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坑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坑王-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玉器店的掌柜正是一个吐谷浑人,他的汉话说的很好,居他自己介绍,他已经在洮州城生活了十几年了,和当地的汉人没有什么区别。

    在掌柜殷勤的劝说下,卢小闲挑选了三支一模一样的玉簪。

    唐倩在一旁见了,心中一动,忍不住问道:“卢公子,您挑选的这三个玉簪,是给您所说的那三个不能忘怀之人买的吗?”

    卢小闲瞅了一眼唐倩,点点头道:“王夫人真是有心之人,您说的没错,每到一地,我总会买些小饰件,虽然无法亲自送给好们,但好歹也可以作个念想!”

    唐倩目光闪动,也不知在想什么。

    卢小闲拿出其中一个玉簪,递给唐倩,一本正经的说:“这样吧,我把这支玉簪送给夫人,您戴着它比放在我身上有用的多!”

    唐倩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她看看卢小闲,再看看欧阳健,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卢小闲微微一笑:“夫人不必客气,我所执念的三个人当中,曼儿做了道姑,以后恐怕用不上这玉簪了。青鸢已不在这个世上,也用不着了。倒是那个唐姑娘,说不定以后还有再见面的机会。您就算是替唐姑娘接了这个玉簪吧,说不定借着您的好运气,将来有一天我还会见到唐姑娘呢!”

    听卢小闲这么说,唐倩便接过玉簪,嘴角微微翘:“卢公子,您放心,将来有一天,您一定会见到唐姑娘的!这玉簪我暂且替唐姑娘收了!”

    欧阳健眉头一挑,看了一眼唐倩,没有说话。

    掌柜麻利的替卢小闲把剩下的两个玉簪装好,卢小闲随口问道:“掌柜的,洮州城里的吐谷浑人多吗?”

    “不多!”掌柜一边说,手下却没停,“前两年城里十之三四都是吐谷浑人,可现在恐怕所剩几了!”

    卢小闲奇怪的问:“这是为何?”

    掌柜叹了口气道:“公子有所不知!这两年洮州城时常发生命案,而且死的都是吐谷浑人,各种死法都有!官府也介入了调查,但却没有任何眉目,只能提醒城中的吐谷浑人自身加强防范。洮州百姓传言,死去的这些吐谷浑人可能是做了什么坏事,所以受到了苍天的惩罚。洮州城的吐谷浑人人心惶惶,纷纷离开了洮州,到现在剩不下多少人了!”

    “还有这种事情?”卢小闲诧异的问,“那你怎么不离开呢?”

    “我又没做什么亏心事,老天爷不会惩罚我的,我怕什么?”掌柜理直

    气壮的说。

    卢小闲点点头,没说什么,离开了这家饰品店。

    几人又逛了一会,便到了晌午时分,卢小闲热情的请欧阳健和唐倩一起吃中午饭,二人爽快的答应了。

    卢小闲早就听说,洮州的清炖羊肉味道不错,他当然要一饱口福了。

    找到一家像样的餐饮,一人点了一份清炖羊肉。在等待小二上菜的时候,临桌两个人的谈话无意中引起了卢小闲的注意。

    其中一人说:“知道嘛?前天,又死了一个吐谷浑人!听衙门的人说,他是自己咬断了舌头死的!”

    另外一人说:“这有什么奇怪的?这个月已经是第三个了,也不知这些吐谷浑人到底造了什么孽!”

    听了这两人的闲聊,卢小闲若有所思。

    吃完饭后,欧阳健和唐倩向卢小闲告辞,卢小闲也没有再挽留他们。

    看着他们二人离去的背影,卢小闲对张猛说:“从今天开始,你必须寸步不离的盯着他们两个!一定要搞清楚,他们每天都去哪里了,都见什么人了?”

