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老姐好,给金饼,好拿啊!徐齐霖感慨了一下,谢过收好。
按照当时的兑换比,一两金子能换六贯钱,一贯钱一千枚制钱,大约八九斤重。
这两个金饼子也就相当于二十四贯钱,再乘以八——这个,这个,差不多二百斤吧!
徐齐霖这个小正太,别说吭哧吭哧地扛着二百斤走出宫去,就是往身上一压,那也得变成死狗啊!
徐惠肯定也想到了这点,那样的情景太那啥了。再说,嫔妃们领工资也不是给制钱,都是换算成金饼子或是绸帛。
揣好金饼,小昭已经跳上榻,小腿一曲一伸地跃跃欲试。
徐齐霖笑着把身子一猴,小丫头已经咯咯笑着蹦到他的背上,双手环着他的脖子。
徐惠笑着摇头,也不说重话。虽然不合礼制,可父母双亡,这兄妹情笃,让人看着就心生暖意。
徐齐霖背着妹子走到殿门口,才得到妹子的提醒,忙转过身来,冲着两位小公主草草施礼告别。
小幺公主还只顾着玩,对新到手的布娃娃爱不释手。
晋阳公主则扬着粉嘟嘟的小脸蛋儿,萌萌地直盯盯地看着。看着哥哥背着妹妹,边说笑边走远,她的眼中不禁闪现出羡慕的神情。
……………
姐姐是嫔妃,自己算是国舅吗?很牛*逼吗?
可别被戏里的那些东西给骗了,起码在初唐,还真不是什么值得夸耀,被人捧着供着的。
再说,真正意义上的国舅应该是皇后或太后的兄弟。象长孙无忌,就是名副其实的国舅爷。
嫔妃的兄弟嘛,极少数拍马屁的可能叫你一声国舅,但最多的还是称呼你的官职。
也就是说,徐齐霖现在啥也不是,只能被别人称作“公子”。
现在,说服了姐姐,立志干一番大事业的徐公子已经回到了家里,也就是徐府。
徐齐霖的父亲徐孝德大约从贞观元年开始,正式出仕唐朝。最初担任绵州巴西县尉,洛阳府伊阙县丞,都是八九品小官。
后来,徐孝德由于工作出色,顺利晋升太子府右卫长史,跨入京官行列,后再授将作监丞。
徐惠入宫后不久,徐孝德即被太宗擢升为礼部员外郎,位从六品上。
本来随着女儿的得宠,老徐同志的仕途是相当光明的。可与历史上不同,老徐夫妇突然相继染病,不治身亡。
所谓人走茶凉,古今亦然。
虽然徐惠升为九嫔之一的充容,可一家子没了顶梁柱,只剩下城外老徐当京官后购置的几百亩田地,生活过得并不算宽裕的。
至于大哥徐齐聃,才十七岁。尽管被李二封为弘文生,也只算是破格录取,能进入弘文馆这个贵族学校继续深造。以后的前途嘛,还是要通过科举入仕。
当然,弘文生是没有俸禄的,只不过科举考试时较一般平民子弟要求低一些,也仅此而已。
所以,徐惠给徐齐霖金饼子,可不是让他乱花,而是让他拿回去贴补家用的。
只不过,徐惠不知道,这个小弟已经开始挣钱养家,并赚到了第一桶金。
回到家里,徐齐霖便让仆妇给妹妹再缝制一个布娃娃。至于要送给小公主的,徐齐霖觉得再设计几个新款式,一定更有效果。
坐在书房内,随手拿过纸和炭笔,略微构思了一下,描描划划,一只kitty猫便跃然纸上。稍微修改了一下,他又拿出一张纸,来个维尼熊……
然后呢,再给维尼熊涂上红短衣、蓝围裙,皮肤是淡黄色,又把嘴巴改成上翘,变成笑眯眯的开心样子。
看到跃然纸上的可爱的维尼熊,连徐齐霖都忍不住笑了。
接着又给kitty猫涂上粉色,虽然颜色不是很正,但却能看出是个小女孩,那蝴蝶结就是证明嘛。
在自己的书房里,徐齐霖才感到轻松舒适。桌子、椅子,可都是后世的样式,又称高足家俱。
如果徐齐霖做些高足家俱,甚至是软沙发之类的,不是个生财之道吗?
