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没有迟疑,当机立断下了命令,攻势已经展开就不能再停下来,几个波次的生力军已经被在待命,他就不信这个小小的而霸州城能坚持下来。
大炮的特性和数据元军已经做了很详细的记录,忽必烈亲自主持过手下的文武百官,分析记录下的数据,对于宋军的大炮威力有了大概的了解。
可是宋军每一次的大规模战役,所用的武器就有新的变化,有时候只是简单的交叉使用,或者调整发射规律,就让元军一时捉摸不透。
今天的盾牌手还有身披牛皮战甲的力士,都是忽必烈颇有信心的手段,尤其这些盾牌手在开战初期,确实展现出了不同以往的能力,对于宋军大炮的轰炸,有了很强的防护作用。
可是他们都没有坚持到最后,就被宋军击溃瓦解,忽必烈现在有的只有兵力上的优势,所以他暴怒了!
一队队的刀盾手接到了命令,开始硬着头皮向前集结,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他们需要用数量和速度来拼,只要他们冲击的数量,超过宋军的最大杀伤能力,就能够搭起云梯开始攻城。
赵天佑看到城外元军的动向,感觉元军吃了两次亏之后,有点恼羞成怒了,要是依靠人数优势开展强硬攻势,岂不是正和他的心意,他最怕的就是元军和他打游击战,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硬碰硬。
忽必烈的性格坚毅沉稳,很少有失去理智的时候,但是今天的数次决定都欠考虑,就像一个被人揍过的毛头孩子想要寻仇一般,急于把对方打倒在地了。
他身边的一些文臣看出了苗头,不过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去触霉头,所以他们在下边悄悄的对郭守敬递话,希望由他出面,劝阻一下忽必烈要沉着应战,不必一上来就拼死硬攻。
可是郭守敬摇摇头不理这茬,他心里非常清楚,这位傲视天下的君主,已经有些愤怒了,此刻谁要是敢去说些不中听的话,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被砍掉脑袋,有可能是忽必烈亲自动手。
这些文臣中有金辽属地的汉官,也有从大宋投降过来的官员,他们头脑里似乎还保留着在宋朝的习惯,文官的优越感,经常在朝堂之上提出一些矛盾尖锐的问题。
这在大宋朝的临安金銮殿上,几乎是每次大朝会都要上演的节目,如果不能发现问题和矛盾,他们这些文官几乎就是问事可做了,所以骨子里残存着没事找事这个恶习。
郭守敬心中的民族感看的很淡,对天文和水利的研究,已经占据了他绝大多数的精力,为官之道有时候就显得不积极,让同僚之间看他就有些持才倨傲的感觉。
其实郭守敬想的更透彻,这个天下归属乃是大势所趋,不是一个人能够阻拦和改变的,既然你有能力去改变一些事情让这人民生活的更美好,那就全力去做,何须在意坐在上边的皇帝是谁?
“所有岗位,开始轮换!”
