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龙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龙牙-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研究狂人就是这样的,研究到了深处,就是喝水吃饭睡觉也会抛在脑后。

    哦,不对,吃饭一项不包括李泰。

    中午刚刚到饭点,李泰就急匆匆地进了餐厅。

    冷锋好说歹说才说服刘淑雯相信自己已经没事了,李世民送来的大螃蟹,让厨师做简直就是浪费!

    螃蟹这种东西,关中人没几个爱吃的,浑身是壳,还没多少肉,就像曹操吃鸡肋,食指无肉弃之可惜。

    可是海里的大螃蟹可不一样啊!三四只就能让人吃饱的个头和河蟹那种败类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这些大螃蟹是海边刺史给皇帝上贡送来的,即使一直换水,可是经过水路疾驰的折腾,这些螃蟹也十不存一。

    清蒸!必须清蒸!螃蟹肉清蒸过后在蘸黄酒醋等调味蘸料简直就是美味,比御厨掏出螃蟹肉以后炖汤的白痴做法好吃了不止一筹。

    十只大螃蟹,被五个人消灭一空,李泰舔掉甲壳上最后一丝螃蟹肉以后感慨说:“可惜了,这种奇珍美味还是太少,我还吃得不够尽兴。”

    冷锋拿着一个螃蟹腿指着李泰对李恪说:“看看,又一个何不食肉糜之辈!”

    李恪拉了拉弟弟的衣角说:“青雀儿,这种大螃蟹海边有很多的,就像咱们山上的飞鸟一样多。只不过大海离长安太远,加上只能走水路,才会如此珍惜。等什么时候咱们去攻打高丽,三哥带你去海边吃个够!”

    “真的?海边这东西就像飞鸟一样多?”

    李泰嘴角的口水流下来了犹不自知……

    大海,对大唐人来说是个仅次于阎罗殿的地方,每年出海遭遇海难而死掉的海商不计其数。

    就是千年后蒸汽船出现,海难的事件还层出不穷,更何况现在这个船材料均是木头的年代呢?

    蒸汽船啊……没有橡胶作密封材料,蒸汽机就成了蒸汽的机器,橡胶起源于美洲,可是在海船不能越洋的现在,只能琢磨通过白令海峡。(俄罗斯、美国大陆之间)

    想要经过那个快要到达北极圈的地方,防寒是必不可少的,防寒怎么也需要棉花。

    棉花现在在高昌就有种植,可是高昌人可恶得很,棉花可以卖,棉籽就是不给!

    李世民也讨厌这个几次都蠢蠢欲动的邻居。

    尉迟恭的战报被李世民扔到了一边。

    吐蕃强大,他们侵略也就罢了,你高昌一个小国居然也敢这么放肆!

    打开惊雷司的库存账簿,李世民看着上面的数字也很难受,难道就不能再快一点吗?

    能!

    阎立本搭上最后一个机关,水车从流水处的动力立刻开始传递,经过连接、力矩组、滑轮组后,那个需要十几个壮汉才能抬动的大铁柱一上一下地动了起来!

    嘭!嘭!

    铁柱开始砸击下方的铁板,看样子力道十足!

    早晨发的章节说今天爆更……我本打算中午放出两章的,可是……存到本地的草稿没了,手机莫名其妙地删除了……吐血……

    (本章完)


………………………………

第100章 西行

    铁生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铁柱锤势大力沉,在粗糙地锤打的时候,一锤估计能顶十几锤。

    阎立本见铁生好像浑身都在发痒,就笑着说:“还不生火实验一下?”

    铁生唉了一声就急忙去生火。

    当赤红的铁块趁重锤升起的时候放到铁锤下厚重的铁板上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到了铁块上。

    铛!

    铁块被砸薄了足足四分之一!

    铁生和他的徒弟们立刻欢呼起来,有了这个重锤,可以替他们省不少事!锻造速度的飞跃可以预期!

    看到水力重锤效果很好,阎立本闪亮的双眼立刻变得模糊起来。既然成功了,不睡个好觉都对不起自己这些天的辛劳!

    张仲清看到水力重锤的成功,也松了一口气……

    可是李世民现在看着僧侣玄奘的信中所求却松不了气。

    “南北朝伊始,诸多佛寺始辨“一阐提众生有无佛性”。至今,北流传《涅槃经》、《成实经》、《毗昙》与真谛在南译《摄论》、《俱舍论》,为佛学主流。然贫僧侍佛多年,深感真谛祖师译著不善,致义理含混,理解不一,注疏各异,于重理论分歧大也,难融合也。

    摄论、地论两家于法相之说各异,遂贫僧生天竺求弥勒论师之意,望陛下恩准。”

    “恩准?朕恩准你个头啊!”李世民把这封信扫到了地上,忍不住爆了粗口。

    普通八年三月八日,梁武帝亲自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大通三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讲解《大般涅槃经》。

    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日梁武帝还俗;大同十二年四月十日,梁武帝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三月三日,梁武帝又第四次出家,于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

    梁武帝四次出家,大臣们三次糜费国库赎人。这就是佛学对帝王的危害。

    李世民是战场上杀出来的皇帝,从不相信“鬼怪佛仙”之说,也只有冷锋的狙击枪,让他的心动摇了一点点。

    李渊、李建成等人会被妖僧法雅蛊惑,他不会。就算是国教道教的领头人袁天罡,也不敢劝李世民学道。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错的,李世民根本不想同意玄奘西行。

    玄奘想要去天竺,就必须有出关文书,最好出关文书上还有李世民的大印,这样,可以为他西行提供不少方便。

    大唐的宗教够混乱了,如果玄奘西行归来,就会再给这片混浊的池塘投入一块巨石,激起无数水花。

    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于是李世民提笔就写:“不准!”

