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着自己也难受。二来可以把一身所学传给下一代,不至于一代人不如一代。”冯戴文斟酌的说道。
李世民听得不断点头,感叹道:“爱卿一席话让朕豁然开朗,哈哈,自从遇见爱卿以来朕办任何事情都顺利许多,真乃朕之福将也。”
冯戴文连忙道:“这都是圣上鸿福,微臣不敢居功。”
李世民非常满意冯戴文,从不居功自傲,知道进退不贪权,不好色,虽然和太子等人走得很近,但是没有乱教帝王心术那些,又是自己女婿。
李世民摆手笑着说道:“爱卿不必多想,朕说的都是肺腑之言,你在为朕讲讲对于文臣宗室又如何安排。”
“文臣武将都在乎的不过两样,一是青史留名,二是子孙后代。臣以为可以设立一座石塔,按照功勋把大唐有资格的文臣武将画像,立雕像供奉于塔中,在书其一身功绩,一来可以供后人学习供奉,二来可让家人朋友瞻仰。”冯戴文看得出李世民确实是真心对待自己,终于能体会何为士为知己者死。
李世民眼睛一亮明白了其中的好处,不但能收买大批人心,还能让大臣更加用心办事,于是高兴的笑着道:“不错,好主意,正好与陵园一起修建,反正有如此多免费劳力。先把过世的放于塔内,还要把功绩分开,越是功绩高越是置于高处,不如就叫凌烟阁。”李世民也是越说越兴奋,恨不得立即修建好。
“嘿嘿,而且可以把贪官污吏雕像放置于塔外台阶两旁,作跪状,不用太多只要抓两典型,以臣看来,以后在有人想做坏事可就得多考虑一下遗臭万年。”冯戴文想到后世那具跪了千年的奸相,嘿嘿一笑建议道。
“不错,不错不过不宜过多,过犹不及。还得仔细选择一下,最好选前朝的以作警醒即可,不然人心惶惶可不好。”李世民也知道没有那么多清官,能够警醒一下,只要以后没有那么多就好了。
“圣上英明,是微臣思虑不周。”冯戴文非常佩服李世民,不但举一反三,还能比自己考虑更加全面,周到。自己不过站了眼见开阔的优势。
“唉,朕也知道,这人啊难免皆有私心,只要不是贪欲过重,也就罢了,不过是人之常情。对于贪污腐败,爱卿又有何建议。”李世民叹息一声说道。
………………………………
第124章 变革一
“贪污,这可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尽力减少,可以多管齐下,第一高薪养廉,提高官员俸禄,尤其是底成官吏。第二财务公开,地方财务公开,让百姓监督。第三提高探查力度,儒家有许多读书人气节不错,就是那种书呆子,没有别的用处,教育蒙童,监督地方官府用他们最好不过,但是只能给予监督,举报的权力。”冯戴文建议道。
“是好办法,这就是爱卿以前说过的三权分立的一种吧,你写一个详细的折子,在朝堂上讨论一下。”李世民想了一下说道,他也想看一下朝堂上众人的反应。
“微臣领旨。”冯戴文抱拳道。
四月初八,朝廷对于出征将士封赏下来了,不出所料,李世民接受了冯戴文的建议,能加官的加官,不能加官的提高俸禄,对于青年一代封赏特别优厚。