赵天佑把兵力分成了数量基本相当的两部分,从一开始参战的只有五万兵力,另外一半人在安心的休养生息,不过现在到了元军即将硬攻的时候,是该把生力军换上场了。
宋军杀伤了数万的元军,自身的战损寥寥无几,受伤的而一些士兵都是因为操作不当,或者其他的原因自己造成的。因为元军的弓箭手始终被压制在射程之外,勉强靠近开火的时候,射到城头的弓箭也没什么力量,很难对宋军造成大的伤害,最多也就是个轻伤而已。
部队的换防很热闹也很迅速,同兵种相同的岗位,交接的时候无需太多的言语,大多数炮长只需要把发射了多少炮弹,炮膛可能需要深度清理等作下提示即可。
当元军刀盾手大规模的向前发起冲锋的时候,城头宋军的换房交接已经全部完成,刚刚上阵的士兵效率明显不同,火炮发射的速度立刻提高了三成。
更明显的是弓箭手的力度,破甲锥发射的速度和射程,也有很明显的提高。第一个波次中,就把刚刚抬起云梯,准备向城墙靠近的元军士兵射成了刺猬。
本书来自
………………………………
第三百三十八章 停不下来的赌局
第三百三十八章 停不下来的赌局
无论元军怎么舍生往死的向前冲击,可是最多就能靠近城墙几十步的距离,这还是不要命顶着皮盾向前猛冲的结果,那些奉命向前靠近的弓箭手,战损的状况更是惨烈。
因为地势的原因,他们的弓箭和城头上的宋军相比,所处的劣势非常大,拼命把阵线向前挺近,期望能够把箭矢射上城墙,可是总不能如愿。
他们可能不知道,在后方指挥的忽必烈可能更是不明白,这都是宋军在赵天佑的安排下,故意的控制节奏、控制他们靠近城墙德距离,既不能让他们冲过来,也要给他们留点希望。
说白了霸州城外的战场,宋军的实力已经做到了高度控场,如果只是想要击退他们,很简单的而就能够做到。五百多门速射炮,一百门红衣大炮,海量的炮弹整车整车的在库房中存放,堆成小山的的箭矢,数不过来的霹雳弹等各种火器,如果宋军全力出击会是什么效果可想而知。
不是宋军心疼舍弹药不得施放,而是赵天佑要把把整个霸州变成一座坟场,生命的绞肉机,把忽必烈最后的主力部队全都消灭在这里,不给他们逃回蒙古高原的机会。
前期宋军拿捏的尺度非常好,但是赵天佑察觉到元军要发送猛攻,怕出现什么不可控制的意外,谨慎行事所以才提前换防,更换了整个的防线上的士兵,元军真不知道和自己打仗的只是宋军一半人马。
时间在一点点的流逝,可是元军的攻势一点都没有放松,几千几万的士兵就在一次次无果的冲击中丧生。在距离霸州城墙一百五十步和五十步之间的地带上,元军用尸体摆出了一条宽幅的画卷,整个围着霸州城几十里的战线上,全都摆满了尸体和伤兵。
灼热的太阳降了温度,闪耀着金黄色的光芒走到了西边,经过一天的舍命厮杀,元军忽必烈中军大帐边上,多了十几具无头的尸体。有一半是劝说忽必烈冷静的文官,带头言谏的人是以前大宋的降官,还有几个跟随着冒险的汉官,没有想到向来喜欢文官对他提意见的忽必烈,听完之后直接就砍了他们的脑袋。
直到临死他们都没想明白,忽必烈原本是一个残暴弑杀的蒙古人,他为了占领江南大好河山,为了让蒙古人从马上下来当王爷,为了彻底统治宋朝几千万的汉人,他才做出一副虚怀天下的大度样子。
这样的统治纲领非常有效,不管是大宋降管降将,还是金辽两国的旧臣,都被他不记前仇的大度所打动,磕头效忠之后为元朝卖力,初期元朝能够迅速的统治宋朝的大部分国土,都是靠这帮人在卖命。
可是现在多年的南侵的心血作废,宋军已经攻到了中书省,这熙熙攘攘的天下之主,还指不定是谁呢,在这个节骨眼上去挑弄虎须,被砍了脑袋都是轻的。
“启禀大汗,投入了已经超过十五万兵力,战损有七八成,具体数字还要等一会才能知道!”
低头禀告军情的将官心里忐忑,大帐外面地上的斑斑血迹未干,不知道是哪个倒霉蛋丢了性命,上天保佑大汗的气已经消了,千万别拿我撒气就行。
“准备挑灯夜战,各部主将带队轮番上阵继续攻打,我就不信宋军都是铁打的,我更不行他们的炮弹和弓箭发射不完,我大蒙古勇士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后退!”
“是,大汗!”
