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龙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龙牙-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长安城出来,每到一块农田刘源都会停下看一看庄稼的长势,这是他的职业习惯,改不了的。

    一路走一路看,当他发现太阳已经升起一半时,立刻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客人投了拜帖,第二天午前不至可是很严重的失礼。

    于是,他立刻骑上马,策马飞奔。

    渭河边的小路为了方便运输材料,已经被工匠们开扩成了大路。天下文武院第一座七层水泥高楼已经盖完,第二座楼正在建造第二层。

    文武院对面,渭河边,有两座精致的木屋,姚思廉和大儒于焕之就在门前的小亭子里临河钓鱼。

    看到两位大儒,刘源放缓马速,在马上拱了拱手:“学生与人有约,就先行了。”

    姚思廉挥了挥手:“快走吧。”

    看着离去的刘源,于焕之哼了一声:“与人有约,就该定好行程,如此慌张,成何体统。”

    于焕之最在意规矩,是极为方正的一位老先生。

    姚思廉咳嗽了一声说:“好了好了,这个刘源算是不错的一个后生,在官位这么多年,从没有贪污过,也没有借职权肆意敛财侍奉家中老母尽心尽意。算得上是官员的一个模范了。”

    “咦?上钩了!”

    刘源路过惊雷司,因为他的的马速很快,被玄甲军拦截住了。

    “此处为大唐军方重要之处,路上不允许骑快马!你是何人?”

    明晃晃的横刀就快架到脖子上了,刘源赶紧说:“本官乃是司农寺寺卿刘源。”

    说完,刘源拿出了他的官谍。

    负责看管此处的玄甲军士兵有几个是识字的,看了看官谍,确认无误后才移开了横刀:“大人请见谅,大人骑马而来,难道没看到路上的告示吗?”

    刘源难为情道:“本官与太子有约,眼看就要失期,骑马快了些。”

    士兵把官谍还给刘源,笑着说:“太子就在不远的天下庄园,大人找庄里最高大的那一间府邸就是了。”

    军士们让开了道路,刘源上马继续向天下庄园疾驰。

    道路两边就是农田,尽管知道快要失期,刘源还是忍不住下马看看。

    当他发现田地里施了粪肥的麦子也是如同太子实验田里的麦子一般,顿时泄了气。

    那些秽物居然真的能肥地!

    一番赶路,刘源终于及时赶到了冷府。

    李承乾就穿着新的太子服等在门前,待刘源施礼后笑道:“寺卿来的可真是时候,酒席已经摆好了。”

    刘源惭愧道:“先前微臣一路查看农田桑情,又被玄甲军拦截盘问了一番,差点就误时了,惭愧,惭愧!”

    李承乾摆了摆手:“此间非朝堂之上,您就不要自称微臣了,请进。”

    刘源跟随在太子身后进了冷府,看到冷府内典雅的精致忍不住赞叹道:“尊师布置的庭院当真典雅得很。”

    李承乾笑道:“恩师为这个庭院确实费了心血,文臣来这里会发现典雅的氛围,武将来这里也会发现铁血的意味。哦,恩师前几日伤了心神,正在卧床静养,不宜待客,先生还请见谅。”

    刘源急忙说:“不敢,不敢,不知尊师可好转了?”

    “我师父不用你这家伙操心,快点进来,本王都等了你快一个时辰了!”李泰在餐厅门口探出头喊道。

    客人不至,主人是不会开席的。可是偏偏李承乾吩咐厨房做了一桌子好菜,让李泰口水直流。

    平常吃饭时,他们最多也就五个人同桌,菜也只有三道,就怕吃不完会浪费。

    刘源闹了个大红脸,给李泰李恪见礼过后,就坐在了客位。

    菜过五味,酒过三巡,刘源对李承乾拱手说:“殿下,不必等麦子成熟,我认输!可是我不明白,为何前人持续千年的方法却比不过殿下的方法呢?”

