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朝廷供给亲王至五品官员的肉料中,亲王至二品,每月有羊二十口,猪肉六十斤;三至五品只有羊肉没有猪肉,数量上也有削减。
至于猪肉为什么没有成为主流,并不是什么没煽的猪肉腥臊恶臭,汉朝就开始煽猪了。而煽猪的主要目的是增肥,并使猪的脾气温顺。
………………………………
第92章 猪肉香不香(求收藏推荐)
导致猪不受待见的原因除了饲养成本、养猪的脏差环境外,魏晋、隋唐胡化的影响也很大,更重要的则是历代医学家的恶评。
“凡肉有补,惟猪肉无补”,“猪为用最多,惟肉不宜多食,令人暴肥,盖虚肌所致也”,“猪肉能闭血脉、弱筋骨、虚人肌、不可久食”。
孙思邈更是指出:“凡猪肉久食,令人少子精,发宿病。豚肉久食,令人遍体筋肉碎痛乏气。”
甚至到明代,李时珍还在《本草纳目》中小心区分着各种猪肉的毒性,并认为“南猪味浓,煮之汁浓,毒尤甚!”
怕了没,就问你怕不怕?特么的,吃个猪肉就跟吃毒药好象差不了太多,谁还敢大吃特吃?
对此,徐齐霖表示:不得诬猪清白,小心告你诽谤。
按照他的做法,猪肉选的五花三层的肋肉,小火煮完再上屉蒸,使猪肉肥而不腻;更重要的是烹饪时加了糖,起那个什么反应,能产生浓郁的肉香。
多次尝试后,醉宵楼的厨子手艺大涨。从效果上来看,徐齐霖感到很满意。红得透亮,色如玛瑙,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香浓郁……
看着程老三和旁边的正太都瞪大了眼睛,徐齐霖哈哈大笑,拿起筷子挟起块肉便塞进嘴里大嚼。一边吃,还一边向众人挑了挑眉毛。
小样儿,没吃过猪肉啊?嗯,肯定没吃过这么香的猪肉吧?
哈哈哈哈,尉迟环笑得开怀,学着徐齐霖的样子,把肉嚼得顺嘴流油,边吃边点头,还含糊不清地说道:“嗯,呜,好吃,真香啊!”
薛宗贵心中到底还是有些不甘,听到这菜肴竟是猪肉,便想着讥讽嘲笑,让同桌的人也生出被轻视的同感。
可徐齐霖似乎猜到了他的,以及很多人的心思,率先吃肉大嚼,一下子便堵住了别人的嘴。
“这猪肉做得滋味甚美。”房二没那么多心思,上来什么吃什么,连吃了两块东坡肉,还没咽下去便赞不绝口,还让着其他人,“吃呀,再不动筷可全进某的肚子了。”
当时唐人吃猪肉是用蒸的法子,蒸完之后蘸蒜泥吃,也是不错的味道。但要比东坡肉相比,那可就差得太多了。
看别人都吃得嘴上流油,连称美味,薛宗贵也忍不住挟了一块放进嘴里。
酥烂而不碎,香糯而不腻口,肉香混着酒香……美味,确实是美味呀!
薛宗贵不由得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徐齐霖,心中感慨万千。
都是差不多的年纪,徐齐霖已经能经营赚钱。自己呢,不过仗着乃父和家世,只能伸手要钱花。
而且,要打还能打,连房二都不是对手。
唉,此等人物,自己已差之太远,又有什么资本与其争胜?平白惹人耻笑罢了。
灰心丧气之下,薛宗贵连连喝酒,时间不大,已经是醺然之态。
又吃又喝,又叫又闹,一直折腾了两个时辰,这帮正太才算消停,醉醺醺的则被下人送回家。
徐齐霖也有点头沉,但离醉还差得远。对于唐朝这种甜咪咪的低度酒,他已经渐渐习惯,也知道自己的量有多大,控制得很好。
终于算是摆平了你打我不过却非要再来打的屁事,徐齐霖觉得可以集中精力去搞造纸和印刷术了。
至于宇文、崔、韦三人,就是拿来什么家主的纸条,徐齐霖也会继续采取拖延战术。要是敢把纸条留下,这就是证据,他还想着给这三家添点堵,恶心他们一下呢!
