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会建议文天祥向南撤到广州。
赵天佑心里有些焦躁,虽然岛上的建设有条不紊的开展,士兵的军衔等级观念也在贯彻,就连专司情报刺探的特务连都成立了,王道夫却十几天没有回复。
必须要保住广州城大家才有的混,留下一块保障基地,才能保证海上的运输,粮食和火器的原材料只要能够供应的上,假以时日就能北伐反攻。
这就得大家相互配合,仅凭赵天佑的部队还无法胜任,再说他对自己的定位也不是一线战斗。做好军工产业,生产出超时代的武器,产生的作用要比直接上阵大得多。
不过也不是他不要保存武力,经过邓怀远的事情他就明白了,没有强大的武力自保,生产再多武器也是任人宰割的角色,所以先把自己手下的武力编制整顿好,随时都可以吸收更多的兵力。在没有和王道夫等地方官员达成一致前,做事不适宜太高调,更别提在这里大肆征兵了,那不是明着往人家眼睛里扬沙子。
“赵将军,王道夫王大人到了码头求见!”
赵天佑喜出望外,放开在他怀里撒娇的小狼崽,高兴地传令道:“通知杜浒团长,一起到码头前迎接这位侍郎王大人!”
王道夫与杜浒曾经有过一面之缘,已经是多年不见,一见之下感概万千,不胜唏嘘!
“文大人坐镇漳州,杜将军为何来到广州,占据这个荒岛是文大人的安排吗?”
杜浒有些不好意思,叹了口气道:“这一年来发生很多事情,说都说不完呀,文大人能在漳州站住脚,是赵将军舍命相助才得以实现。文大人命我追随赵将军麾下,也有他的道理,不过接管这个香港岛,是我们赵将军的意思,和文大人无关。”
“王大人是这样的,我这边两千多人贸然上岸,难免给会诸位大人造成麻烦和误会,所以我就寻了这个香港岛暂时安身。对了,这里有些县衙委派的乡勇,负责收缴清点采上来的珍珠,我怕世道太乱有什么闪失,就由我手下的人办了,过后会如数送到番禺县衙的。”这点银子赵天佑真看不到眼里,在他的计划中,香港岛将会是他的大本营,整个军工产业的基地,还能在乎这点采珍珠的钱。
王道夫对这事还不好开口呢,如果赵天佑一张嘴说把这些钱当了军饷,他也不好意思拒绝,毕竟作为坐地的官员,有义务提供钱粮给外阜来的军队。
可是赵天佑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我们不要哪天给你送过去,让他大感亲切,十几万银子虽说不多,但是现在的县衙穷的很啊!
“赵将军,那多不好意思啊,如果将军喜欢,就多留一些珠子,反正是本地特产,也不知道什么钱!”
赵天佑哈哈一笑道:“王大人,珍珠的时不用再说了,我只是帮你代收。不瞒你说,我派人到府上是有一件要事相商!”
“何事啊?赵将军!
………………………………
第九十一章 结盟
“结盟!”
“结盟?同为大宋天子殿下称臣,咱们何须结盟,本来就是一家啊!”
赵天佑看了看杜浒,由他来说出实情是最好的。
杜浒跟着说道:“王大人,赵将军不是朝廷命官,这只队伍由赵将军自己的创建,与朝廷一点关系都没有,所有的军饷粮草都是我们自筹的!”
“啊!难道……”王道夫一时反应不过来,左看右看眼前这两人也不像揭竿而起的义军啊。
赵天佑道:“不用意外,王大人,我不是官也不是匪,严格点说来我只是一个老百姓!但是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抗击元兵保住大宋的江山,我这里有文大人的手书一封,请王大人过目。”
说着拿出一个信封,里边是文天祥亲笔所书,除了与王道夫叙旧之外,就是替赵天佑这个人作保,让王道夫可以无条件的相信赵天佑。
文天祥是谁?在大宋朝可以说谁都可以不信,唯独不能不信文天祥,他对朝廷尽忠、对百姓仁义、对属下宽宏大量,乃宋朝手屈一指的楷模。
他的一封举荐信,要说谋个五六品的州官绝非难事,并且会受到同僚的敬重,从此仕途一路坦荡光明,这就是文天祥的能力。不过话又说了回来,天下之大能有几个让文天祥佩服之人,肯亲自写信替他作保?