    李承乾放下筷子说:“刘寺卿,孤说说恩师他老人家对草木灰肥地的猜测吧,如果说的不对,刘寺卿一笑了之就好。”

    刘源对太子殿下那神秘的师父很好奇,赶紧正坐等李承乾讲。

    “刘寺卿觉得世间农民最最信仰的是什么呢?”

    刘源低头想了想才说:“皇天、后土!”

    “不论是平民还是我们祭祀祖先,方式繁多,其中最普遍的就是火烧。

    所以我师父推测,最早烧秸秆的行为应该是祭祀后土,感谢大地的恩赐,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烧秸秆,用草木灰施肥’这种说法。

    刘寺卿,你就没想过支持秸秆燃烧的是什么东西吗?火烧过的肉都不能吃了,火烧过的秸秆,庄稼会‘吃’吗?”

    刘源第一次听见这样的推测和说法,苦思一会儿后感觉这种说法可能很有道理。

    李承乾又说:“据我师父说,哪怕把秸秆铡成碎末填到地里,都比草木灰要强。来年刘寺卿不妨像今年这样实验一下。”

    刘源摇了摇头:“不必了,尊师说的很有道理,太子殿下,我看您地里每两排麦子中间都种着大豆,不知这是何意?”

    李承乾这下反而红了脸:“那是恩师给孤设置的一道保险。我师父说,沤肥这种事他也是第一次做,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是他敢肯定大豆麦子套种的话,会提高麦子产量。”

    刘源还是第一次听说了这种说法,不由得问道:“不知这是何道理?”

    李泰接口说:“本王师父说,豆科植物的根部有根瘤,会产生氮肥,大多数庄稼生长都需要氮肥这种东西。氮肥里的‘氮’字还是本王第一次见,是气息的‘气’字加炎热的‘炎’字。”

    “氮肥?气炎形成的字?”

    刘源此时对太子殿下的师父敬佩不已,想不到这位居然如此博学,怎么也该拜见一番才是。

    头疼呀,我的票票都去哪了?今天票票好少!……谢谢起点端三十岁的残废的月票呦。

    (本章完)


………………………………

第98章 推动农业改革

    刘源忍不住对李承乾说:“太子殿下,不知在下可不可以见尊师一面?”

    李恪不满道:“不是跟你说了吗?师父在静养,除了皇兄随侍左右,就是本王和皇弟也只能一天见一次。”

    李承乾止住要说话李泰的,叹了一口气说:“师父也很期待与你见面,既然如此,那你随我来吧,不过切记,不要问我师父问题!不要问我师父问题!!不要问我师父问题!!!”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是兄弟三个从师父那里学来的,刘源被逐渐增高语调的同一句话和一个太子、两个王爷的目光吓得不轻,连忙答应。

    不能下床?不能沉思?冷锋很想跳起来跑个马拉松,再背几篇古文证明自己已经好了,可是总是被刘淑雯的眼泪打败。

    这种被人“生病了”的感觉简直糟透了。

    让刘淑雯李承乾他们都出去,严禁他们打扰后,冷锋终于解放了,一个打挺从床上坐了起来,颇有几分“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韵味。

    刘源被冷锋的动作吓了一跳,哪有静养的病人还有这么跳腾的?

    冷锋见刘源目瞪口呆的表情就知道自己失态了,微微躬身拱手:“失态了,失态了……”

    冷锋是国公,现在又有了实权,他可以稍稍前倾一下拱手。

    刘源就不行了,他虽然是九卿之一,却只是苍岭县男,爵位差了不是一星半点,45o地躬身拱手问:“熩国公不是心思受损需要静养吗?怎么?”

