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菜………”在宦官尖锐的嗓音里,一排排的宫女就开始上菜,盛装食物的都是银盘。
这里的宴席可不是冷锋那里一张大圆桌那样的,而是一人一个小桌子,分而就食。
菜很熟悉,都是天下楼的招牌菜,而且给冯盎上的都是加大了份量的菜。
酒坛子上的“武德一”字样,表示这些酒都是十年的陈酒。
李世民端起一杯酒:“哈哈,冯公万里奔波,想必辛劳得很,朕敬你一杯!”
皇帝和别人喝酒,永远不会用上“敬”这个字,这让冯盎受宠若惊,端着酒杯直起身表示敬重,又双手端着酒杯道:“微臣不敢,陛下请!”
二人对饮一杯后,就开始品评这些食物哪一个美味,是否合口味,君臣之间脏话不断,看起来更像是市井的兄弟。
这样的场合,房玄龄等人只是陪吃的,在桌子上机械地吃东西,大气都不敢喘。
李世民得知谈殿居然派人入境后,用力地一拍桌子:“谈殿小儿,居心叵测,竟敢越境意图行凶!哼!待朕派兵像灭掉蚊蝇一样灭掉他!”
冯盎笑道:“陛下莫气,谈殿虽然派了五百藤甲兵跟随入中原,伺机行刺,可是在微臣和熩国公联手下,这些魑魅魍魉之辈全部掉了脑袋,哈哈哈哈!”
提前祝大家元旦快乐,我不知道12点之前能不能码完一章诶!
我思考了很久,我觉得写不适合我。这是我2018年最后一天写了。感谢大家一路陪伴,我其实最近有点想弃坑了,估计要2019年才回来写了
(本章完)
………………………………
第134章 开发岭南的必要性(2)
之前说海商凄惨的话,真的不是虚言。
早在秦代以前,岭南先民就在南海及南太平洋沿岸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南越国时期更对外出口漆器、丝织品、陶器和青铜器。
在历史上,岭南先民的这番作为,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直到汉代,岭南就成了中原与古罗马帝国的海上贸易中心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这些都是岭南的辉煌,可是,这辉煌的背后,是无数人形白骨和破碎的船板铺成的阶梯。
李世民这一次可是糊涂了,海运确实是最快的增长贸易的方法,可是绝对不能是现在,至少也要蒸汽船研究出来才行。
冷锋刚想要开口规劝,却发现李世民隐蔽地对着他打了一个手势。
我倒要看看你葫芦里要卖什么药!冷锋把到了嘴边的话又生生地咽了回去。
冯盎开口说:“岭南海运自先秦时代,就已经在岭南兴起,魏晋南北朝和隋末天下动荡,海运断绝,直到太上皇统一天下,才开始复苏。
可是走海运,虽然获利丰厚,却是把脑袋拴在腰上的行为,别的不说,单单海上暗礁,就是催命的阎王,先人流传下来的海图已经遗落,这………”
李世民摇头道:“先前或许是,不久以后就不是了。”
说完,李世民拍了拍手,原本紧闭的殿门忽然打开,还是黑袍遮身、带着面具的张仲清走了进来。
张仲清走到这边,甚至没有对皇帝施礼,先对着冷锋“哼哼”了两声,言语里满满的是掩盖不住的轻蔑之意。
李世民对冯盎介绍道:“这位是惊雷司统领,你先前所见惊雷箭,便是惊雷司所造!海上暗礁?以惊雷炸之即可!”
冯盎忍不住问:“既为暗礁,自然是在海水下,惊雷箭微臣是见识过的,此物虽然不愧‘惊雷之名’,可是‘水火不相容’,遇到水就不行了。”
张仲清傲然道:“这个问题,早在十日前,在下就已经解决。”
说完,张仲清从怀里拿出了一截引信说:“这种新型引信,只要不一直浸水,就不会发生断燃的情况!我相信只要继续研究下去,迟早有一天能制造出彻底防水的引信!”
