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陛下!”见武则天心情似乎
不错,卢小闲也多少放松了一点。
没有寒暄,没有试探,武则天开门见山直接问道:“听六郎说,卢公子正在正在训练张府的奴婢,准备随朝廷大军一起出征,可有此事?”
卢小闲点点头:“两位老爷待草民如亲人一般,草民感激不尽,想替两位老爷在杀敌立功,以报他们的知遇之恩。虽然张府只出了五十名奴婢,但也代表了两位老爷牵挂社稷安危的拳拳之心!”
“你能为五郎六郎做这么件事,难能可贵,值得嘉奖!”武则天微微点头赞许后,话音一转又问,“只是,卢公子,你是如何知道吐蕃人入侵一事的?”
“草民只是猜测!”见武则天似乎不信,卢小闲解释道,“吐蕃赞普与大论钦陵不和,由来以久。特别是现在,已经到了半公开化的程度。钦陵当年在大非川战胜朝廷大军,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威望。以他的性格,想维护自己的权威,向赞普示威,只能再立更大的军功,所以他率军犯边是必然的!”
前此日子,卢小闲与魏闲云喝酒交谈时,魏闲云虽然没有明说,但也认为钦陵会入侵边境。谢云轩在给武三思献策时,也是如此分析的。在这一点上,魏闲云、谢云轩和卢小闲的判断如出一辙。只不过,卢小闲提前就知道答案,而魏闲云和谢云轩则是通过缜密的分析得来的结论。由此可见,魏闲云和谢云轩的大局观非常人所能及。
武则天和上官婉对视了一眼,卢小闲只是张府的管家,居然对敌国的政局看的如此清晰透彻,的确是一件让人费解的事情。
卢小闲有些不好意思的说:“虽然草民知道钦陵肯定会亲自率军入侵,可还是猜错了两点!”
武则天饶有兴趣的问:“哪两点?”
卢小闲苦笑道:“一是犯边的地域!两年前,王尚书在安西击败了吐蕃军队,草民猜测钦陵会向安西发兵,夺回在西域的主动权,没想到他竟会从洮州方向侵边!二是犯边的时间!草民猜测他应该在六月之后才会会发兵,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行动了!所以草
民虽然对张府的奴婢进行了训练,但时间还是过于仓促了!”
卢小闲明摆着是睁眼说瞎话,他来自后世,对吐蕃入侵一事早就清清楚楚,怎么可能会判断错时间地点?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不引起武则天的怀疑。水满则溢,如果自己所说的和事实发生的一般无二,势必要给自己带来麻烦,还不如人为制造点瑕疵给自己有个回旋的余地。
武则天听罢,淡淡道:“钦陵的势力主要集中在原吐谷浑旧地,从那里发兵洮州后勤补给更为方便一些。至于时间嘛,恐怕真如你所分析的,赞普与他已经水火不容,他急于发兵是为了尽快摆脱窘境!”
“还是陛下看的更透彻一些,草民佩服之至!”卢小闲很自然的奉承了一句。
“你不必拍朕的马屁!”武则天变得严肃起来,“朕宣召你来,是想听听你的意见,你觉得由谁挂帅迎敌比较合适?”
“这……”卢小闲有些犹豫,“草民眼光短浅,这么大的事情,如果说错了,万一……”
武则天摆摆手:“你只管放心说来,无论对错,朕都不会怪你!”
卢小闲偷眼看了一下武则天,小心翼翼的问:“陛下,草民想知道,这两日朝廷大臣商议,都推荐了哪些人?”
“婉儿,你给他说说吧!”
听上官婉儿介绍完朝议的情况,卢小闲大致明白了现在局势,也清楚了武则天为何忧心忡忡。
“陛下,左卫大将军张虔勖与皇储关系不错,如果草民没猜错,推举张将军的那些大臣,恐怕是有别的想法!所以草民觉得,他不能当主帅!”