开工当然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开了弓哪里还能够去管对错,只需要能够达到最后想要的结果,中间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可以承受,这只是无可奈何的说法而已。
忽必烈的心内早就知道自己错了,长途行军之后贸然开战准备不够充分,当盾牌兵和重甲力士的都失败的时候,他已经审视警醒了自己的想法,那个时候就应该收手停下来。
最可恨的是那几个汉官,居然看出了我心中的犹豫和为难,出言点破是想羞辱我,还是想展示你们的高瞻远瞩,难道是想告诉我应该听你们的?
后方的后勤伙房正在做饭,炊烟袅袅飘向空中,在夕阳中显得格外清晰明显,城头的赵天佑看到之后一摆手,宋军开始了第二次战线的轮换。
忽必烈可以拿着无数士兵的生命来下赌注,他可不能让这这队伍遭受莫名的损失,在战火中茁壮成长的这支部队,每一个士兵对他来说都很珍贵。
连续几个时辰的高强度作战,人的精力和体力都消耗的非常严重,就像第一批换下去的人,吃饱之后呼呼大睡一阵才缓过来,那轰隆隆的炮声根本就听不见。
“哇塞,元军真给力啊,尸体摆的蛮有造型的嘛!”
“你们睡饱了吧,手下别疏忽啊,别手滑了打的太狠,让他们撤了可就完蛋了!”
“你们赶紧下去吃红烧肉吧,好吃好喝的休息一会,真没准要开夜战呢!那样的话你们还能够再轮一班!”
换岗的宋军轻松的交谈,仿佛是在家里上工一样的自在,丝毫没有再打一场生死决战的紧张,有的只是筋疲力尽之后的劳累。只有元军初期的进攻,城防的宋军有一些紧张,时间久了之后,发现自己非常安全,元军射上来的弓箭最多是戳到脚面。
而他们所用的武器,不管是火炮还是弓箭,都占据了绝对优势,这哪是一场拼生打死的战争,分明就是一场设计好过程的单方面屠杀。
他的总设计师却比任何人都紧张,大胖和三狗送上来酒饭已经换了几次,可是都没有提起他的食欲,他一直在担心忽必烈过早的清醒过来,看出宋军控制战场节奏的手法。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军大营中做夜战准备吗,还有新的部队在集结动员,让他稍微的放下点心。忽必烈筹码投入的越多,就越不会停下来,任何人都会有这种心理,何况忽必烈手中的筹码已经不多,这一次如果他得不到想要的战果,恐怕不等赵天佑打败他,依附于他的那些汗国属国,就会把他推翻。
“三狗,快去炒两个菜,陪我喝几杯!”
得到瞭望哨的确认,赵天佑心情更是大好,又有一批大约五万人的部队投入了战场,忽必烈这次的钩算是咬死了。
本书来自
………………………………
第三百三十九章 孤注一掷
第三百三十九章 孤注一掷
霸州城外这一百来多步的距离之间,就像有一条看不到的冥河,在持续不断的收割着踏入者的生命,把失去灵魂的肉体驱壳留在原地。
到处都是熊熊烧起火焰,加上半空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如火如荼的战场上纤毫可现,双方都没有因为视野的问题,而影响在交战中的发挥。
一个白天加上大半个夜晚,双方的士兵轮换上阵,无休无止的拼死搏杀,轰隆隆的大炮声响了一夜都没有停歇。
等到后半夜的时候,已经两眼通红的忽必烈正襟危坐,身边没有一个武将和文官,就连守在大帐外的金甲卫士,都有意的远离大帐的门口,就像里边坐的是索命的阎罗怕的不行。
此时忽必烈的手里的筹码越来越少,大蒙古帝国依靠骑射双技实力威震天下,血腥的报复杀戮手段让各地的属国不敢反抗,这种统治方式简单直接而暴力,说白了就是顺我者苟活逆我者马上死。
但是有一个必备的条件,就是你要时刻保持你得强大,不能有人质疑你的权威,不能有人能够打败你,否则的话一旦你被打的得颜面扫地,各地的属国不但不会来支援你,恐怕还会趁机捅你几刀报仇。
