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齐天下-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玄点头霍然翻下床榻,一通忙碌地梳洗,布衣散发与景云大步出了房门,刚走至院中,便听见与国英苑只有一街一墙之隔的皇宫撞想了沉重轰鸣的钟声,久久回荡在了齐阳上空。

    吴玄戛然止步,远眺着层叠连绵的宫殿,愣怔良久方才怅然一叹,正yu举步,不料左面脚步声起,愕然一看,却是李希雅与安娜、夜飞燕三人走进了院内。

    “咦,希雅,何处去也?”吴玄笑着问了一句。

    “哼。”李希雅重重一声冷哼,看也不看便昂着头从他面前走过,显然还在气头之上。

    安娜走近轻笑道:“还在为你们逛青楼彻夜未归之事生气哩。”

    吴玄一怔,转而哈哈笑道:“希雅终是小孩心xing,有空帮我们说说好话。”

    安娜美目骤然一闪,似笑非笑地看了他良久,方才摇着头叹息去了。

    出得小院,却见原本肃穆安静的国英苑已是一片喧嚣吵闹,吴玄先去找到了赵策,一行三人便来到外面观看张挂得老高的讣闻。

    历来天子驾崩皆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事,按照惯例,所有庶民百姓披麻戴孝禁酒止乐三天,期间商人停市,百工歇业,举国上下沉浸在一片哀悼中。

    事故,一路行来沿途之人尽皆是哀伤拭泪哽咽不止,待行至张贴讣闻的高墙前已听见哭声响成一片,吴玄挤入汹涌的人群缓缓走到高墙之下,抬头凝神短视着那一方悬挂的羊皮大纸,心头却是震撼住了。

    老蒙武竟成摄政王统领朝政了,这当真是一个好消息。吴玄心头一阵舒畅,若是蒙武秉政于国,或许大齐多年来的衰微局面将得到极大改善,先不说别的,单是盘踞在朝堂中的易刁一党在蒙武面前必定会大肆萎缩,被连根铲除也有极大可能,若真能若此,整个天下势必要弹冠相庆了。

    ※※※※※※※※※※※※※※※※

    突兀昏厥被太医救醒后,蒙武登车回到府内,谁也不见,谁也不理,径直躺在榻上蒙着头大睡,直到明月临窗之际才悠悠转醒。

    唤来家老整治了一案军食放在院内茅亭石桌上,蒙武却丝毫没有吃东西的心思,负手在院内无休止地来回转悠,脑海中却如车轮般飞转不止,最后走到小池边木雕般地久久矗立,苍老的叹息声竟是不时响起。

    “望水者,心在山野林泉,摄政王可是?”随着一声长长吟哦,高挑美丽的身影顺着石板小径走了过来,倾国的容颜上挂着淡淡的笑意。

    “哦呀,还是好徒弟懂为师的心境!”蒙武骤然哈哈大笑,脸上掠过了欣慰感概的神sè。

    上官若溪盈盈行得一礼,喟然叹息道:“手执公器者身不由己之时多矣,常人何能体会?”

    “这是徒弟职任荆州牧之后的感叹?”

    “然也,不过用在老师身上更为贴切。”

    “哦,为何?”蒙武的声音终于有了一丝惊讶。

    上官若溪摇头一笑:“老师历经沧海桑田,其心早已向往山水林泉,所以昔ri宁在太尉府中做一灌园老叟而不出仕,如今手持公器代帝摄政,悲乎?乐乎?一片迷茫懵懂乎?”

    蒙武闻言哈哈笑道:“虽是迷茫懵懂,然则老鸭子已被赶上了架,不想走也得前进了。”

    “前进虽说不是刀山火海,然也是凶险万分,老师可有成竹在胸?”

    “徒儿是指易刁?”

    “然也!”上官若溪纤手一击,语气骤然高声:“易刁郭让二人乃乱国巨jiān,先皇在世多受这两人蒙蔽,如今先皇驾崩新帝即位,老师摄政必与两贼首当其中龌蹉不断,岂能幸免?”

    “徒弟之言大是。”蒙武长叹一声轻轻颔首,心想上官若溪也不是外人,不禁抛出了早已思虑妥当的谋划:“老朽秉政,以毕恭毕敬,如履薄冰,虚与委蛇为方略。”

    上官若溪美目一闪:“何解?”

