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采用水力纺车,速度提升不少,还节约了人力,冯戴文专门让科研院针对农具,工坊工具进行了研究改良。
现如今的纺车相比以前提高十倍不止,每年出口的羊毛棉线混纺衣物,在经过上色,图案纺织之后,畅销到西域,贵霜等地。
现在大唐占领西域,完全可以由军队护送,直接卖到大食,天竺,愿意跑远路的还能与原来西域的商人一起去罗马,法兰西等地。
尤其是海路,贞观七年已经运送了几百船瓷器,丝绸,霜糖,等物资过去贩卖,尤其是天竺,天气炎热,单薄的棉布非常畅销,虽然他们也种植棉花,但是还没有那个能力做出棉布来,他们的白叠布又厚,又硬只有平民才用。
每次商船出海,都换回了许多粮食,金银珠宝还有奴隶,昆仑奴老实听话,又强壮,向来深受世家勋贵喜欢。
以前昆仑奴畅销是因为少,现在多了,都需要挑挑拣拣,品相差的就近卖到南洋诸岛种地,品相好的才会带回关中等地销售。
唯有香料,现在是大唐最不缺少的就是香料,南洋诸岛最不缺少的就是这些,每年都会有无数的香料被南洋土族采摘下来,初步加工之后在运送回中原,现在普通百姓家里都会有一些香料,用来烹饪。
(本章完)
………………………………
第412章 南骠路通行
“报将军!前方发现人烟,据查实佤邦城就在前方三十里处。”探子激动的到冯戴武面前回报道。
“好!来人!和本将一起前去佤邦城!”
“三哥,小弟去做信使!”冯戴金未等冯戴武回话,就激动的大声吆喝起来,两年长途征战,从最开始的兴奋,到中途的焦躁,在到麻木,一路都是在行军,监督后面修路,打仗也不过是一些山寨,小城都被扶南,真腊攻下来了,这会听说终于通了,那里还能等待。
“去吧!”冯戴武长出一口气,点点头说道,他心里也放松下来,连续两年,只有雨季修养,思家的情绪还是挺高的。
…………
秦怀玉坐镇佤邦城,几乎同时得到消息,有大队人马,打着大唐旗号,从另外方向前来,不由心里非常奇怪,他并未接到有部队前来的消息,不敢怠慢,亲自带着几百骑兵前来查看,半路就遇到了冯戴金,两人也是见过面的。
“秦大哥!”冯戴金老远就从望远镜中见到秦怀玉,兴奋的挥舞着手大声呼喊道。
“哈哈!冯四郎!怎么是你?后面难道是你二哥?”秦怀玉也认出他来,策马飞奔过去,大笑着问道。
“嘿嘿!是三哥,我们从扶南一直打过来的。”冯戴金嘿嘿一笑解释道。
“什么!我怎么不知道你们出兵。”秦怀玉吃惊的问道。
“秦大哥你放心,给兵部汇报了的,只有三千兵马,其他都是招募的青壮,扶南,真腊是顺便同行,所以看起来人多。”冯戴金狡猾的笑着说道。
“嘿嘿,你们是用什么名义上报的?”秦怀玉骑马与冯戴金回转,前去迎接冯戴武,边走边问道,对于冯戴金的小心思一听,在结合眼前情况,就完全明白过来。
“商路,我们上报兵部,说是探查通往南诏的商路。”秦怀玉算是自家人,也没有啥好隐瞒的,冯戴金直接回答道。
“你们呀!你阿耶,二哥知道吗?出来多久了?”秦怀玉好笑的摇摇头,一连串的问道。
“不知道,他们都不知道,还一直以为真的在通商路,我们过一段时间,就会写信回去,出来两年了。”冯戴金把头摇得犹如拨浪鼓一般,神情恍惚一下说道。
“唉!你俩胆子真大。”秦怀玉也挺理解两个立功心切的年轻人,在父兄的压力下,急迫的想做出成绩,而自己何尝不是承受着父辈压力。