为了安抚人心,宣布烈士英雄陵园,以供万民香火。又建立凌烟阁,从开国到贞观元年共计三十六人,组成天罡之数,冯戴文排名二十八,是唯一一个年龄二十多的年轻一代,其父冯盎排名一十八。
李世民本想把三姐长公主长平公主排在第一,最后大臣以是皇家之人而反对,李世民也认为把一女子位于众人之首不妥,就没有勉强。冯戴文提议把苇泽关改名娘子关,在当地建设庙宇供奉。
冯戴文因功被封正三品镇南将军,一众小将也皆有提升。
前隋箫后被安置箫瑀家颐养天年,算得上皇恩浩荡,箫瑀当日就进宫大哭谢恩。
杨政道受封太平王,安居长安,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封郡王,安居长安。
回纥正式举族归附大唐,成为第一个加入大唐的草原全族,回纥可汗封郡王,回纥全族安置于定襄,组建三万军队入左武卫。又自己组建了五万人马窃掠突厥,靺鞨,高昌等部落。主要是尝到了用抢的和商人换东西的甜头。
薛延陀也上表称臣,同样组建五万大军受大唐雇佣,正在窃掠草原,大漠。
新占草原设立六郡,分别是定襄郡,云中郡,安西郡,阴山郡,镇西郡,河套郡。安西都督府搬迁至河套郡,张公谨任大都督,统管六郡军事。
卢家,清河崔家,郑家,置地搬迁到河套郡,李世民报之以李,不但让三家在本地安置大量官员,而且草原羊毛,羊奶粉也让几家买卖。
李世民下旨河套地区设计三大马场,有听从冯戴文建议,把各地马匹都养在一起杂交,意图培养更好马匹,包括西域马,波斯马,天竺马,矮马,河曲马等能收刮到的都收集起来,安排突厥人,汉人,薛延陀,西域,回纥,波斯等二十多个名族懂马的人分三组培养。
这次远征大唐收获颇丰,没有动用国库一文钱,反倒是抓获了俘虏三十多万,其中青壮有一半,而且后面还有俘虏会被源源不断的送来。朝廷能得到的就是土地,俘虏,战马。其他缴获都被用于支付粮草,物资费用,士兵奖赏。
四月十三日第二期大唐报纸加急刊印出来,几个消息轰动了长安城,成南新云寺藏污纳垢,抓获淫僧17人,查出白银一万两,铜钱十八万贯,黄金珠宝一箱,侵占土地一百二十亩。青塔寺窝藏杀人凶手三人,查出金银铜钱计二十多万贯。凌风观道士与女冠苟合,同样查出财物十多万贯。铁桶寺拒绝官府检查,暴力打伤七人,收出武器盔甲数十副。
一时之间,长安百姓在也不敢相信寺庙道观。
四月十五日大朝会,群臣意外发现冯戴文出现在太极殿,跪坐面前放着厚厚一叠奏折,联想到这几天传得沸沸扬扬的寺庙道观,知道今天肯定有大事发生,不由相互交流打听起来。
“房公可知道是何事?”长孙无忌看着闭目养神的冯戴文问身边的房玄龄。
“哼,老夫不知道。”房玄龄看了冯戴文一眼没好气的道。
长孙无忌知道房玄龄在气什么,嘿嘿一笑不在说话。
今日朝会出乎意料的快速,没有一点扯皮倒灶的事情,没用多久太极殿就安静下来,朝堂众人都看着冯戴文,等着他出声。
李世民心中了然,出言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何事上奏?