    “对待新帝毕恭毕敬,处置政务如履薄冰,斡旋易刁虚与委蛇。”

    上官若溪沉吟半响,蹙眉开口道:“前两点无差,然则第三点徒弟却不敢苟同。”

    “噢,为何?”

    “老师试想,易刁从区区低贱阉臣之身到得今ri中书令位置,其狠其毒其yin闻名于朝野,怎会看不出老师虚与委蛇之计?”

    “老朽答应保举他为御史大夫,已暂时稳定了这老贼。”

    上官若溪闻言娇躯一震,思忖良久,不禁拱手肃然道:“老师此举虽是割肉饲虎,然若拿捏得当,何愁不能将这头贪婪的猛虎哄得昏昏入睡,其后再行举起屠刀砍下虎头,必成定国之功。”

    蒙武捻须一笑:“不错,你有此等见识,为师着实欣慰。”

    上官若溪瞬间露出一个调皮的笑容:”名士出高徒,岂有他哉?”

    “啊呀,你这小丫头,真不知道是在赞扬老师还是在夸奖自己。”

    一通笑语后,蒙武突兀问道:“天子驾崩,不知长公主可否会回到齐阳?”

    “老师是说紫若姐?”上官若溪娥眉一蹙,却是一声长叹:“自从她离开齐阳前去南山修学后,我也很多年未再见过她。”

    “难道你们从来没有联系?”

    “没有,南山茫茫千里,不知何处寻也!”

    蒙武慢慢点头,喟然叹息道:“五年前因母亲孙昭仪之死,长公主几近与先帝反目,若非上官大人出现排解,并将长公主带去南山修学,后果不堪设想也!”

    蒙武口中的“上官大人”乃是指上官若溪的姑婆上官坷,曾在宣武帝时期职任丞相,与上将军吴逊合称文武双壁。

    其时宣武皇帝yu振兴大齐国威,遣上将军吴逊南平南越,北击匈奴,上官珂在后方督促百官为大军运输粮草、征召民夫、制作衣甲、打造兵器,以一柔弱女子之身保障了战时后勤,其施政料事之能被百官吏员士农工商所称道,被誉为“大齐第一丞相”,君臣三人莫逆同心,开创了大齐历史上最伟大的“宣武盛世”。

    可惜好景不长,上将军吴逊在征战匈奴的关键时刻被宣武帝免去帅印,丞相上官珂听闻此事后急忙闯入宫中觐见宣武帝理论,没有人知道君臣两人那天说了些什么,只知道第二天丞相大印悬吊在上官家正厅屋梁上,上官珂却已消失不见。

    很多年之后,上官家的人才隐隐得知上官珂那年挂印辞朝后去了南山隐居。
………………………………

第一百八十五章 新皇即位

    直到五年前,齐阳城东来了一个算命老妪,一方八卦推演命格之准确令人拍案称奇,其名声迅速传遍了齐阳城所有的大街小巷,贵胄大臣更是趋之若鹜,为求老妪一卦不惜千金。

    其时长公主陈若溪正为母亲之死悲伤不已,无意闻之抱着一试的心境轻车简从去了城东,寻来算命老妪询问母亲的死因。

    谁料算命老妪起了一卦,愣怔良久方才笑道:“此卦名为同人卦,下离上乾,火xing上同于天,一yin得位而中正,五阳同与之,故曰《同人》。”

    陈若溪听得一头雾水,蹙眉道:“敢问何解?”

    “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于同人。”算命老妪晃动着苍苍白发当先一句喟叹,接着道:“昔ri文王创易经六十四卦,曾言:同人者舍小家为大家,集合众人成就大事,乃圣王中兴之象。然若由女子占得此卦,却是命运多舛矣。”

    陈紫若冷冷笑道:“命运多舛又能如何?卦象不吉不如无卦,告辞!”说罢头也不回地去了。

    谁料第二ri这算命老妪竟点着一根碧绿的竹杖进了皇宫,在天子的陪同下来见陈紫若,当头便是一句:“汝可愿意做我徒弟乎?”

    虽不知道这老妪有何本事竟请动了天子,然则陈紫若依旧冷笑回答道:“本殿下对学习yin阳八卦没有兴趣。”

    谁料天子闻言大急,黑着脸沉声道:“紫若不得无礼,这位乃昔ri老丞相上官珂!”

