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坑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坑王- 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闲信手拈来的诗作,几乎首首都是上乘佳作,不能不让上官婉儿佩服。

    更让上官婉儿佩服的是,卢小闲对武则天心思拿捏之精准。若说天下最了解武则天的,非上官婉儿莫属,可这是基于她在武则天身边陪伴了几十年才有的默契。很多朝廷大臣与武则天相处多年,却始终猜不透陛下的心思。卢小闲头一次觐见武则天,就能顺着她的心思说话,这不能不让上官婉暗自称奇。

    杨思身着便服,上官婉儿也换了男装,跟在他的身后前往张府。眼看快到张府门口,却见门内急匆匆走出两个人来。其中一人是家丁打扮,而另外一人赫然正是卢小闲。

    卢小闲一边走一边向家丁询问着什么。

    杨思正要上前去打招呼,却被上官婉制止住,她轻声说:“不要惊动他,远远跟着,看他这是要去哪?”

    张易之回府没多久就神秘兮兮的出了门,才多大工夫便让家丁回府喊卢小闲去茶楼,家丁也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卢小闲只知道张易之找自己是有急事。

    进了茶楼雅间,卢小闲发现除了张易之之外崔湜也在。

    听崔湜说完之后,卢小闲不禁哑然失笑:敢情张易之急吼吼喊自己来,是为了帮崔湜给情诗把关的。

    卢小闲慢慢吟着崔湜所写的诗,一边吟一边感受诗中的意境。

    崔湜所写的诗不错,如果论真实水平,卢小闲离崔湜要差十万八千,要不怎么会那么多人称崔湜为才子呢?可问题是,卢小闲随时可以剽窃,比崔湜绞尽脑汁写的诗就强多了。

    斟酌了好一会,卢小闲对崔湜说:“崔公子,如果你是真心喜欢上官尚宫,这首诗就不错,毕竟这是发自心底的真情实意。如果你只是想让上官尚宫欣赏你的文才,那这首诗恐怕就不行了,我可以代劳一首,何去何从你自己决断吧!”

    崔湜竟然会对上官婉儿对了情,这让雅间隔壁的屋内的杨思很是震惊,他诧异的瞅了一眼静静坐在桌旁的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也没有注意到杨思的目光,侧耳细心倾听着卢小闲和崔湜的对话。


………………………………

第二卷 洛阳行 第一百六十六章 薛怀义赠书

    上官婉儿能体会到崔湜的真情,缘份这东西可遇不可求,他们之间真有缘份吗?

    佛曰:缘份分三等。第一等为有缘无份,第二等为有份无缘,第三等是有缘有份五百年。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爱情是第三等,有情人终成眷属,喜结良缘。但生活往往是残酷的,是不如人意的。

    这一瞬间,上官婉儿心有感触,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想想自己在一路走来,其中的辛酸谁能知?

    千言万语,道不尽,也不能道尽。上官婉儿多么希望自己就是一朵自由的云彩,可以陪伴着灿烂的阳光,随风飘荡。可是,能吗?不能!她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清楚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不能大意,否则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又将如何。

    听了卢小闲的一番话,崔湜没有说话,仔细的在思量。

    一旁的张易之好奇的说:“卢公子,先不管崔兄如何决断,你还是把代劳的诗吟来,让我一听为快!”

    卢小闲微笑着点点头,直接吟道:“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不用问,卢小闲吟的诗肯定是剽窃的,这是出自北宋晏殊的《木兰花》。诗的意境和用词,都要比崔湜所做的诗要高出许多,不仅崔湜和张易之无话可说,就连隔壁的上官婉儿也是不住点头。

    ……

    白马寺后院的禅房内,卢小闲和薛怀义盘腿面对面而坐。

    “这些日子还好吗?”卢小闲轻声的问。

    面前的薛怀义身材魁梧,相貌英俊,但卢小闲还是愿意把他当作小学三年级的涉世未深的小姑娘。

    薛怀义的脸上还是那种淡淡的无奈和忧郁,平静的回答道:“跟以前没什么两样,无所谓好不好!”