“我们一路打,一路修,开辟出来一条道路,现在可以从这里一路通行到扶南,在也不用一边走,一边砍树了。”冯戴金兴奋的介绍着这两年所做出来的事迹,毕竟这也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当然需要给人分享,现在好不容易遇到熟人,当然要说出来显摆一下。
秦怀玉见了冯戴武,连忙迎接进城,安排部队驻扎城外,在他的住所为其接风洗尘。
第二天,得到消息的长孙冲,同样前来邀请,又设宴款待。
现如今道路打通,但是正在攻打蚕食骠国的牛进达还不知道,秦怀玉亲自押送一批粮草,带着他们前去拜见牛进达,听候安排。
冯戴武这才明白,为何深入骠国千里,阻力那么小,原来这一面有牛进达的大军在吸引火力。
当然他们也在无形之中分散了骠国的一些力量,只是他们几乎没有遇到大城,攻打的也只是小城,村庄,山寨,这才让骠国没有用主力来对付他们,这才轻松会师。
…………
辽西现如今发展迅猛,成了大唐最重要的一股力量,方圆百里的矿山群,现如今最高峰有六十万人,在进行挖矿,冶炼,每日都有大量的粮食,煤矿运来,也会有许多农具,武器装备运走。
还供应着整个长安到洛阳铁路的轨道,辽西船坞四个大型船只同时制作,需要的钢才简直就是海量。
而辽西的粮食种子,每年都有进步,能够提高产量,崔平在冯戴文的提醒下,正在利用矿山挖出来的特殊矿石,进行实验,已经开发出来了磷肥,钾肥,尿素肥,把粮食产量提得更高一筹,只是肥料现在生产速度不快,而且用矿石制作肥料,有无副作用,还并不清楚。
所有用过肥料的粮食,都是单独存放,挑选出一群年轻体壮的俘虏,单独拿给他们吃,观察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不过这一过程需要不断的时间,没有两三年见不到效果。
辽西重地,虽说李世民把年轻一辈都弄到西域历练,调来不少老将帮忙镇守,但一切政务,还是马周负责,除却军事,马周就是一言而决。
而马周完全没有辜负李世民,冯戴文的重托与期望,甚至做得更好,这几年辽西发展可以说是居功至伟,毕竟冯戴文除掉开始,后面只有战时才在,而且辽西还不断的向着大唐其余地方输血。
在冯戴文为马周配了十个助手之后,李世民又从秘书监挑选了四个能力出众之人,专职为马周跑腿。
辽西这几年不但在粮食培育取得巨大成就,矿藏开发出大力开采,在其余地方更加值得称道。
在靠近辽东的地方,挑选出十多座山头,利用种子,培育的人参已经大面积存活,在过几年就能采用。
而养鹿业从最早的十多人,现在需要一千多人照料,三万多头鹿子,遍布在方圆五十里的山林,草地。
为鹿子修建的过冬,投食地都有三十多处,每年到春季怀孕,产子的母鹿都会得到特别照顾,圈养起来,进行精心饲养,确保安全生子,以及小鹿存活,这才是为何鹿群发展迅猛的原因。
而且在冯戴文的指导下,消毒,清理粪便都是定期执行,那些鹿群每日见惯工作人员,早已不怕人,还会过来要食物。
公鹿也是分开喂养,体格强壮的就会和母鹿生活在一起,而其他的会单独喂养,这些单独喂养的就是用来取鹿茸,鹿血,甚至是作为贡品送进宫去,当然日后多了还会进行销售。
(本章完)
………………………………
第413章 远洋
辽西天气寒冷,但风不算大,医学院的一部分中药材也是靠这里种植,每年都为医学院,提供大量的药材,随着朔方医学院几年培养,已经有不少人发送到地方实习。
而长安医学院,妇产科培养的接生,破腹医生也不少,正慢慢的在人口集中地区建立医院,随时为当地生产妇女接生,由于接受了系统的培训,消毒,治疗药材也齐全,比土办法接生,存活率提高无数倍,现在甚少有难产死亡的妇女,单凭这一点,就受到所有人的尊重。
