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竟是销往海外了。”李四胖赞叹道:“这孩儿倒是知之不详,只算我大唐国内的,其实也是赚得很多了。”
“海贸的巨利,确实是你所料想不到的。”李二陛下并不怪胖儿子,当初拿到数据报表时,他也是大吃一惊。
停顿了一下,他缓缓说道:“你与齐霖的关系尚可,日后更要多多亲近。从年龄上看,你亦是能用的。”
李四胖点头答应,说道:“儿臣明白。”
李二陛下慨叹道:“理财能臣难得啊,从古至今,能留名青史的实在不多。都说钱财铜臭,可没钱又能做成什么事?你在洛州治政,对此也应有所感触吧?”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儿臣在洛州时,便有了此等感悟。”李四胖说道:“若是没钱,便少不得要劳役百姓,儿臣不敢为。”
李二陛下点头称是,说道:“还有陆羽仙长,能指点齐霖,是他的造化。此等世外高人,更须尊重才是。”
李四胖想了想,说道:“儿臣听说孙思邈老神仙要来长安,不知是真是假?”
李二陛下微眯眼睛,说道:“此事为真。朕已经让人告诉齐霖,不可离京。”
李四胖不禁愣怔,孙思邈来长安确是大事,可关徐齐霖什么事,怎地不许他离京?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孙思邈嘛,我不怕
李二陛下看出胖儿子的疑惑,微抿嘴角淡淡一笑,说道:“是齐霖为其师所刊印的医书惹的祸,孙道长看过之后,前来找齐霖理论的。”
理论?是兴师问罪吧?
李四胖苦笑了一下,说道:“只是齐霖,怕是难以招架吧?”
李二陛下嘿然而笑,说道:“那不正好。徒弟不行,师傅就该上场了吧?”
李四胖眨巴了下眼睛,明白了父皇的心思。
对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陆羽,不光是李二陛下,很多人都满怀着好奇,或者说是期待,想着能见睹其仙容。
李二陛下让徐齐霖不得离京,就是打得这个主意。要是徐齐霖避开了,那岂不是失去了一次逼陆羽现身的机会?
沉吟了一下,李二陛下对着胖儿子问道:“数年前你坚持出外就藩,可是有人向你进言?”
李四胖咽了口唾沫,终于是问到了这个,他本不想说,可又怕徐齐霖漏了口风。
心中迅速地权衡了一下,李四胖拱着手对李二陛下说道:“儿臣不敢欺瞒父皇,确实是听齐霖讲了陆羽仙长的故事,颇有触动,才决意出外就藩的。”
李二陛下挑了下眉毛,问道:“什么故事,慢慢讲来。”
李四胖便把所谓的大徒弟、二徒弟争夺观主,以致陆羽仙长痛悔失误,从此云游在外,不再回观的故事讲给了父皇。
李二陛下微眯起了眼睛,这故事是真是假不是很重要。反正是徐齐霖讲的,本意也是让李四胖按照朝廷规矩之藩,不要在京城与名分已定的李承乾产生冲突。
也就是说,徐齐霖的本意没有错。反倒是充满了慈心智慧,想尽力避免兄弟相争的悲剧再发生。
李二陛下长长地叹了口气,说到底,是自己的措置失当。如果胖儿子没听懂徐齐霖的意思,还是呆在京城而不去就藩,事情兴许会更糟糕。
你想啊,即便是李泰在洛州,李承乾依然视其为威胁,还要派刺客暗杀他呢!
最喜欢、最看重的三个嫡子能承欢膝下,自然是李二陛下希望的。但身在皇家,别说皇子,就是皇帝,也不能这般随心所欲。
玄武门之变,说到底是他和李建成、李元吉势同水火。可再往深里追究,也何尝不是太祖李渊措置失当。
既立了李建成为太子,又允许秦王开府纳士、培植势力,不生出变乱才怪?