“你真的弄出来了!”
冷锋激动地离座抓住了张仲清的胳膊。没想到张仲清真的弄出了“防水引信”,虽然不是彻底的防水,可是装到惊雷箭上,至少可以保证惊雷箭正常射出,而不必担心中途被浇灭了。
张仲清很骚包地挣开冷锋的手,说:“松开,松开,某人不是说我弄不出来吗?哼!”
一直闭口不言的房玄龄突然开口道:“陛下,开发岭南,移民岭南,怎么也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只是单单因为海运一项就现在提及,是否过早了?”
李世民感慨道:“不早啊,不早啊,我给你们再叫一个人来。”
说完,李世民又拍了拍手。
冷锋很不明白为何皇帝叫人很喜欢拍手,如果是别人拍手了会怎么样?
殿门又一次打开,这一次走进来的家伙黑得像黑炭头,消瘦得就像一个骷髅,冷锋看了好久才看出来这家伙就是十五的时候和他有过一面之缘的李余无。
那次他向冷锋取经,二人面谈了一些中原人到岭南需要注意的事儿后,在李世民的面子下,冷锋又给他手写了一份探险攻略。看样子这家伙还真的去了岭南。
冯盎也忍不住打量了一下李余无,身体消瘦,面色黝黑,显然是中原人到岭南许久后的样子。
李余无向皇帝施礼过后,对着冷锋笑了笑,露出了他的大白牙。
“此人名为李余无,正月十六就快马离开长安,去了岭南,在岭南颠簸近一年,把岭南山川风貌看了个遍。如果不是他的报告,朕也不会急于岭南的事儿。”
李余无对冯盎说道:“陛下遣在下游历岭南,已近一载,游历期间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可是在下却将岭南看了大半。
敢问冯公,在下说岭南是恶山恶水,切实否?”
冯盎说:“切实,岭南地广人稀,山间多瘴气,临河多水患,说是恶山恶水不为过。”
李余无又说:“在下说岭南道路艰难,离家百步,举步难行,切实否?”
冯盎说:“切实,离家百步,环望皆草木,遇山无小路,遇水无渡舟,阁下所言不为过。”
李余无又说:“在下说岭南百姓衣难蔽体,大病无医,遇异则神,切实否?”
冯盎说:“岭南无医,岭南之民风寒入体就堪称绝症,盛行巫蛊,见山拜山神,见水拜河神,这切实,可是说我岭南百姓衣难蔽体可就不对了。
我岭南炎热,傻子才会穿那么多,且孔孟之道在我岭南可不实行,所以民众皆袒露臂腿。”
李余无尴尬地咳嗽了一声继续说:“综上所述,冯公,您觉得,想要让岭南如中原一般,能够有什么办法呢?”
冯盎低头沉思起来………
这还用想?冷锋直接脱口而出:“想致富先修路!”
冯盎一拍脑门,对冷锋说:“熩国公所言有理,岭南到中原路途艰难,故此哪怕一些亡命下海经商的人,只是把岭南作为一处补给地,补给完成后,继续沿海岸北上,或经长江口入江,或在杭州停靠,走陆路。
若是有岭南通中原之路,半数以上的海商都不会选择继续走海路。海上风云难测,历经磨难到了岭南,还要再担惊受怕地驾船北上,实为折磨啊!”
房玄龄想了许久后才对李世民说:“陛下之意,莫非就是打算先修路?”
李世民点了点头:“此前朕本无此打算,中原至岭南多山路,糜费民力开山凿石,实为隋炀帝运河之举,可是,惊雷的出现,却让朕看出了一丝曙光。仲清……”
惊雷的事儿并没有瞒着房玄龄等重臣,于是张仲清也不避嫌,说:“房相,惊雷虽为兵家利器,每次出现必定造下无边杀孽,可是用于开山裂石,却也是功德无量的东西!”