而破腹产子,也被绝大部分人所接受,毕竟这救活了无数人,这在每一个地方都有现成的例子,让百姓不在抵触在身体上动刀子,尤其是在整理出来华佗的麻佛散之后,开刀手书已经作用到许多病痛上面。
孙思邈带着几名医术精湛的御医,道士,利用组合显微镜,对于人体血液正做出大量研究,实验。
而开刀手术越多,对于人体了解也越加深厚,尤其是异族之人,对他们开刀,是这些医生最高兴的事情,尤其是没有见过的人。
在孙思邈对一部分西域人,手术治疗之后,开刀,解剖的民族达到一百,终于认定人体结构都是一至的,只有绝少数人与众不同,那也属于变异,不是常态。
对于医学院,李世民非常重视,不但给予许多医术精湛之人,封于爵位,而且待遇也非常优厚,各地医学院高手在当地皆有住所分配,家眷也安排得非常妥当,该读书的免费,没有工作的子弟也按照能力进入各种部门。
这也是一种双赢,大唐目前可谓是到处缺人,尤其是读书识字的,最差都是安排作为小吏。
这也是近几年,李世民掌控军权,舆论,所以对于政事人员任免相当随意,无论是世家子弟,还是商人,工匠后代,还是道士和尚,只要愿意出仕,都会得到任用。
…………
茫茫大海,刘仁轨等人五条大船,与李崇义航行了大半年,开始是沿着南海诸岛航行,一路利用沿途岛屿,砍伐大树,用以补充燃料,进行简单探索。
顺着洋流一路前行,一路制作海图,由于他们出发并没有给他们规定具体路线与终点,刘仁轨两人也知道大秦等国都是在西方,于是就一路向西航行。
虽说准备充足,但是变幻莫测的大海还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出海两个月后一次遇到大风暴,躲避不急,偏离了既定路线,远离了海岸线,而且船员也有一百多人失踪。
从新调整方向,向着西北方向前进,又用了两个月时间,终于发现陆地,这个时候他们已经不知道离大唐有多远了,只是按照一路制作的海图来看,航行了近四万里路。
“发现陆地了!发现陆地了!”领头船只瞭望台水手兴奋的大声呼喊道,手中举起一面旗子不停的挥舞着。
“什么?”懒洋洋躺着的李崇义一下没有听清楚,略微抬起头又听了一下,这下子听明白了,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惊呼一声,一下冲过去拿起放着的望远镜向前方看去。
只见远方一片隐约黑影,不敢相信的揉揉眼睛,再一次靠近望远镜看去,由于太远了还是只能看到黑影。
“哈哈!哈哈!传令,前方发现陆地,加速前行,今晚老子要在岸上睡觉。”李崇义正暗自心急的时候,就发现刘仁轨正在狂笑着大声下令,他手中正拿着船上配备的高倍望远镜。
“是真的陆地还是耽误?”李崇义快步跑过去,两眼死死盯着刘仁轨问道。
“是陆地,绝对是陆地!那么远的距离,看上去还那么大,从上面也看不到后面大海。”刘仁轨也挺激动的,连忙大声的对李崇义说道。
这个时候其他船只接到信号,也发现了大陆,顿时几艘船只上都传来了整天的欢呼声,这下不用看,李崇义也知道是真的了,不由得也咧嘴大笑,高兴得笑起来都能见到后槽牙。
可伶李崇义,一个翩翩俏公子,在海上半年,已经被晒得脸上仿若冒油一样黝黑,不过也显得牙齿更加白净。
随着船只略微偏转方向,向前行驶过去,越来越近,选出的海岸线已经肉眼可见,在望远镜中还能看见远处的山脉,用望远镜向两边看去,已经见不到边缘了,是一块大陆,已经确信无疑。