”
冯戴文见都看着自己,于是起身道:“启奏圣上,臣!有本奏。”
“爱卿请讲。”李世民故作不知道。
“臣请取消府兵制,改为募兵制,精简当前府兵,提高战斗力……”冯戴文把精简府兵仔细的介绍了一遍。
“诸位爱卿有何意见。”李世民问道。
“臣附议!”尉迟恭率先起身赞同道。
“臣等附议。”李绩,程咬金,秦琼,李道宗,李孝恭五人同时起身附议。
“冯将军解释得相当清楚,臣也附议。”李靖也出言道。
见到如此多军中大佬都赞同,其他人也就没人反对了,反正也不伤害那个的利益。
“既然大家都同意,十二卫大将军挑选军中士兵,第一期训练五万人先看效果。卫国公李靖训练,镇西将军冯戴文协助。挑选剩下的府兵安排由兵部做详细安排。”李世民下旨道。
“臣等遵旨。”
“启奏圣上,臣有本奏!”冯戴文见事情已定,又拿起一本奏折道。
“爱卿请讲。”李世民见事情顺利,心情不错的微笑着说道。
“臣请奏,建立大唐武院,一来培养军中年轻优秀将士,二来请圣上下旨,凡朝中官员儿孙,18岁以下不分文武,皆需送到武院学习一年以上。”冯戴文道。
“哦,这即是武院,为何要文人前去学习?”李世民意外冯戴文又提出新的观点不解问道。
“臣以为,原因有二,第一读书能明理,养气节,而习武能强体魄,养精神。诸公可对比一下在坐诸位,练过武艺和没有练过的人是不是精神气质不一样。”冯戴文解释道。
“第二朝堂诸公忙于公务,疏于管理,有的对子孙过于溺爱,所以要送到武院,用军中规矩来管理,当然不会砍头,不过受点罪在所难免。诸位也不希望自己子孙成为一群惹事生非的地痞流氓吧。”冯戴文见大殿众人相互观察一会,就继续说道。
………………………………
第125章 变革二
“嗯,言之有理,父辈辛苦打下的基业,可不能断送在后辈手里,朕决意皇家诸位王爷18岁以下也送入武院,朕亲自担任山长,卫国公李靖,翼国公秦琼担任祭酒,其他十二卫大将军挂名老师,不定期前去教导。”李世民赞同的下旨道。
众人心想确实也没有坏处,出来还是天子门生,那里还有反对的道理,恨不得立刻把儿子送到学院。
李靖,秦琼连忙领旨。军中有眼见的大将也非常高兴,至少这会让自己教出很多学生,这就是关系网,只是他们把一切想得太简单了,李世民岂有看不到这一点的道理,冯戴文早就详细的解释过,所以也并不担心。
大家都看到冯戴文面前有那么多奏折,所以讨论完后李世民也不在问,都看着冯戴文。
冯戴文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又拿起两本奏章说道:“臣请奏,提高底成官吏俸禄,各地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用以高薪养廉,避免贪污。”
“嗯,这事朕准了,着吏部商讨俸禄,酌情办理。”已经和李世民通过气的,所以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臣请奏,细分三省六部,大唐日新月异,三省六部已经不够用了,臣提议第一增加财务部,负责统计、核算、发放,钱粮财物。各地税收应当先收归官仓,提交第二年预算,当财务部核算以后多退少补。财务部又分会计,出纳,会计只能核算,出纳负责发放。第二商务部,负责大唐国内外通商,价格商定,协调国内商品价格,防止虚高等情况。第三设立施法部,负责完善国家法律,细分刑部,分为抓捕,查探,审核,判刑,各部门分开,查探可以抓捕,但是不能判刑,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冯戴文介绍道。
“好!好一个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臣附议!”魏征大声叫好,出言附议。
“臣附议。”秦琼,孔颐达,箫瑀等十多个大臣跟着出言附议。
“嗯,确实如此,一来可避免徇私舞弊,二来可以多方查探避免冤假错案。莱国公房玄龄此事就交由你协同刑部商议,重组。加设一个督察部,专门巡查司法部门,但是不得抓捕,拷问等,只有巡查权力。”李世民就很多人都同意就按照套路下旨道。