张虔勖与李旦的关系,武则天肯定清清楚楚,卢小闲知道武则天肯定不会让他挂帅,所以先把他给排除了。
果然,武则天冷哼一声道:“你说没错,看来朝廷有些人结党之心不死呀!”
武则天称帝以来,最痛恨的便是结党,尤其是和李氏皇族的结党,哪怕是她的亲儿子也不行。她这么说,意味着有些人毫无疑问要倒霉了。
。m。
………………………………
第二卷 洛阳行 第一百八十五章 形势陡转
“你觉得梁王挂帅如何?”武则天又问道。
卢小闲知道,武则天肯定要提到梁王,他摇摇头:“万万不可?”
卢小闲的回答让武则天深感意外:“为何?”
“梁王挂帅若能得胜还朝,当然皆大欢喜。可要是败于吐蕃,陛下就不好善后了!”
武则天瞅了一眼卢小闲,淡淡的说“有王孝杰辅佐,怎么会败?”
显然,武则天对卢小闲的话很不认可。
卢小闲并没有躲避武则天的目光,大着胆子说:“陛下,恕草民直言,不管派谁挂帅,此战都必败无疑!”
“你……”武则天指着卢小闲,浑身颤抖,一时无法从震惊中恢复过来。
上官婉见势不好,赶忙上前扶着武则天坐下,嘴里劝道:“陛下息怒,且听卢公子说完,再计较不迟!千万别气坏了身子!”
武则天点点头,顺势坐下,目光不善盯着卢小闲,一字一顿道:“好!且说说你的理由!”
……
下午,众位大臣再次朝议。武则天一反常态,没有让大臣先说话,而是直接亮明了自己的态度。
“各位爱卿,洮州军情刻不容缓,没有时间再无何止讨论何人挂帅之事了。现在朕宣布,任命王孝杰为肃边道行军大总管,娄师德为副总管,率军迎战吐蕃入侵!”
听了武则天的话,众位大臣面面相觑。
朝议中一直没有说话的王志杰,猛的抬起头来,脸上的表情复杂而又怪异。
五天前,卢小闲专程来到王孝杰的府上,告诉王孝杰吐蕃将会入侵,让他做好出征的准备。
当时,王孝杰有些半信半疑。
直到朝廷收到洮州的紧急军情,王孝杰这才相信了卢小闲的判断。
昨天朝议的时候,虽然朝廷大臣分成了两派,但王孝杰知道此次的主帅非自己莫属了。本来王孝杰还是很有自信的,可今天早上再朝议时,风向却突然变了,梁王武三思被提议做主帅,王孝杰成了副帅。
王孝杰为官多年,对此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很明了,他知道提议武三思挂帅肯定是武则天的授意。既然陛下都有了定论,王孝杰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让王孝杰没想的是,仅仅过了一个中午,峰回路转,武则天又改变了主意,当场拍板让他作为主帅出征,一切又回到卢小闲最初的判断上来了。
“王爱卿,此次迎敌凶险难料,不知爱卿还有什么要求?”
问这话的时候,武则天的目光有些复杂,卢小闲那句“此战必败”的话似乎又在耳边响起。虽然武则天不愿意相信这是最终的结果,可卢小闲丝丝入扣的分析,让她无可辩驳。
当时,武则天问卢小闲:既然明知此战必败,为何还要推荐王孝杰挂帅。
“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了,至少他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卢小闲的回答虽然无奈,但武则天在心中是默许了的。
此时,看着已显有些苍老的王孝杰,想着他要去朝廷背这个锅,武则天心中有些不忍,只能尽可能的满足他的要求了。
既然一切又回到了正轨,王孝杰然要按照之前与卢小闲商议的计划,一步步往下进行了。
想到这里,王孝杰面上恢复了平静,向武则天启奏:“陛下!当前迎敌最关键是要提拔士气!微臣斗胆请求陛下答应一件事情!”
“爱卿请讲!”武则天点点头。
“臣恳请为蒙冤的燕国公黑齿将军平反昭雪!”
