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岭南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岭南王-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臣有一些数据想请朝堂诸公听一下,这是下官请太子主持,用一个月时间,查了长安,洛阳,太原等十八个县城做的大略统计,还有一部分是没有查到的,可以说是骇人听闻。”冯戴文抱起剩下的折子分发给他家说道。

    李承乾见到冯戴文把功劳都推在自己身上,非常高兴的起身说道:“回父皇,冯将军所言确有其事,十八个县城有六个是儿臣亲自带人探查。”

    李世民看着自己这个儿子,也越来越满意。看来冯戴文说的没有错,作为太子不只是要读书,更加重要的是参与各种事务,李承乾短短几个月,没人教导只是跟着做事,无论精气神,胆量,能力都有很大改变。接过一本折子,只是点点头没有说话,也让李承乾激动不已。

    然后打开一本折子说道:“由于准备不多,就由下官为大家读一读,一十八个县城,探查寺庙道观四十五座,淫乱污秽有十四家,包庇逃犯六家,藏有盔甲三家,武器几乎都有,放高利借贷于百姓三十家,暴力拒绝检查四家,打伤官差十二人。”

    等众人消化一下继续气愤的大声说道:“四十五家,居然有和尚,道士,女冠两千八百多人,佃户一千多户,占地三千六百多亩良田,山地无数,更有官员勾结寺庙,把田地寄托寺庙躲避税收。共查获黄金珠宝,白银铜钱,丝绸绢布,合计二百三十多万贯钱。”

    李世民越听脸色越青,听冯戴文读完一拍案几怒喝道:“通通该杀!”

    “圣上息怒,臣以为这只是区区一十八个县城,应该彻查全国,把罪行公诸于众,以安民心。”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的舅子,又是铁杆支持,当仁不让的站出来说道。

    “臣以为当严惩不贷。”秦琼说道。

    “臣以为要控制影响,以免激起民愤,闹出大乱。”杜如晦意简言赅的说道。

    一时之间朝堂就像菜市场,纷纷向李世民表达愤慨,好像佛道两家已经成了千古罪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谢天下,尤其以儒家闹的最欢。

    李世民隔岸观火,冷静下来,抬手一压,大殿一下就安静下来。“冯爱卿,既然你最先发现,可有何建议。”

    “回禀圣上,臣以为首先当以雷霆之势彻查全国,不能让他们有反应时间。其次不是所有佛道之人都是坏人,当以典籍区分,能熟读背诵三本典籍方算出家之人,由朝廷发放度碟文书,且以后同百姓一样必须交税。能背诵三本一下典籍的算是信徒,可以放其归家,分发土地,其他人青壮送去劳改一年,以观后效,女冠由地方官府安排其人,有家归家,无家就近安排婚事。”

    李世民见到冯戴文安排甚为妥当,不由面露笑容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何补充?”

    “臣等无异议!”众人没有更好的补充,也不想一点小事得罪冯戴文这个当红之人。

    “下旨由刑部,大理寺抽调人手,御史台全体出动,每郡抽调郡兵500,彻查所有寺庙道观,每一个道士和尚皆需有朝廷发放度碟文书,出寺庙本身按照人头分的土地,其他一切皆属于国有,包括山地,树林。由三个部门主管分管负责清查。”李世民下旨道。

    “臣有一个提醒需要注意,不良寺庙喜欢把金银珠宝放在佛像当中,还有的喜欢修建密室,要多加注意。”冯戴文建议道。

    “多谢冯将军提醒,我们这次会掘地三尺查探。绝不放过一家污秽之所。”大理寺卿戴胄出言道。

    “众卿家当同心协力,为大唐除去这一祸害,戴卿家你带领五千府兵亲自去趟少林寺,当年攻打王世充也出力不少,朕不好太过苛求,以免落人口舌,让他们登记造册,清点土地即可。”李世民嘱咐道。

    “微臣明白!”

    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大唐清除假佛道的运动展开了,道家由于冯戴文之前的提点,很多都出山加入了朔方医学院,长安研究所,大唐对异族的洗脑都积极的参与进去了,剩下那些人很多都不算道家的人,失去也不可惜。佛家就惨了从大到小,一家都没有跑掉,全部清查一遍,只要寺庙有一人有问题,不好意思财物全部充公。有巨额财产来路不明的,土地太多的,呵呵同样充公。

    要知道这次出动的人,御史台就是一群眼里揉不进沙子的,没事还会找点事情的人,刚在朝堂被冯戴文弹劾取消了风闻奏事的权力,好吧又补偿了监督地方,军方的权力算是扯平了,一肚子气刚好发泄一下。

    大理寺,刑部都是常年办案的,各种人都见过,各种密室,狡辩在他们面前也无所遁形。又配备有地方郡兵,这些郡兵都是本地人,当不上府兵的,还有一些就是本地地痞流氓可以说就是地头蛇,哪里寺庙,道观好坏门清,直接带人犹如蝗虫过境,清空的寺庙道观佛像上面的金粉都没有放过,这些大人物看不上,对他们来说可是一笔横财。香炉,和尚道士的生活用具,过分的连门都搬走了。