………………………………
单章推和本书第一次感想
这次推的还是星辰魔龙写的二次元快穿《综漫之光暗双生》,喜欢二次元和快穿文的可以去看看。魔龙是个很可爱的小伙子,咦?我为什么用可爱?可能是昨晚群里他玩红包游戏血亏的样子太有趣了,哈哈哈哈。
《大唐龙牙》这本书,是我第一次坚持下来写到现在的书,说实话,我也没想到有一天我也能有这么多的读者看我的书。
有很多的读者都特别有爱,比如鹰剑,特意充钱支持正版,还在我上架当天扬言敲爆我脑壳,吓得我三公众,三VIP,当天吃饭都是啃的面包。平时我在群里一露面,他的催更图就砸过来了。
破世轮回总说我是咸鱼,还拍吃咸鱼的视频嘲讽我,哈哈,于是我当即把群名片改成了“咸章鱼”。
……人走茶凉,余额不足等书友一直在打赏或者投月票,每当我卡文,都会看一下月票推荐票打赏记录,借此散心。
新的一年了,2019了,还有三个月我又要老一岁了,尴尬呦。
在这里再说一下错章的事儿,对不起,错章就是因为我把之前的单章推删掉了。
“写书不易”这句话不是空话,卡文的时候,脑袋想破了也弄不出来字,好多书的作者都在守着看推荐票、收藏,涨一个都惊喜莫名。
所以我对每一个作者都是尊敬的,比如绊芐、魔龙、轻舟等人,虽然只是QQ聊天,但相处得特别愉快,彼此鼓励,彼此催更,彼此打笑,这多好?
可是总有一些人是天生负能量满满的,自己战绩不好,就怨天尤人,找我章推就算了,还总是赖着我给他订阅,这都不算什么,关键是总是劝我太监开新书,钻进我书友群里推别人的书算什么?
人不是圣人,不可能一直是虚怀若谷的样子,遇到这种人我也很生气啊。
今天一打开作家助手我就会想起这件事,现在我想明白了:
写书扑街不扑街是自己努力不努力的事儿!
写《大唐龙牙》这本书虽然是一时兴起,可是在很多读者的支持下,这就不单单是我一个人的书了,太监这个词,永远用不到《大唐龙牙》上!
(本章完)
………………………………
第135章 能治?
房玄龄并不知道火药用于爆破的效果,他虽然知道惊雷司是干什么的,但是也就是知道而已,他甚至都不如魏征幸运。
因为魏征好歹见过惊雷炸阿房宫遗址时的样子。
冯盎也只是见过惊雷箭的威力,虽然见过人级惊雷却没有看过人级惊雷炸裂的样子。
“惊雷司统领,如你所说,可是把大型惊雷箭用于开山裂石?”
张仲清用看傻子一样的表情看着冯盎:“大型惊雷箭,内部火………内部爆炸产生的威力会稀释太多,制造起来也麻烦,只用来炸一响太浪费了。”
冯盎想象不出到底怎样才能开山裂石,不过眼见过惊雷箭的他对张仲清的话深信不疑。
“既如此,此路可修!”
冯盎的一句话,算是彻底给这件事定下了音。
既然开山修路能够带动岭南繁荣起来,他没有理由不同意。
李世民的内心顿时高歌起来,岭南是目前大唐三个不安定因素之一,这三个不安定因素就是“东突厥新土”、“五姓七望”、“岭南”。
只有天堑变通途,岭南才能真正成为大唐的国土,否则,岭南一旦出现叛乱,中原也很难对付它。
赵佗就是一个最经典的例子。
当年身为南方军最高指挥者的南海郡尉赵佗,在攻伐岭南时做出了非常具有野心的选择:他一面以重兵布置在屏障南方的五岭,遮断通向中原的道路,防备中原的反扑。一面趁机扫除秦国残留在南边的其他贵族势力。在极短的时间内,他完成了对南方地区的整合。
赵佗只是一个郡尉,在秦朝连个屁都算不上,可是他偏偏抓住了机遇,拿下了岭南。
当项羽刘邦杀得难解难分之时,赵佗在岭南也在大杀特杀。当刘邦平定中原,大汉在中原崛起之时,赵佗也彻底平定了五岭以南的荒僻之地,形成了以中原移民为核心、兼有百越各部的南越国。
汉朝成立以后,也不敢翻山越岭去征伐南越国,只能在嘴上叫嚣着不服打你。
赵佗为什么成功?秦朝破灭后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的天时!岭南与中原之间地域崎岖,难以行军的地利!