    硕大的两个红字,力透纸背!

    李世民发怒的时候,皇后总是会及时赶到。

    御厨创造性地把西域的葡萄酒加入了冰淇淋,得到了李世民的赞誉。于是,李世民每到心事重重时,都会让御厨做这个。

    李世民把奏折都推到一边,伸手接过皇后端过来的大份葡萄酒冰淇淋和勺子,吃了一口才说:“朕知道你在这宫中待得烦闷了,改日朕带你去看看承乾,也顺便散散心。”

    皇后说:“妾身虽身处宫中,可是与淑雯的来往也没有断绝。昨日她带来了承乾现在衣服的尺寸,妾身发现承乾足足长了一圈。”

    李世民笑道:“深宫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原本还有朝臣对太子不居东宫一事喋喋不休。可是安民县一事过后,这些声音全都消失了。

    古之朝代何其多也,帝王何其多也。开国皇帝,无一不是勤勉有加,可是为何后世子孙却逐渐残暴淫(蟹)欲,何不食肉糜呢?

    直到冷锋跟我谈话后朕才知道,民为水,君为舟。顺流而下,一日千里,溯流而上,则寸步难移。

    就让承乾在宫外历练吧,朕希望后世子孙都能切入民生,尝遍人间百味。”

    皇后整理仪容下拜说:“陛下‘民为水,君为舟’之说,当是后世子孙的祖训。若历练之训流传,则大唐万年可期矣。”

    ……

    慈恩寺内,玄奘看着皇帝的批复苦笑不已。

    这里不是四百八十寺的南朝,皇帝不信佛事,自然不会允许他西行,可是,他还是抱着一丝希望上表了。

    慈恩寺住持玄法大师凑过来看了看,对玄奘说:“阿弥陀佛,师弟,师兄知道你求佛之心坚定,可是既然皇帝禁止,还是打消念头吧。”

    玄奘攥紧了纸说:“西行是师弟今生最大的愿望,改日,我还会上表的!”

    相比于玄奘的碰壁,袁天罡可是顺利得多。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一箱子金子,是当初向冷锋求学识时夸下海口答应的。又一箱子金子,是赞助学院建设的。

    人家都这样了,那冷锋也不好意思要求李淳风必须脱掉道袍换上学院制式服装了。

    天下文院,虽与天下武院并列,可是它也是天下武院的基础。在答应到天下武院出任为师后,李靖只提了一个要求:“我不希望教的是目不识丁的蠢才!”

    原定计划中的建筑工程怎么也要贞观二年才能完成,可是一直等在家里的大儒们却连几个月的时间都等不及了,日日来工地观看进度。有烈性子的大儒甚至撩起长袍直接帮工人和水泥,帮木匠抬木头。

    第一座教学楼完成后,这些积压已久的教学欲望爆发了!

    百多个大儒集体涌进冷府,要求冷锋现在就开学!

    “诸位,咱们文院只建起了一座教学楼,内部装修还没做呢。”

    于焕之拂袖冷哼道:“读书、学习,有光亮可视物,有笔墨可手书,天雨有蔽屋就够了,弄那些没用的东西干什么!学子们到底是来学习的,还是来享受的?”

    冷锋头疼道:“可是……”

    有人劝我把这本书切了,说再开一本书收藏上万才行……我觉得现在战绩还行啊,虽然并不火爆,但是还是有人支持我的!如果大家喜欢这本书,请在正版阅读,等战绩上去了,我也能吹吹牛:“这战绩,能太监吗!”

    拒绝太监!

    (本章完)


………………………………

第101章 开学

    “可是,文院虽然有了教学楼,却没有宿舍楼。咱们这儿离长安可不近,学子最好是住宿。功勋之后或许有马车可以接送,寒门学子只能靠双脚走过来。”

    于焕之又说:“学问虽远在万里,亦当取之!寒门学子没有这份觉悟,怎么能学好呢!”

    姚思廉也说:“文院创立伊始,所教仅‘字’‘算’两项,教字我们都可以,可是教算学,只有你和李淳风两个,了不起把你三个徒弟也派出来。

    教学楼有七层,一层有七间,一间可容纳五十人,两千四百五十人,哈哈,你教的过来?”

    “……”冷锋无话可说,他还真的教不过来。

    韩崇文见冷锋低头不语,就说:“‘脚踏实地’,这是老夫救你醒来的字,好高骛远不可行啊!执教天下虽然是老夫的毕生所愿,可是老夫年事已高,注定看不到果实成熟那一天,你还年轻,怎么也能看到花开!