    早已听闻上官珂大名的陈紫若惊疑地打量了老妪良久,这才肃然一拜。

    上官珂长叹出声道:“老身离朝归隐虽已四十六年,然则心中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故国,今见我大齐至yin山之败后大衰,倍感痛心疾首不已,故yu为大齐培养一政道之才匡扶社稷,老身昨ri见长公主,不由惊为天人,yu将必生政道所学教授陛下,不知意下如何?”

    陈紫若踌躇良久,终于下定决心道:“可也,然则吾有一请。”

    “殿下请说。”

    “若要修学,吾当随老师离开齐阳,潜心修习于茫茫深山。”

    “陛下意下如何?”上官珂问向一旁默默不语地天子。

    天子长叹一声道:“紫若能得到老丞相的垂青,也是她的福分,一切但凭老丞相作主。”

    于是年仅十四岁的长公主陈紫若跟随上官珂去了南山,至今也是了无音讯。

    ……

    恍然回神,上官若溪见蒙武望着一汪磷磷抖动的池水也是兀自沉吟,不禁问道:“三ri之后新帝举行即位大典,老师可已部署安排?”

    蒙武点头道:“大典由你叔父上官齐具体cāo办,应无大碍。”

    上官若溪轻轻颔首,也如一尊石俑般久久矗立在夜风之中,心思却飘了很远很远。

    ※

    三ri之后,长信宫内甲士林立旌旗翻飞,薄雾中的层层殿阁朦朦胧胧宛如云端。

    一条三丈宽的红地毡从广场入口处铺起,直达皇宫正殿,红毡两侧已是钟鸣乐动雅乐声声,一排长号对天呜呜嘶鸣,烘托出一片肃穆祥和的气氛。

    卯时末刻,偌大宽阔的皇宫车马场已是华车云集拥堵不堪,一片黑压压的冠带大臣按照职爵整齐列队之后,cháo水般涌入了广场,分为左右两厢站定在了正殿台阶之下。

    辰时方至,乐声开始大作起来。在太庙斋戒三ri的新帝陈奚头戴流苏冕冠,身着绣着ri月星辰的黑红sè袍服,在一片内侍禁军的护持下步履从容地穿过中间红毡,带领群臣信步登上三十六级白玉台阶,来到了正殿外面的高台。

    高台上早已铺满了一层厚厚的红毡,站在上面分外松软舒适,左右两边各矗立着一座两人高的青铜大鼎,鼎内青烟袅袅翻腾直上云天,而高台中间则是一座凛凛威武的黄帝雕像,栩栩如生的黄帝站在一辆青铜打造的大车上,一手抚摸腰间长剑,一手遥指南方,正是闻名遐迩的黄帝司南车。

    新帝率领群臣对着正殿一拜,昂昂进了殿内登上九级帝阶,一甩大袖坐在了帝座之上。

    侍立在一旁的大长秋郭让上前一步,可着嗓子尖声道:“新帝开元大典,诸位臣工行觐见大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分列左右两厢的朝臣齐声一呼,对天子行三拜大礼。

    今ri与朝的群臣除了惯常的京师百官外,更有前来参加大朝会的所有州牧、郡守,郡尉,一排十二张长案满当当坐了二十三排,黑压压的一片直抵殿门。

    待群臣在各自案几前坐定后,天子目光巡睃一圈,高声开口道:“朕少年即位,心志才识多有欠缺,当尊奉先帝遗命惕厉锤炼,朕加冠亲政之前,一应军国大事交由平原王蒙武处置,各州各署无得请命于朕。”

    话音刚落,新帝朝身边郭让轻轻点头,郭让捧起一书展开高声道:“丧喜同期,举国臣工俱安其位,各勤政事,怠政渎职者国法论处。中书令易刁有功于朝,特加爵四级爵封阳成君,领御史大夫之职,齐阳令李吏接任中书令之职,原御史大夫魏纶爵封文昌侯,临机领事。大齐六世皇帝宣威初年正月。”