而自己呢,既立了李承乾为太子,却又不让李泰之藩,且百般宠爱、赏赐丰厚,岂不是又重蹈了老爹的覆辙?
李承乾由此生出危机感,觉得太子之位不保,才铤而走险,未尝没有自己厚此薄彼的失误。
想到这里,李二陛下也狠心作了决定。眸光一闪,对李泰沉声说道:“前日稚奴上奏,请求前往河南道之藩。朕准了。”
李四胖愣怔了一下,心中暗喜,却还试探着说道:“六弟尚幼,再过几年之藩不迟。”
李二陛下摇了摇头,说道:“朝廷自有规矩,你不用多说。”
比李治年幼的皇子都被打发到外地去了,李四胖的理由并不充分。而自己违反了多少次朝廷的规矩,李二陛下也是清楚得很。
正在此时,宫人来报,大盈库库丞徐齐霖入宫觐见。
李二陛下抿嘴一笑,说道:“这是接到朕不许他离开京城的旨意,前来分辩的。”
李四胖陪着笑道:“估计是心里没底,又不想找师傅来帮忙,前来求父皇准他暂避的。”
李二陛下捋着胡子想了想,吩咐宫人传召。
时间不大,徐齐霖走进殿内,向着李二陛下和李泰施礼如仪。
“赐坐。”李二陛下似笑非笑,倒还很是礼遇。
徐齐霖谢过之后,在马扎上坐得结实,一点也没有局促之感。
“新安玻璃工坊终是造出了穿衣镜,微臣特地送入宫中供陛下使用。”徐齐霖拱手说道:“数量很少,微臣以为还是先投入市场大赚一笔为好。”
李二陛下挑了挑眉毛,高兴之余也有些疑惑,竟不是来求旨暂避的?
“先公后私,理所应当。”李四胖见父皇有些愣怔,便开口说道:“有父皇用的便够了,孤却是不着急的。”
停顿了一下,李四胖又笑着催促道:“既送入宫中来了,便快让孤开开眼界吧!”
不等徐齐霖起身去让人抬进来,已有宫人出去通告。
很快,蒙着绸布的穿衣镜便被小心翼翼地抬了上来。
徐齐霖起身,亲自上前揭掉绸布,露出了一人来高的穿衣镜。
哦!李二陛下不禁发出惊讶的声音。尺来见方的梳妆镜在他看来,已是暴利之物,这面穿衣镜却是刷新了他的认知。
李四胖也倒吸口凉气,起身走过去,围着穿衣镜转了两圈,看着镜中自己的形象有点发呆。
李二陛下也走了过来,在镜中映出影像,才让李四胖缓醒过来,赶忙侧身让开,还不忘冲着徐齐霖伸出大拇指。
左照右照,李二陛下还拂了下衣袖,在镜中都看得清楚,不禁露出满意笑容,冲宫人挥了挥手,吩咐道:“抬去冰霞宫。”
徐齐霖眉毛翘了翘,心说:李二陛下还真懂事,知道自己的心思。要不是数量实在太少,售价极其昂贵,送给阿姐也没什么关系。
“除了送这个,这个穿衣镜,还有别的事情要奏报嘛?”李二陛下走回桌案后坐下,颇有深意地看着徐齐霖。
徐齐霖挠了挠头,说道:“还有就是孙老神仙来京的事情,微臣与孙真人年龄差距太大,这个辩难什么,是不是有些不妥啊?”
“辩难不分年龄大小。”李二陛下很直接地说道:“你若被问住了,也不丢人。”
徐齐霖嘿嘿一笑,说道:“微臣的意思,是怕孙真人输了,脸面上挂不住。”
李四胖先笑了,还特意歪着脑袋看了看徐齐霖,好象在说:挺能吹呀!
李二陛下翻了翻眼睛,又好气又好笑,说道:“这么有自信?是不是陆羽仙长到了京师?”