    报纸宣传也迅速的跟上,哪里寺庙道观又犯了什么罪,都登记得清清楚楚。所以百姓不但不反对,反而拍手称快。
………………………………

第127章 祸福相依

    清查工作迅速而有效,汇报不断传到长安,短短一个月,收到的消息显示已经缴获了数百万贯铜钱的财物,这把李世民高兴坏了,最近走路都是飘的,完全就是意外之财。

    许多高僧跑来请愿,请人说情,李世民岂有放弃如此大好收刮财物的机会,让人把证据一摆,这些所谓的高僧,真人都默默的转身离开。

    对于李世民来说贞观元年的上半年可以说是顺利无比,对外征战赢了,抓获的俘虏加上去年的俘虏,整整四五十万青壮劳力,虽然需要粮食,但是现在大唐只要不对外征战,可不会缺少粮食,一点粗粮而已,让突厥人吃就是了。比起他们需要做的事情简直就是小事。

    修建陵园,凌烟阁这就是两项大的工程,修建长安到朔方的直道又占用了十万俘虏,屯田种地,放牧又占用一部分,这人啊,还是不够用啊。

    好处就是有了大量劳动力,畜力,河南,河北,山东等饱受战乱,人烟稀少之地各开垦出来几百万亩良田。三地经历多年战乱,人烟稀少,百姓清贫,朝廷已经免除多年税收,但是也无事于补,主要是青壮死伤太多,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

    冯戴文献计,抽调伤病,精简下来的府兵去到三地,一来填补三处少男人的处境,而来可以看押俘虏。在三地把百姓聚集在一起,以村子的形式安居,用汉人带突厥人的方式耕种,汉人做轻松的,指导突厥人下力气。集中的好处就是方便看管,有想要逃跑的都被处死,实行连坐,每30突厥人一组,一人逃跑,全部都会被带上脚链工作。好在没有缺突厥人吃的,绝大部分都很老实。

    有了查出的大量财物,可以轻松的购买到粮食,所以今年李世民特意减免了许多地方税收。

    御史台全员离开长安,也没有人天天顶撞自己,朝中大臣全都忙碌不停,也没人来说这说那,斐寂也自动告老还乡了,一切都很美好。于似乎李世民总结出来一条经验,不能让大臣闲下来,他们闲下来就会在自己身上找毛病,来提现自己的存在。

    精简府兵第一期五万人已经到位,新军被李世民命名为玄武军,意为大唐守护。按照李靖与冯戴文商议,白天训练,晚上统一练习一个时辰文化课。军营设立在长安城外十里一处山地。

    武院入学也已经完成,第一期共计招收1000人,全是勋贵之后,关中良家子,军中优秀年轻人。武院中人在冯戴文设想当中就是政治部,主要就是灌输爱国思想。最理想的就是培养成民族主义者。

    武院大门外是一块巨大青石正面刻着两句话,“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背面是窃取中国少年说一部分“天地苍苍,乾坤茫茫,大唐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

    日出将来之少年大唐也,则大唐少年之责任。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武院内部也写着标语,广场上,宿舍,学堂都写着不同的标语,这也成了一道风景线,比如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些忧国忧民的诗句。对于冯戴文来说刚开始还不好意思剽窃,现在名声在外,干脆破罐破摔。

    除了练武,习文,其他时间武院需要学习的就是不断的洗脑,忠于国家,忠于名族,一切破坏国家团结,试图分裂国土的行为都是叛国,需要铲除。爱国是最崇高的理想,为国家牺牲是最伟大的。

    每天不断的洗脑,只用了一个月时间,有一小部分的人成了爱国狂热份子。对于勋贵之后和表现优异的冯戴文没有强行洗脑,毕竟还需要一部分人有清醒的大脑来管理。也有一部分人将来会成为军队优秀的军官。成功以后就开始派遣进入军中政治部,为大部队洗脑。接受爱国教育。李世民参观过几次,看到的是学员高喊爱国口号,眼中闪着狂热的光芒。李世民非常满意!

    武院学生在加入玄武军以后,选出了一批特别优秀的好苗子,这一批人里面全国各地都有,因为古代流行举荐,所以很多人看重这次机会,把自己看重的人都送了过来。有几个冯戴文对于名字都有熟悉的感觉,而能让冯戴文感到熟悉应该都是历史名人,其中有王玄策,刘仁轨,刘仁愿,李义府,上官仪,裴行俭,程务挺。尤其是王玄策,李义府两人终于想起他们的事迹。其他的人有文有武,冯戴文考察一番能力都不一般。这让他非常高兴,暗自记了下来。

    五月初八,冯戴文被紧急召进宫去。

    李世民满面愁容,袁天罡,李淳风居然也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箫瑀等几人也全部在此。

    等众人都见过礼后李世民开口道:“开春以来,河北滴水未落,庄稼全部枯死,干旱已成定局,山东也快一个月没有下雨了,钦天监预测也是大旱,恐怕秋收最多一成收入。诸位爱卿可有何好的办法。”