王道夫看完信之后,一脸兴奋之色,上前一把握住赵天佑的手道:“赵将军,你就说怎么结盟,王某一定配合,张大人那里也有我去争取。改日广州城内设宴招待赵将军,在与张大人凌都头等人会面好吗?”
“全听王大人的安排!”
三日之后,张镇孙亲自在府衙内大摆筵席,庆祝齐心协力抗击元兵攻下了广州城,感谢为此做出贡献的乡绅及将领。出席的主要是广州城内的土豪乡绅,还有广州附近做生意的商行老板,而赵天佑等人混迹在其中,不声不响的进了一间雅室。
不大的工夫,张镇孙手挽着赵天佑,满面笑容的对当地的乡绅土豪等人介绍赵天佑。这一场宴会到后来简直成了商贸交流会,做金属矿石生意的几家商号,当场就收到了赵天佑的订单,送货到香港岛大浦海码头,数量不限市价加三成。
广州港的历史地位虽然重要,但是进出口商贸活动经过多年的迁移,九成都转移到了东南沿海的泉州,在广州的生意规模是逐渐下滑的。这都是蒲寿庚的蒲氏家族,与一起聚居做生意的大食商人的聚拢效应,他们朝泉州聚集,生意都带过去做大了,蒲氏的地位也相应的提高。
有了张镇孙这位地方官员的背书,一些官府禁止交易的东西,只要赵天佑有需求,很快就能够搞到。赵天佑手中的银子,就像流水一样的往外淌,管账的军需官眼睛都红了,这连一个月都不到,装了满满一船的银子就要快花完了。
“打仗就是需要钱多才行,临安国库落到元兵手里,真是让人心疼啊,要是分给咱们点,这铁厂的规模还能大上十倍。”赵天佑看了一眼身边的老冯头,老爷子的嘴已经乐的几天合不上了,说话都开始有点漏风。
“老冯家几辈子打铁,要没有赵教头你的点播,小老儿一辈子也想不到这些新法子,就是立时刻死在这里我都知足啦!”
大浦海的各项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第一座开工的铁厂已经开始小规模的生产,不过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环境的破坏,送到岛上的都是已经半成品的生铁和熟铁料。经过科学的调整坩埚的工艺,把已经成熟的灌钢法提升效率和产量,来生产真正意义上的钢材,今天就是第一炉钢坯面世的时刻。
如果不使用反复加热捶打才能去除杂质的锻造法,打造优质的刀剑只需两个熟练的学徒就能做到,效率的提升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差别。钢材的基础指标大幅度提升下,直接用三折法成型淬火的苗刀,全力劈斩之下,能够连断三把普通的军刀而刃口不伤。对于大部分士兵来说,这已经是绝世宝刀的标准,而在这里只是两个学徒用三个时辰的功夫,就能做出一把,未来将会是每一个人的标准配制。
能够佩戴一把锋利无比的刀,是每一个士兵的奢望啊,在战场上生死搏杀的时候,一把好刀就是自己多出来的一条命,就是生与死之间最大的关键因素。不过这种双手长柄的战场利器,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够使用的,五尺长的苗刀需要身高和力量的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铁厂的顺利生产让赵天佑悬着的心落回了肚子,与张震孙结盟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以成本价提供给他优质的单刀,质量标准就是与蒙古弯刀对砍而不断。