只要通了路,李世民不认为岭南还会出现南越国,只要不需要翻山越岭疲行军,关中军士什么样的敌人打不过?
李世民和冯盎各取所需,都异常愉快,一场问对终于结束了。
李世民牵着冯盎的手说:“本来朕打算留你住在皇宫的,不过熩国公的府邸也不比皇宫差,他家的厨子,御厨可是拍马难及。不如今日我们去他家再吃一顿如何?”
冯盎大笑道:“天底下能比皇宫的饭食还要美味的地方可是不多,哈哈,当然要吃一顿。”
冷锋无奈地看了李世民一眼说:“你少带点人过来,洞庭湖的银鱼,我只是盐封了一箱,人多就吃不过来了。”
“银鱼?哦,就是你们炒着鸡蛋吃的那种啊,朕也要尝尝。”
说完,李世民就率先走了出去。
李世民只叫了五个人:
长孙无忌,这是他大舅子,也是朝廷重臣,必须得叫。
尉迟恭、程咬金,尉迟恭和程咬金戍边半年,前不久刚刚回京,可谓劳苦功高,他们俩不可不叫。
房玄龄、杜如晦,他俩是李世民很重要的心腹,自然得叫上。
当冷锋把这群大爷安排到餐厅,告诉老李上菜后,就忍不住先去后宅看看刘淑雯。
“啊……啊………”
刚一进后院,冷锋就听到了刘淑雯极度痛苦的呼喊声。
是谁!
冷锋奔跑着想拔三棱刺却拔了一个空,该死的,居然忘了三棱刺给了冯盎了!
一脚踹开房门,冷锋直接傻眼了,抓住刘淑雯脖子扭来扭去惹得刘淑雯发出痛苦声音的居然是孙思邈!
回到长安以后,冷锋就中途吩咐老元把孙思邈送回了冷府,以孙思邈和冷锋的关系,是不可能被安排到前院的……
一个男人抓着别人夫人的脖子,让她发出痛呼,这是很……那啥的,可是当这个男人变成孙思邈后,换作谁都不会起龌龊的念头了。
“哦,冷锋啊,你过来,帮老道按住她的肩膀,不要让她动弹。”
刘淑雯见冷锋来了,很开心,伸出手擦了擦眼角疼出来的泪水,眼色重新地变得坚毅了。
冷锋按照孙思邈的要求按住了刘淑雯的肩膀,问道:“有希望吗?”
孙思邈抓着刘淑雯的脖子,显然是想要治刘淑雯的嗓子,冷锋不是全才,他不可能懂得治嗓子。刘淑雯也说过,她的嗓子不是没看过大夫,京城名医、走方郎中、宫里御医都看过,都束手无策。
她的嗓子是在教坊司时伤到的,当时教坊司的一个变态官员,就让刘淑雯专职唱歌,歌声必须镇过乐声,否则就会挨打。
所谓的“乐声”,其实是两个大鼓………
“不容易,这是陈年旧伤,如果是刚受伤时找到老道,很容易就能治好了。现在……有点难。”
“不容易”
“有点难”
那就说明概率不是“0”!而且孙思邈出手,概率是要翻倍看的。
孙思邈双手各自按住刘淑雯的一侧脖子,对刘淑雯说:“你再试着发出‘w…o’的声音,先延长声音说,再短促地说。”
刘淑雯微微点头,发出了“w…o……”的声音。
“再大声点。”
“W…O……”
提升了声音后,刘淑雯的嗓子明显感受到了痛苦,忍不住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