徐齐霖摇了摇头,说道:“不用师父出马,我就能让孙真人甘拜下风。”
“莫要说大话。”李二陛下沉声道:“朕见过孙真人,确实是修炼得道的高人。”
徐齐霖正色道:“术业有专攻。微臣蒙家师传授,便开始处处留意,加以验证。杀猪宰羊,见得多了,还曾亲自动手。孙真人嘛,恐怕未必如此吧?”
………………………………
第一百三十四章 研究探讨,不较高下
不可否认,孙思邈代表着那个时代医术的巅峰,并影响了医学的发展。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孙思邈取得那样的成就确实伟大。但徐齐霖却并不崇拜,而是敬仰。
因为历史上,包括孙思邈在内的医学宗师,比如华佗、扁鹊、李时珍、张仲景等在内,都不可避免地有历史的局限性。
他们知道细菌吗,他们知道病毒吗,他们知道人体解剖学吗?
最简单的,人体各器官的功能,比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等,在当时谁又能说得清楚?
所以,徐齐霖并不害怕。他刊印人体生理学这本书,既是为了医学的发展,也有迎接置疑争议的心理准备。
当然,他不能承认解剖过人体,连子虚乌有的陆羽师父也不背这个锅。那就只能以动物作掩护。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某些动物和人的大部分构造是相同,或者说是类似的。
杀猪杀羊杀牛,血腥了些,也不符合徐齐霖的身份,可总比伤风败俗、伤天害理强多了。
李二陛下打量着徐齐霖,有些搞不懂他的心思。到底是为师父出头正名,还是另有打算,不太好判断。
李四胖也看着徐齐霖,孙思邈是什么人物,连父皇都要敬其三分,民间更称其为“孙神仙”、“孙真人”。
李二陛下即位后,曾召孙思邈入京师长安。
当见到孙思邈七十多岁的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便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
然后,李二陛下想授予孙思邈爵位,将他留在京城,但被他拒绝了,仍回到山中著书立说。
徐齐霖是知道这些的,除了敬佩孙药王视官爵为粪土、致力于医学的高风亮节,也觉得孙药王很是明智。
太医啊,给皇室高官医病,听起来很牛叉,但也绝对是个高危职业。谁也不是手到病除的神仙,谁敢保证什么病都能治?
那么多的太医,还不是没救了长孙皇后的命?还有长乐公主和兕子,不也是早早病亡?
所以,太医看似地位尊崇,责任更是重大。正因为所治对象乃玉体金枝,所以,太医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凡有些许小问题都得被问责。
同样的,皇家贵胄们长期身居宫中,进出大小事宜都有人操持,身体往往较常人更加娇贵体弱,患了一些小小的疾病都不易治愈,更加大的太医的难度。
除了技术上的难度,太医们还得谨小慎微,以免卷入云波诡谲的宫廷斗争。
正因为这种种原因,历史上很多有名气的医生都不愿入宫为官。相反,他们更愿意退避山野著书立说,或是在民间悬壶济世。
徐齐霖有这样的猜想,虽然不确实,可也不影响他对孙药王的敬仰。
但还是那个意思,敬仰归敬仰,可不能迷信和盲目崇拜。如果孙药王认可了生理常识这本书的正确,不仅是对他大有禆益,对医学的发展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古人认为疟疾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直到十八世纪,才有医生最先指出可能是蚊子传播;直到十九世纪,才发现疟原虫,并确定疟原虫的发育史以及疟疾的传播方式。
徐齐霖已经布置玻璃工坊的工匠开始制造光学玻璃,希望能在光学仪器上有所突破,让人们看到肉眼不及的东西。
对于他的这些打算,李二陛下和李四胖当然并不清楚。他们狐疑地猜测徐齐霖是为其师陆羽出头,或者是为了自己出名。
“孙真人德高望重,海内外闻名,你切不可造次。”李二陛下并不太希望徐齐霖获胜。
徐齐霖赶忙开口解释道:“微臣将不是要与孙真人比试高下,纯粹是医学上的研究探讨。”
李四胖眨巴眨巴眼睛,建议道:“某看还是不公开的好,就孙真人和齐霖两人,禁止外人旁观。”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说道:“这样好。只辩谬误,不较高下,亦无闲杂人等打扰。”
徐齐霖无可无不可,点头答应,并且补充道:“其实,很多理论上的东西,暂时也无法分辨对错,也没必要争个不休。都拿出来,让世人品评,让时间来验证,可能更好。”
李二陛下想了想,颌首赞同,说道:“这话倒也不错。比如那些保健茶,初饮时感觉不出,经年累月才见效果。”
自己的身体状况,自己最清楚。
李二陛下又是高血压,又是心血管病的,饮用徐齐霖假陆羽之名献上的保健茶,已有数年,有没有效果,自己能没数吗?