王孝杰所说的燕国公黑齿常之,并非大唐人而是来自百济。当年,百济被唐军灭亡,黑齿常之率部降唐,官封左领军员外将军。
仪凤二年,高宗对吐蕃大举反攻,想要一雪当年大非川之耻,四十八岁的黑齿常之率部参战。吐蕃主将钦陵采用诱敌深入策略,孤军深入粮草不继的唐军被团团包围。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黑齿常之挺身而出,率五百名唐军敢死队员策划了一次相当大胆的军夜袭行动,乱了吐蕃人的阵脚,从而使己
方部队于绝境中死里逃生。黑齿常之因功被高宗擢授左武卫将军,兼检校左羽林军,赐金五百两、绢五百匹。
之后,黑齿常之在河源辖区一带防御吐蕃达七年之久,吐蕃一直无机可趁,屡次进攻失败后进而对黑齿常之敬畏有加,再也不愿过来啃他这块硬骨头。
光宅元年十月,黑齿常之被任命为江南道行军大总管,与在扬州揭竿而起的叛军作战。一个月后,叛乱被彻底平定。
垂拱二年,黑齿常之在两井大败突厥,因功封燕国公;转年,黑齿常之在黄花堆又一次战胜突厥人,将突厥残兵一直驱赶进大漠深处。
永昌元年九月,酷吏周兴诬陷黑齿常之谋反被捕下狱。年已花甲的黑齿常之知道,在这些酷吏的酷刑之下,绝无生望,便于狱中自尽。消息传出,军中朝中人人哀痛。
黑齿常之战场上所向无敌,对待部下极好,所得金银物品都赏赐殆尽,自己一点不留。因此军中威望极高。
正因为如此,王孝杰认为要想提振士气,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冤死的黑齿常之平反。当然,这个主意是卢小闲教给王孝杰的,王孝杰心里也没有底。
王孝杰话音刚落,朝廷内顿时鸦雀无声。
大家都知道黑齿常之是被周兴诬陷而死的,可问题是当年重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酷吏的,正是武则天。
武则天即位之初,为稳定帝位利用酷吏实施大清洗,在酷吏的横行下,触目惊心的“诛”,“籍没其家”,“刑于市”,“斩”,“杀”,“赐死”等字样的圣旨比比皆是,文臣武将被冤杀无数。
现在,王孝杰突然提出给黑齿常之平反,这不是明摆着向武则天叫板吗?
龙有逆鳞触之即死,难道王孝杰的脑子坏了?
大臣们小心翼翼的看向高高在上的武则天,有胆小的,已紧张的喘不过气来了。
出人意料的是,武则天并没有勃然大怒,而是沉默不语,低头似乎在思索着王孝杰提出的请求。
。m。
………………………………
第二卷 洛阳行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万国俊之死
“陛下!臣有个建议,不知可否?”
就在此时,大殿之上一个声音响起。
众大臣抬眼望去,原来是狄仁杰。
这两天朝议,作为首辅宰相的狄仁杰一反常态,同样是一句话也没说,这可不是他往日的风格。
狄仁杰不是不想说话,而是一直在等机会,等卢小闲说的那个机会。本来以为希望已经很渺茫了,没想到转眼间事情便有了转机。
既然如此,他自然要说话了。
“狄爱卿请讲!”武则天抬起头来。
“臣请求为太宗一朝的武连县公、左武卫将军李君羡一并平反,请陛下一并恩准!”
狄仁杰没头没脑的这句话,让众大臣又是一愣。
王孝杰为提振士气奏请给黑齿常之平反,这还说的过去,可狄仁杰把五六十年前太宗一朝的冤案也莫名其妙的搬出来,这唱的是哪出戏?
“准了!”武则天的回应再次出乎了众人的意料之外,“燕国公黑齿常之恢复名誉爵位,加赠左玉钤卫大将军。武连县公李君羡恢复名誉爵位,加赠金吾卫大将军!”