    卢小闲专程来白马寺看望薛怀义,本来是打算安慰安慰薛怀义,但此时此刻,无论什么样劝慰的话语,在薛怀义面前说出来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的。

    卢小闲叹了口气,只能沉默不语。

    薛怀义起身,从书架上拿过几本册子,过来递给卢小闲:“这是送给你的!”

    卢小闲接过,大概扫了几眼:《香水指南》,《酒类酿造工艺》,《八大菜系食谱》,《古代诗词大全》……

    他诧异的看向薛怀义:“这是你从……”

    薛怀义点点头:“没错,是我从脑中图书馆那些书里抄下来的,也不知你能不能用得上!”

    “用得上!当然用得上了!”卢小闲激动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还有什么觉得有用的告诉我,等有空了抄了我再给你!”薛怀义淡淡的说。

    “太感谢了!那个,你自己不用留着吗?”薛怀义的大方让卢小闲有些不好意思。

    薛怀义摇摇头:“我对这些不敢兴趣,留着也没什么用!”

    卢小闲无语,他能理解薛怀义的心思,就好比一个人假如真心喜欢玉石,那么极品羊脂玉在他心目中就是无价之宝。相反,如果一个人根本就不喜欢玉石,那么同样的极品羊脂玉在他心目中与一块普通石头没什么两样。

    ……

    永和楼后堂的厨房内,玄虚道长正闭着眼睛,在一张椅子上闭目养神。

    之前,缺德鬼和卢小闲说好的,玄虚道长只是借给卢小闲用几日。可不知卢小闲用了什么法子,玄虚道长竟然赖在永和楼死活不肯走了。这下缺德鬼无法向上清宫的青阳道长交待了,气得他直骂卢小闲缺德。

    骂就骂吧,反正也少不了一块肉,卢小闲脸皮向来就厚的很。

    有本事的人都不好糊弄,玄虚道长就属于有本事的人,不是谁想留就能留得住的。好在卢小闲有他的办法,手中有能吸引玄虚道长的东西:薛怀义给他的八大菜系菜谱。

    八大菜系中很多菜都是在唐朝之后才出现的,玄虚道长当然没见过,随便一道菜都会让玄虚道长眼珠子发绿,这些菜的做法哪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他当然不愿离开了。

    卢小闲身旁的刘祺正打算上前去叫醒玄虚道长,却被卢小闲摆手止住了,他饶有兴趣的看着眼前的一幕。

    后厨中除了玄虚道长之外,陈三也在。

    此刻,他眼睛睁得老大,卢小闲和刘祺进来足有半盏茶的工夫,他却连瞟也没瞟一眼,两个大活人在他看来就象完全不存在一样。

    陈三的眼睛始终在盯着一样东西:案板上一条青翠碧绿的黄瓜。

    忽然,陈三身形微微一晃,随即一片刀光跃上了案板。在“笃笃笃”的走刀声中,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那根黄瓜已经成了一堆薄薄的黄瓜片。

    卢小闲禁不住轻轻赞叹了一声:“好刀功。”

    卢小闲的话惊扰了玄虚道长,他的眉头微微一挑,但却没有睁眼,然后冷冷地问:“陈三,你今天上午的功课是什么?”

    “切一百根黄瓜,每根都要切到两百片以上,并且厚薄均匀。”

    陈三哪还有往日的盛气凌人,像个犯错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的回答着玄虚道长的问话。

    “这是第几根了?”

    “已经是一百根了。”

    “好。”玄虚道长点点头,“从现在开始,再切一百根。”

    “知道了。”陈三说这句话的时候,委屈得眼圈都有些红了。

    “知道为什么要罚你这一百根吗?”

    “不知道。”陈三老老实实回答。

    “你最后这根黄瓜切了多少片?”

    “两百一十八片。”

    “很好。”玄虚道长沉默片刻,吩咐道,“你把第七到第三十七片摞在一起!”