张镇孙已经与元兵交手数次,宋军士兵在军事上的不足之处他非常清楚,缺少马匹和单兵武器的质量,是他最头疼的问题。宋军的长枪杆是木制,单刀是普通灌钢法打造,和马上的蒙古弯刀的交锋中,经常处于下风,枪杆单刀经常被弯刀削断。
所以赵天佑提供优质兵器的条件,立刻就把他打动了,接下来还要负责改造守城弩,配备远距离的大杀器霹雳炮,张镇孙差点就要认赵天佑做大哥。
而赵天佑需要的商行关系,招收学徒和士兵的条件他不加思索就答应了,香港岛就直接划给赵天佑做基地,以后大浦海的采珠业也归赵天佑管理,收入的银子当做购买军械的钱直接冲抵。
这时候泉州的战事有些波折,张世杰围住泉州之后久攻不下,曾经设想在冯远山驻守的鹭岛设立水师基地,在厦门建立一个临时的都城。主要原因还是对泉州的港口地位不舍,城内蒲氏家族堆积如山的银子,这都是立国之本啊。临安的国库丰盈,可是逃走的时候太过仓促,没有办法多拿一些,再错过泉州的话,去广东就要过苦日子了。
他没有想到的是,朱清已经从临安腾出了手,十万大军已经聚集在温州港,随时都可以扬帆南下。
………………………………
第九十二章 大战将起
夏天很快就过去秋天来了,香港岛上的八月十五非常热闹,相对于岛上这些人,都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可是乱世之中又能如何。赵天佑特批狂欢三天大假,岛上的士兵可以去广州城里玩耍购物,每个人都发了特别的过节银子,鼓励大家去城里消费。
赵天佑带着孟水柔和孟浩,在广州城里恢复生气的大街上闲逛,时不时的买些吃食甩给身后的大黑马和小狼崽。小狼崽饭量极大长得飞快,几个月脱去了灰白的胎毛,身上的毛色变得黄中带一点点红色,已经起好小灰灰的名字有点不太贴切。
和大黑马一样,几天要是不从赵天佑怀里蹭蹭,舔一舔玉玺的话,小灰灰也会难过的乱叫乱嚎,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和虐待。大黑马的自理能力强,也不喜欢缠着赵天佑,领着那一百多匹马每日奔跑操练,一会冲锋一会排队的很像那么回事,这一百多匹马也明显的强壮了很多。
大黑马身上有一副宽大的马鞍,已经有五六十斤重的小灰灰悠闲的趴在上边,嘴里叼着赵天佑给的肉条,吃的津津有味。
孟水柔身上的英气越来越浓,也就是在赵天佑身边的时候,偶尔露出一丝女孩子气息,在她的特战排里可是不苟言笑的铁血排长,士兵们个个敬畏。
“水柔啊,不、孟排长!这里是有名的裁缝店,去选身漂亮衣服吧!今天我请客,随便花使劲花!”
孟浩耳朵尖听得清楚,抢先问道:“教头,我能行花不?”
“你、好吧,你想买什么自己挑吧!”
“谢谢教头,银子拿来,三十两就够!”孟浩笑眯眯的伸出了手,接过赵天佑的银子之后转身就跑。
“哎!小子,跑哪去,你敢骗我小心我打折你腿!”
孟水柔低着头红了脸,看着不明就里的赵天佑说道:“他去那边的烟花柳巷了,就由着他们去吧,难得能够放几天假。”
“熬!这样啊……来来来,孟排长,去店铺里瞧瞧,喜欢哪件买哪件!”