………………。。
时间在忙忙碌碌中过得很快,转眼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
千牛备身中的正太们偶尔来找徐齐霖玩耍聚会,却没有再敢向他挑战的。除了房二死皮赖脸的老来请教切蹉,徐齐霖的日子过得挺舒心。
特么的,那三个娘炮怎么不来啦,难道是被小爷的潇洒帅气打败了?
徐齐霖手里摇着新制的折扇,等着工坊出纸,脑袋里还在胡思乱想。
房二刚被徐齐霖摔了七八次,皮糙肉厚的竟不知道疼为何物,在旁边的草地上呼呼喝喝地抡着个棍子发飚。
神经病!你会打狗棍法呀?
徐齐霖翻了翻眼睛,碰上这号不挨揍就难受的浑人,也真是没办法。
有个好爹,还会娶公主,你特么的练什么武啊?
这么好的体格,去平康坊找小娘练练床上功夫,以后把公主侍候舒服了,别让变鸡变鸭的给你戴绿帽子才是正经事嘛!
正等得要去梦会周公,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让徐齐霖又睁开了眼睛。
张诚捧着几沓纸快步而来,嘴里不知在念叨着什么,脸上的表情激动?兴奋……
嗯哼!徐齐霖故作深沉状,缓缓站起身,还没等他故作深沉地开口,张诚已经迭声说道:“成了,成了!”
鸡冻啥呀,成了还不正常。
徐齐霖伸手取过纸张,颜色很白,符合他心中的标准。再捻摸、折叠、撕扯,硬度和柔韧度也不错。
张诚在旁解说道:“一共是六种配方,都造出了纸;比较之下,二号纸质最好,材料也最贵;五号纸的材料比较普遍,成本适中,质量也稍差,但经过试验,也能达到印刷的要求。”
徐齐霖点了点头,说道:“把配料成本表格和印刷样本都做好,某去奏报朝廷,请陛下品评,以最后确定哪一种进行规模化生产。”
张诚连连点头,说道:“书办正在整理记录,今天便能完成。”
徐齐霖笑了笑,说道:“此番造纸成功,张兄亦是大功一件。在陛下那里,小弟会多加美言。”
张诚脸上抽搐了几下,平常连工部尚书都很难见到,这一下子就上达天听,名字为陛下所知啦!
“多谢致果校尉。”张诚恭敬地施礼致谢,又谦虚道:“此皆是致果校尉的筹划指点,下官只是按部就搬,哪里有什么大功?”
“张兄不必自谦。”徐齐霖说道:“若论踏实肯干,张兄还胜徐某多矣。”顿了顿,他又问道:“那木字模和轮盘架已经制成,张兄可会操作?”
………………………………
第93章 初见李四胖(求收藏推荐)
张诚眼珠一转,用力点头道:“拣字已是熟悉,印刷嘛,还需工匠去做。”
徐齐霖一拍手,说道:“张兄明日找好工匠,备齐各种应用之物,便在此等某消息。说不定,能够带着工匠进宫面圣呢!”
张诚的脸又抽搐起来,徐齐霖都有些担心是不是羊癲疯要发作。好半晌,才听见张诚从喉间困难无比地挤出个“是”字。
至于嘛,不过是见李二,别到时候变成傻子,啥也不会干了?
徐齐霖对张诚的状态很有顾虑,可转而一想,演示嘛,就是让李二陛下知道这种方法。就是傻子也知道,用活字比刻字要快得多。
“下官,下官马上去招最好的工匠。”张诚的状态回复了些,起码知道做好充分准备了,“然后,便练习轮字架拣字,练一夜,定要纯熟无比。”
徐齐霖咧了咧嘴,赶忙说道:“别,别熬夜呀!若是明天给陛下演示的时候精神不济,岂不糟糕?”