    冷锋苦笑道:“本来确实是病了,可是两日静养早就康复了,怎奈妻徒都不放心,严令我休息。”

    刘源想起太子殿下和两个王爷刚刚叮嘱他不得问问题时的神情,莞尔一笑:“妻妾关心夫君,徒弟关心师父,这是应有之意。太子殿下和两位王爷尊师重道,熩国公应该欣慰才是。”

    人没病却坐在床上跟别人谈话是很失礼的行为,冷锋给刘源搬出了一个凳子,肃手延客,待刘源坐下后他也找了个凳子坐下,等着刘源发问。

    刘源低着头,思量许久才问:“熩国公助太子殿下与我打赌,甚至还种植大豆作为保险,想来您一定是希望我失败,不知熩国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冷锋大笑:“哈哈,看出来了?其实啊……”

    一个摆在盘子里的果核飞了出去,窗外立刻响起了凑近打算偷听的李承乾发出的惨叫声……

    “其实啊,我希望你失败就是想告诉你一个道理。”

    刘源拱手问道:“敢问是何道理?”

    “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无数遗产,其中有很多的财富,却也有一些糟粕,日子是向后过的,所以见识习惯也是要改变的。

    比如草木灰,虽然对地里的粮食确实有帮助,可是也只是一点点而已,还不如不烧直接铡碎填地里。

    粪便也是这样,虽然它是污秽之物,但填进化粪池,处理过后,反而可以肥地。可是,世人只觉得肮脏的东西进了地会玷污了粮食。

    安民县一行,让我感触良多。隋末躲避战争徭役进入深山的流民,出山后所求的,不过是不会饿死。

    就连大唐治下的百姓,也只能‘闲时喝稀,忙时吃干’。肉?饭都吃不起,怎么吃肉?”

    刘源感慨道:“我幼时也经历过饥荒,彻底明白了‘饿’字的含义。等当了官,俸禄一发下来我就都换成了粮食,发誓不再饿肚子。

    世人都觉得司农寺卿是个清闲的官,其实啊,我自当上司农寺卿以后一刻不曾得闲。努力地培养良种,就是希望‘饿’这个字只会出现在人们饭前,而不是充斥全天。”

    冷锋知道刘源说的没有一点虚假,否则司农寺卿早就变成“冷锋”了,何苦于设计刘源?

    冷锋指了指自己缠着纱布的脚说:“本该是我陪刘寺卿看看化粪池和水力送水道的,怎奈脚还没好转,妻徒又会拦着,就让太子魏王他们陪刘寺卿去看看吧!希望司农寺能在天下推广这两样东西。”

    化粪池,就该是处理污秽之物的地方。水力送水道?这是什么东西?既然能与粪肥相提并论,就该是利器才是!

    刘源起身拱拱手,示意冷锋不必起身相送,兴高采烈地走了出去。

    冷锋赶忙把桌椅板凳恢复原状,然后躺回了床上。

    不一会儿,刘淑雯走了进来,看了看桌椅的摆设,没有发现异状。

    冷锋笑道:“我可没起来,是躺在床上跟他说话的。”

    刘淑雯摇了摇头,拿出果核和一张纸说:“你看看青雀儿画的图可对?”

    冷锋看了一下纸,就无话可说了……纸上的图完美地画出了果核的飞行路线,从李承乾开始,终点就是刚刚冷锋做的地方。

    该死的!看来李承乾就不该当太子,应该去当狗仔队队长,李泰也不该学物理化学,而是应该去当侦探,或许千百年后会有一部电视剧叫《神探李泰》或者《名侦探魏王》?

    看着冷着脸走过来的刘淑雯,冷锋忽然觉得自己挑这个女人当老婆是不是有点草率……

    刘源在庄子外看到了化粪池,发现这并不难,只是把人畜粪便和秸秆碎块堆到坑里,再盖上盖子罢了。

    可是当他看到李泰和阎立本搞的水力送水道时,差点扑上去亲近。

    老天爷!这是哪个工匠拥有如此神技!居然借水车之力拉动一块块木板,经由木质方水道把水推送到山上。

    李泰看着依旧在坚强旋转的水车自满不已,这可是他和阎立本很长一段时间的心血结晶。

    有了这个水力送水道,农民就不用一趟趟地抬水来往于山上山下,想给地浇水?去山上储水池抬就是了。离的近的甚至不用抬,像水地浇水一样,把水导到地里就是了!