刚开始饮用时,李二陛下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思,也不能确定就一定会有效果。
所以,对徐齐霖提出的这个建议,他还是赞同的。确定不了那就保留,继续研究探讨,而不是非要用口舌之争来确定真伪。
事情都决定了,徐齐霖便起身告退。出了千秋殿,在宫人引领下又来到了冰霞宫。
徐惠的肚子已经显怀,但并不慵肿难看。问过徐齐霖的来意后,宫人已经把大试衣镜搬来。
“这么大的镜子?”徐惠也是十分惊讶,更知道价值不菲,“没个几万贯,怕是买不下来吧?”
徐齐霖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就是太大且易碎,不好长途运输,销路受到了影响。海商和胡商更喜欢随身带的小镜子,还有尺来见方的梳妆镜。”
“即便如此,能买得起的京城富豪也不少了。”徐惠起身照了照,对自己的肚子甚感不满,苦笑着摇了摇头。
徐齐霖没把孙药王来京的事情告诉徐惠,在他看来,这不是什么大事。说好的不是比试,而是交流探讨,又何必让徐惠多费思虑呢?
“晋阳殿下和新城殿下在山庄可好?”徐惠坐下来,询问起两位公主的状况。
徐齐霖还真不是很清楚,可觉得没什么问题,但敷衍地答应派人去看看。
给徐惠诊过脉,又说了些闲话,徐齐霖便放心地告退而出。
………………………………
终章(大结局)
贞观三十二年六月二十一日,,李二陛下驾崩于含风殿,享年六十一岁,在位三十二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七月一日,太子李泰在群臣山呼万岁声中即皇帝位,时年三十一岁。
没错,历史发生了重大改变,李二陛下多活了九年,贞观之治也使大唐有了几分盛世的气象。
没有人知道华夏的历史从此而走上了不同的轨迹,除了徐齐霖;也没人知道这全是他的功劳,尽管都承认他是个能臣,功绩卓著。
“粑粑,粑粑……”小女娃含着根手指,含糊不清地叫着。
“是爸爸,爸爸。”徐齐霖反复纠正,用手帕擦去女儿嘴角的口水。
“粑粑,粑粑……”
徐齐霖无语,宠溺地捏捏婴儿肥的小脸蛋儿。
“爸,倭国有什么好玩儿的,别忘了给稚儿带回来。”一个七八岁的壮实男孩跑了过来,扯了扯徐齐霖的衣角。
徐齐霖嘿然一笑,伸手摸摸儿子的头。好玩儿的嘛,那个你还小,儿童不宜啊!
“夫君,征战时万万小心,不可涉险。”兕子伸手抱过女儿,千叮咛万嘱咐。
斯嘉丽拉过稚儿,转身向徐齐霖的亲兵护卫交代,特别是几个徐家家将,更是重点提醒。
“有苏将军、薛将军在,用不着为夫上阵。”徐齐霖信心满满,有苏定方、薛仁贵两位狠人在,还用得着他?
大唐老一辈的名将战神已经或逝或退,而新一代的战将,如苏定方、薛仁贵、裴行俭等纷纷崛起,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