    “为什么?”张猛奇怪的问。

    “哪那么多为什么?叫你跟着你就跟着!”卢小闲没好气的说。

    张猛小声嘟囔,也不知在说什么。

    卢小闲怕张猛不知轻重误了事,便解释道:“他们俩便是我们在潘州见过的欧阳健和唐倩,不过他们现在易了容。”

    “什么?是他们?”张猛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

    “他们的师父虽然没有出现,如果我没有猜错,他一定也到了洮州城,所以我让你死死的盯住他们!”

    “我明白了!”张猛点点头。

    “记住,一定不能露了行踪!他们的警惕性很高,莫让他们发现打草惊蛇,事情就好办了!明白吗?”卢小闲提醒着张猛。

    当初在潘州城的时候,张猛曾经盯过欧阳健和唐倩的梢,但被他们发现设法把张猛给甩掉了。不用卢小闲提醒,张猛也知道这两人不好对付。

    。m。


………………………………

第二百二十三章 孰是孰非

    卢小闲刚回到驿馆的客房,就有驿丁前来禀报:“刑部总捕头冷卿求见!”

    “来的好快!”卢小闲暗自嘀咕一声,便让驿丁请冷卿进来。

    卢小闲留在广武县做了团结兵,让冷卿和他的手下与镖队一起赶到洮州城。他再三叮咛冷卿,到了洮州城后可以暗中先行调查,但不能轻举妄动。

    冷卿比卢小闲到洮州要早了几日,莫非已经调查清楚了?

    “见过卢公子!”冷卿进屋来,向卢小闲施礼。

    “冷总捕头,不用客气,快快请坐!”

    二人落坐后,卢小闲问道:“怎么样?事情搞清楚了吗?”

    “搞清楚了!”冷卿脸上露出了愤怒的神色,“这个郭勤草菅人命,简直猪狗不如,若不是卢公子您事先有交待,我早就将他拿下了!”

    “怎么回事?冷总捕头,你慢慢说!”卢小闲劝慰着义愤填膺的冷卿。

    听冷卿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讲完,卢小闲低头沉思起来。

    过了好半晌,他才抬起头来:“冷总捕头,你说的这些证据确凿吗?”

    “不但有人证,还有物证!”冷卿铿锵道,“千真万确!铁证如山!”

    “你与郭勤对质过吗?他知不知道你在调查他?”卢小闲又问。

    “他应该不知道!”冷卿摇摇头说:“您交待过,先不要惊动他,所以我没有与他对质!”

    卢小闲霍然起身:“走!冷总捕头,我们去会会这位郭刺史!”

    ……

    洮州刺史府做了王孝杰行军大总管的临时帅府,郭勤便搬到了一所较大了民宅内,临时当作刺史府。

    卢小闲和冷卿一路打听来到“刺史府”,郭勤并不在“刺史府”内,向刺史府的人询问后才知道,他到洮州西城门检查防务去了。

    洮州西门厚实的城墙之上,郭勤负手而立,沉默地望向远方,身上那件浅绯色官袍迎风而起。

    郭勤做洮州刺史已经整整五年了,在他之前的几任刺史,没有一个能待满两年的,都设找了各种门路开了这个荒凉的地方,唯有他一待就是五年。

    卢小闲和冷卿站在郭勤身后三步开外,默默盯着他的背影,没有说话。

    良久,郭勤头也不回,轻声问道:“你们终于来了?”

    “你知道我们要来找你?”卢小闲略微有些诧异。

    郭勤转过身来,看着卢小闲和冷卿,他垂下了眼,神色喟然:“该来的总是要来,我从没想过要躲避什么!”

    卢小闲没有说话。

    郭勤的目光越过卢小闲和冷卿,朝着城内的方向看去,像是自言自语:“你们来自帝都,不会知道洮州城当日的景象!”