    冯戴文这才记起,好像看过一篇报道唐朝天灾不断。不由陷入沉思。

    房玄龄皱着眉头说道:“为今之计只有赈灾,既然是旱灾,就要发动百姓多打水井,庄稼没了可以赈灾,没有吃的水就会出大问题。”

    其他人也点头附和,李世民不由感到失望,看着低头不语的冯戴文声音疲倦的道:“卫国可有何好的办法。”

    冯戴文在沉思中没有注意听,并不知道有人问自己,直到李世民又问一遍,旁边的李淳风碰了一下,才抬起头看见大家都望着自己,不由一愣起身抱拳说道:“微臣失礼,刚才在想事情,走了神,不知道圣上说什么事情。”
………………………………

第128章 上架通知

    感谢一直支持在下的朋友们,感谢你们每天投票支持,这让我这个新人很有动力的一直码字,实在感谢大家。

    刚接到通知明日12点上架,本来是想等下个月在上架,好多码点免费的章节。

    但是据说不上架以后推荐就没有多少了,所以…………今天就只有一更了,因为一直以来要看店,没有那么多时间,没有存稿,今天要拼命爆肝了。

    最后照例求大家多多支持。十分感谢大家!!!
………………………………

第129章 新年快乐

    新春佳节,邹枫在此祝愿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感谢读者大大们一直以来的支持,特建立一个书友群方便大家闲聊。

    也是想着感谢书友们的支持,在二月底打算举行一个回馈活动。礼轻情意重,也许到时候礼物并不贵重,但确实是我一片心意,作为一个新人作者,有您们的支持,才是我继续写作的最大动力!

    再次感谢大家!qq群号946807752
………………………………

第130章 旱灾

    李世民也不生气,把刚才房玄龄说的话又说一遍,问道:“爱卿可有更好办法。”

    冯戴文道:“启禀圣上,微臣提点浅见,还请诸公斧正。首先房公言之有理,既然受灾已成定局,就只能想办法救灾,打井是必须的,不过大灾防疫,一定要求灾区不要喝生水。其次既然河北受灾,何不把河北的百姓全部雇佣道其他地方修建河渠,不但能让他们自食其力,而且挣点工钱,灾情结束回到家乡也更容易从新开始。总不能让他们躺在那里等着救济吧。”

    “妙,妙计啊,卫国此计一举数得确实高明。”房玄龄击掌赞叹。

    李世民送了一口气道:“山东又怎么办?”

    “山东先尽力而为,颗粒无收的可以到关中修建水利,还有抢救余地的就俢渠打井。正好五万玄武军组建成功,就派道山东帮助百姓打井,修渠。还能防止有人兴风作浪。”冯戴文道。

    李世民难得的露出几天不见的笑容说道:“就按照卫国说的去把,辅机你负责安排河北百姓道河南,关中修建河堤,水渠,提供好吃住,全部发放工钱,灾情结束后朝廷补偿出来的百姓粮食,种子。一定要宣传到位,不能引起骚乱。克明你负责山东一地。只是……”

    “圣上可是担心银钱,粮食?”冯戴文见李世民为难就问道。

    “不错,朕担心就是怕引起恐慌,都不愿意卖粮食,”李世民道。

    在古代粮食就是命,是通硬货。冯戴文想了一下道:“这好办,先用官仓顶一段时间,臣带人去像林郡,岭南收购,岭南种植了两年三季稻了,百姓应该有许多存粮。只需准备足够商品去换就是。”

    “嘿嘿,臣正好想到一个主意,反正瓷器,陶器不过是泥土烧的,可以让商人大量运到百济,高句丽去换粮食,那怕亏一点也是划算的。”冯戴文又想到一个主意,嘿嘿一笑说道。

    “是极是极,他们国内粮食不够可不管我们的事情,换一定要换,瓷器,盐,茶,都可以大量的换过去,只要粮食,物资不要钱。”李世民马上反应过来,兴奋的补充道。

    “圣上英明,如此一两年他们国内必然大乱。”房玄龄很肯定的说道。

    “这都是卫国的主意,朕可不会抢功,卫国你看由谁去岭南,像林比较合适。”李世民摇摇手道。

    “微臣亲自去一趟,没有人比我更熟悉了,正好新军成立,臣想挑选一批组成骨干,练一批海军,还请圣上批准。”冯戴文道。

    “海军……嗯朕同意了,”李世民略着考虑就同意了。

    “多谢圣上!微臣建议让魏王泰,吴王恪前去灾区感受一下民间疾苦。”冯戴文道。

    李世民知道冯戴文是暗示让太子李承乾前去,不由点点头道:“爱卿之言,朕会好好考虑。”

    回去以后冯戴文询问过那几个记忆中的人,只有上官仪,不愿意跟随前去岭南。冯戴文让冯戴金,程处弼带着房遗爱去保护李承乾兄弟几人。程处默,尉迟宝林等人现在都是实职,在也不好随意跟着到处跑,席君买还是一如既往的跟着冯戴文跑,马周是公主府长史留在长安管理公主府和冯戴文的一摊事情。

    冯戴文带着300亲卫,2500想回老家岭南的藤甲军,带出来五万岭南军队,几次大战还剩完好的四万出头,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