等房玄龄领旨过后,冯戴文再次拿起奏折道:“臣请奏,军政分离,军不干政,政不干军,虽然目前朝廷也是军政分离的,但是应当作为永例,非边疆地区,一律不得互相干涉,但是可以互相监督,帮助,有所发现需要提交上级,不得干涉内务。”
“臣请细分御史台,分为军政两部分,御史台不得风闻奏事,风闻可以查探,不得插手地方,军中事务,所奏之事需言之有物。”冯戴文顿了一下继续道。
“冯将军所言甚是,臣附议。”御史大夫魏征出言附议,这下其他人可就不好多嘴了,谁在这个时候说不同意,谁就是傻子。
“既然御史台同意,这事就由魏征,杜如晦协同处理。”李世民直接拍板决定。
“臣请奏,允许百姓,娶异族为妾,把俘虏突厥年轻女子赏赐给有功军士。提倡多生孩子,如果一个百姓家庭生三个以上酌情减免税收,劳役,如果生五个以上存活孩子,可以免除其家庭税收,劳役。”冯戴文上奏道。
“冯将军,如此一来是否会影响赋税,劳役。”户部尚书长孙无忌问道。
“长孙尚书多虑了,现在大唐有如此多俘虏,本身就不需要太多百姓劳役,现在百姓劳役臣建议由地方规划好,上奏,核查以后在进行,以免滥用民力。”冯戴文解释道。
“不错,这事朕准了,户部尽快拿出方案,昭告天下。地方上有的修几年都没有修好一个河提,朕决定,以后每年各地官府皆需要上报第二年的规划,不然不予下发一文钱。”李世民赞同道。
见到冯戴文解释清楚,长孙无忌也就不说话了,本身也是明白的,只是为了显示自己这个户部尚书是尽心尽力的存在。
“老臣以为不妥,突厥人也是人,如何能把那么多年轻女子都赏赐给士兵,在有伤天合,有伤我大唐颜面。”李刚带着几个儒家之人出言反对道。
“哼,突厥人是人?李公,您没有看报纸吧,突厥人是怎么对待我大唐子民的?大业年间有人口900多万户,按照评论一家五口,也就是4500万人,我们大唐初立,武德六年太上皇下旨统计,不过是200余万户,不过1000多万人,这3500多万人啊!这些人都到那里去了,李公您是大儒,可否告诉下官。”冯戴文眼睛一眯,语气不善的问道。
“隋末天下大乱,战死无数,也不能都怪突厥吧,在说也不是所有突厥人都是坏人,圣人言:以德报怨。我泱泱大国……”李刚出言反驳。
“李公,下官读书少,如果没有记错应该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才是,您生为大儒,如此断章取义可不好。而且圣人也曾说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是要不要下官给您解释一下,在下官看来,不说大唐话,用大唐礼仪,穿大唐服饰就是异族。”冯戴文生气的打断李刚的话语,大声的质问道。
“你,你,你……”李刚气的一手摸着胸口,一手巍巍颤颤的指着冯戴文说不出话来。
“对了,您看您,这不摸着良心就说不出话来了吧。”冯戴文见到李刚毫不知错,还用手不停指着自己,眉头一皱出言讽刺道。
“我,我,呃……”李刚气得胡子发抖,两眼一番,一口气上不来,晕了过去。
冯戴文吓了一跳,自己还没有见识过能气晕的人,连忙开口道:“喂,我可离你还有那么远,别想讹我。”
“少在胡说八道。”李世民看着耍宝的冯戴文没好气的说了一句,看了下还有气,就让人扶着去叫御医诊治。
………………………………
第126章 清查
大家意外的看着冯戴文与李刚争议,还没回过味来李刚已经被气晕抬出去了。事情就这样在没有人反对之下通过了。
冯戴文暗自庆幸,还好没有气死,要不然麻烦就大了。趁所有人还没有回过神来找麻烦,又一脸正色的说道:“臣再次重提,所有事情请诸位务必按照人手选择地方试用,等人手充足,经验丰富在推广全国,以免造成混乱。”
“变法事关重大,不可贸然推进,以点即面,不得贪功冒进,有不妥之处,立即商议改正,如若不然,休怪朕言之不预。”李世民确实做到了鼎力支持,出言警告道。
“圣上英明!吾等铭记于心。”所有人心里一紧,抱拳答到。
“臣有一些数据想请朝堂诸公听一下,这是下官请太子主持,用一个月时间,查了长安,洛阳,太原等十八个县城做的大略统计,还有一部分是没有查到的,可以说是骇人听闻。”冯戴文抱起剩下的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