    也不管卢小闲和冷卿应不应声,郭勤自顾自的说道,“去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我在这里五年还从未见过那么大的雪,从入秋开始,一直断续下到深冬。洮州城发生了饥荒,我把自己的俸禄全部捐出购粮赈济,却是杯水车薪,整个洮州城存粮已不足万石。每一天都有人冻饿而死,甚至刺史衙门前,也常见到灾民的尸体……但,我已经探听到吐蕃有异动,于此同时兵部的文书到了,命我全力征调粮草,以备不时之需。一边是国事皇命,一边是黎民百姓,我无法选择,只有下令将粮食全部运往凉州的军用仓窖。”

    “这和你屠杀百姓有何关联?”冷卿冷不丁厉声喝道。

    “不身临其境,你是不会理解当时的难处!”郭勤缓缓摇头道:“调粮的消息走漏了风声,城中灾民竟然要联合起来,意图夺粮。当时洮州城中局势,可谓一触即发。得到通报后,我便知道在这种情形下,想要将粮食太平运送至凉州已不可能。三日三夜,我寝食难安,最终定下一个计策,在城中张贴布告,说道要开仓赈济,但需要招募青壮帮助搬运,这样一来,那些人便踊跃前来报名。”

    郭勤的语气平和,却似乎藏着一种危险,卢小闲隐隐觉得不妥。

    郭勤继续道:“在此之前我己事先由内线得到企图劫夺军粮之人的名单,便按照这个名单取人,将他们召集到米仓地窖中,锁起地窖大门。另一方面,则令差衙将粮车伪装成柴草,悄悄运送出城,如此一来,粮食才得以安全转运至凉州。”

    “那么,那些人……”

    郭勤低声道:“六日后打开地窖,无一存活。”

    “你!”冷卿伸手指着郭勤,却不知说什么好。

    “那日地窖中的景象,永生难忘。”郭勤声音极轻,像是怕惊动了地底幽灵,“那些尸体……你可知什么叫做死不瞑目?日日夜夜,仿佛合上眼就能见到……”

    冷卿却忍不住打了个寒战:“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都是你的子民呀!”

    郭勤用凌厉的目光看向冷卿:“换了你,你会怎么做?”

    冷卿张了张嘴,却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朝廷之命不可违,更何况粮食是将来与吐蕃作战用的。至于灾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既然意图劫粮,就是反叛,留下固是祸根,杀之亦不为过,郭勤的所作所为甚至可以说是尽忠职守。

    这样算起来,郭勤的所做所为,是以大局为重、阻止了一场乱象。

    冷卿似乎突然明白,为何狄阁老非要让他听从卢小闲的安排,想必他本人也不知该如何处理郭勤了。

    “即使这样,你屠杀百姓也是死罪一条!”突如其来的愤怒涌上心头,冷卿瞪视眼前的郭勤,“你的作为,与杀良冒功有何区别?”

    郭勤毫不退缩迎上冷卿谴责的目光,“我是寒士出身,生来便无世袭,也无人举荐。若想求得官位,只有凭借自己努力,否则的话,空有一身抱负,也无处施展。试问我这样做,又有何错?”

    冷卿还要说什么,却被卢小闲用眼神制止住了。

    郭勤无声地笑了笑:“你们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情对我影响有多大,也没有人知道我心中是什么感觉?”

    卢小闲问道:“你是什么感觉?”

    郭勤沉默许久:“噩梦缠身,生不如死。”

    “好了,这事至此为止,暂且不提了!”卢小闲淡淡道。

    郭勤和冷卿愕然,异口同声的问:“不提了?”

    “如今大敌当前,孰轻孰重你们应该心里清楚!此事暂且搁下,我们全力以赴应对眼前的战事,待将来回京向陛下禀报后,由陛下来决断吧!”卢小闲看向冷卿,“不知冷总捕头意下如何?”

    冷卿默然无语。

    “郭刺史想必也不会畏罪潜逃,就算真要降罪也不急于一时!”卢小闲豪气道,“更何况,有我替郭刺史做担保,将来有了问题,找我便是了,冷总捕头有何放心不下的?”

    卢小闲将话说到这个份上,冷卿就算再不情愿,也只得点头道:“来时狄阁老便吩咐过冷某,一切听从卢公子安排,冷某遵命便是!”

    卢小闲意味深长的对郭勤道:“郭大人,孰是孰非将来自会有定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洮州的防务,可松懈不得呀!你是洮州的父母官,一切都在你的一念之间,望珍重!”