徐齐霖开始倒是这么想过,但习俗力量的强大使他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
坐什么,如何坐,这不是舒服不舒服的问题。而是礼制,是长时间形成的礼仪观念。
比如说榻,虽然矮,可也能垂下腿坐着,腿弯一弯,就当是马扎或小板凳好了。
可你这种放松随便的坐姿,或许会让人觉得是关系很铁,熟不拘礼;可更多的时候,却会被人看成是无礼,是冒犯。
所以,徐齐霖只能是自己先舒服着,且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在外面,就只能忍着、难受着,努力装出端庄守礼的样子。
而且,冷不丁穿越到大唐,徐齐霖还真是迷茫了好几天。
把穿越小说中主角的无敌事迹都回忆了一遍,再把自己上上下下分析个通透,徐齐霖感到很自卑。
那些穿越前辈多厉害,古代诗词信手拈来,没有八百,也有一千;写起书来《三国》、《红楼》倒背如流;水泥、玻璃、大炼钢铁,掀起工业革命狂潮。
更牛逼的则是王八之气一发,拜把子、收小弟,美女如云,指点江山,统一地球,冲出太阳系……
………………………………
第7章 第一桶金
咳咳!徐齐霖自惭形秽之余,发现自己文不成,武不就,还是个大懒蛋,就想过安逸日子。
这也曾经是他未穿越前的梦想,到了大唐也没抛弃。
从小学到大学,十六年的寒窗苦读,是某二流大学的毕业生,业余兴趣班还学过琴棋书画、小主持人,可以说是一身的“本事”。
可到最后呢,父母托关系走后门,硬是把正在外面当驴客的他召唤而回,弄到了家乡的农业局。
这可真应了那句“不想当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徐齐霖很喜爱绘画,也下过工夫;很喜欢旅游,是资深驴客;可却读的是化学专业,最后又干上了土里刨食儿的行当。
好吧,专业跨度是比较大,还得经常下乡去支农。可好歹也是铁饭碗,熬下去混个编制也大有可能。
但时间长了,徐齐霖才发现,当上班工作成了一件需要忍耐的事情,那实在是苦不堪言,鸭梨山大。
而在大唐这个封建社会,徐齐霖发现要摆脱自己曾经深恶痛绝的苦逼生活,还是大有希望的。
不会在懒觉中被闹钟叫醒,不会在地铁里被挤成沙丁鱼,不会发愁房子首付,不会担心上班迟到,不会害怕找不到女票,更不会被领导骂成狗……
什么叫幸福,徐齐霖觉得现在就是。
当然,他现在年纪还小。可这不妨碍他为实现混吃等死、泡妞拥美的崇高理想,而努力奋斗。
徐惠以为小弟要做大事业,让李二封官晋爵的话,只是在安慰她这个姐姐。可徐齐霖却把这当成正事儿。
封官嘛,散官就好,彰显自己与老百姓的阶级不同,可能会享受服色、恩荫、授田等待遇。
而且,每月领工资,却可以不干活儿。安逸!
晋爵就不能马虎了。不管是什么爵位,咱不要虚衔,得有食实封。哪怕是最少的五十户,徐齐霖也可以安心当米虫啦!