当年,武则天重用酷吏是不得已而为之。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她的帝位已经相当稳因,再没有潜在对手了,她必须做出一些必要的姿态。
黑齿常之谋反肯定是冤案,武则天不是不知道,可单单为黑齿常之一人平反,她心里这道坎还是迈不过去。
狄仁杰搬出太宗朝的李君羡,刻意淡化了专门为黑齿常之平反之事,这就让武则天心里好接受多了。再说了,当初李君羡蒙冤,也算是为武则天背了黑锅,平反也在情理当中,故而武则天欣然接受了狄仁杰的建议。
“陛下,臣还有本要奏!”王孝杰的声音再次响起。
“爱卿请讲!”武则天今天似乎很有耐心。
“蒙陛下垂怜,黑齿将军虽然已平反,可当年陷害他的罪魁祸首却依然逍遥法外,臣恳请陛下一并惩处!”
罪魁祸首?
大臣心里又是“咯噔”一下,虽然大家知道王孝杰所指的罪魁祸首并非武则天,可难保武
则天不这么想,这万一要是……
武则天面上淡然,瞅着王孝杰问:“爱卿,当年诬陷黑齿将军的周兴已经伏法死去数年了,这让朕如何惩处?”
“周兴虽然已死,但他的外甥万国俊依然还在,而且诛连无辜比周兴有过之无不及,臣请陛下务必惩处此人!”
听了王孝杰的话,武则天眉头一挑,下意识的四下瞅了一眼,并没有看见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宫中的女官,朝议她是不能参加的。
万国俊一事,本就让武则天很头疼,上官婉儿自告奋勇愿意解决此事。此刻,王孝杰突然提出要惩处万国俊,莫非其中有上官婉儿的谋划?
武则天虽然心中有疑问,但不能不承认,借着为黑齿常之平反的由头,不着痕迹的除去万国俊,的确是个很不错机会。
虽然武则天心中已经认可了王孝杰的提议,但她多少还是多少有些顾虑。
“狡兔死走狗烹”,惩处万国俊是个明显的信号,万一引起其他那些酷吏的恐慌,那就不好了,毕竟这些人当初都是为她出过力的。
武则天把目光看向来俊臣:“万国俊是来爱卿的手下,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来俊臣不由在心里叹了口气:又让卢小闲预料准了,陛下果然来问自己的意见了。
数月前,卢小闲告诉来俊臣:若陛下问他对万国俊的态度,一定不能说万国俊的坏话,因为陛下对万国俊恩宠未失,若是说多了会惹火烧身。
所以,武则天向来俊臣询问时,他按照卢小闲的所教,没有说万国俊半点不是,让武则天很满意。
几天前,卢小闲前来拜访来俊臣,神秘兮兮的告诉他:除去万国俊的时机到了,因为陛下已经对他起了杀心。假如陛下再次让他表态,一定要痛下杀手,不能有丝毫犹豫,否则便会有结党之嫌。
来俊臣本来就忌惮万国俊,想除去他不是一天两天了,如今机会就在眼前,他哪能痛失良机。
“陛下,万国俊位列左肃台,本应奉公守法,竭力为朝廷尽心办事,但却知法犯法。臣听闻他在岭南,矫诏肆意
屠杀流人,却让陛下背此恶名,其心当诛!”说到这里,来俊臣一脸痛心的模样,“作为左肃台的御史中丞,臣对万国俊有失察之罪,请陛下降罪!”
来俊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让武则天感到很满意,这才放下心来,哪会再去惩处他。
万国俊恐怕永远也不会想到,来俊臣的这番表态,已经注定了他的结局,等于是直接把他送上了不归路。
朝议结束后,朝廷的圣旨很快便下了:左肃台监察御史万国俊、右翊卫兵曹参军刘光业、司刑评事王德寿、苑南面监丞鲍思恭、尚辇直长王大贞、右武威卫兵曹参军屈贞筠,奉旨都领监察御史衔,在诸道边远之处按察流人过程中徇私枉法,枉杀无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