    现在咱们要做的就是,先教出一批能够在文院任职教书的学子。教学楼不是有七层吗?那就把上面三层改成宿舍就是了!我看过你的宿舍规划图,八人一间寝室,三层楼,哪怕不改造,也能容纳一百六十八个人!”

    冷锋想了想才说:“那咱们第一批……招多少?”

    “三百五十吧,把第一层填满就行,差不多我们每人带三个,不累!”

    一个人带三个?你们还真想一传二,二传四啊!

    冷锋挠了挠头:“诸位不知道我是按一个人教五十人计划的吗?”

    韩崇文急忙摆手:“十个已经是极限了,不能再多了。不是我们怕累,五十个人在沙盘写字,走来走去的,我们能看顾到几人?”

    冷锋没想到这些老头还在研究用沙盘教字,这思想也太落后了吧!再说……

    “难道你们没去看教室?”

    众大儒纷纷摇头。

    就在文院教学楼一楼一号教室,冷锋拿着粉笔在黑铁板上写下了“开学”两个字,随后用粉笔擦擦掉。

    “这就是黑板,诸位只要在这上面写字,底下的学子只要没有患眼疾,就都能看到。”

    大儒肖听雨直接抢过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几个字。

    众大儒纷纷站到讲台下看,发现看字看得清晰无比。

    这东西可比沙盘写字好多了!

    等众大儒都过了一把用粉笔写字的瘾,冷锋才招呼大家聚集到一起。

    今天正好人都在,也该谈谈制度的事儿了。

    “诸位,既然你们都要求开学,那几日后等桌椅齐全了,咱们就开学,不过……咱们文院也该有制度。不知哪一位当文院院长?”

    于焕之说:“这文院,都是天下楼出资建设的,理应由你当院长。”

    冷锋摇摇头说:“不可,不可,文院院长,应该由德高望重之人担任。至于我,还得在武院任职呢。

    说到德高望重,我推选韩崇文先生当院长,如何?”

    韩崇文连连推辞:“不可,不可,在下何德何能,何德何能啊!”

    姚思廉拍了拍韩崇文说:“这里就你最适合,我教书之余还要编篡史书,能者多劳嘛……”

    很快,天下文院的领导体系就确定了。

    文院院长:韩崇文

    文院副院长:李承乾

    文科部长:姚思廉

    教育部长:于焕之

    数科部长兼财务部长:李淳风

    书院按照七日为一个教学周期,金木水火土五日教学,阴阳两日放假。

    三日后,朝廷向长安周边发告了公文:

    吾皇仁德,体恤百姓疾苦,哀叹识字者寡,特诏令天下楼出资建设天下文武两院,今天下文院初开,纳五百人,凡我大唐子民家中幼子,皆可报考入读。

    天下文院不收取任何学费,不收取任何束脩……成绩优异者,将留于文院任职……

    告示一出,整个长安都沸腾了!

    天底下居然有这种好事,那么多德高望重的大儒教学问还不收取费用!

    高官显贵们心动了,家中聘请山东之地的先生教书,虽然学问是天底下最好的学问,可是费钱啊!身上要是有爵位的还好,长子可以袭爵,可是身上没爵位的,如果当爹的死翘翘了,孩子还得靠自己吃饭。

    平民百姓更希望孩子可以学到学问,自己这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土地里刨食就算了,难道孩子也得继续这样?德高望重的韩崇文老先生当院长的地方,怎么也得把孩子送进去。

    商人们更是热衷,天下文武院?那就是天下楼的产业,大家都在慈善堂小打小闹地捐款的时候,人家天下楼楼主直接办了个书院,这得捧场啊。家里的教书先生直接撵走,教了孩子三年,孩子连账簿都看不懂。等我儿子以优异的成绩从天下文院毕业了,就有可能留到天下楼当教书先生,这比经商干贱业有前途!

    于是,天下文院开院之时,渭河边挤满了人,后来的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只能花重金雇船等候在岸边。

    冷锋被这人山人海的场面吓了一跳,这么多的人,数都数不过来,出现踩踏事件就不好了,急忙让李承乾去惊雷司那边调玄甲军过来维护秩序。

    事实证明,冷锋的操心完全是多余的。

    李世民的辇驾就停在院内,皇帝朝堂之上多次强调禁止朝廷官员借势压人,官员们哪个敢造次?

    这里是天下楼楼主出资建设的地方,商人们哪个敢胡闹?小心被天下楼划入黑名单!

    至于平民,连话都不敢多说,对他们而言,学问是神圣的。为了送孩子入学,他们都换上了过年才回穿的新衣,生怕给先生留下不好的印象。

    李世民今天没穿龙袍,换了一件长袍扎在大儒堆里装先生,看到外面这么多的人嘲讽冷锋道:“外面来了这么多人,结果你们只收五百,不患寡而患不均啊!朕看你怎么办!”

    冷锋此时也是头大如斗,这么多人,怎么选都是错啊!

    李淳风却心生一计,站到院门口大声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