想着就请宋应星老爷爷上身,凭一本《天工开物》便能傲立于大唐,声名远播,无往不利。
毕竟,《天工开物》代表着千年后的最高科技水平,还包罗万象,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号称“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但这不是现在要做的事情,要做也只能一样一样地搞出来,徐齐霖还指着这个升官发财呢!
至于新领到的任务油墨,对徐齐霖来说,也没什么困难。把连结料由水换成油就差不多能成,比制造墨锭还要简单容易。
当然,徐齐霖目前好象只能选择桐油作连结料。如此单一的选择,让他还是不太满意。
豆油或许也行吧,还有其它植物油。徐齐霖这样想着,才发现在唐朝,植物油的种类很少,胡麻算是产量比较大的油料植物了。
如果能用煤焦油,那应该才是最经济的吧?徐齐霖微闭眼睛,在椅中开始思考到哪里去挖煤。
正想着,便听到远处的官道上人喊马嘶,一大群人鲜衣怒马,象是远游回城的样子。
徐齐霖也没在意,管他是谁呢,又不碍自己的事情。
其实,徐齐霖早就想到了煤炭,冬天烧炕多暖和。他也找人打听过,市面上虽有石炭出售,但量很少,绝大多数人还不习惯使用。
而要说到哪里有煤,徐齐霖当然知道大概的位置,也知道那几大露天煤矿。但是依照古代的运输能力,没有火车、汽车,距离太远也就失去了实用价值。
按照徐齐霖的估算,一个煤矿最多能覆盖方圆三五百里的地区,再远的话光运费就赔死你。
顺着这个思路,徐齐霖开始从长安周边的地区一一筛选。很快,他就相中了铜川和渭南,这可都是富含煤炭资源的好地方。
铜川在长安以北不到二百里,渭南到长安差不多一百五六十里,还有渭河可通水运,应该更加方便。
嗯,是该去工部请几位勘探专家到渭南找“黑金”啦!徐齐霖挥手赶走几个小飞虫,心中做了决定。
嘈杂声更近了一些,官道上的那群人并没有急着赶路,反倒是停了下来,向这边指指点点。随后,有几个骑士纵马而来。
徐齐霖不知道怎么回事,起身张望着。
一个叫温仁的大盈库的官员迎过去,隔着栅栏与骑手说着话,然后便点头哈腰,十分恭敬的样子。接着,这个官员脚步匆匆地跑过来向徐齐霖禀报。
………………………………
第137章 太子真能作
“太子殿下和随从?”徐齐霖有些意外,疑惑地问道:“来这里有何事?”
温仁表情有些难堪,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太子,嗫嚅道:“太子殿下要与随从在野外烧烤羊肉,正好看到咱们大盈库的羊……”
为了做毛纺实验,徐齐霖让人买了几十只绵羊,有剪了毛,还有等着剪毛脱毛衣的,都圈在工坊外的一块荒草地上。
这眼睛还挺贼,咋就看好俺的羊了呢,难道东宫太子连羊肉都吃不着?
徐齐霖翻了翻眼睛,说道:“几只羊嘛,想吃就给他们牵去。剪了毛的,早晚也要宰了吃肉。”
温仁躬身领命,犹豫了一下,又问道:“徐丞,您不过去拜见?”
徐齐霖皱眉想了一下,摇头道:“某公务在身,就不过去了。”
温仁暗自咧了咧嘴,转身刚走,徐齐霖又叫住他,嘱咐道:“别说我在这儿,也别说我知道这事儿。我什么也不知道,你也没向我禀报什么。”
“是,属下晓得了。”温仁拱了拱手,转身小跑而去。
徐齐霖举目看了看远方那一群人,不禁苦笑摇头,这位太子殿下,现在就开始作了吗?
其实,太子李承乾从贞观十年就开始作了。也就是长孙皇后去世后,这家伙就开始从小作到大作,最后到作死的生命历程。
要知道,在贞观十年前,李承乾的风评还是很好的,尊师重道,尚书省听讼,处理政务,完全可以称为一个优秀储君的模板。
但李承乾的改变却是很突然,很快速,从一个乖宝宝变成荒唐的精神病,仿佛只是一夜之间。
已经二十多岁,还有了儿子,青春叛逆期应该早过了,可李承乾却是更加叛逆,仿佛要把以前的压抑全部发泄出来。
后世研究者把李承乾的剧变原因分门别类,什么虎妈狼爸式的高压教育适得其反,什么鸿儒老师批评教育的方式过于生硬,什么兄弟李泰步步紧逼,什么足疾导致自卑、自弃等等。
对徐齐霖来说,才不管什么原因,只要知道李承乾变了就行。
他既没有让李承乾迷途知返的本事儿,也得罪不起这位还能蹦跶作死五六年的太子爷,索性不见为妙,不打交道为好。
要知道,李承乾不仅暗杀老师张玄素、于志宁,还与汉王李元昌分统侍卫,冲刺殴斗。有不听命者,就命令亲信拿着树枝鞭子猛抽,轻则皮开肉绽、血肉模糊,重则当场抽死。
李承乾还曾对人说:“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
在徐齐霖看来,这已经不是性格乖戾、叛逆了,而是狠毒疯狂残暴。这样的家伙,不离得远远的,岂不是找死?
疯子,精神病儿,谁不怕啊?咱猫起来,不丢人。
徐齐霖打发走了温仁,便马上变身忍者神龟,躲藏到了一个安全隐蔽的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