    陈三照做了。

    玄虚道长又吩咐:“你再把第一百七十一片到二百零一片摞在一起”

    陈三又依言照做了。

    “两摞都是三十片,你认真看看,有什么不同!”

    看着这两堆黄瓜,陈三的脸色变了,额头上也沁出了汗珠。

    “现在知道为什么罚你了吗?”玄虚道长仍然闭着眼睛,面无表情。

    “知道了……”陈三的声音小得像是蚊子在哼哼。

    卢小闲终于忍不住叹了口气,因为他觉得陈三实在是很可怜。他受罚只是因为三十片黄瓜摞在一起后,右边的那堆比左边的那堆要高一点点,用肉眼都难分辨出来。出了半毫米左右。这样的差距平均到每片黄瓜上,实在是微乎其微。就因为这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失误,陈三一个上午都白忙活了。


………………………………

第二卷 洛阳行 第一百六十七章 酒楼开业

    玄虚道长站起身来,冲着卢小闲点点头:“卢公子是来找贫道的吗?”

    玄虚道长与卢小闲之间不属于东家和雇员的关系,玄虚道长应该算酒楼的客座厨师。卢小闲虽然不擅长烹调,但能想出很多精妙的菜品,这让玄虚道长对他很佩服,所以说话也非常客气。

    卢小闲点点头,又摇摇头。

    玄虚道长叹了口气,说道:“卢公子您刚才进来的时候,陈三虽然没有看你,但心情已经有了变化。刚开始动刀的那阵,他还能压住心神,可越到后来,他的心情便越浮躁,总想着早点完工。这个念头在他的脑子里虽然极为微弱,但终究是分了他的心神,他的刀速自然也就慢了。我虽然一直闭着眼睛,但一听刀声,就知道那些黄瓜片越切越厚。”

    “嘿嘿。”卢小闲笑着问道,“道长,我给你选这徒弟怎么样?”

    玄虚道长看了一眼陈三,傲然地说:“如果他能完全按我的要求练习时精益求精,应该要不了一年半载就可以出师了!”

    卢小闲瞅着案板旁边堆得像小山一样的黄瓜片,笑着对玄虚道长说:“道长,你和陈三各凉拌个黄瓜给我尝尝,如何?”

    “没问题!”玄虚道长知道卢小闲这是要考校自己,他冲着陈三一呶嘴,“把你的手艺都拿出来吧,让卢公子尝尝!”

    很快,陈三和玄虚道长的黄瓜分别都拌好,摆在卢小闲和刘祺面前。

    陈三用的是自己切的黄瓜片,而玄虚道长则是简单的在案上拍了一根黄瓜。

    卢小闲和刘祺各自品尝,果然是玄虚道长的那盘黄瓜味道要好些。

    听了卢小闲的询问,玄虚道长笑着说:“拍黄瓜是家常菜,诀窍就在一拍中。别人是用铁刀拍,沾上了铁腥味;而我用木板拍,清爽皆在,差距就在这里。另外,都有盐、辣椒和大蒜,别人的大蒜是剁的,我是拍的。别人放的是油泼辣子,我撒的是干辣椒粉。所以,味道会有所不同。”

    卢小闲叹为观止,真正的烹调高手,注重的就是这些与众不同的细微之处。

    玄虚道长这番话看上去是在给卢小闲说,实际上是他是说给陈三听的。

    陈三当然明白玄虚道长的心意,心悦诚服的认真聆听。

    玄虚道长瞅了一眼陈三,接着又说:“比方炖肉,一般人只注意火候和调料,其实真正的关键却在锅盖上。这不盖锅盖肯定要差些,铁锅盖肯定比木锅盖差,一般杂木的锅盖肯定比水杉木的差。水杉木的新锅盖,远不如用了一辈子的老锅盖,百年老汤的那熏香,全在这木质里藏着。热气蒸腾,被锅盖压着倒逼回去,那香料的香才能深入到肉里面去。”

    听玄虚道长谈烹调,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卢小闲突然觉得饥肠辘辘起来,他讪讪的说:“道长,听你这么一说,我都觉得饿了!”