“是,是。”张诚也意识到自己有些过于热切了,有些尴尬地应承道:“多谢致果校尉提醒,多谢。”
此时,房二跑了过来,也是热切地想和徐齐霖再切蹉一下。
“今天是不成了。”徐齐霖拒绝继续和这家伙流汗摔打,说道:“某要去工坊巡视一番,然后去向陛下奏报,咱们改天再练吧!”
“改天是哪天?”房二有点一根筋,听不出话中的意思,非要得个准信儿。
徐齐霖很无奈,只好说道:“后天吧,应该可以。”
“后天好。”房二点头憨笑,可还不走,非要陪着徐齐霖巡视工坊。
其实,房二头脑比较简单,是个实在人。如果不是娶妻不贤,估计他也不会落到历史上那样的结局。
珍爱生命,远离公主啊!
看着跟着自己的憨乎乎的房二,听着他不断提起武艺方面的问题,徐齐霖暗自告诫自己,也真的很同情这个家伙。
………………
下午,徐齐霖先去找了马大秘说明情况,由他陪着,带上各种数据统计,以及纸张样品进宫奏报。
还是在千秋殿,李二陛下召见了马周和徐齐霖。二人进殿,先拜见李二,马周又向另一个圆滚滚的小胖子施礼,口称“见过魏王殿下”。
原来是李泰李四胖啊!徐齐霖也向李泰施礼,心说:就佩服你个四胖子,十三岁就能生儿子,发育真特么早,真特么牛*逼!
“马舍人免礼。”
“齐霖免礼。”
咦,这态度很亲切,称呼也有点怪呀!不仅是徐齐霖,连马周都觉察到了,和徐齐霖对了下眼光,闪过疑惑之色。
“齐霖今日前来奏报,想必是造纸成功,要朕两功并赏的吧?”李二陛下胡子拉茬,笑得却挺和蔼,说话也带着几分调侃。
徐齐霖嘿嘿一笑,挠了挠头,说道:“微臣确是有这个想法,可怕陛下赏完,明天又不知如何封赏,岂不为难?”
哦,李二陛下挑了下眉毛,随即笑道:“这么说来,除了造纸,齐霖自信又有了别的功劳?嗯,今日倒是厚道了一回,没藏着掖着。说吧,朕看看这功劳值不值得封赏。”
徐齐霖赶忙答道:“光说是不太清楚,若陛下明日有闲暇,微臣把器物和工匠带进宫里,给陛下当场演示这惊天地泣鬼神的绝世发明,定让陛下满意欢喜。”
李二陛下翻了下眼睛,发明就发明呗,还惊天地泣鬼神,这是唯恐说得不够夸张,不能得到封赏是吧?
“明日——”李二陛下沉吟了一下,说道:“也好,便在早朝散后给朕演示吧!”
徐齐霖躬身遵旨,上前把纸样儿和数据记录呈上,请李二陛下御览。
李二陛下先粗略看过数据,又提笔蘸墨,在几张纸上随便书写,再观察吃墨和晕开的状态。
半晌,李二陛下看似满意地点了点头,拿过数据记录仔细审看,最后才做出了决定。
“二号、五号、六号便定制生产吧!”李二陛下说道:“既要减少这个,成本,也不能全是劣纸,用途不同,亦要让人有所选择。”
“陛下圣明。”徐齐霖拱手道:“高、中、低端各有所需,这三种纸正好涵盖,消费者可根据用途和经济实力加以选择。”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印书的纸张便以二号、五号为主,常用书籍便用五号,要流之长远的便用二号。”
徐齐霖赶忙答道:“微臣会将陛下旨意暂时传达给工部官员张诚,先印何书,印刷多少,再由工部向陛下请旨。”
“也好。”李二陛下说道:“你毕竟只是暂时的差遣,以后造纸印书便交给工部罢。”
徐齐霖觉得身上一轻,终于不用再去那个气味熏人的工坊了。大热的天,真是难过。
李二陛下笑了笑,说道:“这个叫张诚的工部官员不错,能实心任事,朕记下了。”
徐齐霖抿了抿嘴角,说道:“陛下慧眼识才,微臣万分佩服。”
李二陛下看他年纪小,也就没训斥他是佞臣,而是缓缓开口道:“齐霖能制出大唐疆域图,想必对地理情况很是熟悉吧?”