这个时候的忽必烈手中的元朝政权,已经处在了一个很微妙的边缘,巨大变化很可能就在下一刻发生,来自于什么人代表哪一方的力量,忽必烈想了想发现谁都有了能。
自从伯颜把他的嫡系部队败光之后,忽必烈就感受到了几个蒙古汗国调兵时表现出来的迟疑,其实就是对于忽必烈能力保持怀疑态度,但是出于对忽必烈往日手段的恐惧,虽然墨迹还是听话的派出了兵力支援。
这些部队组合到一起,在他身边左右的时候,表现不出来有任何的异心,普通士兵和将领对于忽必烈的个人崇拜对很强烈的,但是素来多疑的忽必烈,已经感受到了他们将军脑子里的想法。
这些军队出征的时候,领军的将领必然受到了所属大汗的嘱托,肯定是要根据忽必烈保持的实力,来决定今天后该如何相处。如果看到忽必烈连吃败仗,士气低落在难以获胜的时候,恐怕这些人就敢转身逃走,为了保存自己家的实力,他们不会念及往日的情分。
这个以强者为尊的习惯,是蒙古高原上千百年来相互争斗仇杀后的结果,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征战,大家都公开认可的行事规则,身为强者更是时刻都要面临挑战。
成吉思汗一统江山,打了一百多次的战役才彻底统治蒙古几大汗国,又用了整整的后半生来东征西讨,才打下了这个世界上存在过最大版图的国家。
可是现在最大的危机来了,忽必烈首先要用一场让身边人信服的胜利,来树立他身为黄金家族后裔的骄傲,否则的话看似无比强大的元朝,分崩离析就在下一刻发生。
“再派八万士兵参战,违令者斩!反抗者灭族!”
忽必烈从牙缝里挤出这个命令,生命的逝去对他来说,是最简单最容易的一件事了,不管是敌人还是自己手下的勇士,他以前看到的只是数字,从来没有真的在意过。
可是今天再次派兵的时候,本来想下令出兵十万的时候,脑子里一个犹豫,再开口说出来的就是八万了。他陆续投入的筹码太多了,已经多到了忽必烈开始珍惜生命,开始计算自己还拥有的兵力,但是始终看不到宋军的承受的底线在哪里。
“我就不信邪了,你们真有射不完的炮弹!”
忽必烈重重的而拍在桌子上,朝着帐外吼道:“给我备马,我要亲自督战!”
赵天佑喝了点小酒,还有跑到塔楼找了张床铺小睡了一会,当他精神饱满的醒来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午夜时分,宋军又完成了一次换防交接。
这时候宋军的战损数字开始加大,城头上已经不在是一边倒的屠杀,靠着狠劲突进的元军弓箭手,在有的位置曾经顶到五十步的距离,这时候的弓箭已经有了充足的杀伤力。
还有火炮的故障率,虽说随着工艺的提升,子母炮的使用寿命大大的提高,如果在小规模的战役中使用,几乎都不再需要考虑其故障和寿命。
幸亏赵天佑提前做了充分的预估,随军而来的海量弹药,还有数量庞大的备用炮和主要的零部件,这一昼夜的炮击当中,已经有一百多门炮出现了故障。
能修理更换的当场处理,不能维修的立刻放到一边,把后备的新炮从新架设,饶是这样充沛的物资供应,宋军火炮的杀伤力还是在一点点的下降。
赵天佑爬上了瞭望塔,替换下眼睛都已经红肿的士兵,借着城外如银的月光,还有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观察攻城元军的动向。一眼望去攻势如同潮水一般没有停歇,但是仔细一看,就能发现元军的锐气大减,在城下吼的声大脚下却不肯向前。
死在阵前的尸体太多太密集,已经严重阻碍元军的行动,不知道是谁先把尸体堆积起来,码放成一个个的小型掩体,很多的轻伤兵躲在后边等待救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