    小河流水昼夜不绝,水车运转也是昼夜不息,虽然送水量不是特别大,可是就算农民用光了储水池的水,搭上机关启动送水道,不出一夜就能把蓄水池填满!

    今天爆更,特此很早就发一章,大家如果喜欢一次性读,可以攒到晚上再看。另外,麻烦把推荐票投给宝宝,昨天不足一百推荐票,可让我心塞了……感谢断弦殇、繇熙皑蓝和……一地金……的月票。(原谅我打不出来)感谢断弦殇的打赏~( ̄▽ ̄~)~

    (本章完)


………………………………

第99章 到处都有风!

    刘源在山上把每一块旱地都查看了一遍,发现山上旱地的庄稼竟然不次于水地的庄稼。

    李泰洋洋得意道:“刘寺卿,怎么样?本王研究出来的水力送水道不错吧!”

    刘源坚定地点了点头:“当然是很重要的发明,可是……魏王殿下,天下土地甚多,可不是所有地方都有一条河流可以借用的!”

    李泰的笑声顿止,他也开始发愁,对呀,天底下的地那么多,不一定每一块山地山脚下都有湍急的河流,如果没有湍急的流水为水车提供动力,又怎么送水?

    “还有啊,这水力送水道,虽然不费人力就可以送水到山上,可是,如果山地与水流相隔很远呢?水道是以木板铺就,不是每一个农庄都有这么多的木匠的!”

    李泰嘴角的笑容完全消失了,这……这还真是一个大问题啊!

    刘源见李泰萎靡不振,改口说:“不过,这种发明已经很不错了,魏王不必如此介怀。”

    “刘寺卿,你觉得本王会介怀?”

    萎靡了一阵子的李泰忽然又抬起了头:“师父说过,物理一道,最开始是熟悉物体的特性,方便人们趋利避害,后来则是纳万物为己用!天下好多没有河流,可是你敢说有一个地方没有风?

    本王一定要用流水作为动力源吗?木板水道推水确实废木头,可是麻绳这东西可是家家都有,哈哈哈哈……”

    李泰背着手大笑而去!

    刘源有些摸不着头脑,风?这事儿跟风有什么关系?

    李承乾想了想,忽然一拍脑袋:“风车!”

    李恪也明白了:“就是那个风一吹转的飞快的玩具?青雀儿脑子真好使!”

    刘源思考了一下,也不得不佩服魏王那颗七窍玲珑的心……

    就在李泰伏案画图研究风力的时候,阎立本钻进来了。

    “魏王殿下,您在研究什么?”

    李泰见阎立本来了,大喜,在他认识的人里面,只有阎立本给他一种“知己”的感觉,研究水力送水道的时候,他和阎立本的想法经常不谋而合。

    李泰说:“司农寺卿刘源那家伙说咱们研究的水力送水道离了湍急的河流就没用了,还说木质水道费时费力费工,百姓们用不起。

    哼!本王就把这个研究出来给他看看!”

    说完,李泰拿起桌子上的风车,对着风车吹了一口气,风车就吱悠悠地转了起来。

    阎立本和李泰的默契早就超过了狼和狈,看到这一幕直接开了口:“风车?借用风力?”

    李泰就知道阎立本能一眼看出来,笑着说:“不愧是你,一眼就看出来了!怎么样?和本王一起研究风车?”

    阎立本摇了摇头:“不行啊,现在我受你师父委派,正在研究借水力拉动重锤起落,帮助铁匠打铁,今日已经有了头绪。王爷,您不如先随我研究水力重锤吧!成型以后咱们再一起研究风车!”

    只要有可以研究的东西,李泰就开心,他和阎立本一样,都是求知欲旺盛的人。打铁锯木头那样制式的工作会让他们发疯,只有研究出别人从未见识过的东西时才会欣喜如狂。

    研究狂人就是这样的,研究到了深处,就是喝水吃饭睡觉也会抛在脑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