    只闻哄嗡一声大响,朝臣们尽皆不能置信地打量着前面第一排蒙武的背影,惊愕,不解,疑虑,迷茫种种神sè有之,显然大出意料之外。

    不少大臣猜想原本猜想:先帝驾崩蒙武摄政,正是蒙武及三公要铲除易刁一党恢复国政清明的时候,然则万万没料到蒙武竟请天子下诏为易刁加官进爵,怎能不让大臣们为之震惊?直到易刁起身拜谢之后,许多人才恍然回过神来。

    “陛下,老臣有话。”突兀一句高声,前面第一排座案前霍然站起了一名头戴鶡冠的大臣,群臣引颈张望,见竟是太尉蒙贲。

    蒙贲几个大步走到甬道中间对着帝座深深一躬,低沉缓慢的声音如轰雷碾过:“御史大夫虽为三公之末,然则监察百官弹劾不法,历来需要德高望重正直忠义之臣担任,中书令虽有微功薄绩,却是阉宦内臣之身,职司此职多有不妥,故臣提出异议,请陛下收回成命。”

    话音落点,大殿群臣一片寂静,唯有余声嗡嗡回荡。

    帝阶上的天子一拍帝座扶手,颇为不悦地开口道:“朕已言明,亲政之前所有军国大事交由平原王蒙武处置,蒙卿下朝后与平原王商榷便可,无须在此提此异议。”

    在众目睽睽之下遭到新帝如此生硬冰冷的回答,蒙贲不由脸膛涨红,张张嘴刚要说话,不料父亲蒙武起身冷着脸道:“今ri乃新皇即位大典,只议祭天大典、正月朝会及先帝丧礼筹备事宜,其余诸事后议便可。”

    “诺。”蒙贲长长的一声鼻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看也不看蒙武一眼便坐回了大案之前。
………………………………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三公之谋

    其后议政,便是各卿各署汇报祭天大典、正月朝会、先帝丧礼的筹备,议定七ri之后,也就是正月二十七ri举行祭天祭祖大典礼并正月大朝会。

    另外的先帝丧礼则是做好早期筹备工作,如谥号确定,陵寝探勘,泥俑陪葬等等,平原王蒙武敲定了大小细则三十余项,分别交由各涉事大臣办理。

    蒙贲下了朝会驱车回府,饮罢一盏热茶之后依旧是怒气匆匆,恰见二子蒙信悠哉悠哉地又要出门,不禁黑着脸厉声喝斥:“回来只知道吃喝玩乐,也不做做正事,难怪十七之龄还只是一个校尉。”

    “父亲此言好没道理。”蒙信皱眉一句,昂昂高声道:“人生于世,行事当以本心为上,何能吹毛求疵苛求功名官身?蒙信便是蒙信,一辈子也学不来大哥那般优秀。”

    “你你你,还敢顶嘴了?”蒙贲霍然起身戟指蒙信,双目怒睁,胡须簌簌颤抖着,显然气得不轻。

    蒙信冷哼一声,看也不看他一眼昂着头便出了厅门。

    “老父严厉儿子忤逆,蒙贲不亦悲乎?”喟然一声叹息,蒙贲跌坐在了长案前兀自发愣起来。

    正在此时,家老匆匆来报:御史大夫魏纶大人前来拜见。

    “御史大夫?不,应是前御史大夫。”蒙贲苦着脸摇头一笑,刚起身走至厅门,便见魏纶穿过大院疾步来到廊下,铁青着脸当头便是一句:“今ri之事,太尉大人可否之情?”

    眼见他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蒙贲不禁长叹一声道:“若是知情,吾岂会在朝议上当殿反驳,而在群臣面前大跌颜面?”

    闻言,魏纶面sè稍缓,然依旧是怒气冲冲道:“太尉大人可别忘了,咱们三公可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皆荣,一损皆损!摄政平原王突兀免去在下官职,而重用易刁一党,君莫非忘记唇亡齿寒乎?”

    “文昌候放心,老父断不会如此昏聩。”蒙贲摇着手苦涩一笑,虚手做请道:“进去再说,我让家老将上官齐也请来,总得谋个妥当的办法。”

    “文昌候文昌候,去实职而授高爵,夫复何言!”魏纶一声喟叹,跟着蒙贲进了大厅。

    片刻后上官齐至,三人来到后园书房喁喁低语谋划,待到ri落西山依旧莫衷一是,其中的关键,在于蒙武必定与易刁达成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