    玄虚道长冲着卢小闲笑了笑:“卢公子,这样吧,我单独为你做个菜,保证你没吃过!”

    说罢,玄虚道长刚才还慵懒之极的身躯,忽然变得凌波微步一样轻灵。只见他四处穿梭,在白菜堆里选妃似的选出几棵,菜刀挥舞,露出几个嫩黄的白菜心出来。

    接着,他在案板后边上拿起几片随意放置的猪肉皮,在火上燎去杂毛,然后迅疾在锅里倒进一盆菜油,烧沸,丢进猪皮,转眼就炸出虾片似的鹅黄,且爆出泡眼鼓胀成几大片,完全认不出是猪皮了。

    玄虚道长捞起猪皮浸入冷水,一会儿便变软,然后快刀切成长条;再烧开水放进去煨煮,之后放盐,投入菜心,文火熬制,起锅,撒上葱花。

    一盆看上去清白嫩黄的肉皮白菜汤,就这样在卢小闲眼皮下神奇地完成了。

    玄虚道长先尝了一口,皱眉感叹:“好久没做这道菜了,手有些生,卢公子只能将就了!”

    玄虚道长让陈三给卢小闲和刘祺各盛了一碗米饭,二人也不客气大口吃将起来。

    多么清素淡雅的一道菜啊,肉皮绵软而有弹性,毫无荤腥,菜心嫩滑,清苦回甘……

    出了后堂,卢小闲还在回味刚才的美食,刘祺跟在他的身边,也没有说话。

    突然,卢小闲停下了脚步,他扭头瞅着刘祺:“刘掌柜,开业的事情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早先刘祺急着开业,卢小闲认为准备还不充分,时机也还不到,一直摁着没让他动。再后来,卢小闲通过玄虚道长彻底折服了刘祺,让他也明白了开业的准备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可现在,卢小闲突然又重新提起开业这事,让刘祺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嗫嚅着说:“还在准备过程中,尽可能做到精益求精!”

    “差不多了,找个好日子,这两天就开业吧!”卢小闲直截了当的说。

    “啊?这两天就开业?”刘祺不知卢小闲为何突然要急着开业,小心提醒道,“是不是有点太着急了,您不是说要做到万无一失吗?”

    “是有些太着急了!”卢小闲苦笑着摇摇头,“此一时彼一时,过不了多久我要出趟远门,在离开之前必须要把开业的事情办完!”

    卢小闲要出远门?

    刘祺诧异的瞅着他,不知他为何要出远门,他所说的远门是去哪里。

    刘祺知道东家和伙计的关系,也能做好自己的本分,东家不想说的事情,他是不会主动去问的。

    卢小闲并不是开玩笑,他的确是计划出一趟远门,目的地是洮州。洛阳距洮州数千里之遥,当然算得上是出远门了。

    根据卢小闲后世所了解的大唐史,要不了多久吐蕃会派出大军侵入大唐边境,王孝杰将奉圣旨出征抵御吐蕃大军。

    卢小闲打算跟随王孝杰一起出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他是想了解大唐军队的实际情况,后世的史学家对大唐战斗力褒贬不一,有说与异族战争很少取胜不堪一击的,有说极其强大无以争锋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必须亲身经历后才能做出判断。

    另一方面他是想了解吐蕃军队的情况,毕竟吐蕃是大唐目前最大的敌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正因为如此,在临走之前卢小闲必须先让永和楼正式开张,确保酒楼平稳营运后,他才能安心前往边境。

    ……

    细数春夏秋冬,五月最美。五月,已进入初夏,是一个万物生长、充满朝气的时节。

    五月初八日,宜纳采、开市、交易、入宅、祭祀,忌造桥、冠笄、造屋、掘井。

    这天早上,洛阳城南市繁华地段的一家酒楼在锣鼓喧天的乐声中,拉开了酬宾的帷幕。

    开业的酒楼原名叫“永和楼”,现在新的名字叫“秋风破”。“秋风破”的开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