    卢小闲不仅为郭勤担保,而且话中的意思很明白,他希望郭勤能够载罪立功。

    郭勤与卢小闲素昧平生,卢小闲做到这份止,着实让郭勤感激不已。

    不待勤说感谢的话,卢小闲话题一转,突然问道:“对了!郭刺史,我有一事不明,可否赐教?”

    “卢公子请讲,郭某知无不言!”

    “洮州城这两年濒发血案,且死的都是定居在城内的吐谷浑人,可有此事?”

    郭勤脸上显出不自然的神色,他点点头道:“确有此事!两年之内洮州城内共离奇死去五十九人,全部都是吐谷浑人。每次命案现场我都亲自去看过,仵作也勘验了尸体,各种死法不一,基本上可以排除是谋杀。”

    “郭大人,你的意思是说他们都是自杀?”卢小闲置疑道,“这么多人自杀,怎么可能?郭刺史,你不会也相信这些吐谷浑人都是遭了天谴吧?

    “那都是百姓传言,当然不可信!”郭勤摇摇头道,“但事实的确如此,他们不是自杀就是死于意外。当初,我也怀疑是不是有人谋杀,还让法曹专门审理了这些案子,但却没发现有任何谋杀的迹象!我甚至派出捕快和衙役,专门蹲守在城中那些吐谷浑人的家中,但也没有用,该死的照死不误!不光是洮州城,据我所知,凉州、灵州也有不少吐谷浑人离奇死亡的事情发生!”

    卢小闲越听越觉得蹊跷,他来自后世,怎么可能相信天谴这样的无稽之谈,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思忖片刻,卢小闲对郭勤道:“刺史大人,不知可否把吐谷浑人死亡的那些案卷借我一阅?”

    “当然可以!”郭勤爽快的答应了。

    按理说,卢小闲是没有权力调阅地方刑事案卷的,可他刚帮了郭勤一个大忙,郭勤投桃报李,自然要满足卢小闲的这个要求了。

    ……


………………………………

第二百二十四章 又现命案

    洮州城驿馆后院的一个屋内,桌上的案卷堆的像小山一样,冷卿和两名手下正在挨个翻看着这些案卷。

    郭勤派人把案卷送到驿馆后,卢小闲就把这些案卷交给了冷卿。专业的事情应该由专业人士来干,卢小闲向来信奉这个理念。冷卿作为刑部总捕头,虽然他的主业并非破案,而是缉拿犯人,但不管怎么说,比起卢小闲这样的门外汉,肯定要专业的多了。

    冷卿带着“灵猫”和“秃鹰”两名手下,一本一本细细翻看着这些案卷,不敢有片刻耽误,就连吃饭都是让驿丁送进屋里来的。

    他们整整用了一天一夜,才把这些案卷全部看完。

    “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发现?”卢小闲满怀期待的看着冷卿。

    冷卿一脸的疲惫,他摇摇头道:“前年的正月初三是第一起案件,到前天为止共死亡五十九人,全部都是吐谷浑人。根据现场勘察和验尸报告来看,虽然他们死法各异,但均死于自杀或意外,没有任何被谋杀的痕迹!”

    “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全部是自杀或死于意外,而且全部是吐谷浑人?”卢小闲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用置疑的目光瞅着冷卿,“冷总捕头,依你来看,这些案卷会不会是伪造出来的?”

    “应该不会!”冷卿断然道,“如果是一两宗案卷,也许有可能伪造,若说五十九宗案卷全部都是伪造的,这基本上没有可能!案卷内的现场勘察报告、验尸结果、证人证词,都需要当事人签字,这五十九个案件算下来,至少要有上千人的亲笔签名。有谁能把这么多人都买通来造假呢?”

    冷卿说的有道理,可卢小闲知道,这事肯定没这么简单。

    他点点头,思忖了片刻,对冷卿说:“冷总捕头,你还得再辛苦辛苦,现在有两件事需要尽快去做!”

    “卢公子,您请吩咐!”

    “一是派人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