梦水柔心中哀叹,这个天佑大哥怎么不开窍呢?孟浩他们都知道去找女人了,天佑大哥是不是有毛病呀!不喜欢女人的,难道是宫里的太监不成,带着狐疑的眼神上下打量着赵天佑身体,试图找出一点说服她的迹象。
赵天佑在柜台前左瞧右看,掩饰自己的尴尬心情,突然之间冒出一股被人窥视的感觉,一转头发现柜台内的一道布帘微微抖动,很明显那后边刚刚有人。
赵天佑扫视这间宽敞的店铺,两个伙计在大厅里招呼客人,还有一个女裁缝大妈给客人量尺寸,丝毫看不出什么异常。
“小二啊,快领我去后院上个茅厕,肚子疼憋不住了。”
“好的客官,您随我来!”一个小二急忙跑过来,领着赵天佑穿过柜台,拉开门来到了后院。
赵天佑现在的五感远超常人,眼神扫过一圈之后发现没有人,假装进了茅厕之后侧耳倾听外边的声音。果不其然,后院大门附近有轻微的脚步声,接着就消失不见了。两军对峙期间,往对方城里派两个奸细并不困难,尤其现在宋朝的降将太多,乔装混进广州城根本发现不了。
给孟水柔买了两身衣服,两人出来之后,赵天佑轻描淡写的说道:“孟排长啊,这家商铺有问题,有可能藏有元兵的探子,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你了,由你来主持侦查抓捕任务。”
“啊!天佑大哥你是带我来买衣服啊,还是来破案抓人的呀?”
“哈哈,碰巧发现的,刚才有人偷偷的窥视咱们,等我出去那人已经走了,身手很快的!”
孟水柔抬起头,一脸正色道:“我也感觉得到了,刚进来的时候,就像是有人在盯着我看!”
“嗯,走吧,安排你手下的人办这件事!”
第二天这家店铺周围,多了一个挑担子的脚夫,一个背筐卖水果的小贩,而不远处也有三两个懒散的闲汉泼皮样的人,靠在墙根里晒太阳。
时机一旦错开,就似乎步步都错,一步都赶不上。张世杰在泉州很久都占不到便宜,在厦门附近带着幼帝上岸,还被索多手下的骑兵偷袭,差一点就丢了性命。
而北方的元军水师战船越来越多,张世杰再也忍不下去了,终于在当年农历九月末撤兵,把泉州港附近的船只清扫一空,带着大大小小将近两千条船只,载着二十余万军民南下广东。
这一路如同举国搬迁,船只连在一起望不到尽头,高高竖起的船帆几乎遮蔽了太阳,千重帆影万重浆,浩浩荡荡的向着广州驶去。
得到到张世杰退走的消息,温州福州的元兵水师立刻起锚追击,也是有一千多条战船,排开了队伍向南航行,不约而同驶向那处决定大宋命运的决战之地…崖山。
广州城的战火燃起还要比张世杰退走早了几天,经过监视那家裁缝铺,抓到了一个送信的人,一番拷问之后让人大跌眼镜。这间裁缝铺的东家姓姜,那天偷看赵天佑的竟然是姜公子,这些日子里已经把城内的防务消息,人员布置写成密信传给了元军。
遗憾的是姜公子被赵天佑发现之后,异常警觉的立即出城离开,没有把他抓到。这样来看,这个姜公子已经跟随着蒲寿庚降元,他们名下的产业和势力,都在替元军做事传递消息。
张镇孙听到消息之后勃然大怒,连夜清查任何与姜家有联系的人,一时间搞得鸡飞狗跳,真的在浑水中抓到了另外两个元兵奸细。这两个人可不是姜公子手下,而是上次城破之后,一直隐藏埋伏下来的情报高手,在混乱中以为身份败露,这才被城中宋军活捉。
不过他们身上的消息可是至关重要,三日之后,元将塔出率援兵与吕师夔会师,将要从北面大举进攻广州。而西面梧州的元将,也将借水道而来,广州城的形势岌岌可危。
而在广州城内,除了他们两个之外,还另有配合破城的内应,而时间紧迫无法追查下去,急的张镇孙是彻夜不眠,苦思而无对策!
………………………………
第九十三章 出击
“三天时间,广州城内十数万军民之中,如何把这个破城的内应找到?”张镇孙背着双手,来北城门的城头来回踱步,身边的七八个官员低头不语,谁都没有好主意。
站在城头向着北方一眼望去,远方被元兵烧毁的村落依旧毫无生气,只有一些无家可归的老狗,眷恋旧地不垦离去在村头徘徊。想想往日一连几十里,都是络绎不绝的车马行、客栈酒家,那种繁华似锦的景象一去不返,空留一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