高兴了,咱也搞点发明创造,提高一下生活品质,让腰包也鼓一鼓;闲暇时,再多去平康坊的红*灯*区,与女文艺工作者深入交流,为大唐的文化娱乐事业做做贡献。
不高兴,咱就呆在家里,吃饱喝足,调戏下丫环侍女,和妻妾们玩玩动作游戏……
徐齐霖抹了下嘴巴,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穿越者咋了,还不让种田当庄主啦?什么系统,什么开挂,老子啥也不要,照样混得风生水起。
徐齐霖现在还是信心满满,搞完儿童玩具,又起身去了工作间。
会客室、书房、工作间、卧室,徐齐霖住的房子可是具有综合功能的懒人模式。
这几间房本来不是他住的,愣是让他给收拾收拾,打门凿窗,连在了一起。
现在多好,吃喝拉撒带工作,全在这屋子里解决了。
徐齐霖来到工作间,换上工作服。为了封爵,为了美女,为了那啥,咱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有目标就有动力,有理想就有干劲儿,徐齐霖在工作间里干了近一个时辰,还不觉得累。
这时,下人前来通报,有客人来访,是徐姓老板。
徐齐霖想了想,觉得去正房的客厅待客,又得在榻上遭罪,便让下人请客人来这里叙话。
时间不大,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便被引领而至,在会客室与徐齐霖见礼寒喧。
徐齐霖请徐老板坐下,很客气地说道:“天气炎热,有什么事情,世叔交代下人前来便可,又何必亲自劳顿?”
徐老板头一回进到这里,对会客室里的摆设十分好奇,也不是很习惯,等徐齐霖坐下,他才学着样子坐进了椅子里。
“二郎此话差矣!”徐老板长得很富态,肉包子脸很讨喜,一笑眼睛就快挤没了,“二郎乃皇亲国戚,身份贵重。再者,这买卖上的事情,涉及钱财和机密,怎敢让下人传话?”
初唐时期,商人的政治地位比士人和庶民要低下。
首先,商贾及其子弟不能入仕为官;其二,商贾服皂,也就是服装颜色有要求;其三,富而不贵,士大夫耻与其交……
但国家颁布的政令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
贞观初年,大臣高季辅上书言事,说当时的“公主之室”和“勋贵之家”,“放息出举,追求什一”,“锥刀必竞”,也就是说都在进行很普遍的高利贷经营。
除了向商人放贷获利外,贵族和官僚还直接涉足商业,对外则以仆人、家奴,或其他人的名义加以掩盖。
徐齐霖现在虽不是官员,更一品不品,可要经商的话,包括徐惠在内的家人,肯定反对。
所以,他也采用了“入股”的方式。但这“股”却不是金钱,而是他的聪明才智,是他的点子和技巧。
至于徐老板,作为商人是唯利是图,但攀附官僚,或者是贵族,也是重要的目的。
况且,徐老板也是东海徐氏的一支,与徐家的长城(今浙江高官兴县人)徐氏,算是同一大族,关系便更近了一层。
皇亲国戚?!徐齐霖笑了笑,对这恭维之辞也不甚在意,说道:“世叔客气了。这经营之事某也不擅长,一切交与世叔就是。”
徐老板赶忙谦逊,姿态拿得很低。随后取出账簿,向徐齐霖汇报起来。
在坊里有酒楼,东市有药行,西市还有个杂货铺,徐老板可是多种经营,尽管这规模都不是太大。
而徐齐霖和徐老板合作的资本也很简单,便是硝石制冰。
入夏之后,天气会越来越热。
酒楼打出“冷气开放”的广告,卖冰镇酒水、果汁,在屋内放置冰块当空调用,是不是很酷,很现代,很时髦。
“……某还准备在药行、杂货铺售卖冰镇果汁,还有冰块,每斤三至五钱,这样赚得更多……”
徐齐霖听着,不时颌首。
其实,赚多赚少都只是投石问路。主要还是看徐老板是否诚信,以后能否长期合作经营。
而且,徐齐霖现在供应的是冰块,而不是制冰之法。
要是按徐老板的经营策划,制冰的规模就要扩大,产量就要增加。
………………………………
第8章 分红,再合作
徐齐霖只知道硝石制冰最早是出现在唐朝,具体是什么时候,他就不知道了。
一招先,吃遍天。
反正,徐齐霖也没打算靠着这个长期赚钱。
今年夏天能捞一票,攒下以后发展的启动资金,他也比较满足了。
而每斤冰三至五钱,已经算是很昂贵了,差不多能买一斗米。
换句话说,徐老板的销售对象可不是什么升斗小民,小康家境的也只能偶尔购买。
这也很正常,冷库藏冰的数量不多,成本也高。皇帝还用赐冰的方式表示恩宠呢!要是没有徐齐霖的硝石制冰,能享受夏日冰爽的人会更少。
“……虽然价钱有涨,这一月以来,酒楼生意还是未受影响,比上月多赚八贯有余……”
徐老板终于说到了赢利分红,笑得更象包子,“现下,某已让人把五贯钱送到,就在外面。”
空调房间多收费,冰镇酒水也加钱,这钱赚得也算公道吧?