徐齐霖想了想,模棱两可地答道:“也算不上如何熟悉,当时微臣急于邀功请赏,便临阵磨枪查了些资料。这以后嘛,也就扔下了。”
李二陛下瞪了徐齐霖一眼,很是不满。临阵磨枪,怎么听起来好象是在对付胡混一样。
魏王李泰在旁说道:“既是查过看过,想必还是记住不少的。齐霖,可愿助孤王编撰《括地志》?”
《括地志》由你来组织编撰?!徐齐霖想了想,觉得李泰真不应该瞎表现。卖弄什么学识聪明,以搏李二陛下的宠爱欢心,完全是臭棋一招。
你想啊,假如李承乾贤能,无论李泰多么“聪敏绝伦”,胖得如何超出想象,也不可能取而代之;
而如果李承乾恶名昭彰、失德败事,李二陛下自会将其废黜。接下来再立太子的话,则肯定非他这位“嫡次子”莫属。
………………………………
第94章 李四胖的败因(求收藏推荐)
所以,李泰只要低调做人就够了。最重要的是和李承乾不要交恶,起码在表面上要显得“兄友弟恭”。
这一点为什么重要,徐齐霖也是站在先知先觉的角度考虑的。
历史上李承乾被废后,李二陛下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李治,而不是他所宠爱的胖“青雀”,还不是出于慈父之心,想使三个嫡子都得以保全,不重蹈玄武门兄弟自相残杀的悲剧?
因为李泰有夺嫡之心并不意外,也不是他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别说他处在很有希望的位置上,就是老百姓还憧憬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呢!
谁不想当皇帝?做梦想也是想啊!
但李二陛下考虑的是李泰和李承乾因为诸君的位子而结怨,甚至可以说是到了有你无我的严重程度。
所以,若是传位于李泰,待他百年之后,李泰能善待曾经的死敌李承乾?还不得找个罪名给宰啦!
李治呢,性格懦弱,李二陛下对此是很不满意的。但他和李承乾、李泰都没有什么过节,也没有表现出夺嫡争位的野心。如果是他继位,很大程度上就不会干掉两个已经构不成威胁的哥哥。
这么一分析,徐齐霖岂能不明白这争位夺嫡的关键所在?就象有着大智慧的老姐那样,不争不抢,淡泊处之,该有的自然会有。
所谓“争即是不争,不争即是争”,看似激烈残酷、你死我活的夺嫡斗争,不露锋亡、以静制动,才是最老到完美的手段。
徐齐霖既已看清楚了这一切,对于李四胖的邀请当然要敬谢不敏,才不掺合进去呢!
“魏王殿下太抬举下官了。”徐齐霖向着李四胖拱手说道:“编撰《括地志》乃需饱学之士,别说下官才疏学浅,才堪此任;便是这年龄、心性,下官也不是能坐得住椅子、耐得住性子的人嘛!”
马周不太清楚徐齐霖所思所想,以前也少有这么自谦的时候。但见他婉拒了魏王李泰,又象是自嘲地笑着,投向他的目光却似乎带有别样意味。
稍一沉吟,马大秘开口说道:“致果校尉年纪尚幼,喜动不喜静也是正常,也确实不象是能耐得住枯躁工作的性子。”
李二陛下对此也深以为然,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齐霖还是浮动跳脱的少年心性,让他编撰书籍,也是难为他了。”
魏王李泰见父皇发了话,也就暂且作罢,不好再勉强。但他想得却不是徐齐霖的年纪和脾气禀性,而是徐齐霖为什么会拒绝。
想他李泰,虽不是太子,但宠异并不下于李承乾,甚至在平日的亲近程度上,还远远胜过。
特别是太子李承乾于贞观七年患脚疾之后,李二陛下似乎有些疏远,准其不必上朝。
贞观十年,李二陛下调整分封子弟十七人为王,除五人年幼,其余十二人均下诏之官。
唯独对相州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