“传令,着甲!检查武器弓箭,寻找港口,准备登陆。”刘仁轨大声下令。
随着主舰令旗挥舞,五条船上所有人都开始忙碌起来,蒸汽机也在调整着速度,方向。
沿着海岸,一个时辰之后,终于发现一处特别适合登陆的地点,船只慢慢的减速停下。
刘仁轨等人非常兴奋,因为一个时辰都没有绕过去,肯定了心中猜想,这就是一块大陆,而且应该不小,毕竟海岸线一个时辰已经行驶了不短距离,而且途中在望远镜中还见到了人烟,只是太远看不清楚,不过房屋,炊烟,以及人影,不会有错。
大船停下之后,抛下巨锚,放下小船,开始往安上运送人员。
所有人刚一上岸,就脚步蹒跚,双腿发软,一屁股坐到地上。
这是船上太久,没有上陆地的后遗症,经常出海的人都知道这一点,所以没有人紧张,只是握着手中兵器,安静的坐着,双眼扫视着四周。
慢慢的,上岸的人越来越多,先上岸的人不少都适应过来,开始组队向四周分散查看。
刘仁轨挑选的这个地方不错,视野开阔,在望远镜中也没有发现人烟,而岸边不远就有小树,那一抹绿色让人看着就亲热。
刘仁轨用横刀当拐杖,休息了一下就慢慢的向前走去,而李崇义就差了不少,刚一上岸就躺在地上,不停的揉着发软的双腿,从未想道自己居然有如此虚弱一面。
“在那里安营扎寨,修养三日,在探查四周。”刘仁轨又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指着离海边千米左右一个小山丘发令道。
(本章完)
………………………………
第414章 最后的托勒密王朝
命令下去,小船还在继续运送物资,人员,而先休息好的战士已经向着目的地出发。
到了之后,在查看一下,没有问题,就有人砍伐树木,安营扎寨,也有人四周寻找水源,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
连着三天,所有人只是就近探查一下,在方圆十里没有发现人烟,也就没有继续寻找,只是修养,毕竟连续四个月没有靠岸了,所有人都有不同的问题,而且淡水,木炭,都需要补充。
三天之后,三千多人除个别外都满血复活,砍树烧炭,搬运淡水,这是一项不小的活路,船只巨大,代表需要物资也多,船只满装出发,至少是够船员半年所用。
食物如果节约一些,还能更久,海中还能补充一部分鱼肉,而淡水,岛屿能够补充,下雨天也能补充一部分,唯有煤炭,虽然准备了许多,还有一船备用,但是出了中原,就基本没有补充,所以必须靠岸制作木炭,尽量节约。
五日之后,远征一号到五号又继续启航,不过这次是沿着海岸线前进,寻找人烟,或者最近的城池。
又是三日,终于发现人烟,以及一座小城,也打探清楚了这是一个叫托勒密王国的地方,在他们东方正在被罗马人攻打。
讯问了一下。对着地图研究不少时间,才大慨确定位置,现在应该处于非洲。应该是偏离航道,然后跑单非洲前面去了。
而罗马,刘仁轨知道那也就是大秦,在冯戴文的解释下,也知道那是一个不比大唐小的地方。
李崇义换上使节服饰,打出仪仗,前去小城拜访了,而那个就伊莫的城主得知他们是来自遥远的东方,丝绸原产地,显得非常高兴。
不但热情的接待了李崇义,还决定亲自送他们前往托勒密王朝的都城突尼斯城。
只是在前去会见刘仁轨的时候,被巨大钢铁战船惊呆了,完全超出了他想像的战舰,犹如钢铁巨兽一般横卧大海,无声的述说着它的武力。
刘仁轨同样热情的接待了他们一行,船上有随行的商人作为通译,伊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