徐齐霖心中高兴,这也算迎来了开门红,而且可以长期合作了。当然,他脸上还是镇静矜持,可不能表现出小家子气,这点小钱就得意忘形了。
冲着徐老板摆了摆手,徐齐霖笑着说道:“世叔费心了。只是这做人要讲究诚信,先前说好的五五分账,怎好更改?多赚八贯,某便只收四贯,世叔可莫要推让争执。”
徐老板赶忙解释道:“此事依得二郎。只这四贯之外,尚有零头,不好计算。便今月取整,下月再减去如何?”
“也好。”徐齐霖起身说道:“世叔稍待。”
“二郎请便,请便。”
不大一会儿,徐齐霖便从书房出来,手中多了一张纸,递给徐老板。
徐老板接过细看,上面竟是一些药材的名字,花椒、八角、小茴香、大茴香、桂皮啥的。
徐齐霖对着徐老板疑惑的目光,笑了笑,解释道:“这些东西按比例研磨混合,便是上好的调料,做菜时放上一点,味道香浓。嗯,下面都写着呢,世伯可往下细看。”
徐老板收回目光,再往下看,也就明白了徐齐霖的意思。后面写得详细,不光是制作调料,还有给羊肉去腥膻的小法子。
“这个——”徐老板知道这又是赚钱的点子,就是不知道徐齐霖是不是还按原来的协议。
“先试试。”徐齐霖很大度地挥了下手,“好不好的,有效果了再说。”
徐老板犹豫了一下,抬头问道:“敢问二郎,这调料能代替胡椒吗?”
我国的胡椒据说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但一直没有种植办法,主要依赖于进口,在唐宋时,价值昂贵。
所以,胡椒乃是奢侈品,而非日常用品。
在当时,胡椒不仅是食俗之物,也是财货的象征。胡椒和黄金白银一样,可以做为财货存储起来,是财富的象征。
更邪乎的是,因为胡椒贵重的原因吧,不仅是富贵人家作菜做汤的调料,还被古人赋予了更多的功能。
比如医生配药需要胡椒,道家养生需要胡椒(道士认为呼吸胡椒燃烧时产生的香气有助于延长寿命),迷信房中术的士大夫想要壮*阳,也得胡椒助阵。
好嘛,胡椒简直成了后世的绿豆和茄子,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万能之物了。
而对于徐老板的期待,徐齐霖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味道不同,取代不了。”
停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道:“但去肉、鱼的腥膻异味,使菜肴鲜香盈口,却也不是胡椒这一种调料能做到的。不如让某家的厨子去酒楼教做几道菜,应该是能受食客喜欢的。”
初唐的菜肴做法以蒸煮为主,且不大有用调料的习惯。象茴香、花椒等等,多是作为药物,只能到药行去买。
正因为这些调料中确实有药材,尽管是天然的,徐齐霖也在后面加了备注:使用时宁少勿多。
徐老板虽然有点小失望,但脸上却没表现出来,珍而重之地将纸收好,拱手道:“二郎所授,定然不同凡响。还是按原来约定,五五分账可好?”
“自当如此。”徐齐霖笑着点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